天長茉莉花唄
①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中國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內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容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1)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最早傳到國外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後,於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書中特別提到《茉莉花》。
由於《中國旅行》的巨大影響,1864年至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
②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來自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是著名中國民歌,該曲歷史久遠,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
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內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廣為流傳。
(2)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除了中國版的《茉莉花》之外,海外還有日本版和琉球版兩種不同於中國風格的《茉莉花》。中國民歌《茉莉花》在江戶時代由中國商人帶到日本長崎,成為當地清樂的著名樂曲。
日本版的《茉莉花》與中國福建的版本最相近。大田南畝在其1803年編纂的「杏園間筆」中收錄有小曲「文鮮花」,就是日本版的《茉莉花》。
而編纂於1831年的清樂樂譜《花月琴譜》中也收錄有《茉莉花》,只不過其題目記載為「含艷曲」。日本版的《茉莉花》名稱非常多,但多將名字誤記為「抹梨花」。
③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一、下面這段摘自《滁州市志》
1942年冬,大眾劇團奉命便裝到天長與六合相交的金牛山及儀征一帶開展反掃盪宣傳工作。劇團開到目的地以後,晚上演戲、搞宣傳,白天走訪當地民間藝人,向他們學習「玩旱船」,唱民歌。民間藝人拉起胡琴唱了一首當地流傳的《鮮花調》:「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若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民間藝人悠揚婉轉的歌聲使何仿聽呆了,他沒想到金牛山區有這么好聽的歌,聽著這歌,他彷彿置身在百花園中,好像看到了萬紫千紅,好像聞到了沁人的馨香。於是他激動地稱民間藝人為師傅,請求他教他唱這首歌。於是那位民間藝人教他一句,他認真地學一句,並記一句詞譜。一個多小時後,他終於學會了這首民歌,並記下了全部詞譜。
二、婁麗紅與《茉莉花》
婁麗紅,天長市金集鎮草西村人,今年已近七旬,是一個一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前些年她從廣播上聽到《茉莉花》,便勾起了她對往事的回憶,於是就冒著高溫酷暑,從20多公里外的農村來到城市,向當時的文化局的同志回憶她當年到安徽省城及各地演唱《茉莉花》的情況。後來文化局的同志又去請教原天長市政協主席夏錫生,向他了解有關情況,因為知道夏老與《茉莉花》作者何仿是老同鄉、老朋友,曾在香港回歸時我市首先撰寫《茉莉花》的人,他應該清楚。夏老得知此事後,便接見了婁麗紅。見面後夏老就問她是怎樣把《茉莉花》唱到省城去的,她就如實回答:「當年我們那裡,老老小小,特別是女孩子,差不多都會唱,縣文化館黃館長說我當時《茉莉花》小調唱得好,便要我與他一道去合肥參加全省民歌大賽。1954年在江淮大劇院,我唱了《刮地風》、《茉莉花》兩支歌,最後被評為一等獎,省領導還給我發了一枚金質獎章。」
據夏老在有關文章中的記載:婁麗紅的上述一番介紹與何仿的回憶是一致的。夏老去南京向何仿祝賀七十壽辰時,閑談之中,偶然提及草廟山歌手婁麗紅唱《茉莉花》在1954年安徽省民歌大賽中榮獲一等獎的舊事時,勾起了何仿同志對《茉莉花》創作情況的回憶,他說:「婁麗紅到省城參賽的《茉莉花》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又說「1942年,我隨淮南大眾劇團到天長縣金牛山演出新編者洪山戲《保衛家鄉》,在金牛山腳下遇到一民間藝人給我唱《茉莉花》,我感到很好聽,便一句一句地記下來,然後根據當時皖東廣為流傳的地方劇種---洪山戲特有音調作為基礎,進行融匯貫通,終於成為現在的《茉莉花》曲調。」何仿在與中央電視台和江蘇電視台聯合攝制電視文藝片《芬芳年華》的攝制組同志說:「我是喝白塔河水長大的,《茉莉花》是由安徽天長這方沃土上培育出來的」。
也有人說《茉莉花》 是江蘇歌唱家程桂蘭唱紅的。夏老在相關文章中講到:程桂蘭當時作為南京前線歌舞團的演員,曾帶這支歌到北京總政參賽,的確使這支歌升華了許多,但那是1957年的事,而在這三年前,即1954,天長民歌手婁麗紅就已經把《茉莉花》唱紅安徽省了。
現在大家都知道《茉莉花》已成為中國的民歌,唱響了世界,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三、皖蘇兩省學者為民歌《茉莉花》「產地」舌戰
安徽商報4月20日訊本報3月23日獨家報道《鳳陽籍明史學家夏玉潤:民歌茉莉花源自「鳳陽花鼓」》後,引起音樂界和史學界的高度關注,江蘇方面多位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茉莉花》屬於江蘇民歌。
