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的鬱金香
Ⅰ 簡述塞尚的藝術特點和對現代藝術的貢獻
是19世紀法國後印象來主義畫家,被稱為源現代畫之父,他追求體積和結構關系的表達,以幾何的構圖方式,概括表達形體,使西方藝術重新具有堅實穩定的紀念碑形式,作品有抽象畫、平面畫特色,擅於畫靜物,代表作《大浴女》。
Ⅱ 塞尚有一幅畫中的蘋果是藍的,什麼名字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8%FB%C9%D0+%C6%BB%B9%FB&in=23535&cl=2&cm=1&sc=0&lm=-1&pn=81&rn=1&di=759810048&ln=83(圖) http://www.hudong.com/wiki/%E4%BF%9D%E7%BD%97%C2%B7%E5%A1%9E%E5%B0%9A 靜物和水壺 (保羅·塞尚作品)
希望採納
Ⅲ 塞尚的代表作
塞尚(1839~1906)Cézanne,Paul,法國畫家。1839年1月19日生於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1906年10月22日卒於家鄉。早年學法律,同時愛好美術和文學。後到巴黎學畫。早期作品曾被沙龍拒絕,卻受到作家E.左拉的稱贊;代表作如《強暴》、《驗屍》、《野餐》等富於戲劇性,多表現悲劇的愛情和死亡。他研究過古典繪畫,臨摹過P.P.魯本斯、E.德拉克洛瓦、威尼斯畫派和巴洛克大師們的作品,其作品不合乎古典法則,卻顯示出自己的獨特個性。70年代末以後的30年,是其創作的成熟期。所作《肖凱像》、《玩紙牌者》、《酒神宴舞》、《浴女們》等,寫意特徵更加鮮明,充分發揮了繪畫語言的表現力。他對繪畫的革新主張和實踐,受到藝術家們的普遍重視,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繪畫革新家,歸入後印象主義流派。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9日),生於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後印象派。高更的作品趨向於「原始」的風格。其用色和線條都較為粗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滿具象徵性的物與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藝術風格的知名藝術家。現代藝術史中,高更往往被拿來與梵高並論,他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畫過對方的肖像,但最後卻步上不同的道路,並沒有維持很好的友誼。高更不喜歡都市文明,反而嚮往蠻荒的生活,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來。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輕時在畫店裡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教育」。後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後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畫家更徹底地學習了東方藝術中線條的表現力,他很欣賞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而在西方畫家中,從精神上給他更大的影響的則是倫勃郎、杜米埃和米萊(Millet)。
Ⅳ 塞尚是怎樣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永遠的是我自己,不因為一切而改變
先給大家講一個愛因回斯坦的故事答:愛因斯坦沒有成名前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喜歡穿一身灰色的衣服,每天他都以同樣的形象穿梭在大街上。熟人總是會問,你怎麼總是穿這件衣服,他說:反正也沒有人認識我,穿什麼有關系嗎?後來誰能想像這個形象一般般的人居然成為了非常偉大的科學家。而他還是穿著那件普通的衣服在大街上行走。熟人問他:你都那麼出名了,為什麼還那麼樸素!愛因斯坦不加思索的回答:反正我都已經成名了,誰都認識我了,穿什麼有什麼關系嗎?
這就是大師的哲學。對於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以一種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人生的哲學!
Ⅳ 關於塞尚和他的蘋果
年輕的塞尚曾許下諾言,他要「用一個蘋果震撼巴黎」。他確實做到了這回一點。塞尚對蘋果情有獨答鍾,就像梵高鍾情向日葵,莫奈鍾情睡蓮一樣。透過塞尚的蘋果,我不僅看到了塞尚對蘋果這種美好事物的關注和愛戀,而且還看到了我們人類對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感激之心。作為一個畫家,塞尚懂得與被畫對象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即使被畫的對象是一個蘋果,一個無生命的物體。在塞尚看來,那些蘋果、桃子、梨,都有著自己的思想。這不僅是一個蘋果,而是藝術家的偉大的思想和技藝!
