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羅蘭第一爐香
『壹』 張愛玲寫沉香屑一爐香的時候和胡蘭成分手了沒
確切地說,張愛玲寫《沉香屑一爐香》的時候(經「張學」學者推斷,應該是在30年代,即20歲之前)和胡蘭成是不認識的。直到在《紫羅蘭》上發表了該文後(1943年,張23歲),經人引見,才認識了當時頗具文名的胡蘭成。於次年(1944年)結婚,於1947年離婚。
我很欣賞張看破紅塵的透徹,哪怕她自己最後也墮入其中,而不可自拔。所謂
心裡對愛的挫敗感,應該來源於父母無實際情感的婚姻。
附張愛玲年表: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張煐,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之重外孫女
1922年遷居天津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1930年改名張愛玲
1939年考進香港大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投入文學創作
1943年發表《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作品,並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和胡蘭成
1944與胡蘭成結婚
1945年自編《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戰勝利
1947年與胡蘭成離婚
1952年移居香港
1955年離港赴美,並拜訪胡適
1956年結識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
1967年賴雅去世
1973年定居洛杉磯;兩年後,完成英譯清代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
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
張愛玲生平:
張愛玲,1920-1995
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張佩倫的孫女,前清大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出身名門閨秀。1942年開始職業寫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創作擅長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國,後死於公寓。
張愛玲,英文名字的中譯,當時她母親為她報名上學時匆匆起就的名字,卻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用刀刻過般的名字,任憑歲月流逝,時代變遷,這一最普通的中國女人的姓名,伴隨著她奇麗而又精美的佳作,流傳到今日,並逐漸在風雲中流露出她豐厚而又瑰麗的魅力。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則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敗落。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則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3歲時張愛玲隨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個短暫的幸福童年。受父親風雅能文的影響,張愛玲從小就會背唐詩,給了她一些古典文學的啟蒙,鼓勵了她的文學嗜好。同時也受母親嚮往西方文化的影響,生活情趣及藝術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長,父親娶姨太太後,母親不但勇敢地沖出了家庭的牢籠,而且更勇敢地與姑姑一起出洋留學,而年幼的張愛玲,則在失去了母愛之後,還要承受舊家庭的污濁。因此,張愛玲後來在文學創作中總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亂世中的文明"作為文化背景。
張愛玲是一個天才兒童,6歲入私塾,在讀詩背經的同時,就開始小說創作。如果說第一篇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她的影響,那麼第二篇小說寫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則充分顯示了她的文學創造力。此外,她還寫過一篇名為《快樂村》的類似烏托邦式的小說,寄託了她對未來的幻想。1927年,7歲的張愛玲隨家回到上海,不久,母親回國,她又跟著母親學畫畫、鋼琴和英文。張愛玲對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極為敏感,她曾說:"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九歲時,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看了一張描寫窮困的畫家的影片後,我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里演奏"。因此,張愛玲筆下的女人都是怕窮的,為了不過窮日子,在當時女性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婚姻作為自己的奮斗方式和目標。
