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蓋膜
Ⅰ 梔子花怎麼培育出幼苗
1.如果本地沒有梔子樹林,要進行大規模種植的梔子花育苗,尤其是涉及到長途運輸的商業育苗,當首選種子育苗。把梔子果實碾碎,篩選種子,用農用強氯精等殺菌劑浸泡消毒8小時左右,然後播種在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地里(有條件就用營養杯育苗,尤其是商業運輸),澆透水。為了保水提高發芽成活率,可以給播種地蓋上稻草等。梔子樹小苗育齡期在半年左右,大苗要育齡期在一年左右。小苗定植成活率低,定植管理成本高,一般不建議進行小苗定植。一般選在春分或是秋分前後播種,請根據定製或是上市時間選擇播種期。
注意:盡量不要從中葯店等地方采購梔子,這些店鋪出售的梔子很可能時間比較長,種子可能無法萌發了;可以從花卉種子商或是中葯材種子商處購買。
2.如果有現成的梔子樹林,則可以採用扦插法育苗,這種方法育苗速度快,成本低,且苗木定植後生長速度快,能降低商業生產周期,缺點是大規模育苗可能造成原有梔子林減產。截取有芽眼的健壯枝條,枝條的樹齡在2年左右,長約15公分,扦插到肥沃疏鬆的土壤里,地面上保留一個芽眼,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可澇,一般一個月即可生根,抽枝兩到三次即可進行定植,一般6個月左右即可完成育苗。如果定植時間安排在春天,則需要在上一年的霜降前後進行育苗了,為了安全越冬,需要准備溫室等。春夏之交育苗的成功率比較高,需要避高溫,但是定植可能就要在夏秋間了,定植後管理成本高些,且苗木定植成活率則可能降低。
3.如果有現成的梔子林,也可以採用壓條法育苗,這個方法成活率比較高,但需要考慮林地里是否適合壓條。選擇兩到三年齡的枝條進行壓條育苗,把枝條的根側表皮颳去1公分長的一圈,以促進壓條生根,然後壓到地上,用肥沃疏鬆的土壤蓋住剝皮處,當枝條三次分根後,即可切斷枝條跟父樹的連接進行定植。
4.在有梔子樹可用的情況下,圈枝也是梔子花快速育苗的方法,這個方法可能會造成父本樹木經濟減產。選兩到三年齡的茁壯枝條,然後在枝條根側剝去3厘米長的一圈表皮,然後用雜草拌泥漿,搓成泥繩子,然後把濕泥繩纏繞在剝皮處,然後用透明塑料膜把泥團包裹嚴實,如果泥團幹了需要澆水,一般三次分根後即可進行定植了。
5.對於根部側生枝條比較多的梔子樹木,還可以採用分株育苗,這個方法得到的苗木可以直接進行定植,育苗速度是最快的,但是,對原有梔子樹傷害也是最大的,很可能造成經濟損失。
6.對於個人興趣愛好的少量育苗,則可以用水培法育苗。選擇兩到三年齡的強壯枝條,剪取15厘米長的一段,然後找來一個礦泉水瓶之類的容器,在瓶子里灌半瓶潔凈的水,把枝條的根側泡到水裡,稍側要有一兩個芽眼露出水面,二次分根後即可移植到土裡。培植過程中如果水渾濁了,就要換水。容器最好選擇透明的,這樣易於觀察生根情況。水培一年四季均可育苗,冬季氣溫低成活率低,建議春夏育苗,冬季育苗要注意保溫。
7.對於稀缺或名貴新品種,要快速育苗,還可以採用嫁接法。以普通的梔子花做砧木,把新品種的枝芽做接穗嫁接到普通的砧木上,接穗抽枝三次後,即可進行移植。這種方法需要有大量普通梔子樹作為砧木,影響原有梔子樹的經濟收益。
Ⅱ 梔子花 的花有什麼用比如做面膜、香包,梔子花有什麼功效美白么等等、、、
除觀賞外,抄其花、果實、葉和根可入襲葯,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隨手摺取一段梔子花樹上的枝幹,扯掉葉子。把枝幹用舊牙刷刷凈,再折成一寸長小段,放碗中加水煮沸,喝後可治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不凈。另外:用三四朵梔子花洗凈後加蜂蜜煮沸,喝後可治肺熱咳嗽。
還可用梔子花烘乾為末吹鼻,可治鼻出血。
Ⅲ 梔子花的葉子在展開之前總是被一層膜包著是怎麼回事
保護作用
Ⅳ 梔子花葉子上結了一層像蠟一樣的東西
