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譚盾
㈠ 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上的歌曲叫什麼名字
結合玉罄與編鍾聲的《茉莉花》 譚盾作曲 據趙東鳴介紹,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由著名作曲家譚盾、王和聲共同創作完成。根據奧運會頒獎程序要求和儀式音樂的慣例,頒獎儀式音樂包括標志音樂、入場音樂、頒獎音樂和退場音樂。 首先,標志音樂表明頒獎儀式已開始,在奧運會賽時將配合頒獎儀式片頭播放,長度在25秒左右。趙東鳴還特別提到,這段「金聲玉振」音樂是譚盾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鍾的原聲和玉謦的聲音融合了交響樂的演奏形成的,形成了「金玉齊聲」的宏大效果。與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理念一致。音樂唯美、時尚、完美地結合了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符合頒獎儀式的整體感覺。 入場音樂則在頒獎儀式開始、獲獎運動員入場後奏響。入場音樂由王和聲創作,採用交響管樂配器,節奏鮮明,極具感染力,給人以歡快、激奮的感覺。 接下來,趙東明介紹了備受矚目的頒獎音樂。之前媒體盛傳的「茉莉花」曲一說也終於水落石出:據趙東鳴表示,譚盾在頒獎音樂中融合了編鍾與玉謦的激越之聲與「茉莉花」曲調。圓滿地營造了運動員接受加冕時庄嚴、隆重和神聖的氛圍,音樂氣勢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最後的退場音樂則是在頒獎儀式結束後、運動員退場的過程中播放。趙東鳴表示:譚盾創作的曲調歡快、輕松,是音樂藝術與體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據悉,頒獎儀式音樂是在譚盾指揮下,由中國愛樂樂團與石頭音色樂團共同演奏錄制完成。王和聲創作的頒獎儀式運動員入場音樂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錄制完成。2008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金聲玉振 茉莉花"(mp3下載) http://www.iyisky.com/bbs/thread-5300-1-1.html
㈡ 誰有北京奧運頒獎曲,由譚盾作曲,《茉莉花》改編的《金聲玉振》,請傳給我!
留下郵箱,可以發給你,素材來自北京2008年奧運會歌曲音樂選集,一共有4首,不知道哪專個《茉莉花》改屬編的《金聲玉振》,
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標志音樂
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上場音樂
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頒獎音樂
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退場音樂
㈢ 《茉莉花》是怎麼成為第二首國歌的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飄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入場時,一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由軍樂團奏響。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幾乎是我們國家在重要事件和相關國際重要場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兩國軍樂隊各奏三首樂曲,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慶典上,在譚盾指揮的「天、地、人」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又演奏了這首樂曲的「遼寧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隊演唱了這首歌;1997年秋,***主席訪問美國舉世矚目,柯林頓總統在白宮草坪舉行歡迎音樂會,美國交響樂團演奏了這首歌;1998年柯林頓總統回訪中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文藝晚會上,這首歌在男女聲二重唱演繹下,使柯林頓聽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節,中央民樂團首赴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會隆重開館,奏響的還是這首茉莉花。1999年7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世紀世界」音樂會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參加演出的俄羅斯紅軍歌舞團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純正的中文演唱了這首歌,激起滿堂喝采,掌聲經久不息。
許多人都十分喜歡這首歌。在香港回歸儀式上,中方軍樂團演奏這首歌是***同志親自點定的,而***在以國家主席身份舉行國宴時,曾經親自指揮軍樂團為來賓演奏這首民歌。中國流行音樂對這首民歌的多種版本的新編演唱,更是花樣疊出,常州姑娘周泓艷的《又見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所以,有人還以為《茉莉花》是蘇南民歌。《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鍾,清香四溢;兩年前,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
二、 美麗的茉莉花是誰採摘?
「茉莉花,茉莉花」,這朵美麗的茉莉花誰採摘?這朵花是何仿採摘的,從民間藝術豐厚土壤中採得。何仿今年72歲,那還是半個世紀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小演員,才14歲,那是日本鬼子大掃盪的艱苦時期。部隊黨委宣傳部長張勁夫同志指示他們到邊區去開展反掃盪的宣傳,同時響應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深入到農村去,向民間藝人學習。
何仿與戰友冒著風雨,踏著泥濘的山間小路,到揚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區去,一天,他們找到了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揚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鮮花調》。
《鮮花調》是揚劇的曲調,原歌分三段,藝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調門演唱給何仿聽的,何仿邊聽邊記詞曲,原詞是這樣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香香也香不過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確實婉轉悠揚,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復吟唱,何仿又覺得,原歌分別吟唱了三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藝術形象不夠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奴」人為稱,唱的實際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對於部隊表演,就不太合適,而且,原歌盡管樂音優美,但帶有一定的輕挑感覺,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當時他畢竟還沒有這個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隊送往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深造過的何仿,在北京與民主德國的合唱專家一起探討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適女聲合唱的中國民歌,他想到了這首《鮮花調》。經過對原曲原詞的修改,三段歌詞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嘆,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線歌舞團一曲唱紅,當年中國唱片社出版了唱片,從此,這首江蘇揚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傳遍世界樂壇。