張愛玲從四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生涯。1943年,張愛玲在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上發表了《沉香屑 第一爐香》後,一鳴驚人(這年她23歲,與曹禺十年前發表《雷雨》時同歲)。從此,她一發而不可收,在兩年的時間里,她在《紫羅蘭》、《萬象》、《雜志》、《天地》、《古今》等各種類型的刊物上發表了她一生中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小說和散文,包括小說《沉香屑 第二爐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經》(1943年7月)、《封鎖》(1943年8月)、《傾城之戀》(1943年9月)、《金鎖記》(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時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鴻鸞禧》(1944年5月)、《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 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戲及其他》、《更衣記》、《公寓生活記趣》、《燼余錄》、《談女人》、《論寫作》、《有女同車》、《自己的文章》、《私語》、《談畫》、《談音樂》等。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事實上,張愛玲在五十年代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作,包括《傾城之戀》、《金鎖記》、《赤地之戀》、《半生緣》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演義著墮落及繁華。
在張愛玲的這些作品中,最能代表她的風格的當數《傾城之戀》。《傾城之戀》是寫一對精明過份的男女是如何在愛情上錙珠必較,功利全局,最後卻因香港的淪陷而成全了那份世故的婚姻。這是一部香港式的'傳奇'故事,卻深刻地反映出亂世中的人情全然沒有些許純真,使人性得到穩定和規范的竟是險而又險的'傳奇'力量,這部小說對人性冷漠的描寫令人震懾,彷彿出自一個飽經滄桑的大家之手,其藝術之圓熟,語言之精美堪稱中國現代愛情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張愛玲的這些作品曾被當時的評論家評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這是她用靈魂去讀靈魂的所得。
張愛玲在當時的觸目,還不僅僅在她的美文,她的為人處世也幾成一篇篇「傳奇」,讓人們留傳至今,成為文壇軼事。見過張愛玲第一面的人,都會為她的衣著所驚嘆。你很難用奇裝異服的詞句來形容她,但她的衣著款式、色彩的確與眾不同。張愛玲不但在服裝上出新出奇出古,在顏色的選配上也喜用一種鮮明而又參差對照的色彩。檸檬黃,大紅,蔥綠,桃紅,士林藍都是她常選用做衣料的色彩。可以想像,如此出色的顏色與出格的款式相配,會產生多麼驚人的效果。但張愛玲的態度卻是如行雲流水,處驚不亂,我行我素地按自己的意願著裝出席各種活動和社交。從中可見她觀念意識的篤定和超常規性。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愛玲佔有一席重要位置。她的作品,不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幾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為背景的。她特別敏感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一份獨特的見解,一種越軌的筆致,十分耐人玩味。
1961年夏志清教授的《現代中國小說史》曾以專章討論張愛玲,並將她與魯迅及茅盾等大師平起平坐,不單肯定了張愛玲的才情,更為日後「張學」的研究奠下基礎。
『貳』 如何評價馬思純、彭於晏主演的電影《第一爐香》
《第一爐香》里,女主人公葛薇龍受虛榮心和慾望驅使,可以說是自願地一步步走向墮落,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合情合理,四個關鍵的橋段好比四幕戲劇,在人物和環境的沖撞中,在人物內心的沖突中,最終的命運埋下伏筆。