那個是蠟質層,為了減少水分蒸發的,普通的落葉樹木是因為在氣候不適宜的時候(譬如寒內冷,乾燥)容,因為葉子面積較大,表面沒有蠟質的薄膜,而導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會變黃,落葉。而松樹,冬青,柏樹等,由於葉子要麼尖細,要麼表面有蠟質層,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嚴酷的環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會落葉,保持常青。
Ⅳ 梔子花的資料
梔子花圖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E8%D9%D7%D3%BB%A8
別名:黃梔子、黃枝、山梔子、山梔花、玉荷花。
為茜草科梔子屬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is〕。梔子果入葯,主治熱病高燒,心煩不眠,實火牙痛,口舌生瘡,鼻規,吐血,眼結膜炎,瘡瘍腫毒,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蠶豆病,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扭挫傷。根入葯主治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梔子花枝葉繁茂,花朵美麗,香氣濃郁,為庭院中優良的美化材料,還可供盆栽或製作盆景,切花,果皮作黃色染料,木材堅硬細致,為雕刻良材。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梔子花植物特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梔子花生長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良好,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陰,怕積水,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並可吸硫凈化大氣,0.5千克葉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梔子花栽培技術
梔子花繁殖方法
用扦插、壓條法繁殖為主,另外可用播種、分株法繁殖。
(1)扦插繁殖
北方10~11月在溫室,南方4月至立秋隨時可扦插,但以夏秋之間成活率最高。插穗選用生長健康的2年生枝條,長度10-12厘米,剪去下部葉片,先在維生素B12針劑中蘸一下,然後插於砂中,在80%相對濕度條件下,溫度20~24℃條件下約15天左右可生根。若用20*10的-6次方~50*10的-6次方吲哚丁酸浸泡24小時,效果更佳。待生根小苗開始生長時移栽或單株上盆,2年後可開花。
(2)壓條繁殖
4月份從3年生母株上選取健壯枝條,長25~30厘米進行壓條,如有三叉枝,則可在叉口處,一次可得三苗。一般經20~30天即可生根,在6月可與母株分離,至次春可分栽或單株上盆。
(3)播種繁殖
多在春季進行,種子發芽緩慢,播後約1年左右發芽,3~4年後開花,北方盆栽不易收到種子。
常用扦插和壓條繁殖。扦插,在梅雨季節用嫩枝15百米長,插於苗床,10-12天生根。壓條,4月選取二年生枝條,長20-25厘米,壓埋在土中,保持濕潤,約30天生根,夏季與母株分離,翌春分栽。移植苗木或盆栽,以春季為好,在梅雨季節進行,需帶土球。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期和盛夏要多澆水。每月施肥1次,開花前增施磷鉀肥1次。翌年早春修剪整形,並及時剪去枯枝和徒長枝。
梔子的繁殖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以種子為主。
1、種子繁殖
(1)選種:選擇飽滿、色深紅的成熟果實,連殼曬或晾乾作種,播種前,用剪刀將種子果皮剪開,挖出種子,在熱水中搓散,去掉浮種或雜質,然後將下沉的充實種子撈出,攤於竹席上,置通風處晾去過多的水分,即可播種。
