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倉山茉莉花

倉山茉莉花

發布時間: 2021-02-21 23:21:44

1. 福州介紹

福州,簡稱「榕」,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福州於公元前202年建城,1946年設市。福州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又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宋代以來文化教育興盛,是產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福州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中文名稱:福州外文名稱:Fuzhou(國內普通式)、Hockchew(歷史國際式)別名:榕城、三山、東越、左海行政區類別:省會城市所屬地區:福建省下轄地區:鼓樓區、馬尾區、福清市等政府駐地:鼓樓區安泰街道烏山路24號電話區號:0591郵政區碼:350000地理位置:中國東南沿海面積:11968k㎡ 人口:7115370人(2010年)方言:閩語—閩東話—福州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三坊七巷、鼓山、烏石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湖公園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福州義序機場火車站:福州站、福州南站車牌代碼:閩A著名高校: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城市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市樹:榕樹市花:茉莉花 福州(閩語平話:Hok-ciu),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閩都,簡稱「榕」,是福建省的省會、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文化、政治、科研中心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國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城市。 位於福建省東部的閩江下游沿海地區的福州,閩越國都城,自南朝陳朝開始的1000多年大部分時間內是福建的行政中心,福州在傳統上是福州十邑(包括閩侯縣、長樂縣、連江縣、閩清縣、永泰縣、古田縣、屏南縣、福清縣、平潭縣、羅源縣)的統稱。現轄5區2縣級市5縣一試驗區,市區人口2921736人,全市總人口7115370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當地居民以漢族的閩海系族群為主,通行閩東語福州方言。 鳥瞰福州[1] 福州是國務院1984年5月首批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祖國大陸離台灣省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地區之一。福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的健康發展,初具經濟繁榮、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宜居城市風貌,被評為中國持續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 2012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4203億元[2],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26個省會城市前列。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全國城鄉綠化先進集體」稱號,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連續四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榮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2011年12月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2年根據央視的調查,休閑時間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休閑之城)福州位列第九[3]。「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4]。2012年榮獲「中國特色魅 福州高樓風光力城市」稱號。[5] 地標建築 福州全景福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多達300餘萬人, 福州解放大橋(4張)分布於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福州地區的歸僑、僑眷人數多達200萬,港澳有福州鄉親近30萬。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幾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跡。不僅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為數眾多的福州鄉親,而且在一些落後國家、小而偏僻的地區如巴貝多、馬紹爾、安地卡及巴布達、獅子山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跡。福州與台灣水相連、地相望、語相通、習相近,民間交往源遠流長,歷來關系十分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員達3萬人,現在台灣地區有27個福福州三縣洲大橋(2張)州同鄉會、60多萬福州鄉親;在福州居住的台灣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屬12萬人。 福州因市區城內有屏山、烏山、於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兩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現轄5區、6縣(一綜合試驗福州風光(42張)區)、兩個縣級市和一個經濟區,即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5個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6縣,福清、長樂2個縣級市。全市土地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公里,全市戶籍總人口約711萬人,其中市區戶籍總人口約292.17萬人。全市設3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鎮,48個鄉(含2個民族鄉和馬祖鄉),2795個村(居)委會、社區居委會。通行福州話。 閩菜常列為國宴之一,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福清光餅等數十餘種。 主要游覽景點有鼓山、烏山、於山、三坊七巷、西禪寺、閩王祠、林則徐祠堂、西湖公園、江濱公園、福州商務區(14張)華林寺、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會展島)、海壇島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雲山、於山、烏山、屏山。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名園有福州西湖公園、溫泉公園、南公園、煙台山公園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林則徐故居、嚴復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林覺民故居、冰心故居、薩鎮冰故居。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壽山石雕、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牛角梳等。 福州歷史悠久,夏代屬揚州地域,殷商和春秋戰國中期前為七閩之地,戰國中期後歸越國,秦時為閩中郡,漢高祖封閩越王,閩越國都城福州,自南朝陳朝開始的1000多年時間內,大部分是福建的行政中心。南朝陳朝年間,在今福建設置閩州,後改名作為豐州。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名為泉州,大業三年泉州廢,改為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4縣,閩縣,郡治在今天的福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為建州,六年(623年)復稱名為泉州,八年(625年)又改名豐州,置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再改名為稱泉州,屬嶺南道,景雲二年改為閩州。唐玄宗時設福州都督府,為出現「福州」之名之始。天寶元年(742年)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復稱福州,領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尤溪8縣。閩國開平元年,後梁承認王審知為閩王,閩國貞明年間升福州為大都督府。閩國天成年間王審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閩國。五代十國(948年),地劃入吳越,分出尤溪、德化2縣。宋太平興國三年屬兩浙西南路,六年(981年)由閩縣分立懷安縣,雍熙二年(985年)屬福建路,為治所。南宋景炎元年年間端宗在福州即帝位,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 元朝設置福建行中書省,省治在福州,稱福州路,領閩侯、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9縣及福清、福寧2州,屬福建行中書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福州路為福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領閩、侯官、懷、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10縣,清順治三年(1646年)仍為福州府,屬福建行省,領縣仍舊,清朝前期開始隸屬寧福道(下轄今天的福州地區、今天的寧德地區)。清代時,福州為閩浙總督(總督福建,浙江二處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的駐地。雍正十二年(1734年)析古田縣增置屏南縣。1912年廢府,設東路,為福建省省會。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閩海省,下轄福州、寧德。民國35年(1946年)成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6]。

