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止鼻血
❶ 我想問問有沒有治流鼻血的方法,因為小時候鼻子受過傷,所以天氣一熱 我就會流鼻血,而且是每天都流
①治咳血、吐血、便血、鼻血:白石榴花十五至二十朵,水煎服。(《福建中草葯版》)
②治久痢:白石榴權花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3)鼻出血:毛果杜鵑花(滿山白花)、馬蘭、白石榴花各15克(《青草葯圖譜》)
或者用白石榴花(只會開花不會結果的)曬干後泡茶喝,一次3~5朵。
❷ 吃杜鵑花後第二天為什麼會流鼻血
杜鵑花不能吃,你吃的應該是映山紅,系杜鵑花科植物。另名紅躑躅、滿山紅、報春紅、迎山紅、山崩子。為常綠或落葉灌木、莖很脆,葉蘋質,有香味,它矮者不足1尺,高的可達丈余。映山紅的花、果、葉、根均可供葯用。其花含花色甙和黃酮醇類,均為花的色素。味甜略帶酸味。《本草綱目》栽:「味酸,無毒。」葯性平和,能和血、調經、祛風濕。中葯大辭典》載,「杜鵑花治月經不調,閉經、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如果如要月經到期不行或血往上溢,可摘取鮮花5克加水煎服。民間通常還摘取白色花朵,與豬蹄同煮,治療白帶過多。其葉與嫩枝中含黃酮類,香豆精、三萜類、有機酸、氨基酸、強心甙等。可治療蕁麻疹,內服外洗。新鮮嫩葉,搗爛外敷可治療痛腫瘡疔,外傷出血,既能消腫解毒,又能祛痛止血。杜鵑花根別名翻山虎,含鞣質7%,性味酸甘,溫,其功效和血、止血、祛風、止痛。治療吐血、衄血、月經不調、腸風下血、痢疾、婦女經漏不止,煎湯內服。取鮮根切片,曬干,浸酒內服,對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有較好的療效。如因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經久而不愈者,可取其子研末,用其根浸的葯酒送服,療效甚佳。《福建中草葯》報道,治乳痛初起,取杜鵑干根15~30克,水燉服,外用鮮葉配香附搗爛敷,療效十分滿意。據現代葯理研究,杜鵑花煎劑有止咳作用,也有鎮咳作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迎山紅葉研粉,製成1:1酊劑,每服10~20毫升,每日2次,有效率達80%。目前市售的消咳喘糖漿、紫花杜鵑片,即是以滿山紅葉花為主要原料,經現代科學提練精製而成,是較好治療支氣管炎的葯物。本品還有強心作用,用於治療癆型克山病,取滿山紅10克,刺玫果15克、福壽草0.3克、黃瓜皮10克、水煎服,亦能收到較好療效。
❸ 白杜鵑花有什麼功用
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花或果實。
一、酸甘,溫。
①《綱目》:味專酸,無毒。
②《分類草葯屬性》:味甜,性溫。
③《四川中葯志》:性平,味酸辛,無毒。
二、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三、和血,調經,祛風濕。治月經不調,閉經,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
①《分類草葯性》:治吐血,崩症,去風寒,和血。
②《貴州民間方葯集》:治月經不調,止紅崩;浸酒內服,可治風濕。果實止傷痛。
③《四川中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內傷咳嗽。
四、【附方】:
①治白帶方(《浙江民間常用草葯》):杜鵑花,豬腳爪,同煮。
②治鼻衄方(《貴州草葯》):映山紅花,當歸,水煎服。
③治月家病,經閉乾瘦:映山紅二兩。水煎服。
④治跌打疼痛:映山紅子(研末)五分。用酒吞報。
⑤治流鼻血:映山紅花(生的)五錢至一兩。水煎服。(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葯》)
⑥治白帶:杜鵑花(用白花)五錢,和豬腳爪適量同煮,吃湯和肉。(《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❹ 杜鵑花的葯用價值是什麼
杜鵑的花、來果、葉、根,都有自葯用價值。
其花味甜,略帶酸味,葯性平和,有活血、調經、祛風濕的效用。如果婦女月經到期不行,或血往上溢,可摘取鮮花,加水煎服。民間通常還摘取白色花朵,與豬蹄同煮服用,治療白帶。其鮮葉煎湯,內服外洗,可治療蕁麻疹;新鮮嫩葉,搗爛外敷,可用於治療癰腫瘡癤、外傷出血,既能消腫解毒,又能去痛止血。其根性偏溫,味酸中帶甜,煎湯內服,對各種出血症均有效。常用於治療吐血、咯血、鼻出血、痔瘡出血及女性經漏不止、白帶量多等症。取鮮根切片曬干,浸酒內服,對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有較好的療效,如因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經久不愈,可取其子研末,用其根浸的酒送服。
❺ 杜鵑花有什麼營養價值
杜鵑的花、果、葉、根,都有葯用價值。其花味甜,略帶酸味,葯版性平和,有活血、調經、祛權風濕的效用。如果婦女月經到期不行,或血往上溢,可摘取鮮花,加水煎服。民間通常還摘取白色花朵,與豬蹄同煮服用,治療白帶。其鮮葉煎湯,內服外洗,可治療蕁麻疹;新鮮嫩葉,搗爛外敷,可用於治療癰腫瘡癤、外傷出血,既能消腫解毒,又能去痛止血。其根性偏溫,味酸中帶甜,煎湯內服,對各種出血症均有效。常用於治療吐血、咯血、鼻出血、痔瘡出血及女性經漏不止、白帶量多等症。取鮮根切片曬干,浸酒內服,對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有較好的療效,如因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經久不愈,可取其子研末,用其根浸的酒送服。
現代葯理研究證明,杜鵑花含花色苷(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矢車菊素3,5-葡萄糖)、黃酮醇類(杜鵑黃素-3-鼠李葡萄糖苷)。其對實驗小鼠有鎮咳和祛痰作用,並能夠對抗豚鼠組織胺和乙醯膽鹼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杜鵑花煎劑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因此,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❻ 杜鵑花的簡介
學名: 杜鵑花 別稱: 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有刺灌版木或小喬木
綱: 雙子權葉植物綱
目: 杜鵑花目
科: 杜鵑花科
屬: 杜鵑花屬
種: 杜鵑花
分布區域: 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杜鵑花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