(2)選地、整地: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翻耕1-1.5尺,按寬4-5尺畦面起畦,畦高6寸,每畝施入人糞尿20-30擔,待土干後淺耙泥塊,整平畦面。在畦面按6-7寸行距開播種溝,溝深1寸左右待播種。
(3)播種育苗: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在雨水前後下種,秋播在秋分前後、播時將種子拌上火灰均勻的播在播種溝內,然後用細土或火土復蓋平播種溝,蓋草淋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每畝用種子4-6斤。
出苗後要注意及時去掉蓋草,在幼苗期應經常除草,注意不要傷幼苗的根,除草後均需要追淡人糞尿水,育苗一年後即可移栽。
梔子花葉斑病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病菌多自葉尖或葉緣侵入,下部莖葉先發病,感病葉片初期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病斑,淡褐色,邊緣褐色,有稀疏輪紋,直徑5mm-15mm;若發生葉緣處則呈不規則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有同心輪紋,幾個病斑癒合後形成不規則大斑,使葉片枯萎;後期產生眾多小黑點,埋生於表皮下。
病原為真菌,梔子生葉點霉(Phyllosticta gar-deniicola),梔子葉點霉(P.gardenia),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較大;分生孢子卵圓形、橢圓形。病斑上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危害多種梔子花,大葉梔子花比小葉梔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葉或病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蔓延。 栽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等情況下容易發病,盆栽時澆水不當,生長不良時容易發病。
1.秋、冬季節剪除樹上的重病葉,清掃落葉,並集中銷毀,以減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過密,適當進行修剪,以利於通風、透光;澆水時盡量不沾濕葉片,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為宜.
3. 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噴1次。 病害嚴重時,可噴施殺65%代森鋅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擴展。
Ⅵ 梔子花葉片上有一層白膜
這是紅蜘蛛的傑作!!!!梔子花在夏季高溫及通風不良時宜發生介殼蟲、紅蜘蛛和煤煙病。可噴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介殼蟲,40%的三氨殺蟎醇乳油1000至1500倍液防治紅蜘蛛,同時亦可減少煤煙病發生,家庭為安全起見可用洗衣粉液噴灑,亦有一定的效果。我的花也是這樣,剛查的資料。
Ⅶ 冬天可以用薄膜蓋住小梔子花嗎
冬天可以用薄膜蓋住小梔子花,但不能長期蓋住,每隔幾天就要打開透透氣。
Ⅷ 這是我在梔子花中發現的,這是什麼蟲子啊怎麼消除它
蝸牛和蛞蝓同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主要為害葉菜類、瓜果類及豆類蔬菜,蔬菜在幼苗期被害較重,受害葉片成孔洞或缺刻狀,植株被其排出的糞便及粘液所污染,易誘發病害,嚴重影響蔬菜品質。
為害蔬菜的蝸牛俗稱蜒蚰螺、小田螺、水牛等,常見種類有灰巴蝸牛和同型巴蝸牛;蛞蝓俗稱軟蝸牛、鼻涕蟲等,常見種類有雙線嗜粘液蛞蝓、野蛞蝓和黃蛞蝓。蝸牛與蛞蝓常混合發生危害。
1 田間識別
1.1 為害特點
