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灰色鬱金香
❶ 鬱金香腐朽菌核病是怎麼回事
受害鬱金香葉片、花瓣上出現灰白色斑點
幼苗受害可導致枯萎死亡。致病菌核常在土壤中越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害發生嚴重。
❷ 這棵鬱金香是怎麼了突然葉子變成這樣
1.病毒病
為害鬱金香的病毒有多種,常見的有花葉病毒和碎色病毒兩種。
花葉病毒使受害葉片出現黃色條紋或微粒狀斑點,花瓣上產生深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腐爛,要注意及時防治蚜蟲和鏟除雜草。
碎色病毒使患病葉片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條紋或不規則斑點,有時形成花葉,花瓣上出現淺黃色或白色條紋或不規則斑點,在紅色或紫色品種上產生碎色花。其防治方法同一般病毒病,但種植地點要遠離百合。
2.光照問題
鬱金香上盆後半個多月時間內,應適當遮光,以利於種球發新根。
充足的光照對鬱金香的生長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將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引起落芽,植株變弱,葉色變淺及花期縮短。
3.施肥問題
鬱金香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採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並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種球生出兩片葉後可追施1-2次液體肥,生長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鉀均衡的復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後施1-2次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肥。
4.土壤問題
鬱金香養殖以沙壤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偏鹼為好,不能用酸性土壤。
5.澆水問題
鬱金香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但定植後一周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澆水應做到"少量多次"如果過於乾燥,生育會顯著延緩,鬱金香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
❸ 有黑色的鬱金香嗎
有這個顏色的鬱金香,一般叫做「夜皇後」,2005年2月初新加坡理工學院的3名學生自行培育出的。在鬱金香的品種裡面屬於花型中規中矩【對比鸚鵡系列和百合系列】,顏色紫的發黑。網路有圖示如下:
❹ 如何種鬱金香
鬱金香栽培步驟
1、 挑選顆粒飽滿,個頭較大,沒有蟲蛀和霉點的種球更能保證開花率回;
2、答 用報紙將種球包好;
3、 用噴壺噴上點水,保持濕潤;
4、 放入塑料袋中,之後放入冰箱冷藏室,在4°左右的條件下冷藏30-40天,進行低溫處理;
5、 拿出種球,你會發現種球頂端有小芽冒出;
6、 將種球放入小容器中,加水,注意水不要沒過種球;
7、 讓鬱金香多曬曬太陽,然後勤換水,2天一次;
8、 一個月後,美麗的鬱金香就開花啦!
注意事項
1、 如果是已經經過低溫處理的種球,那麼1-5部都可以省略,直接從第6步開始操作,而且開花率會高不少;
2、 如果不想用水培的方法,還可以種在土裡,注意種球上面要覆蓋足夠厚的土,1球到1球半就可以,不要太頻繁的澆水,保持土面濕潤就可以了。
❺ mk中號包鬱金香色和玫瑰粉那個好看
玫瑰色更好看
❻ 鬱金香的枯萎病有什麼症狀
鬱金香的枯萎病又稱火疫病。
(1)症狀 在鬱金香的葉、花等受害部位處產生褐色斑點,尤其是淺色系的品種中容易發生,病斑明顯,花梗受害後腐爛。最初出現淺灰色病斑,病斑邊緣褐色,斑點擴大到葉片的大部分,嚴重時莖部發生腐爛。幼苗時受害,植株生長出現彎曲,最後枯萎死亡。種球受害時,整個植株矮小並呈現淡黃綠色,花枯萎,莖基及鱗片腐爛,出現許多淺灰或深褐色的菌核。
種球基部受害後,迅速發展的病斑可遍布所有的鱗莖片,由病害感染的鱗莖產生的乙烯,會使健全的鱗莖產生流膠現象,同時乙烯也影響周圍植株的正常生長。
(2)發生規律 由鬱金香尖孢鐮刀菌引起。在潮濕的氣候下,感病的部位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這些分生孢子藉助氣流或其他因素傳播到其他植株。菌核可以在土壤越冬,第二年再感染新的植株。其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6年之久,空氣濕度大,是鬱金香枯萎病發生和蔓延的主要條件。
(3)防治方法
①適當推遲栽種,提前挖出種球,盡可能的避開高溫期,以免病菌容易感染。
②種植基質要嚴格消毒。採用蒸汽消毒效果最佳,此外也可用葯劑消毒,40倍福爾馬林溶液澆灌後密閉48小時,或者採用敵可松粉劑混拌在基質中。
③健全種球儲存在通風涼爽的場所,並定期分檢感病種球。
④栽培時不要過密,生長期定期檢查感病植株,一旦發現,馬上清除。
⑤在挖出種球的48小時內,要放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2000倍水溶液中浸15~30分鍾,晾乾後儲存。
⑥栽種前挑出感病種球,並避免在同一塊地上連作。
❼ 鬱金香怎麼養不容易死及鬱金香圖片賞析
花有千千萬種,一說鬱金香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鬱金香也叫草麝香、洋荷花、旱荷花、有很多品種,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麗顏色。想要種植鬱金香怕容易死怎麼辦?沒關系,小編教你怎麼養鬱金香不容易死的方法及技巧。

❽ 鬱金香白疫病的發生規律是怎樣的
(1)症狀 莖葉、根、種球等均可發病,葉頂端或外邊沿生有灰白色不規則大型病斑,降回雨時答呈水浸狀,但乾燥後變為灰白色干固狀。花梗受害後易腐爛,嚴重時全部腐爛。種球受害,會使植株矮小並變成淡黃色,花枯萎,莖基與種球外部鱗莖片腐爛,生出許多淺灰色或深褐色的菌核。
(2)發生規律 病原屬於半知菌類,此病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產生的孢子可以藉助氣流及其他因素傳播。菌核可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再侵染新的植株。
(3)防治方法
①嚴格進行土壤或基質消毒(參考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②栽植前剔除受感染的種球,並用0.3%~0.4%硫酸銅溶液浸泡種球30分鍾,之後用水沖洗,晾乾後種植。
③栽培中要注意通風降溫,隨時檢查,發現病株及時處理。發病初期可用25%甲霜靈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來特1500倍液等噴霧,每周1次,連續噴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