Ⅵ 塞尚的藝術觀點有哪些
保羅·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年)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在塞尚之前漫長的藝術發展史中,所有的畫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現客觀對象上,而畫家本人卻做了模仿自然的奴隸。但塞尚則放棄了傳統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完全依靠自己獨立的觀察進行創作,有意識地將注意力轉向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概括和取捨,從結構的觀點來描繪對象。正是由於塞尚這種繪畫的主觀性改變了整個西方藝術的進程,對他以後的藝術家產生了觀念上的巨大震撼,這種震撼導致了藝術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說,現代藝術起始於塞尚。塞尚的第一個藝術觀點就是把結構視為表現一切物體的根本。
在塞尚看來,人的知覺、感覺本來就是混亂的,人們看到的對象也是散亂的。以往藝術家表現的對象都不真實,因為藝術家對物體的主觀感受會因個人情緒和心境等因素而發生改變。另一方面,物體由於光源和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所以,人們很難描繪出客觀真實的對象。塞尚決心探索一種風格,它必須深植於事物固有的本性之中,而應存在於人們對事物的感覺里。他終於獲得了成功,找到了物體最真實的本質,這就是物體的結構。他認為無論什麼外界條件或藝術家的主觀情緒都不可能改變對象的結構,藝術家的職責就在於把混亂的知覺納入程序,在視覺范圍內獲得這種有結構的秩序。他開始用結構的觀點去認識和概括一切對象,實際上這恰好是一種主觀認識和描繪對象的方法。以往的藝術家都盡可能客觀地描繪對象,塞尚的初衷也是想要真實地觀察和描繪對象,但是他的結構觀卻具有相當的主觀性,這種創作中的主觀性成為後來現代藝術的基礎。塞尚的第二個觀點是放棄一切傳統的法則,從零開始作畫。
出於渴望真實的初衷,塞尚認為許多公認的傳統法則並不能導致繪畫的真實。如透視法,它只是引導人們的理智,在平面中創造出的三度空間的幻想,和我們目睹的真實有相當的距離。所以塞尚在作品中盡可能不用透視線和明暗對比來表現空間關系,只用色彩的協調和對比來塑造形體,表現出堅實深遠的空間感。塞尚也不打算沿襲傳統的油畫技巧,他總是仔細地研究對象,思考著描繪對象的手法,就像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人畫過畫一樣,有時他要觀察20分鍾才動手畫一筆。他認為繪畫要表現出物體的結構,達到堅實宏偉的效果,就要用像磚石工砌牆那樣的方法,用畫筆或畫刀排列出層層疊疊的色塊,以此表現體積和深度使之具有一種建築般的結實感。塞尚曾說過,線條和明暗都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准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的。
Ⅶ 塞尚的畫主要強調什麼
塞尚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後印象主義畫家
他最大的特點是運用色彩來畫結構,強調物體本身的固有色,不注重外界環境對物體的影響,是一位研究物體本質的畫家
Ⅷ 塞尚的成名作是哪幅
《打牌者》
法國近代繪畫大師塞尚 1906年10月22日去世,距今恰好100年。塞尚的代表作品《打牌者》(也稱《兩個打牌的男人》)。
塞尚1839年出生於法國的一個小鎮,10歲前就開始學習繪畫,1861年懷著當一名畫家的志願來到巴黎。當時的他在半年時間里因精神不穩定,不久就又回到了家鄉。1862年,他再次來到巴黎,很快就以一名真正的畫家活躍巴黎的畫壇。但是,作為畫家的塞尚長期處於懷才不遇的狀況,43歲時作品才首次入選繪畫沙龍,而被人們所廣泛認識時已到了他的晚年。
這件《打牌者》的作品無論主題還是畫面都富於欣賞性。
撲克牌,據說是古代歷法的縮影,一年有52個星期,故而每付撲克牌被設計成了有52張牌。我國早在宋代就有「葉子牌」,而歐洲對哪個國家發明克這一問題,迄今還未有定論。法國有一種觀點,說撲克是為了供查爾斯六世國王的娛樂,在1392年有人想出了撲克這種東西。倘若按此計算,那麼其距離塞尚由小酒館中的打撲克景象,而創作出這幅《打牌者》,法國人打撲克的歷史也已有500年了。
塞尚這幅作品中描繪的兩名男子,身穿舊西裝,戴著帽子,躲在酒館的角落裡,避開了四周的喧囂,好像就要這么默默地一直要把撲克打下去一樣。畫面非常簡潔,鋪著紅布的粗木桌子,,桌上僅有一隻酒瓶,兩名雙手持牌相對的男子顯得十分專心,一切裝飾都被簡化,背景是深褐色塊勾勒的隔扇門,左手那名嘴銜煙斗的男子靠著的椅背就像是一根棍子。
有人說塞尚的作品不帶有感情,就像這幅《打牌者》,他常常把人物當作靜物,單純地從結構形式上來描繪,而忽略或冷漠地對待人物的感情與心理因素。實際上,畫面中的人物畢竟不是純粹的物體,《打牌者》中兩名男子的眼睛、鼻子和發須,以及傾斜的身姿,仍然流露出個性特徵,只是沒帶表演式的誇張,而是被真實、自然的氛圍所環繞,人物具有內心的承重感。這樣的作品,在塞尚的生前曾被斥為「用驢子尾巴畫畫」,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卻越發受到世人的歡迎,只是畫家本人已看不到這一天了。
塞尚畫畫非常嚴肅、認真、緩慢,他曾說:「我所畫的每一筆觸,就好像從我的血裡面流出,與我的模特兒的血混合到一起,在太陽里,在光線里,在色彩里。」許多國家都曾把塞尚留世的作品選作為郵票圖案,如摩納哥郵票上的《弔死者的家》、羅馬尼亞郵票中的《少女法塔》等。
Ⅸ 塞尚的作品《一盤水果》
我猜你想找的是塞尚《水果盤,杯子和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