2. 閩榕茶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閩榕茶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2年,法定代表人王德星系福州市非物質文化茉莉花茶傳統技藝傳承人,創辦三十多年以來,依託名茶大省福建及茉莉花之鄉福州、獨特的地理優勢,傳承千年傳統制茶和窨制茉莉花茶工藝,融合現代科技不斷創新獨特的茉莉花茶窨制技術並取得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044159.2),長期與中華全國供銷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聯合開展專項研發,先後在福建霞浦、壽寧、福鼎、安溪等地海拔八百多米左右的高山建立3萬多畝雲霧純天然有機、綠色、無公害茶園基地,另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蔣有緒院士、福建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聯合在福州蓋山鎮閩江浦口濕地種植近千畝綠色生態的單、雙瓣品種茉莉花示範基地並成立省級院士工作站。
公司被中國產學研促進會評選為「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試點單位」;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後被評為「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農業部全國創名牌重點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 ,「崟露」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 福建省名牌產品」、「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等;先後獲得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茉莉花茶、綠茶金獎,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閩榕公司使用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標志,福建省農業廳頒發的省名茶獎,上海國際茶博會授予茉莉花茶 「中國鼎尖名茶」稱號,在福州市科委、農協等聯合主辦的福州茉莉花茶王賽中「茉莉銀球」榮獲金獎茶王等殊榮;2009年、2010年、2011年成為全國省市、人大、政協兩會禮茶,2012年榮獲福州市政府主管頒發認定為 「福州茉莉花茶金字招牌」企業。
公司憑借雄厚的實力和對福州茉莉花茶傳統歷史產業的卓越貢獻,樹立起行業高度和龍頭企業地位,深受中央和地方領導的高度重視,被福建省政府選拔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並被籌委會授權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福建館茉莉花茶唯一指定用茶」,通過上海世博會這一國際窗口,向全球展示千年歷史名茶福州茉莉花茶「花之香茶之韻」的殊異魅力。
公司福利:
1、公司有提供食宿;
2、公司為員工提供社保、醫保等福利;
3、公司為員工提供給類帶薪假期:法定節假日、病假、婚假、喪假、產假、哺乳假、工傷假、年休假等;
4、公司注重員工成長,倡導員工職業化發展,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及晉升機會;
5、公司定期組織員工旅遊;
企業文化:
我們的願景:成為最受業界同仁青睞和企業員工引以為傲的企業;成為受社會尊重的致力於人類健康事業的優秀企業。
我們的使命:通過優質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高品味的生活體驗和享受,為每個人提供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機會。
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人才是企業的資本, 秉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信條;致力於客戶的滿意與成功;以專業的態度和平常的心態做非凡的事情; 誠實正直、信守承諾,建立信任與負責任的人際關系; 學習、創新,不斷超越自我、迎接變革;快樂工作、健康生活、永不言棄;愛心、奉獻、社會責任。
我們的經營戰略:人才、科技、品牌、文化
我們的經營理念:人為本、誠為尚、客為源、質為先
我們的人才理念:堅持「人本」理念,致力於培養引進二十一世紀企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為國內外一流人才提供開放式、高水平的事業平台。
我們的奮斗目標:打造世界茉莉花茶第一品牌;以閩榕茉莉花茶為基礎,拓展精品茶消費領域,進軍茶相關保健品、化妝品行業,適度介入資本、投資、房地產,實施跨行業多元化發展。
企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誠邀您的加入 …
地 址:福州市福峽路臚雷工業區浦道街272號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400-8811-661
電 話:86-0591-83498177 28050177
傳 真:86-0591-83493668
郵 編:350018
網 址:http://www.minrongtea.cn/
應聘人員請直接投遞簡歷,符合條件者公司將電話通知面試。
行車路線:乘83、124、140、155、161、167、176、305、306、309、503、K2、火車南站夜間區間加班車等到福州火車南站下車後,通過廣場正前面的地下通道走到對面,往前50米左右有一條水泥路進來後左拐即可。(因火車南站附近拆遷,工地較多,請耐心認真查找。)
法定代表人:王尤倫
成立日期:1982-12-10
注冊資本:11108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福建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501001546489185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Fuzhou Chengmen Aofeng Minrong Tea Plant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
經營范圍:茶葉(綠茶、烏龍茶、花茶、紅茶、白茶)的生產;批發預包裝食品;園林景觀工程設計;市場管理;旅遊開發;機械設備製造、銷售;計算機軟體開發;電子商務技術服務;農業開發、種植茉莉花;日用雜貨批發;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3. 福州茉莉花茶的概況

福州自古就出產名茶,1700年前,就有四溢盅盤等吃茶器皿,方山露芽、鼓山柏岩茶成為唐朝以後皇家貢茶。2000年前的漢朝,福州開始種植茉莉花,古人認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國色天香中的「天香」。北宋時,由於中醫局方學派對香氣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認識,引發香茶熱,古人發現茉莉有著安神、解抑鬱,中和下氣的功效,福州作為茉莉花之都,茉莉花茶因此誕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林則徐稱福州為煎茶勝地。到清朝咸豐年間,由於福州在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慈禧太後對茉莉花有特殊的偏愛,福州茉莉花茶逐漸成為貢茶。「茉莉花茶」是中國特有的,尤以福州窨制的最為著名。福州獨特的自然條件適合茉莉花生長與發育,所產的茉莉花清香,窨制的「茉莉花茶」品質特好,名聞遐邇。

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福州茉莉花茶這一千年產業的發展。2008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對福州茉莉花茶核發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09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通過對福州茉莉花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2010年以茉莉花茶聞名的「瓊花玉島」福州市倉山區成為中國茶葉百強縣,有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幾家福州花茶企業進入中國茶葉百強前列。在2011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價值18.27億元,位列十強。2010年,福州轄區茉莉花種植面積1.8萬畝,輻射周邊面積1.3萬畝,茶葉面積13.5萬畝,茉莉花茶產量3.3萬噸,產值25.2億元,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噸,出口創匯1363萬美元。
2011年10月23-24日,由國際茶葉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農業局、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承辦的「2011國際茉莉花茶發源地」會議在福州召開。會議中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
2012年10月10日—12日,由國際茶葉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嶺論壇在福州召開。會上,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稱號,這也是自2011年福州市榮獲「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之後,福州茉莉花茶再獲國際級殊榮。