初孵幼貝為害時僅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後用齒舌刮食葉、莖,造成孔洞或缺刻,嚴重者將苗咬斷,造成缺苗斷壟,近似於甘藍夜蛾和菜青蟲為害症狀,但爬行過的地方有白色粘液帶。
1.2 形態特徵
蝸牛有一個螺旋貝殼,爬行時以頭足和腹伸出殼外,遇到不適,頭足即縮入殼內,分泌粘液封閉殼口。蛞蝓的貝殼退化為質板或消失。
①灰巴蝸牛 殼中等大小,較厚,呈圓球形,殼高18~21mm、寬20~23mm,有5.5~6個螺層,殼面黃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規則斑點,並有細致而稠密的生長線和螺紋。殼頂尖,縫合線深,殼口呈橢圓形,臍孔狹小,呈縫隙狀。卵圓球形,直徑1.5~2mm,乳白色有光澤,不透明,孵化前卵殼色稍變深。
②同型巴蝸牛 殼中等大小,質厚,呈扁球形,殼高11.5~12.5mm,寬15~17mm,有5~6個螺層,殼面呈黃褐色至灰褐色,有細致而稠密的生長線。體螺層周緣或縫合線處常有一條暗褐色帶,有些個體無。殼頂鈍,殼口呈馬蹄形,臍孔小而深,呈洞穴狀。卵圓球形,直徑2mm,乳白色,有光澤,漸變淡黃色,近孵化時為土黃色。
③雙線嗜粘液蛞蝓 體長35~37mm,寬6~7mm。身體柔軟、裸露、無外殼,灰白色或淡黃褐色,背部中央和兩側有一條黑色斑點組成的縱帶,兩側的縱帶較背部色深。體前端較寬,後端狹長,外套膜大,覆蓋整個體背,粘液為乳白色。
④野蛞蝓 體長30~60mm,寬4~6mm。長梭形,光滑柔軟無外殼,體表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少數有不明顯的暗帶或斑點。觸角2對,暗黑色。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其邊緣捲起,內有退化的貝殼,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生長線,同心圓狀生長線中心的外套膜後端偏右。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粘液無色。
⑤黃蛞蝓 體長100mm,寬12mm。光滑柔軟無外殼,體表為黃褐色或深橙色,並有散狀黃色斑點,靠近足部兩側顏色較淡。頭部具二對淺藍色觸角,在體背前端1/3處有一橢圓形外套膜,前半部為游離狀態,運動收縮時可把頭部蓋住。
1.3 生活習性
兩種蝸牛在菜田的發生規律基本相似,1年發生1代,1生經過卵、幼貝、成貝3個時期,壽命1~1.5年。灰巴蝸牛壽命略長於同型巴蝸牛。蝸牛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任何個體均能產卵,成貝有多次產卵習性,一年中大多在5月和9月出現兩次產卵高峰和相應的危害和死亡高峰。以成貝或幼貝越冬,越冬場所在菜田作物根部、草堆、土縫里。
蛞蝓1年發生2~3代,世代重疊,以成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河溝邊、草叢中及石板下越冬及產卵。在保護地內可周年生長繁殖、為害。蛞蝓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從發生量和危害程度看,一年主要有兩個高峰期,即春雨4~5月和秋雨9~10月。活動為害高峰期後出現產卵高峰,卵產於濕潤疏鬆土表中,特別是腐殖質含量高的疏鬆土壤。
蝸牛、蛞蝓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通常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蟲口逐漸增加,22∶00~23∶00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若遇陰雨天氣,可晝夜為害。蝸牛及蛞蝓行動遲緩,借足部肌肉伸縮爬行,並分泌粘液,粘液遇空氣乾燥發亮。另外,蛞蝓畏懼陽光,強日照下2h即死亡,該蟲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食不動。
2 防治方法
2.1 農業防治
