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杜鵑花造型
杜鵑花自然式:自然式盆景中,所有的人工修飾,無不以自然為原形,經人工模仿回創造而成,賦予答人工寓意,使人看到後產生聯想。自然式的主要類型如下:
直乾式:主幹基本直立,主要側枝向前後左右平伸,層次清晰,雄偉挺拔,儼然大樹氣概。
直乾式盆景
形式有單干、雙干、多干。雙干者,一主一從,一高一矮,相互依偎,顧盼有情;多干者,基部有3個以上主幹,或3~5株合栽一盆,粗細有別,高低錯落,疏密合宜,生動自然。多干中又分叢林式和連根式。叢林式如天然的一片樹林,以顯示其整體美;連根式是將杜鵑的主幹橫卧,半埋土中,利用杜鵑頑強的生命力,下面長根,枝條成長,形成小樹林。這是潮濕山地杜鵑花特有的生態形式,自然野趣十足。
Ⅱ 杜鵑花盆景常見的造型形式有哪些
1.直乾式,主幹直立,不彎不曲,主枝向前後左右平伸,層次分明,雄偉挺拔,巍然版屹立直乾式又有單干雙權干多乾等形式直立性強的杜鵑花都可以培育成單乾式樹型,如多數大葉大花種春鵑;雙乾式則一主一從,一高一矮,一粗一細,相互依偎;多乾式以3~5株合栽一盆,各干要粗細有別,高低錯落
2.懸崖式,樹干伸出盆外彎曲下垂,模仿懸崖峭壁蒼松探海之勢其莖干垂掛的幅度很大,樹梢低於盆底者為全懸崖;樹梢不超過盆底的為半懸崖造型時以蟠扎為主,需從小培育
3.圓球型,樹冠緊密豐滿圓潤,外形似球狀或半球狀樹型宜選樹型低矮枝條細密花小而繁的小葉小花種通過反復摘心修剪,加密樹冠,達到整齊圓滿的效果
4.雲片型,主幹明顯,枝條向兩側平斜伸展,似雲片狀,層次清晰,高低錯落,自然灑脫
Ⅲ 杜鵑花盆景造型蟠扎造型怎麼加工
杜鵑的來蟠扎宜在春季萌源芽前或初夏秋季生長期枝條處於半木質化時進行幼苗一般從3~4年即可開始加工,逐年進行,先粗後細前兩年以扎為主,通常將主幹主枝適當蟠扎杜鵑枝條木質化後較脆,蟠扎時易斷裂,為防日後蟠扎時斷裂,長勢較好的可在枝頭沒有完全木質化之前將枝頭按造型的要求扎彎,待枝頭增粗後再修剪主幹粗硬時,彎曲難度大,操作時要藉助粗硬的鐵絲加以輔助,將鐵絲均勻繞過需要彎曲的部位再順勢利導側枝和小枝的彎曲較為容易,將鐵絲一端固定在與主幹交叉處,然後向側枝纏繞,用手彎曲至理想角度不反彈為止
Ⅳ 杜鵑花盆景的造型要怎樣設計
杜鵑花盆景的造型設計:杜鵑枝條韌性較差,不宜過度攀扎,僅將主幹和主枝作適當造型回,用答棕絲攀扎較好,其它枝條均採用修剪造型。修剪時須注意調整強弱枝,強枝重剪,弱枝輕剪。攀扎一般在春季進行,生長期枝幹相對柔軟些,有利於攀扎造型。杜鵑主幹可造成直乾式、曲乾式、斜乾式、懸崖式,也可結合換盆換土逐步進行根部造型,使之成為連根式、提根式和附石式等。
對於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扎,其它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在生長季節若枝條出現一些斷裂,可在傷口處抹上黃泥,外包塑料薄膜,很快就會癒合恢復。而杜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扎。為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杜鵑老樁做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杜鵑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還可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
Ⅳ 新品四季杜鵑花吉利嗎
新品四季杜鵑花總體來說個人認為是沒有什麼吉利與否說法,關鍵是看您自己喜好所決定,畢竟每個人對於花的喜愛未必完全一樣。
Ⅵ 杜鵑花的圓球式盆景是怎樣的造型
圓球式:通過多年的修剪培育,使樹冠緊密、圓潤、豐滿,形狀有橢圓、大致圓形等。專因杜鵑花的花屬朵均集生於枝頂,圓球狀杜鵑花盆景開花時燦爛如花球。這種造型首先要養成骨架,用吊扎的方法使枝條均勻地分布於樹冠的各個部位,然後通過反復摘心、修剪,加密樹冠,達到整齊圓滿的效果。圓球式盆景的培育一般在8~10年以上。
Ⅶ 四季杜鵑形狀
有各種各樣,百花怒放,美極了。
Ⅷ 秋天杜鵑長花苞是什麼品種
秋天牡丹開花的品種主要有,雙季桃雪,和丹美。
杜鵑屬的常綠灌木。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 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原產於東亞,生長在海拔500-2700米的高度
註:杜鵑花也是杜鵑屬(Rhododendron)約960種植物的通稱。
杜鵑的拉丁名稱是為了紀念約翰·西姆斯(John Sims 1749-1831),他是英國物理學者及植物分類學者,英國《植物學雜志》(Magazine Botanique)的第一任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Ⅸ 怎麼給杜鵑花盆景修剪造型
修剪是杜鵑花盆景造型的主要方法,即使已成型的植株,每年的新生枝條,也需要進行修剪來保持優美株型杜鵑盆景可在春季萌芽前進行修剪整形,剪除枯枝病蟲枝交叉枝對生枝細弱枝過密枝直立枝徒長枝等,並將過長枝適當剪短生長期要及時剪除根櫱和過密的枝條,開花後應及時摘除殘花,減少養分消耗合理修剪可以保持樹形優美,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使生長開花良好修剪造型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老枝的修剪杜鵑萌芽發枝力很強,多年生老枝修剪後也易萌發新枝,雖極耐修剪,但對已成型的植株卻不宜大剪,只可按株型要求對過密枝不當枝略加疏剪,時間以花後4~5月間為宜
(2)嫩枝的修剪杜鵑特別是毛葉杜鵑在開花後易先長出一些強壯新枝,生長迅速而破壞樹型,應在花後4~5月份從基部留出1~2個葉節,將頂梢剪除,促使再萌二次芽,以求和整株的發芽時間大體上能同步進行,使眾多新芽生長均勻得體
(3)徒長枝的剪留徒長枝具有長勢迅猛粗壯且不定位的特點,對一些有創意的造型非常有用,所以修剪這樣的枝條一定要慎重,仔細分析是否有利用價值,不要錯失這個有利條件而對於破壞株型創意的徒長枝應及時去除
(4)老樁換頭野生杜鵑老樁多枝幹粗老而花小瓣單,而西洋杜鵑多重瓣大花而主幹細弱,為成全兩者之美,可以將野生杜鵑老樁換頭,嫁接西洋杜鵑,用嫩枝嫁接極易成活,經3~4年培育即成
(5)日常修剪植株成型後,為維持株型,每年剪1~2次春季花後剪1次,剪去殘花和花蒂亂枝,調整枝幅,立秋前後再進行一次小幅修剪,為次年開花剪好樹型秋後形成花芽的枝條不宜再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