4. 求:福州倉山南台島帝封江濕地閩榕茉莉花基地怎麼走

義序浦口堤壩下去,或者從義序自來水廠旁邊進去延南港防洪堤一直走

5. 福州有哪些特色

福建省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 心。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480多萬,其中城區人口116萬。現轄鼓樓、台江、倉山、馬尾、晉安五個區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畲、滿、苗、回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一月平均氣溫為10.5℃,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市區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 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 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福州風光秀麗、名勝眾多,早在1600多年前,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國二絕」記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廣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蓮花山等。名寺有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萬福寺、雲居寺等。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嚴復墓、陳寶琛墓等。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橋有萬壽橋、迥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林覺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跡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林則徐墓、華林寺大殿等2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彌勒造像、林則徐祠堂、枯木庵樹腹碑、三峰寺塔、龍江橋等45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9處。

福州為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是世界上久負盛譽的溫泉名城,它不僅以溫泉集中市區中心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見,且泉脈廣、水量大、溫度高、質量好而馳名遐邇。目前福州各大酒家、飯店、賓館都設有溫泉沐浴,中外遊客來到福州都以進行「溫泉浴」為快。

福州市是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點產區,數百年來福州工藝品的精美絕倫傾倒中外遊人。主要品種有壽山石雕、脫胎漆器、金銀首飾、文房四寶、煙花鞭炮、竹木傢具、軟木畫、象牙雕、玉雕、木刻、瓷器、紙傘、花燈、角梳等。如福州壽山石中的「田黃」尤為珍貴,如乾隆帝的御印,就是福州藝人生產的,如今仍收藏在故宮,價值連城。號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之一的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齊名,從1898年至1937年39年間十六次在巴黎、柏林、東京、巴拿馬等地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福州軟木畫是我省獨創的工藝品,在國內外藝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福州市區是全國著名的僑鄉。福州籍海外華僑約85萬人。福州與台灣一水相連,平潭距離台灣最近處僅73海里,連江距馬祖最近處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朝發夕至。目前全市有台屬15萬人,台灣島講福州方言的居民有60多萬人,他們都想回故鄉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投資辦廠,為福州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客源。

福州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南國地方特色。特別是福州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烹飪界獨樹一幟,成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閩菜的主體,故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福州美食,高檔的有閩菜系的滿漢全席、魚翅席、海參席、燕窩席、魚唇席、佛跳牆等;其中最享盛名、譽滿中外的是「佛跳牆」,被列為閩菜譜的「首席萊」。閩萊常列為國宴之一,曾宴請西哈努克親王、里根總統、伊麗莎白女王等國內外佳賓。福州的風味小吃有魚九、扁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shi粿、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餘種,深受廣大民眾和遊客的歡迎。近年來,福州還引進了川菜、粵菜、京菜、浙菜、蘇菜和西餐、西點等其他七大菜系的名菜,使飲食業形成繁花似錦、眾星拱月的盛景,被人稱為是「美食家的樂園」。

閩萊

閩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菜譜多達2000餘種,其選料精細,用料和調味均以地方材料為主;操作嚴謹,注重刀工、火候;擅長炒、留、煨、燉、蒸、爆諸法,偏重甜、淡、酸、湯,色、香、味、形俱佳。閩萊在色、香、味、形、器以及選料、用料上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具有多湯、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精細典雅等特色。在烹調技藝上,最突出的特點有四個:

一是善於調湯,以湯保味。有「重湯」、「無湯不行」、「一湯十變」、「百湯百味」之說。福州菜的廚師能在一種原湯中加上適當的輔料,比如紅糟、桔汁、沙茶醬、蝦油、香菇、冬筍、魷魚、鯽魚、干貝、竹蟶乃至茉莉花、烏龍茶等,就可以使原湯變化出無數美味,而又不失其本味。因此,有人稱「湯」是閩菜的精髓。

二是刀工奇巧,著意在味。閩菜對刀工的要求嚴謹、精當、細膩。要求切絲如發,片薄如紙,造型美觀,使刀工更好地體現和突出閩菜的風味。例如,將僅紅棗般大小的黃螺肉,用滾刀法切成如紙薄片,且厚薄均勻,使之成菜時極其脆嫩。

三是調味獨特,自成一格。閩菜的調味偏於甜、酸、淡,這也是區別於其他菜系的標志之一。福州菜的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所以用糖以去腥膻;用醋達到酸能爽口,適合福州氣候;淡是為了能保存本味和鮮味;並且做到甜而不膩、酸而不澀,淡而不薄。此外,福州菜還善於運用各種調味,特別在用糟方面有獨到之 處,以糟烹制的名菜有醉糟雞、糟片鴨、 烘糟雞、烘 糟羊、三絲拌糟雞、淡糟香螺片、糟汁氽海蚌等。

四是手法多變,各臻其妙。閩菜手法有炒、蒸、煨、熘、炸、爆等25種以上,尤以炒、煨、熘、蒸、 等見長,烹制出的菜餚不但味美,有獨特的風味,而且外形生動多姿,色澤明亮艷麗,器具小巧雅緻,達到觀之賞心悅目,食之心醉神迷的境界。

佛跳牆

佛跳牆是將雞、鴨、魚、參等原料用文火煮沸後裝入酒壇,加入鮮湯,密封壇口,文火烘煨,待鮮湯收汁時揭開封口,再加進雞湯及調味佐料,重新密封烘煨而製成煲類菜餚。此菜配料考究,做工精細,集中了閩菜在選料、刀工、火候等方面的特點,味美醇厚,色香俱全,是福州地區的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傳統名菜,譽滿中外,被各地烹任界推為閩系菜譜的「首席菜」。

