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捧茉莉花
Ⅰ 幫我翻譯泰戈爾的《第一捧茉莉花》
你得把文章給我 是翻譯全部的嗎 還是其中一段
Ⅱ 張韶涵的一首歌里有「一朵純白的茉莉花」這首歌叫什麼啊
《夢里花》
歌手:張韶涵
譜曲:小王子和花輪
作詞:吳易緯
唯一純白的茉莉花 盛開在琥珀色月牙
就算失去所有愛的力量 我也不曾害怕
天空透露著微光 照亮虛無迷惘
在殘垣廢墟之中 尋找唯一夢想
古老的巨石神像 守護神秘時光
清澈的藍色河流 指引真實方向
穿越過風沙 劃破了手掌
堅定著希望去闖 唯一純白的夢里花
盛開在琥珀色月牙 就算失去所有愛的力量
我也不曾害怕 古老的巨石神像
守護神秘時光 清澈的藍色河流
指引真實方向 穿越過風沙
劃破了手掌 堅定著希望去闖
唯一純白的夢里花 盛開在琥珀色月牙
就算失去所有愛的力量 我也不曾害怕
穿越千年的石版畫 刻畫著永恆的天堂
輕輕拭去滿布全身的傷 我從不曾絕望
拓展資料
《夢里花》是吳易緯作詞,小王子和花輪共同譜曲,張韶涵演唱的一首勵志歌曲,收錄在2007年1月12日發行的同名專輯《夢里花》中,並且是該專輯的第一主打歌。2007年7月張韶涵發行的演唱會精選專輯《百變張韶涵世界巡迴演唱會-台北場》中亦收錄該歌。
張韶涵(AngelaZhang),1982年1月19日出生於台灣省桃園市中壢區,擁有四分之一維吾爾族血統 ,華語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畢業於加拿大溫斯頓爵士邱吉爾中等學校。
Ⅲ 泰戈爾在哪首詩里贊美過「茉莉花」
泰戈爾在「最初的茉莉」中贊美茉莉花
《人間四月天》里有這樣一個情節泰戈爾訪華,請一襲白衣的林徽因朗誦他的《最初的茉莉》。他說他覺得林徽因如潔白的茉莉般美好,徐志摩做的同聲翻譯。
傍晚, 徐志摩敲開林徽因的家門,把長衫前襟里的一捧新鮮的茉莉花抖落在林徽因的手心 一言未發,轉身離去。林徽因把茉莉花泡在一碗水中。幾天後,她為茉莉花換了最後一次水。
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周遊中國,而林徽因也嫁做他人婦 ,林徽因茉莉般清純 ,但終不是茉莉般溫婉的女子。
最初的茉莉花
泰戈爾
呵,這些茉莉花,這些白的茉莉花!
我彷彿記得我第一次雙手滿捧著這些茉莉花,
這些白的茉莉花的時候。
我喜愛那日光,那天空,那綠色的大地;
我聽見那河水淙淙的流聲,在黑漆的午夜裡傳過來;
秋天的夕陽,在荒原上大路轉角處迎我,如新婦揭起她的面紗迎接好的愛人。
但我想起孩提時第一次捧在手裡的白茉莉,心裡充滿著甜蜜的回憶。
我生平有過許多快活的日子,在節日宴會的晚上,我曾跟著說笑話的人大笑。
在灰暗的雨天的早晨,我吟哦過許多飄逸的詩篇。
我頸上戴過愛人手織的醉花的花圈,作為晚裝。
但我想起孩提時第一次捧在手裡的白茉莉,心裡充滿著甜蜜的回憶。
英文版
the first jasmine
Tagore
AH, these jasmines, these white jasmines!
I seem to remember the first day when I filled my hands
with these jasmines, these white jasmines.
I have loved the sunlight, the sky and the green earth;
I have heard the liquid murmur of the river
through the darkness of midnight;
Autumn sunsets have come to me at the bend of the road
in the lonely waste, like a bride raising her veil
to accept her lover.
Yet my memory is still sweet with the first white jasmines
that I held in my hands when I was a child.
Many a glad day has come in my life,
and I have laughed with merrymakers on festival nights.
On grey mornings of rain
I have crooned many an idle song.
I have worn round my neck the evening wreath of
BAKULAS woven by the hand of love.
Yet my heart is sweet with the memory of the first fresh jasmines
that filled my hands when I was a child.