應用地膜覆蓋栽培,不僅有利於蔬菜生長,而且能使蝸牛、蛞蝓的為害減輕。清潔田園,鏟除雜草,及時中耕與秋季耕翻,破壞蝸牛、蛞蝓棲息和產卵的場所,使部分成貝或幼貝暴露地面凍死或被天敵啄食,卵被曬裂。在溫室或菜田四周、地頭或壟間撒石灰帶,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10kg,保苗效果良好。溫室要通風透光,力求室內清潔乾燥。
2.2 物理防治
人工誘集捕殺蝸牛或蛞蝓,在田間或溫室中設置瓦塊、樹葉、雜草、菜葉等作誘集堆,使其躲藏其中,然後集中捕獲;利用研碎的煙末5kg/667平方米均勻撒施,或用水浸後噴施可防治菜田蛞蝓;天南星科芋屬的芋苗,除赤紫色的莖、葉芋苗外,其他莖、葉色的芋苗對蛞蝓均有良好的驅避作用,故可在作物地四周栽植芋苗為保護帶;在菜田區的周圍用草木灰、粉碎的貝殼及馬毛的混合物做成防蟲籬笆,當蛞蝓和蝸牛一接觸到這種混合物時,立刻就受到嚴重的刺激,使這些害蟲不能自由行動而死亡。
2.3 生物防治
菜田或大棚內可在陰雨天或傍晚時放鴨,即養鴨啄蝸。利用捕食性甲蟲防治蝸牛及蛞蝓,捕食性甲蟲釋放量和害蟲的比例為1∶5,可消滅菜田蛞蝓及蝸牛達80%。
2.4 化學防治
蔬菜出苗或移栽後,一般在蝸牛、蛞蝓發生初期,667平方米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500~750g、10%多聚乙醛顆粒劑750~1000g、5%梅塔顆粒劑500~750g或3%滅旱螺顆粒劑750~1000g拌細干土15~20kg,於傍晚均勻撒在受害植株的行間壟上,特別注意植株周圍,也可採取條施或點施,葯點(條)間距40~50cm為宜。施用顆粒劑最好在氣溫15~35℃、菜地澆灌後或小雨後潮濕條件下進行,效果較好,大雨沖刷會降低防治效果,施葯後不要在田間行走,避免把顆粒劑踩入土中,不宜和化肥、其他農葯混用。
在蛞蝓發生期,於清晨未潛入土時,可用氨水100倍液或硫酸銅800~1000倍液噴灑防治。
摘自:《長江蔬菜》
Ⅸ 盆栽梔子花的養殖方法
盆栽梔子花的養殖方法:土壤:養殖梔子花需要用酸性的透氣性好的土壤。光照:保證每天有六個小時以上的散光照射。溫度:它不耐寒也不耐熱,最適宜的溫度為十五度到二十五度。澆水:它喜濕,需要每周澆兩到三次水。
一、土壤
梔子花是酸性的植物,酸性的土壤更適合它生長,所以在養它的時候,要經常測試土壤的PH值,值數大於7就是鹼性。如果土壤一旦出現鹼化的情況,就要採取措施,可以給土裡拌上腐葉肥,也可以滴幾滴食醋,這些東西都可以把鹼性土改成酸性土。
二、光照
梔子花是半陰植物,需要一定的光照。需要保證每天六個小時的散光照射,避免強光直射。陽光直射會引起它葉子發黃,花苞掉落等情況,所以一定要注意。
三、溫度
適宜梔子花生長的溫度在十五度以上二十五度以下,溫度高的時候要把梔子花搬到涼爽的地方,或者給它噴水降溫,低溫時要注意幫助它保暖,如果是盆栽,就可以把它搬到溫暖的地方,如果是室外種植梔子花,可以採取覆蓋稻草、裹保鮮膜等方式幫助梔子花禦寒。
四、澆水
梔子花喜濕不喜澇,所以要多給它澆水,但是澆水的量不宜過多。最好可以每周澆水澆兩到三次,每次澆水不能讓盆里有積水,它的根系是肉系根,有積水會影響根吸收養分,影響生長。除了澆水,每天早晚還要給梔子花的枝葉噴水,水珠越細越好,便於吸收。
(9)梔子花蓋膜擴展閱讀:
梔子花的作用
1、除觀賞外,其花、果實、葉和根可入葯。梔子含梔子甙、去羥梔子甙、雞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梔甙,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黃疸、血淋痛澀、目紅腫痛、火毒瘡、降血壓等功效。
2、梔子花的色、香、味、景、形都具上佳的觀賞價值,深受北方人們的喜愛,但梔子花原產長江流域以南各省,生長習性與北方的氣候不協調,但是,如果掌握了它的生理特性,栽培、養護過程中做到對症下葯,梔子花在北方家庭也會葉色翠綠,花白似玉。
Ⅹ 梔子花剪禿可以蓋膜嗎
這個季節的話,我認為剪禿了以後也不用蓋膜了,不然太熱了會捂壞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