佛跳牆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據傳最初出自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錢局一位官員夫人之手,後經閩菜奠基者鄭春發加以細心改進而定型。有一天,福州官錢局的這位官員在家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官員夫人對烹任頗有研究,便效法古人將雞、鴨、豬肉和幾種海鮮加上佐料,一並放人空酒壇內煨制,名曰「福壽全」。酒壇上桌啟蓋後,香氣撲面,周蓮品嘗後更是贊不絕口。回衙後,周蓮仍然惦念不忘,遂命衙廚鄭春發登門求教仿製。鄭春發掌握製作方法後,又根據烹飪的「色、香、味、型」四大要素,在用料、宰殺、浸泡、剁切、裝壇和調味方法上做了改進,尤其是多用海鮮,少用畜肉,使之更加葷香可口。後來鄭春發集資經營聚春園萊館。一天,一批舉人、秀才到聚春園聚會,「福壽全」這道菜抬上桌後,壇蓋一打開,立刻滿堂溢香,眾人拍手叫絕,紛紛吟詩贊美,其中有兩句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福壽全」就被易名為「佛跳牆」。

現在的"佛跳牆"在選料上葷素搭配、甜酸兼有,品嘗起來更添一番獨特風味。

雞湯氽海蚌

雞湯氽海蚌是將長樂漳港所產的海蚌即西施舌切成薄片,在沸水鍋中氽至六成熟後,用紹興酒等調料腌漬,吃時淋以燒沸的雞湯,現淋現吃。此菜雞湯清澈見底,蚌肉如水中芙蓉,脆嫩鮮美,味道極佳,餘味悠長,營養豐富,是福州的傳統海味名菜。郁達夫在1936年所著《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稱贊此菜為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1983年在全國烹任技術鑒定會上,此菜在福州八大名萊中獲最高評價。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州傳統名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因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製法是將豬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剞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後卷縮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醬、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料即成。

芋 泥

芋泥是將檳榔芋頭蒸熟後用刀板壓製成泥,加入白糖、雞蛋、熟豬油和水攪拌均勻,裝碗上籠用旺火蒸-小時取出,淋上熟油,並用切碎的紅棗、瓜子仁、櫻桃、冬瓜條糖等分別撒在面上而製成的。此菜香郁甜潤,細膩可口,是閩菜傳統甜食之一。

據說1839年,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英、德、美、俄等國領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了西餐涼席宴請林則徐,企圖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出洋相。事後,林則徐也備盛宴回請,幾道冷盤過後,端上來芋泥。芋泥顏色灰暗,不冒熱氣,乍看猶如冷盤,實則燙舌。外國領事們一見佳餚,紛紛舀起來就吃,滿嘴粘著,燙得晤晤直叫。林則徐這時才幽默地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州的名菜芋泥。」

芋泥深受福州人的喜愛,是酒樓、菜館宴席上的常菜。每當宴席接近尾聲時,端上來的最後一道「壓軸」菜,通常都是芋泥。

鼎邊糊

鼎邊糊是將米漿均勻輕潑於鐵鍋內緣四周,烘乾後鏟入由蟶、蜆、蛤、香菇、蝦米、蔥、黃花菜及配料製成的沸湯內而成。剛出鍋的鼎邊糊白脆薄潤,湯清不糊,食之細膩爽滑,清香可口,是福州人人喜愛的獨具一格的風味小吃。 福州人幾乎家家都會做鼎邊糊。每到「立夏」,市民和郊區的農民都要做鼎邊糊過夏,農閑時農家也經常製作、食用鼎邊糊。早起晚上街頭巷尾更處處是鼎邊糊小吃攤。1961年朱德在福州品嘗鼎邊糊時說:這么簡單的原料,這么簡便的製作,這么簡化的吃法,卻有這么引人的魅力,真叫人嘗後難以忘懷。如今,鼎邊糊還有袋裝「鼎邊糊片」,可以隨時煮食。

魚 丸

魚丸是用鯉魚、鯊魚或淡水魚剁茸,加甘薯粉(澱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鱘肉等餡心,製成丸狀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 魚丸的來歷據說與秦始皇有關。這位性情急躁的「千古一帝」喜食魚,但又十分討厭魚刺,有好幾個廚師為之喪命。有一次,輪到一位名廚為秦始皇做萊,他洗好魚後,想到自己吉凶未卜,身家性命全系在這條魚上,不由得怒火中燒,順手用刀背狠狠地向魚砸去,魚砸爛了,魚刺也露了出來。這時,太監來傳膳,他急中生智,順手揀出魚刺,將砸得稀爛如泥的魚肉在湯里氽了丸子。秦始皇吃了丸子後,十分高興,便給它取了個異常的名 稱:「皇統無疆鳳珠氽」。以後魚丸從宮廷傳到了民間。 福州魚丸是以魚肉做外皮的帶餡丸子,選料精細,製作考究,皮薄均勻,色澤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沒有魚丸不成席」。從這句俗語中便可知福州人對魚丸的偏愛了,尤其是那些久別故里回榕探親的僑胞,都以能品嘗家鄉的魚丸而感到欣慰。

蠣 餅

蠣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將浸泡後的大米、黃豆磨成漿,海蠣肉、豬瘦肉、芹菜調成餡,用特製的長柄瓢勺炸制而成。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可單獨食用。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下粥小菜,若與鼎邊糊同吃更佳。

春 卷

春卷,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製成薄餅,以萊肉為餡,包成捲筒形,既當飯,又當萊。這種小吃後來定名為春卷,並逐漸流行於城鄉各地。福州人春節期間常常食用,跟北方過節包餃子一樣普遍。蔡襄曾寫詩贊說:「春盤食菜思三九」。 現在春卷皮已改用麵粉,餡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乾,有的還放上肉絲、筍絲、蔥花等,較高級的春卷則用雞絲或海蠣、蝦仁、冬菇、韭黃等製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黃色,外酥內嫩,又稱為「炸春」。

芋 粿

芋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早米、白芋為主料,故名「芋粿」。做法是,將早米浸泡後磨漿,白芋刨成細絲,調和攪勻加花生、芝麻、鹽巴等配料上蒸籠蒸熟,切成小塊,下鍋油炸而成。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鴨羹粥、豆漿等配食。