在張愛玲的第一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1943年上海《紫羅蘭》雜志)的故事開端,「葛薇龍,一個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裡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園里遠遠望過去。」請注意,作家這里特別標明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後來王安憶《長恨歌》也這樣強調弄堂女兒王琦瑤的上海身份,不過兩個作家目的是不一樣的。
這個上海女孩在香港讀書,沒錢了也不想回上海,就去找她的姑媽。她姑媽多年前嫁給一個廣東富商做第四房姨太太,現在富商死了,姑媽很有錢,年紀雖然大還很風流,不過兩家關系不好。所以當薇龍自己報上姓名:」姑媽,我是葛豫琨的女兒。」梁太太劈頭便問道:」葛豫琨死了么?」葛薇龍忍氣吞聲:」我爸爸托福還在。」
姑媽卻更加單刀直入說:」你爸活著一天,別想我借一個錢!」說得薇龍」……原是濃濃的堆上一臉笑,這時候那笑便凍在嘴唇上。」用動詞寫笑,「堆」是常用的,「凍」卻非常罕見。「腮頰曬得火燙;滾下來的兩行珠淚,更覺得冰涼……」梁太太這么無禮,一則是報復上海家族當年的道德譴責,二來也是當天正好不巧,她被喬家十三少假約會耍了一下,這個喬家公子就是後來小說的男主角。
『叄』 《沉香屑第一爐香》的結局是什麼 他們沒有結婚嗎 為什麼說喬琪喬最後拋棄了葛薇龍拜託了~謝謝~
結婚了,說「喬琪拋棄薇龍」是因為薇龍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之後就會被喬琪無情的拋棄。
結局:
逐漸沉迷於靡麗生活的薇龍又忍不住愛上了一個放盪不羈的紈絝子弟喬琪,在梁太太和喬琪的設計下,薇龍最終嫁給喬琪,成為喬琪和梁太太謀取錢財和男人的工具。
劇情:
《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雜志《紫羅蘭》1943年第二期至第四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雜志社《傳奇》,中國大陸地區版本收錄於小說集《傾城之戀》。
該小說講述了從上海來到殖民地香港讀書的少女葛薇龍如何一步一步墮落的故事。小說描繪了殖民地時期香港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刻畫了葛薇龍在愛情中自處卑下的形象,使得普通女子的悲劇命運與社會生存現狀呈現出一種蒼涼、悲壯之美。
『肆』 第一爐香的基本內容
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被梁太太利用,當做誘餌來吸引男人,葛薇龍漸漸沉迷在紙醉金迷中。後來被花花公子喬琪喬吸引,為了繼續過聲色犬馬的上流社會生活,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費盡心機嫁給了喬琪喬,最終淪為姑母梁太太和喬琪喬斂財的工具。結局不言而喻,當薇龍失去利用價值時就會被喬琪喬無情地拋棄。
『伍』 張愛玲作品:《第一爐香》的主要內容
《第一爐香》的主要內容:
上海的女中學生葛薇龍在八一三事變後,跟隨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難。後因物價飛漲,家人打算離港返滬,薇龍為了繼續求學,投靠了與親戚斷絕關系多年的,富有寡居的親姑母。
在姑母豪華、精巧的房子里,葛薇龍開始為姑母的物質款待所俘虜。三個月後,當初決心出淤泥而不染的薇龍在衣服與首飾的慢慢腐蝕下,對姑媽家的生活已經上了癮。
等薇龍已經迷戀上了這樣奢華的生活後,姑媽梁太太便露出了真面目。她先是以薇龍為誘餌吸引青年才俊,以供自己之需,然後充當皮條客,企圖把侄女推到老情人司徒協懷里。
陷入困境的薇龍,繼而為浪盪子喬琪喬的風儀震撼,迷戀而無法自拔。梁太太為了達到人財兩全的目的。
勸喬琪喬同葛薇龍結婚可以先讓薇龍以出賣肉體掙錢,等薇龍不能掙錢養家了,喬琪喬盡可以離婚。在姑母指導下,葛薇龍最終和喬琪喬結了婚,卻墮入為梁太太弄人、為喬琪喬弄錢的交際花境地。
(5)紫羅蘭第一爐香擴展閱讀:
張愛玲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一個少女成長從而喪失天真的故事,是一個少女被誘惑而墮落的故事,顯示了物慾、情慾對人的摧毀性力量,以及道德的脆弱性。
小說中,梁太太和喬琪喬合力促成了薇龍的墮落。對於梁太太的意願來說,薇龍的墮落沒有磨損對喬琪喬的愛,她沒有成為梁太太那樣無愛的物質主義者。
對於喬琪喬來說,因為薇龍的自我犧牲以及沒有磨蝕的愛情,所以這個盪子面對她時仍然會有良心上的愧疚。更重要的是,薇龍對自己的境遇一直是有自省意識的。
她糾纏在自省與自欺之間,這種內在矛盾到結尾簡直成為肉中骨刺一般的痛苦。小說寫出了薇龍的心路歷程,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在於,同時寫出自省和自欺的爭戰。
雖然自欺一時戰勝自省,導致薇龍的墮落。但自省卻並沒有就此缺位,而是始終伴隨薇龍左右,難以徹底墮落。
