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茉莉花
❶ 中國哪些省市的茉莉花茶的需求量大
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南沿海
❷ 都說喝綠茶好,哪些茶是綠茶我喜歡喝茉莉花茶好不好呀
《中葯大辭典》中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郁、辟穢和中」的功效,並對痢疾、腹痛、結膜炎及瘡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飲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風解表、療瘺、堅齒、益氣力、降血壓、強心、防齲防輻射損傷、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壽、身心健康。
茉莉花茶,有「在中國的花茶里,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是用特種工藝造型茶或經過精製後的綠茶茶坯與茉莉鮮花窨制而成的茶葉品種。在茶葉分類中,茉莉花茶仍屬於綠茶。茉莉花茶在綠茶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特別是高級茉莉花在加工的過程中其內質發生一定的理化作用,如: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茶單寧在水濕條件下的分解,不溶於水的蛋白質降解成氨基酸,能減弱喝綠茶時的澀感,功能有所變化,其滋味鮮濃醇厚、更易上口,這也是北方喜愛喝茉莉花茶的原因的之一。各類茶葉其保健本質大同小異,各有特色,茉莉花茶除了具備綠茶的某些性能外,還具有很多綠茶所沒有的保健作用。茉莉花茶有「去寒邪、助理郁」是春季飲茶之上品。
根據我國中醫學及現代葯理學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茶葉苦、甘,性涼,人心、肝、脾、肺、腎、五經。茶苦能瀉下、祛燥濕、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A、咖啡鹼、黃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葉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種化合物。根據茶葉獨特的吸附性能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加工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綠茶濃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飽含茉莉花的鮮靈芳香,因此它是我國乃至全球現代最佳天然保健飲品。
❸ 金華茉莉花茶的茉莉毛峰茶的特點
茉莉毛峰茶的特點為:全身銀毫顯露,芽葉花朵卷緊;色澤黃綠透翠,湯色金黃清明;茶香濃郁清高,滋味鮮爽甘醇;旗槍交錯杯中,形態優美自然。飲用該茶不僅有茶葉裨益人體健康之功效,且具有茉莉花的葯理效果。1979年全國茉莉花茶評比,金華茶廠生產的特級、一級、二級茉莉花茶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1992年3月商業部在福建省崇安縣召開的全國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評比會上,金華一級、二級茉莉花茶,被評優質產品。本品銷於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山東、江蘇、遼寧等省市;出口法國、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
產地: 浙江省金華市
類別: 花茶
❹ 茉莉花茶屬於綠茶嘛
茉莉花茶屬於花茶。龍井屬於扁炒青綠茶,蒲耳屬於重發小酵茶,它不屬於綠茶也不屬於紅茶,它是黑茶,有減肥的作用。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葉底尚嫩勻;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現在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制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涌溪火青等。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槍、大方三種。龍井:產於杭州市西湖區,又稱西湖龍井。鮮葉採摘細嫩,要求芽葉均勻成朵,高級龍井做工特別精細,具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特徵。旗槍:產於杭州龍井茶區四周及毗鄰的餘杭、富陽、肖山等縣。大方:產於安徽省歙縣和浙江臨安、淳安毗鄰地區,以歙縣老竹大方最為著名。
在炒青綠茶中,因其制茶方法不同,又有稱為特種炒青綠茶,為了保持葉形完整,最後工序常進行烘乾。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在此只簡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川碧螺峰的品質最佳。外形條索纖細、勻整,捲曲似螺,白毫顯露,色澤銀綠隱翠光潤;內質清香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滋味清鮮回甜;葉底幼嫩柔勻明亮。金獎惠明:產於浙江雲和縣。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而得名,外形條索細緊勻整,苗秀有峰毫,色澤綠潤;內質香高而持久,有花果香,湯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