九層粿

九層粿 ,又名九重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每逢重陽節,福州風俗登高,吃九層粿,寓意步步高升。九層粿的做法是:用上等晚米磨成稀漿,加上配料,分九次倒入蒸籠,蒸熟後形成九層。加白搪、紅糖的果面為黃色,次層與底層為白色,中間呈紅色,切成三角形,質嫩甜潤,適於冷食。民間蒸九層粿多不加糖,蒸好後適於加肉絲、香菇、花蛤等煮食。

光 餅

光餅是用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的餅類食物,直徑約6厘米,中間帶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 光餅還有另一種類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咸餅大一倍,被稱為「征東餅」。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侵寇侵擾福建沿海,戚繼光奉旨率戚家軍入閩抗倭。當時倭患猖獗,戰事不斷,沿途百姓爭相犒勞三軍,但戚家軍軍紀嚴明,不收禮品。閩清縣的老百姓就特製了一種中間帶孔的餅,用鹵咸草串起來,掛在成家軍將士的脖子上,戚繼光深感百姓愛軍心切,又看軍隊也需要便於攜帶的干糧,就命將土接受了百姓的一片心意。消息傳到福州後,當地百姓製作了一種體積比閩清餅小一圈更便於攜帶的餅,用細繩穿起來贈予戚家軍。戚繼光在作戰中見這種餅非常實用,就令伙頭軍如法製作。後來,人們為紀念戚繼光抗倭,就稱小餅為「光餅」,稱大餅為「征東餅」。 光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古代文人喜吃光餅,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都要買許多光餅用作途中干糧,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用功程度的代名詞。現在的福州人吃光餅,更有諸多花樣,有將炒乾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將芥菜心夾在餅里的辣菜餅,還有將米粉肉夾在餅里的夾肉餅等等。以前光餅屆於街頭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擺上了光餅。福州人在請遠方客人品嘗光餅時,都要自豪地給客人介紹光餅的傳說。

蔥肉餅

蔥肉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麵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製成的一種烤爐酥餅。做法是:把麵粉揉成餅皮,肥膘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餡料,包餡時塞進大把蔥花,餅面上撒入生芝麻,貼爐烘熟。 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中還有一種叫蝦干肉餅,製法與蔥肉餅相似,形狀大小與光餅相同,加蝦干碎、肉丁、椒鹽等為餡,貼爐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歷史。

肉 松

肉鬆是用豬瘦肉、白糖、紅糟、醬油、熟油精製成的細絲狀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膩,入口自溶,鮮美可口,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 肉鬆相傳是福州一位官廚補錯救急而發明的。清咸豐六年(1856年),福州鹽運使劉步溪的廚師林鼎鼎,在烹調時不慎把豬肉煮得太爛,這時鹽運使招待客人又催著送菜。林鼎鼎靈機一動,急忙加入各種配料,炒製成肉絲粉末端上席去。誰知客人們品嘗後紛紛贊不絕口,鹽運使以後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專門烹制這道菜。後來,林鼎鼎辭去官廚回家開設店鋪,專門製作油酥肉鬆,並掛起「鼎日有」招牌,意為「鼎中日日有」,風靡榕城。福州官吏進京還把它作為貢品或禮品,於是揚名全國。

福州「鼎日有」肉鬆有油酥肉鬆、干貝肉鬆、牛肉鬆、兔肉鬆、雞肉鬆等品種,1981、1982年連獲商業部和福建省優質產品稱號,獲外貿部授予的榮譽證書,暢銷國內及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特別為福州籍華僑所喜愛。

燕 皮

燕皮是將豬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上等甘薯粉,製成薄如紙張的片狀食品,又稱肉燕皮。福州肉燕皮創於清末光緒年間。成品燕皮色白質香,平滑細潤,脆嫩爽口,可切成絲狀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風味小吃。晾乾後的燕皮可以長久儲存,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肉燕皮配以其它原料,可做成扁肉燕、太平燕等多種名菜和風味小吃。扁肉燕是將鮮魚肉、豬五花肉、蝦干、芹菜莖剁成餡;以切成二寸方片的干燕皮包餡,並將燕皮中腰合攏捏緊,使邊緣自然彎曲成長春花形,又名「小長春」。待蒸熟後入開水中煮沸撈起,調入紫菜、芹菜米、蝦油、紹酒等佐料,沖入豬骨湯即成。此菜與鴨蛋共烹即成福州地區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的必備菜餚--太平燕。太平燕因其別具風味、香郁可口和菜名中蘊含的太平吉利之意而倍受福州人青睞。過去在喜慶宴會上,每當「太平燕」上席時,鞭炮齊鳴,客人們停筷停杯,恭候新郎、新娘或壽公、壽婆前來向賓客敬酒,使喜宴氣氛達到高潮。

線 面

線面,福州特產。以精麵粉為原料;輔以精鹽、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乾後而成。福州線面主要有兩大品種:一種稱為特線面,面條稍粗,直徑在0.7毫米以內;另一種稱為「面尾」,面條較細,直徑在0.6毫米以內;有的能用半公斤的麵粉,製成直徑在半毫米以內,長度5.5-6米的線面近1000根,連接起來長達6公里,可以說是「麵粉纖維」了。線面手工製作時間長達9小時,經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麵等7道工序,具有煮時不糊,柔韌滑潤,嚼不粘齒,牽絲縷縷的特點。宋代名詩人黃庭堅的《過土山寨詩》:「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說的就是線面。 因福州民間傳說線面是九天玄女指點創制的,所以福州的線面工人拜九天玄女為「制面始祖」。家裡供奉九天玄女神像,神像旁懸掛對聯,左邊是「金梭玉帛」,右邊是「牽絲如縷」,橫批是「巧奪天工」。福州線面以其精湛的製作技術,美妙的滋味,風行於世,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成為家家戶戶常備的食品。 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待線面上浮後撈起,盛放在碗內,即倒入燉好的羊肉或雞肉、上排等高湯,芬香味美;福州風俗,過生日時要吃線面煮成的壽面,-般用雞湯,再加上兩個鴨蛋,稱為「太平面」,象徵著平安長壽。外出遠行,或迎送賓客,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希望一路順風和家居平安。現在賓館中也有炒線面的吃法。 福州龍須線面兩次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暢銷海內外,尤為華僑所喜好。

魚 露

魚露,福州特產,俗稱蝦油,有些地區稱為魚醬油或水產醬油。它是精選新鮮小海魚為原料,經數月或數年發酵,釀製成鮮味液態調味料,其色澤橙紅,滋味鮮美,為福州居民烹飪佐餐常備的風味品。 福州民天魚露曾獲部優產品稱號和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戀江南

文/Magic Angel
江南的小雨
零零落落從初春到仲夏
城市的喧囂紛紛揚揚
伴著日出到月明

青山的襯托,閩水的環繞
江南之都---福州處處黯然生機..
踏著歲月的腳步
腳下的這片沃土正在悄然改變
羽翼日漸豐滿...