關於民歌《茉莉花》的「原產地」,目前在江蘇省南京、揚州之間爭論不休,儀征、蘇州、鹽城亦加入這一行列。昨日,中國明史學會會員、滁州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夏玉潤再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他認真而細致的考證,把源於我省鳳陽的民歌《鮮花調》改編而成的《茉莉花》定為江蘇民歌,證據不足。
其一:有學者稱,1942年,新四軍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首當地民間藝人演唱的《鮮花調》。1957年,已在南京前線歌舞團工作的何仿,將此改編成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匯演。在媒體的運作下,《茉莉花》首次貼上「江蘇民歌」標簽。然而,《鮮花調》早在清末就唱遍全國,例如山東省也有《鮮花調》,假設當時由山東前衛歌舞團演出,今日豈不成了山東民歌?他認為,最先「注冊」與它的原產地,是兩碼事。
其二:有文章說,據已故音樂史學家章鳴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據他考證,《鮮花調》之名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
其三:有學者稱,揚州清曲中有《鮮花調》,夏玉潤認為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據中國戲曲音樂、曲藝音樂、民間歌曲等集成記載,全國各地到處都有《鮮花調》,如何證明《鮮花調》最早出現於揚州清曲中?目前,支撐這一觀點的證據不足。
其四:有學者認為,1934年上海蓓開唱片公司錄制的黃秀花演唱的《鮮花調》,是最早的音像資料,足可證明它是揚州民歌。其實,它是揚劇《打花鼓》中的唱段,揚劇最初就稱「花鼓戲」。在此之前,盧翠蘭、荀慧生、潘雪艷、華慧麟、周五寶等著名京劇演員,均演唱了《打花鼓》中的《鮮花調》,亦有當時上海錄制的唱片。
還有人說,「《鮮花調》來自民歌《雙疊翠》,400多年前已經在揚州大地上廣為傳唱」。然而,《雙疊翠》最早見於明嘉靖年間劉效祖《詞臠》一書,劉為山東籍人,後居北京,《雙疊翠》最初應為北方民歌。
其五:有人依據1960年南京市工人業余藝術學校匯編的《曲調選》,證明《茉莉花》的前身《鮮花調》在南京白局曲調中原名《聞鮮花》(釋其意為「聞」了幾種花)。而據原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江明教授考證,《鮮花調》又有《文鮮花》(演唱張生戲鶯鶯的故事)、《武鮮花》(演唱武松殺嫂的故事)之稱謂,亦流傳於上海。因此不是南京的專利。
還有人依據朱元璋、徐達在莫愁湖畔「勝棋樓」下棋的故事,衍生出《鮮花調》。夏玉潤據此認為,朱元璋、徐達均為鳳陽人,唱的戲更有可能是安徽的「花鼓戲」!
④ 茉莉花的由來
茉莉花的名稱來源於明末清初蘇州當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講述了一趙姓農民外出謀生,每隔兩三年回老家看下妻子和三個兒子,後來三個兒子平分了家裡的地,以種茶樹為生。
有一年,趙老漢帶回一捆花樹苗,說這是南方人喜歡的香花,栽在大兒子的茶田的田邊上。隔了一年,樹上開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趙家大兒子發現茶枝帶有小白花的香氣,隨即采了一筐茶葉,到蘇州城裡去試賣,賣香茶葉發了大財。
後來兩個弟弟得知此事找哥哥算賬,三兄弟鬧得很不愉快,去到了鄉里老隱士家中評理,隱士認為三人本是親兄弟,應該親密無間,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鬧得四分五裂,你們三兄弟一起繁殖發展香花,賣香茶可以一起發財。如果都自私自利,事情肯定辦不成。
為了讓他們能牢記,給該花取名為末利花,意思就是為人處事,都把個人私利放在末尾。三兄弟回家以後和睦相處,團結生產,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來。後來蘇州茉莉花成為地方著名產品。末利花也逐漸寫成茉莉花,是文人為了字形美而改變的,不過,末利的含義仍然保留著。
(4)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茉莉花的花語
茉莉花最常見的就是白色茉莉花,顏色素潔典雅,因此茉莉花的花語象徵著忠貞,貞潔。茉莉花在愛情上代表純潔真摯的愛,沒有假的成分 ,表達堅貞愛情,許多國家將其作為愛情之花,青年人將它作為獻給女友的禮物,向對方表示忠貞的愛情。
⑤ 茉莉花茶是什麼味道的啊
茉莉花茶的味道:
好的茉莉花茶,其茶葉之中散發出的香氣應濃而不沖、香而持久,清香撲鼻,聞之無絲毫異味。
香氣濃郁、口感柔和、不苦不澀、沒有異味為最佳。
茉莉花茶等級:
一般特種茉莉花茶採用的原料嫩度好,常為一芽一葉、二葉或嫩芽多,芽毫顯露。
1、特級、一級茶
採用的原料嫩度較好,條形細緊,芽毫稍顯露。
2、二級、三級
二級、三級的茶所用原料嫩度稍差,基本無芽毫。
3、四級、五級
四級、五級的茶屬於低檔茶,原料嫩度是比較差,條形松、大,常帶莖梗。
主要品種
1.廣西花茶
廣西花茶以廣西橫縣所產茉莉花,橫縣是中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
拓展資料:
茉莉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摘自春天裡的盛開的茉莉花和茶葉一起搭配生長地花茶,具有春天花朵的香氣又有茶葉的清新之氣,是口感香甜的受大家歡迎的花茶。常喝茉莉花茶對於女性來說不僅可以美容養顏、凈白皮膚還能夠抵抗衰老,還能疏通人體腸胃可以排宿便、順氣清腦、降低血壓和血脂,還具有抵抗細菌和病毒治療癌症的巨大的作用和功效 。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驅除瞌睡、消除疲勞、增進活力、集中思維的作用;茶多酚、茶色素等成分除能抗菌、抑病毒外,還有抗癌、抗突變功效 。
茉莉花具有辛、甘、涼、清熱解毒、利濕、安神、鎮靜作用,可治下痢腹痛、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茉莉花茶既保持了茶葉的苦甘涼功效,又由於加工過程為烘製而成為溫性茶,而具有多種醫葯保鍵功效,可去除胃部不適感,融茶與花香保健作用於一身,"去寒邪、助理郁" 。