烘青綠茶: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國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諸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峽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峰:產於安徽軟縣黃山。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
曬青綠茶:是用日光進行曬於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綠茶: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於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布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占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行銷區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占內銷總量的1/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❺ 全國各省市的省樹或市樹
序號 省(市、區)名 城市名稱 市花名稱 市樹名稱
1 北京 月季、菊花 國槐、側柏
2 天津(沿海) 月季 美國白蠟
3 上海(沿海) 玉蘭 白玉蘭
4 重慶 山茶花 黃葛樹或者黃桷樹
5 香港 洋紫荊
6 澳門 荷花
7 黑龍江 哈爾濱 丁香 榆樹
8 吉林 長春 君子蘭
9 遼寧 沈陽 玫瑰 油松
10 大連(沿海) 月季、槐花 槐樹
11 內蒙古 呼和浩特 丁香 油松
12 新疆 烏魯木齊 玫瑰 大葉榆
13 寧夏 銀川 玫瑰
14 甘肅 蘭州 玫瑰 國槐
15 青海 西寧 丁香 柳樹
16 陝西 西安 石榴、月季 國槐
17 山西 太原 菊花 國槐
18 河北 石家莊 月季 國槐
19 秦皇島(沿海) 月季 棗槐
20 山東 濟南 荷花(蓮花) 柳樹
21 青島(沿海) 月季、「耐東」山茶 雪松
22 威海(沿海) 桂花 合歡
23 煙台(沿海) 紫薇 國槐
24 河南 鄭州 月季 法國梧桐
25 湖北 武漢 梅花 水杉
26 湖南 長沙 杜鵑花 香樟
27 江西 南昌 金邊瑞香、月季 香樟
28 安徽 合肥 石榴、桂花 廣玉蘭
29 江蘇 南京 梅花?玉蘭花 雪松
30 連雲港(沿海) 玉蘭 銀杏
31 南通(沿海) 菊花 廣玉蘭
序號 省(市、區)名 城市名稱 市花名稱 市樹名稱
32 浙江 杭州 桂花 香樟
33 溫州(沿海) 山茶花 小葉榕
34 寧波(沿海) 山茶花 樟樹
35 福建 福州(沿海) 茉莉花 榕樹
36 廈門(經濟特區) 三角花 鳳凰木
37 廣東 廣州 木棉(紅棉、攀枝花) 木棉
38 深圳(經濟特區) 三角花?杜鵑? 荔枝
39 珠海(經濟特區) 三角花?杜鵑? 紫荊
40 湛江(沿海) 紫荊花(紅花羊蹄甲)
41 汕頭(經濟特區) 鳳凰木(金鳳花)、蘭花 鳳凰樹
42 四川 成都 木芙蓉 銀杏
43 貴州 貴陽 蘭花、紫薇 竹子、樟樹
44 雲南 昆明 雲南山茶(大茶花) 玉蘭樹
45 西藏 拉薩 玫瑰?格桑花?
46 廣西 南寧 扶桑(朱槿)、紫荊花 扁桃樹
47 北海(沿海) 葉子花(三角花) 小葉榕
48 桂林 桂花 桂樹
49 海南 海口 三葉梅 椰樹
50 三亞 三角花 酸豆樹
51 台灣 台北 杜鵑花 榕樹
❻ 請問圖蘭朵中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還是河北民歌
你理解的很對啊!
江蘇民歌<<茉莉花>>
<br>除了江蘇、東北、河北流傳著《茉莉版花》的民歌以外,我國還權包括山西、陝西、四川等省市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但由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轉、優美,很生動的表現了茉莉花的特點,因此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紀享譽全世界。義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劇《圖蘭多特》中就以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為主題再現了神秘而美麗的中國。
❼ 中國各省市的民歌有哪些要有具體的地區和歌名
《小放牛》——河北
《回娘家》——河北
《三十里鋪》——陝西
《嘎達梅林》——內蒙古
《十送紅軍》——江西
《賣湯圓》——台灣
《花兒與少年》——青海
《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
《半個月亮爬上來》——哈薩克
《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
《阿拉木汗》——新疆
《蘭花花》——陝北
《采紅菱》——江蘇
《康定情歌》——四川
《茉莉花》——江蘇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陝甘
《阿里山的姑娘》——台灣
《那魯灣情歌》——台灣
《小河淌水》——雲南
《搖籃曲》——東北
《達坂城的姑娘》——新疆
《采檳榔》——湖南
《美麗的姑娘》——哈薩克
《編花籃》——河南
《八月桂花遍地開》——江西
《龍船調》——湖北
《沂蒙山小調》——山東
❽ 中國各個省市的著名民歌介紹一下
莫讓野鳥來採花(佤族) 土家唱起豐收歌(土家族)
得波錯(哈尼族) 請到我們家鄉來(傈僳族) 千軍萬馬過海洋(黎族)