闊別多年的遊子啊
在他們身上流淌的血液牽系著多少故鄉的情感
在他們的心中深埋著故鄉的魂...
曾經出外奔波的離愁
如今歸回故里的喜悅
榕依然是遊子魂牽夢繞的家啊...

駐扎在福州的人們
又何嘗不深愛著自己的家鄉?
圈圈圓圓圈圈
天天年年天天
生存在江南都市中的樂觀的人們
為了家園的美好忙碌著
揮灑著自己滿腔的熱情...

江南夏俅航ピ?br>榕城換新景..
關心福州論壇的板油和過客
相信大家也是一樣鍾愛著...
鍾愛著這片充滿深情的江南都市...

福州,美麗的江南之都..
充滿濃郁鄉情的海濱城市..
我眷戀的故鄉.......

http://ourtour.com.cn/destinations/39/cityintro.php

6. 福州茉莉花茶的榮譽

福州茉莉花茶獲得的主要榮譽
2008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對福州茉莉花茶核發 「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009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福州茉莉花茶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009年11月,農業部通過對福州茉莉花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
2010年3月,福建省地方標准《地理標志產品 福州茉莉花茶》正式發布實施。 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產業聯盟成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
2010年,以茉莉花茶聞名的「瓊花玉島」福州市倉山區成為中國茶葉百強縣第18名。 2011年,春倫成為國家農產品(茶葉)加工研發分中心。
2011年,閩榕成為國家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
2011年4月,福州茉莉花茶在2011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價值評估中位列十強,品牌價值18.27億元。
2011年10月,福州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 2011年,閩榕、春倫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2年,春倫、滿堂香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012年,春倫、閩榕建設院士工作站。
2012年,春倫、閩榕、滿堂香、福民、九峰、藍湖成為中國茶葉百強企業。
2012年6月,在2012中國農業品牌發展推進會上,福州茉莉花茶榮獲「2011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稱號, 位列全國第11名,茶葉類第4名。
2012年10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名茶」稱號。
2012年,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進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名單。
2013年5月,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入選農業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
2014年,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理事會和研討會上,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

7. 有關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是一座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安郡、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6年正式設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
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漁獵活動,並開始飼養畜類和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本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歷次考古調查和發掘,福建省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以百計,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以平潭殼丘頭、閩侯曇石山等遺存最為豐富,並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隸屬於周朝,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中原塗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嚴高、虞願、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傳播中原文化。唐開元年間,福州就設立書院廟學。韓愈曾稱道:「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與上國齒」,認為福州文化水準可與京都長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為發達,有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盛況。當時,福州開設的巢經樓是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石鼓書院亦被稱為海內四大書院之一。明清以來,福州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集地,「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名人燦若繁星。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福州籍進士達4100多人,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縣曾七年蟬聯「三狀元」,宋嘉定元年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為榕籍人士,都被譽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奇跡。目前,福州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50餘人,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

【自然地理】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寧德市區,南連莆田市,陸域總面積12152.5平方公里。

地形:福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福州是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一定地位。

森林資源:全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地熱:全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海洋: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琅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農作物一年三熟,盛產稻、麥、油菜、甘薯。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

氣候:福州氣候福州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24~29℃。年相對濕度約77%。近年來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偏南風為主,7~9月是台風活動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地方文化】

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福州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劃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屬的5區2市6縣通行,今寧德地區所轄的2市5縣也能聽懂。在閩東方言區之外的浙江省泰順縣、平陽縣、蒼南縣部分鄉鎮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於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話為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其底層應當是古閩越族的語言。魏、晉之前的早期移民帶來古吳語和古楚語,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地留存於福州話中。

福州近現代名人輩出,有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文學家高士其、數學家陳景潤、國府主席林森、文學家鄭振鐸,化學家侯德榜,文學家冰心,華僑領袖黃乃裳等,舉不勝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市標——「三山一水」雕塑: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榕樹: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這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相傳,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這株榕樹。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之分。花色有紅白兩種,以白花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於製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

民間工藝品——「福州三寶」、「榕城三絕」: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

軟木畫,以質地松軟的栓樹皮為材料,經手工精雕巧鏤,製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圖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紙傘,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品種繁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觀賞效果。

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

牛角梳,造型美觀,結實耐用,溫潤而不掛發,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界獨樹一幟,在海內外素有盛名。閩菜之首佛跳牆,原料珍貴,製作講究,湯濃味厚。雞湯氽海蚌,製法獨特,湯清味醇,清新靚麗,號稱百菜之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香芋鴨等福州名菜也獨具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原料分類,可分為米類、粉類、澱粉類、乾果類、肉類和海鮮類等,尤以米、豆、糖為主要原料的最為著名。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大酒店的「太極芋泥」,安泰樓、美食園的「鍋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經濟特點】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與主要任務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戰略決策。福州市高度重視,迅速行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開展了以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為主題的大調研大討論活動,制定實施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綱要(試行)》,在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還作出了《關於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決定》,使省委、市委的決策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動綱領。