Ⅳ 泰戈爾的《第一捧茉莉花》賞析
運用優美語句,開頭就用了贊美的形式。贊美了茉莉花,高雅、清香、 美麗而又大方,,花在心中開放,讓幼小的孩子得待滋潤,花伴他走過同年。
茉莉花高雅,純潔。
Ⅳ 《茉莉花》的歌詞
茉莉花
歌曲原唱:梁靜茹
填詞:姚若龍
譜曲:李正帆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 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不讓誰把心摘下 就等那個人愛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誰當我情人 茉莉花
你說我真好 什麼都好
誰當我情人做夢都會笑 我望著窗外的街角
看到辛酸走來幸福走掉 你說我真好 比誰都好
有適合的人要幫我介紹 如果我真的那麼好
你為什麼不要 為什麼不要 嗚呼......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茉莉花呀茉莉花
(5)第一捧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由姚若龍作詞,梁靜茹演唱的一首歌。
梁靜茹(Fish Leong),1978年6月16日出生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瓜拉庇勞縣,祖籍中國廣東省,華語流行女歌手。
1997年,梁靜茹被李宗盛發掘,簽約滾石唱片,並獨自到台灣地區發展。1999年發行首張專輯《一夜長大》正式出道。2000年因歌曲《勇氣》 獲得廣泛關注,並獲第12屆台灣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提名和馬來西亞娛協獎十大原創歌曲獎。
梁靜茹的音樂以抒情淡雅類為主,同時包含輕快、搖滾等多種音樂元素,她的聲音溫暖而磁性,她是在用她的心和內涵去歌唱 ,聲音溫暖而磁性,音樂風格以抒情淡雅類為主,也包含多種音樂元素;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梁靜茹的音樂以淡雅抒情類為主,輕快、搖滾等多種曲風共存。
Ⅵ 世界上的第一顆茉莉花種來自哪裡
金蛇狂舞 二泉映月 瑤族舞曲 茉莉花 夜深沉 梁祝 春江花月夜 高山流水 十面埋專伏 二泉映月 在銀屬色的月光下 在那遙遠的地方 梅花三弄 康定情歌 思鄉曲花好月圓 黃河頌 保衛黃河 怒吼吧黃河 東方紅 南泥灣 龍的傳人
Ⅶ 宋祖英的《茉莉花》 歌詞
《茉莉花》
詞曲:何仿
歌手:宋祖英
專輯:飛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7)第一捧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1911年英國作曲家班托克出版的《各國民歌一百首》中,把《茉莉花》的鋼琴伴奏寫成一首二部卡農,並先後編入了《兩首中國歌曲》、《七首中國歌曲》。1937年格林編的《各國歌曲集》亦收入了《茉莉花》。
Ⅷ 茉莉花有什麼特別的含義,為何不能亂送
其實之所以不能夠隨便亂送別人茉莉花,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很多地區的發言當中,茉莉的方言就是“沒利”,這個聽上去就不是特別的吉利,所以正常情況下我們都不要隨便的亂送茉莉花。當然如果是正在熱戀中的戀人,那我們其實是可以送給對方一捧茉莉花的,因為茉莉花也是有自己的花語,茉莉花的花語就是“貞潔”。如果送給對方一盆茉莉花,那就代表著你們雙方之間的愛情特別的純潔,雙方都能夠忠於這段愛情。
另外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喝茉莉花茶,其實茉莉花也是可以來當做中葯使用的。平時我們可以自己在陽台上種一些茉莉花,到了夏天的時候可以把這些茉莉花摘下來,然後自己曬干製作成茉莉花茶,泡上一壺茉莉花茶,香氣撲鼻、炎熱的夏天喝上一口還是比較好的。
Ⅸ 泰戈爾 第一次的茉莉花 賞析
詩人在詩中描述主人公喜愛著大自然,生活過的很愜意,但每次一想起孩提時代曾經捧起的白版色茉莉花就充滿了權甜蜜的回憶。
每當我們逐漸長大時,也得到了生活中的歡樂,但這些歡樂與最早期最初接觸的歡樂是完全無法比擬的。因為初體驗的感覺永遠只有一次,就是那一次,當我捧起白色的茉莉花時,我的心裡充滿了回憶的甜蜜。詩人非常擅於使用心境的對比,感人的筆觸。 多多少少也顯露詩人是勸勉大家應該感謝自己曾經得到的歡樂與及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最讓人感動的是,泰翁的朴實平淡的文字營造出來的氣氛,如"我生平有過許多快活的日子,在節日宴會的晚上,我曾跟著說笑話的人大笑。" "在灰暗的雨天的早晨,我吟哦過許多飄逸的詩篇。"然後又在後面,寫下主人公想起捧起茉莉花的心情,這樣的手法已經深深地將整首詩捧向感動巔峰了。
Ⅹ 《茉莉花》這首歌最早出現在那個朝代
是清朝~乾隆年間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回民歌小答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