阿西里西(彝族) 吹起羌笛跳鍋庄(羌族) 姑娘生來一朵花(白族)
天上飄著彩虹(藏族) 搖籃曲(滿族) 月亮出來亮晃晃(壯族)
猜調(雲南) 放馬山歌(雲南) 歌唱美麗的家鄉(苗族)
茉莉花(河北 與原產於江蘇的「茉莉花」同名異曲) 茉莉花的另一版本 久不唱歌忘記歌(布衣族)
觀燈(山西) 採茶燈(福建) 回娘家(山西)
在一起(彝族 簡譜版) 掛紅燈(陝西) 掛紅燈(山東)
康定情歌(新版,中英文對照) 十送紅軍(江西) 敬酒歌(蒙古族)
月光下的思念(傣族) 心上人像達瑪花(藏族 簡譜 ) 槐花幾時開(四川)
茉莉花(江蘇)中英文對照版 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 趕牲靈(陝西)
走西口(山西 簡譜版) 姑蘇小唱(江蘇 簡譜版) 瑤族舞曲(瑤族 )簡譜版
花兒與少年(青海) 龍船調(湖北) 五哥放羊(山西)
新疆好(新疆) 下四川(青海) 川江號子(四川)
小放牛(河北) 雨不灑花花不紅(雲南) 落雨大(廣州)
蝸牛和黃鸝鳥(台灣) 瀏陽河(湖南) 採花(四川)
在那遙遠的地方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陝甘) 刮地風(甘肅)
孟姜女(江蘇)
八月桂花遍地開(江西)
賣湯圓(台灣)
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
挖泥鰍(湖北)
綉荷包(山西)
正月里來迎新年(陝西)
新春秧歌扭起來(陝西)
青絲鳥(浙江)
鬧元宵(山西)
打著山歌過橫排(江西)
小拜年(遼寧)
青春舞曲(維吾爾族)
藍花花(陝西)
台灣島(台灣)
送我一朵玫瑰花(維吾爾族)
三十里鋪(陝西)
柳州有個鯉魚岩(廣西)
馬車夫之戀(維吾爾族)
四季歌(青海)
小河淌水(雲南)
阿拉木汗(維吾爾族)
東北風調(黑龍江)
嘎達梅林(蒙古族)
康定情歌(四川)
月牙五更(遼寧)
牧歌(蒙古族)
都達爾和瑪麗亞(哈薩克族)
小白菜(河北)
蒙古小夜曲(蒙古族)
在銀色月光下(塔塔克族)
沂蒙山小調(山東)
小黃鸝鳥(蒙古族)
茉莉花(江蘇)
鳳陽花鼓(安徽)
森吉德瑪(蒙古族)
交城山(山西)
一根扁擔兩個籮(湖南)
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
落水天(廣東)
跳月歌(彝族)
邦錦花兒(藏族)
慢慢聽哦
❾ 除了江蘇、東北、河北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國還包括哪些省市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
江蘇民歌《茉莉花》,其旋法以五聲音階曲折的級進為主,旋律婉轉流暢,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點,宛如一幅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的圖畫。歌詞一般只有開始關於茉莉花的幾段,不唱《西廂記》的故事。民歌手往往採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雅,聽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與江蘇的《茉莉花》比起來,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調則更具有敘述性質。它的速度緩慢,旋律的進行委婉。民歌表演者為了加強對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從戲曲音樂中汲取素材來豐富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後有一個較長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貼切。
民歌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
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
❿ 各個省市的市花是那些
北京市 月季、菊花 天津市 月季 上海市 白玉蘭 重慶市 山茶花 河北省 太平花 張家口市 大麗花 承德市 玫瑰 山西省 榆樹梅 太原市 菊花 內蒙古自治區 馬蘭、金老梅 呼和浩特市 丁香花 包頭市 小麗花 遼寧省 天女花 沈陽市 玫瑰 大連市 月季 吉林省 君子蘭 長春市 君子蘭 黑龍江省 丁香、玫瑰 哈爾濱 丁香 山東省 牡丹 濟南市 荷花 青島市 忍冬、月季 江蘇省 茉莉花 南京市 梅花 無錫市 杜鵑花、梅花 安徽省 紫薇、黃山杜鵑 合肥市 石榴花、桂花 安慶市 月季 浙江省 蘭花 杭州市 桂花 溫州市 山茶花 江西省 杜鵑花 南昌市 月季、金邊瑞香 九江市 杜鵑花 福建省 水仙 福州市 茉莉 廈門市 葉子花 台灣省 蝴蝶蘭 台北市 杜鵑花 -- -- 河南省 臘梅 鄭州市 月季 洛陽 牡丹 湖北省 梅花 武漢市 梅花 黃石市 石榴花 湖南省 荷花 長沙市 杜鵑花 湘潭市 菊花 廣東省 木棉花 廣州市 木棉花 深圳市 葉子花 東莞市 玉蘭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花 南寧市 木槿 桂林市 桂花 陝西省 百合花 西安市 石榴花 咸陽市 紫薇 青海省 鬱金香 西寧市 丁香 四川省 木芙蓉 成都市 芙蓉花 香港特別行政區 紫荊花 澳門特別行政區 蓮花 海口市 三角梅 甘肅省 鬱金香 蘭州市 玫瑰 貴州省 杜鵑 貴陽市 蘭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雪蓮花 烏魯木齊 丁香 西藏自治區 龍膽、報春花 拉薩市 玫瑰 雲南省 雲南山茶、常綠杜鵑 昆明市 山茶花 寧夏回族自治區 馬蘭花 銀川市 馬蘭花 山西省 榆樹梅 太原市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