『陸』 張愛玲《第一爐香》賞析是什麼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處女作,此作一發表,張愛玲便名聲大噪。這部小說發表在《紫羅蘭》雜志,這是鴛鴦蝴蝶派辦的文學刊物,鴛鴦蝴蝶派是通俗文學的一個流派,是專寫言情小說的。
從《第一爐香》這部小說的情節看,它就是一部言情小說,寫了一一個女大學生和一一個花花公子的愛情故事。就是這個原因,這個流派的帶頭大哥周瘦鵑看了這部小說拍案叫絕。這說明張愛玲寫小說一開始就是走言情路線的。
然而張愛玲的文化背景決定了她的言情小說中根本沒有真誠的愛情,有的只是男人對女人的利用和女人對男人的依附。她的言情小說由於加進了她的人生苦痛,揭示了女性依附性存在的悲劇,因此使得她的小說更具有現代意義,小說中剩下的只有對愛情的悲涼,對人生的悲涼。
《第一爐香》簡介:
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被梁太太利用,當做誘餌來吸引男人,葛薇龍漸漸沉迷在紙醉金迷中。
後來被花花公子喬琪喬吸引,為了繼續過聲色犬馬的上流社會生活,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費盡心機嫁給了喬琪喬,最終淪為姑母梁太太和喬琪喬斂財的工具。結局不言而喻,當薇龍失去利用價值時就會被喬琪喬無情地拋棄。
『柒』 我要張愛玲的【第一爐香】txt 速求。急。
鏈接:
提取碼:fkcd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簡介:
《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雜志《紫羅蘭》1943年第二期至第四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雜志社《傳奇》,中國大陸地區版本收錄於小說集《傾城之戀》。
『捌』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賞析怎麼寫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處女作,此作一發表,張愛玲便名聲大噪。這部小說發表在《紫羅蘭》雜志,這是鴛鴦蝴蝶派辦的文學刊物,鴛鴦蝴蝶派是通俗文學的一個流派,是專寫言情小說的。
從《第一爐香》這部小說的情節看,它就是一部言情小說,寫了一一個女大學生和一一個花花公子的愛情故事。就是這個原因,這個流派的帶頭大哥周瘦鵑看了這部小說拍案叫絕。這說明張愛玲寫小說一開始就是走言情路線的。
然而張愛玲的文化背景決定了她的言情小說中根本沒有真誠的愛情,有的只是男人對女人的利用和女人對男人的依附。她的言情小說由於加進了她的人生苦痛,揭示了女性依附性存在的悲劇,因此使得她的小說更具有現代意義,小說中剩下的只有對愛情的悲涼,對人生的悲涼。
(8)紫羅蘭第一爐香擴展閱讀:
《第一爐香》簡介:
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被梁太太利用,當做誘餌來吸引男人,葛薇龍漸漸沉迷在紙醉金迷中。後來被花花公子喬琪喬吸引,為了繼續過聲色犬馬的上流社會生活,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費盡心機嫁給了喬琪喬,最終淪為姑母梁太太和喬琪喬斂財的工具。結局不言而喻,當薇龍失去利用價值時就會被喬琪喬無情地拋棄。
『玖』 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什麼意思
《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雜志《紫羅蘭》1943年第二期至第四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雜志社《傳奇》,中國大陸地區版本收錄於小說集《傾城之戀》。
該小說講述了從上海來到殖民地香港讀書的少女葛薇龍如何一步一步墮落的故事。小說描繪了殖民地時期香港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刻畫了葛薇龍在愛情中自處卑下的形象,使得普通女子的悲劇命運與社會生存現狀呈現出一種蒼涼、悲壯之美。
內容簡介
上海的女中學生葛薇龍在「八一三事變」後,跟隨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難。後因物價飛漲,家人打算離港返滬,薇龍為了繼續求學,投靠了與親戚斷絕關系多年的,富有寡居的親姑母。在姑母豪華、精巧的房子里,葛薇龍開始為姑母的物質款待所俘虜。三個月後,當初決心出淤泥而不染的薇龍在衣服與首飾的慢慢腐蝕下,對姑媽家的生活已經上了癮。
等薇龍已經迷戀上這樣奢華的生活後,姑媽梁太太便露出了真面目。她先是以薇龍為誘餌吸引青年才俊,以供自己之需,然後充當皮條客,企圖把侄女推到老情人司徒協懷里。陷入困境的薇龍,繼而為浪盪子喬琪喬的風儀震撼,迷戀而無法自拔。
梁太太為了達到人財兩全的目的,勸喬琪喬同葛薇龍結婚:可以先讓薇龍以出賣肉體掙錢,等薇龍不能掙錢養家了,喬琪喬盡可以離婚。在姑母指導下,葛薇龍最終和喬琪喬結了婚,卻墮入為梁太太弄人、為喬琪喬弄錢的交際花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