⑥ 介紹一下江蘇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江蘇,初名為《鮮花調》,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間的《綴白裘·花鼓》戲曲集。
1、《茉莉花》首發時間為:1957年
2、形式:中國民歌
3、歌詞:《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
歌詞如下:「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6)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茉莉花》發展歷史沿革:
1、1768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編輯《音樂辭典》時,在「中國音樂」條目中收錄了《茉莉花》這首歌。
2、1920年至1924年間,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這首歌用在歌劇《圖蘭多》中。
3、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鮮花調》,1957年完成改編,正式更名為《茉莉花》。
4、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推薦《茉莉花》,並將其確定為亞太地區的音樂教材。
5、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日本館的機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⑦ 《茉莉花》的詞曲作者是誰
《茉莉花》的詞曲作者是何仿。
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版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權給它的收集加工者何仿帶來了很高的聲譽。三年解放戰爭期間,何仿常有佳作流傳。1947年,他創作的歌曲《練兵》(楊濃詞),在華東野戰軍中廣為流傳,並獲得創作獎。
1947年7月,孟良崮戰役結束後,何仿及時創作了《去掉一個大禍害》(自己作詞),歌聲響徹齊魯大地。接著,他又陸續創作了歌曲《打死老瘋狗》(繆文渭詞)、歌劇《兩種作風》的主題歌等,流傳甚廣。
(7)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長市石樑鎮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軍淮南聯中。1942年調進淮南大眾劇團。 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華東(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二團、華東軍區解放軍劇院、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
歷任團員、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1951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1956年入總政文化部合唱指揮訓練班,師從德國專家。
著名軍旅音樂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江蘇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於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時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⑧ 茉莉花歌曲的由來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8)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⑨ 茉莉花生這種小蟲是什麼蟲子怎麼治療呢
長了蚧殼蟲;治療方法:
1、如果是個別葉片或枝條有介殼蟲時,可用軟刷輕輕刷除,也可結合修剪,剪去蟲葉、蟲枝。要求刷凈、剪凈,集中燒毀,切勿亂扔;
2、將小棉球放入食醋或酒精中浸濕,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莖、葉上輕輕的塗擦,可將介殼蟲殺滅;
3、介殼蟲大發生時,要用葯劑防治,可選用40%氧化樂果1000倍稀釋、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每隔7到10天噴一次,連續2到3次。使用葯劑時要在室外進行。
(9)天長茉莉花唄擴展閱讀:
栽培管理:
1、土質:茉莉盆栽,要求培養土富含有機質,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水和通氣性能,一般可用田園土4份、堆肥4份、河沙或谷糠灰2份,外加充分腐熟的乾枯餅末、雞鴨糞等適量,並篩出粉末和粗粒,以粗粒墊底蓋面。
2、上盆:時間以每年4-5月份新梢末萌發前最為適宜。按苗株大小選用合適的花盆。上盆時一手扶苗,一手鏟填培養土,待土蓋滿全部根系後,將植株稍向上輕提,並把盆振動幾下,使土與根系緊密接觸。然後用手把盆土壓實,讓土面距盆沿有2厘米的距離,留作澆水。
3、水分:栽好後,澆定根水,然後放在稍加遮蔭的地方7-10天,避免陽光直射,以後逐漸見光。日常管理的關鍵是水,要根據茉莉喜濕潤,不耐旱,怕積水,喜透氣的特性,掌握澆水時間和澆水量。至6-7月份可開花。這時根系已恢復正常生長,每7-10天要澆一次稀薄礬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