立足富民強市,凸顯福州省會特色與優勢,服務全省發展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福州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省會中心城市的優勢和帶頭帶動、示範輻射、綜合服務、吸納創新功能,增強生產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輻射力、影響力,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經濟、城市規模、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努力營造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著力建設福州的「一個基地」(強大的製造業基地)、「六個中心」(產業集聚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商貿物流中心、交通運輸中心、信息研發中心、教育文化中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力爭比全國提前6~7年、比全省提前2~3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經濟。重點圍繞「發展是富民強市第一要務、經濟建設是發展第一要務、發展工業是發展經濟第一要務」的思路,優化生產力布局,依託區位優勢,著力打造海峽西岸經濟區強大的製造業基地。經過5~8年的努力,力爭全市GDP超過30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360億元。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成適度超前、現代化、立體式的省會中心城市基礎設施體系,使城市布局更合理、交通體系更完備、服務設施更完善、承載能力更可靠、生態環境更優美。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規模。積極推動中心城市沿江向海發展,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強功能、提升品位,建設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次中心城市為支撐、周邊衛星城鎮為基礎的組團式濱江濱海城市。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爭取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規模達到350萬人左右,形成 「一中心、七組團」(即中心城區,甘蔗與荊溪組團、上街大學新區組團、青口組團、馬尾與琯頭組團、吳航與營前組團、長樂濱海組團、琅岐組團)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社會事業。構築海峽西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新聞、人才中心,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文化條件、理論服務和輿論氛圍,基本實現省會「一流教育」、「一流管理」和建設「科技強市」、「一類計生先進城市」目標,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大力加強省會中心城市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現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繼續好轉,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斷增強,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陽光工程」領域進一步深化拓展,發展環境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和高效。

維護省會城市社會穩定。基本實現「平安福州」創建目標,全市政治更加穩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法治環境更加規范,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成為全國最安全的省會城市之一。

【城市建設】

「紙褙福州城」這是對舊社會福州城的描述。解放前,經濟落後,戰亂災害頻繁,人民生活困苦,福州城市建設緩慢。至解放前夕,福州市建成區面積僅1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7萬多人,市容破舊、布局凌亂,城區的鼓樓區(含大根區)與台江區(含小橋區)、倉山區各為一體。市政設施落後,沒有自來水廠,沒有一幢四層以上的大樓。大部分道路為砂石路、石板路,市內交通主要靠人力車。環衛設施缺乏,沒有下水道,沒有公廁,有的地方垃圾堆積如山。城區房屋多是連片矮小木板房,破漏不堪,備受台風、洪水威脅,尤怕火災。

新中國成立後,福州地處海防前線,經濟底子薄,國家投資少,只能先解決最迫切的國計民生問題。1952年,建成閩江防洪堤,造福於民;以工代賑,恢復市政設施建設;整治晉安河等,改善水系;擴建、新建一些與閩江水運、福廈、福馬等公路相連的西南環城路、洋中路、鼓屏路、三保路、洋下路等10多條道路;1952年成立「福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恢復市內公共交通,當年只有兩條線路,21輛公共汽車行駛。1955年1月20日,台灣當局飛機轟炸台江,毀房4000餘座,災後修建達江路、台江東路和沿街建築,建起3383平方米災民安置房。1956年建成西區水廠,居民開始飲上自來水。

1958年「大躍進」期間,由於片面強調「先生產、後生活」、「遍地開花辦工廠」,許多污染嚴重的工廠,建在居民區內,給城市居民生產、生活和城市管理帶來一定困難。「文化大革命」期間,城市規劃管理被作為「管、卡、壓」受批判,人員撤銷,檔案散失,違章建築嚴重。西湖公園和動物園改作農場,園林綠化、文物古跡被嚴重破壞。1968年城市建設投資達不到全市基建投資總額的1%,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停頓。但作為支援前線需要,1968~1971年,先後建成供大型集會活動的五一廣場,閩江大橋和當時國內跨徑最大的烏龍江大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形勢的推動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1979~2000年是福州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時期。1990年、1995年、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相繼超過100億、500億元、1000億元大關;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30億元、75億元,經濟發展帶動城市建設,城市以建設道路為特徵改變了面貌,先後新建、擴建五一路、六一路、華林路、國貨路、倉前路、工業路、廣達路等幾十條主次幹道。「八五」期間,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共投資18.37億元,是「七五」期間總投資的2.5倍。「九五」期間,福州市實施支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發展「三個項目盤子」新一輪創業項目投資。先後建成水口電站、華能電廠二期、長樂國際機場等一批基礎骨幹項目,改善了福州市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建設中華映管二、三期,東南汽車一期,和順化纖等一批工業骨幹項目,為工業經濟發展增添後勁。「九五」期間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180.67億元,年平均增長7.85%。

「九五」期間,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實施「東擴南進」戰略,加快金山、鼓山、新店新區建設,全面推進棚屋區改造工程。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重建了解放大橋,烏龍江特大橋、三縣洲大橋、金山大橋、五四北琴亭高架橋等先後建成通車,青洲閩江大橋正在建設中。根據福州市的規劃,在不久的將來,閩江上有10座大橋飛架南北。新建、擴建、改造了二環路二期、江濱大道、福馬路、鰲峰路、上三路等50多條主次幹道,城市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建成國際會展中心、台江步行街等工程;完成城門水廠一期,西區水廠擴建二期工程,續建第二水源供水工程、馬尾白眉水庫供水工程;建成長樂營前BP石油液化石油氣基地;在進行城市電網擴容的同時,加快農村電網兩改一同價的工作力度;城市公共交通實行轉讓線路經營權,進行舊線改造,市區主次幹道不僅全部開通了公共汽車,而且小公共汽車還駛入小街巷、住宅新區。2000年末,城市道路總長907公里,比1995年末增長12.0%,擁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469輛,市區出租汽車3473輛,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九五」期間,福州的房地產業欣欣向榮。在城鎮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二級市場的開放以及商業銀行為居民提供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等住房消費政策的推動下,福州的房地產市場投資和需求不斷升溫。福州還大力發展住宅和經濟型適用房建設,全市有資質的房地產企業共有883家,建成30多個配套齊全的居民住宅小區。城區住宅成套率85%左右。有20多萬戶居民遷入新房,市區人均居住面積已達10.81平方米。