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為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葉作葯用;根利尿、駁骨、祛風濕,治跌打腹痛;葉可止血。果亦作葯用,在印度用作治療膿腫、潰瘍、腫瘤、皮膚病、痔瘡、發疹、風濕、支氣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綠籬。
❼ 杜鵑花的葯用價值有哪些
白居易:「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回皆嫫母。」詩答人贊美杜鵑,把杜鵑比作了花中的西施。我國野生的杜鵑花有數百種,五彩繽紛,爭奇斗艷,各領風騷。
杜鵑花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作用,治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根:利尿、駁骨、祛風濕,治跌打腹痛。葉可止血;果亦作葯用。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為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
❽ 杜娟有什麼葯用價值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有「花中西施」之美譽。它的花、根、莖葉均可供葯用,早春採花,秋冬采葉與根。
杜鵑花味酸、甘,性溫。一般認為其葯性較平和,具有和血、調經、祛風濕之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閉經、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等。臨床應用表明,杜鵑花、葉、根皆有止血的功用,又能止咳、祛痰、平喘,多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病症。
驗方選粹
【治咳嗽痰多】 杜鵑花30~40克,單味水煎服,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亦可用紫花杜鵑片,每次5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目前,滿山紅(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制劑的膠囊及「消咳喘」口服液,已是支氣管炎的常用葯,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治痰飲咳喘】 杜鵑花10克,芫花3克,款冬花10克。水煎服。本方有良好的鎮咳祛痰、平喘逐飲之效。適用於久咳不止,痰涎壅盛,胸脅停飲,咳喘不能平卧、胸悶氣短、顏面浮腫、口唇青紫等。
【治咯血】 用杜鵑花10克,仙鶴草30克,白及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治鼻衄】 杜鵑花15~30克,水煎服。治鼻出血有良效。
【治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經行腹痛者,可用杜鵑花10克,月季花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劑。經閉乾瘦者,可用映山紅60克,水煎服,中病即止。
【治風濕】 用杜鵑花10克,防己10克,蒼術15克,薏苡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治跌打損傷】 用映山紅子1.5克,研成極細末,用白酒或黃酒適量送服。可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紅腫者,也可用杜鵑花嫩葉搗爛,加人乳,外敷患處。
【治癰瘡】 杜鵑嫩葉適量,搗爛如泥,敷於患處,每日換葯2次。用於癰瘡疔、各種陽性腫毒。
【治皮膚病】 杜鵑鮮葉煎湯洗浴,可治蕁麻疹。杜鵑花60克,油桐花30克,焙乾研末,用桐油調搽(先剃頭再搽葯)於患處,可療頭癬(癩痢頭)。
注意:一般入葯的杜鵑植株都是粉紅色的,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均不可食用或葯用。(黃 芳 安徽省懷寧縣醫院)
摘自 http://news.beelink.com.cn/20090331/2657920.shtml
❾ 杜鵑的花語是
杜鵑花語:
1.愛的快樂、鴻運高照、奔放、清白、忠誠、思鄉。
2.繁榮吉祥,堅韌專樂觀,事屬業興旺。《草花譜》有雲:「映山紅若生滿山頂,其年豐穩,人競采之。」
杜鵑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葯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
(9)杜鵑花止鼻血擴展閱讀:
西方對杜鵑也有特殊的愛好。他們認為杜鵑花繁.是「鴻運高照,生意興隆」的好兆頭,特別是全紅的杜鵑更是如此。對於白色的杜鵑,則認為清麗脫俗,男女之間相互贈送,更顯得高雅。對於紅白相間的杜鵑,則含義更為深沉,表示:希望與你融合無間,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杜鵑修剪整枝是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調節生長發育,從而使長勢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對於杜鵑園須經常檢查,發現有枯枝、病枝,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蟲害在杜鵑中蔓延。
參考資料:網路-杜鵑
❿ 有關杜鵑花資料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版咯血,染紅遍山權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等,花色繁茂艷麗。
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而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後代,近一個多世紀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
中國從20世紀20-30年代開始從日本歐美等國引進杜鵑進行栽培,也有少量通過雜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種,如近幾年來培育出的「復色仿西鵑」、「笑二喬」以及高山落葉杜鵑雜交種「紅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種。
(10)杜鵑花止鼻血擴展閱讀:
養護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
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