「九五」期間,繼續實施「小城鎮、大戰略」,村鎮建設不斷加快。開展了連江、福清、長樂、閩侯、永泰5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全市12個次中心鎮中有11個已完成總體規劃的修編並啟動建設;160個市級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試點村已完成全部規劃並啟動建設。

2004年,福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觀光游覽】
福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青水秀、風光綺麗,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遊城市風貌。目前,福州擁有平潭海壇、鼓山、青雲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市著名的歷史古跡有150多處。其中,林則徐墓、華林寺、烏塔、鼓山摩崖石刻、馬江海戰紀念館、馬尾船政遺址、福清彌勒岩、閩侯曇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尉宮等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王德政碑」、被稱為書法藝術瑰寶的李陽冰烏山摩崖石刻、記載明代鄭和航海史料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被譽為中國金石史上奇跡的雪峰寺「樹腹碑」等也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福州閩江、烏龍江穿城而過,河汊縱橫,湖塘相連,獨具江南水城的神韻。現有各類園林37座,市區內河42條,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畫卷。近年來,我市新建了閩江公園、金山公園、船政文化主題公園等10多個各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公園,建成西湖及周邊、閩江兩岸燈光夜景工程,改造了晉安河公園等一批公園景區,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宜居、休閑的良好環境。福州也是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溫泉分布廣、埋藏淺、流量大、水溫高、水質好,有著「浴在福州」的美譽。「王鳳朝陽生麗水,九龍經脈出金湯」,正是對福州溫泉的生動寫照。
【人文古跡】西禪寺 文儒坊 先薯亭 安民巷 吉庇巷 郎官巷 廨院 法堂 嚴復墓 狀元峰 黃巷 聽水齋 大雄寶殿 香積廚 光祿坊 湧泉寺山門 地藏寺 宮巷 楊橋巷 萬象亭 鍾樓、鼓樓 聖箭堂 王審知墓 萬福寺 福州九仙觀 鳳山寺 福州藏經殿 曇石山遺址 琉球墓園和琉球館 鼓山湧泉寺 瑞雲塔 芹壁村
【自然風光】青雲山 石竹山 天門山峽谷 百漈溝 琅岐島 姬岩 鼓山 五虎礁 羅漢泉 金剛腿 龍頭泉 半洋石帆 醉石 福州森林公園 望龍台公園 絕頂峰 海壇風景名勝區 三十六腳湖 青龍瀑布 石牌洋景區 龍鳳頭(龍王頭)海濱浴場 黃檗山 赤壁 晦翁岩 彌勒岩 董奉山 烏山 於山 長泰國家森林公園 皇帝洞 三疊井森林公園

【福州特產】

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福州角梳是中國傳統的名牌產品,曾在巴拿馬、芝加哥、加拿大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過,榮獲金牌獎和金盾獎。福州角梳採用中國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綿羊角為原料。角梳的加工,工藝精細。一把角梳從原料製成產品,需經過二十五道工序,使每支角梳都色澤瑩亮,光潤如鏡,現又增加了新品種,在製成的角梳上運用傳統漆畫工藝技法,精心繪制了虎、豹、獅、象等10多種飛禽走獸和南國花草的圖案花樣,畫面生動,永不褪色,深受國內外顧客的歡迎。

橄欖:福州名果之一,有丁香、惠圓、長營等名品,果面青綠、肉色黃白、味甘質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欖、甘草橄欖、五香果等,深受遊客歡迎。

福桔:福州名果之一,鮮紅美觀,甜酸可口,大部分都銷往華北市場,福桔皮、核、絡都具有葯效,製成的桔餅有化痰鎮咳、溫胃健脾的效用。

龍眼: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果實清甜可口,龍眼乾為滋補名品,以郊區紅核仔、長樂扁匣榛等為名品,馳名中外。

荔枝:福建名果之一,唐以後歷為貢品,有亮功紅、下番枝、紅綠、陳紫等為名品,可曬干,釀酒和製成罐頭等食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芙蓉李:以永泰縣最為出名,甜酸適口,品質上乘,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應子、李片、李咸、李餅等,為縣外貿傳統出口商品。

福州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歷史悠久。這種紙傘做工十分的精細。工人們採用油畫、彩畫噴花和絹印等方法,在紙傘上繪制了花鳥、山水、人物等圖案,十分雅緻美觀。一把優質的紙傘可在撐開、收回一萬多次後仍不變形,在水裡浸泡二十四小時不變質,在近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不變質。福州紙傘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暢銷於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8. 福州倉山茉莉花茶一條街有什麼公交站

茉莉花茶一條街附近的公交站點還是挺多的,具體如下:

1、朝陽路專(十二中)-公交車屬站
途經公交車:177路, 307路

2、十二中-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2路

3、朝陽路(十二中學)-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105路

4、港頭(朝陽路)-公交車站
途經公交車:2路, 105路

9. 福州市的標志是什麼

福州市標——「三山一水」雕塑: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版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權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熱點內容
水葫蘆花語 發布:2025-05-20 09:52:45 瀏覽:247
天天兒童節情人節 發布:2025-05-20 09:51:41 瀏覽:390
怎樣做盆景造型 發布:2025-05-20 09:29:40 瀏覽:558
茶葉白茶花 發布:2025-05-20 09:28:54 瀏覽:153
張愛玲開出一朵花 發布:2025-05-20 09:28:48 瀏覽:700
三亞住亞龍灣還是海棠灣 發布:2025-05-20 09:26:27 瀏覽:76
君子蘭花有幾種顏色 發布:2025-05-20 09:19:58 瀏覽:342
民宿綠植管理 發布:2025-05-20 09:16:43 瀏覽:193
七夕廣告創意語 發布:2025-05-20 09:13:47 瀏覽:112
白百合姐姐白大人 發布:2025-05-20 09:06:28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