何仿採摘這朵茉莉花,決不偶然,這與他是安徽天長縣人有著非常緊密的文化風土人情上的血肉關聯。天長縣是安徽南部突伸進江蘇揚州和南京六合的一個地方,是屬於揚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會對這首揚州民歌「識貨」,情有獨鍾,由他進行了成功的再創作。
有意思的是,人們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這首歌。實際上,何仿創作了很多受部隊歡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首都電影院聽了何仿作詞作曲並擔任演唱指揮的《淮海戰役組歌》後,拍著何仿的肩膀說: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但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蓋過了一切,因此,熟人總是跟他開玩笑,「老何啊,人一輩子能有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啊。」何仿1941年春13歲時投奔革命,參加新四軍,先後在華野三野政治部部隊文工團、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和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歷任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團長。在幾十年的部隊文藝生涯中,他創作了《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我的名字叫中國》、歌劇《大翻身》等一批有著時代影響力的作品,在全國全軍多次獲獎,為國家一級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他從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的位置上離休,是正軍級幹部。
三、何仿多次見到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周總理特別喜愛這首《茉莉花》
作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隊文藝工作者,他激情昂揚的音樂創作生涯,是與軍隊、與共和國的成長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這使他與共和國的許多重大歷史場面緊緊聯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電視台介紹何仿與《茉莉花》的專題片《芬芳年代》上下集播出,這又是全國紀念總理誕辰百年的時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樂曲聲中,浮現出與周總理的一次次見面情景。
64至65年間,何仿三次見到周總理。周總理的品格給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軍文藝匯演,前線歌舞團的節目受到好評,最後領導接見全體參演單位合影時,前線歌舞團領導被要求站在正中,當時,前線歌舞團的領導只有何仿在,何仿被安排在正中間,兩旁是朱德和劉少奇,他後退了半步,由於個子矮,結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劉少奇肩膀中間露出一個臉的樣子,而此時,周總理卻遠遠地站在前排的邊上。周總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間站,有其它領導人在場他謙讓,他一個人與大家在一起時他還是謙讓,63年前線話劇團成功上演了《霓虹燈下的哨兵》後,周總理非常高興,把話劇團主創人員和主要演員請到自己家中吃飯,吃完飯拍照合影時,大家讓周總理和鄧穎超坐在正中間,周總理就是不同意,堅持站在邊上,他說:「我是主人,怎麼能坐在正當中呢?」而是讓張澤易團長坐在正中間。
65年春天,周總理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陳毅副總理兼外長作為副團長到印泥參加慶祝萬隆會議十周年活動,各國都帶了文藝演出團體,參加慶祝演出,文化部在徵求周總理意見時,周總理說:「我帶前線歌舞團去。」到印泥參加演出,前線歌舞團的節目中就有女聲小組唱《茉莉花》,每當演唱這首歌時,周總理總是聽得非常專注,臉上是喜悅之情,會議結束後,前線歌舞團到柬埔寨去演出,周總理則回國,中國駐印泥大使館為周總理舉行送行晚會,在晚會上,前線歌舞團演唱了許多江蘇民歌,如《拔根蘆柴花》、《九連環》,最後唱了《茉莉花》,周總理聽後感慨地說,我13歲離家鄉,你們美妙的歌聲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沒有回過的蘇北老家了。女演員孫子鳳忙問:「總理,你為什麼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這時,何仿指揮演員排好隊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給總理聽,總理聽後感謝大家的好意,又詼諧地說: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㈣ 2008奧運頒獎典禮時播放的背景音樂名字叫什麼哪裡有完整版的下載
我有完整版的,就是茉莉花,我有北京奧運會典禮音樂CD(頒獎樂曲在第三盤的4音軌),已經給您發過去了,請採納,csvrbill
㈤ 譚盾改編的茉莉花(08奧運會領獎音樂)
目前沒有全的--涉及到版權...
我也找了很久..沒有
QQ音樂裡面有試聽版的
㈥ 親愛的朋友們,有誰知道茉莉花這首民歌的出處和來歷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㈦ 求奧運會頒獎的《茉莉花》以及《我和你》的伴奏樂
我和你的音頻到這里來內吧容
http://tieba..com/f?kz=465795356
㈧ 奧運會升起前運動員入場時很恢弘的音樂是什麼但不是茉莉花
據介紹,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302場、殘奧會472場,共計場頒獎儀式上將使用頒獎儀式音樂,及將在奧運會、殘奧會比賽現場播放的體育展示標志音樂。
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由譚盾與王和聲共同創作完成。在歷屆奧運會上,頒獎儀式都作為一種明顯的標志元素,提示現場觀眾頒獎儀式即將開始,並通過豐富而有力的音樂語言,完美配合頒獎儀式的全部儀式流程,褒揚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出色成就。頒獎儀式音樂由標志音樂、入場音樂、頒獎音樂、退場音樂四部分組成。
標志音樂主要在頒獎儀式開始前奏響,標志頒獎儀式開始,標志音樂在奧運會賽時將配合頒獎儀式片頭播放,長度大約25秒左右。譚盾以湖北曾侯乙編鍾的原聲與玉磬的聲音融合交響樂的演奏,形成了「金玉齊聲」、「金聲玉振」的宏大音樂效果與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理念一致,音樂唯美、時尚,完美地結合了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符合頒獎儀式的整體感覺。
入場音樂是頒獎儀式開始後,獲獎運動員入場後奏響。王和聲創作的此版入場音樂採用交響管樂配器,節奏鮮明,極具感染力,給人以歡快、激奮的感覺。
頒獎音樂是在頒獎的過程中播放,譚盾完美地結合了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融合了編鍾與玉磬的激越之聲與「茉莉花」曲調,圓滿地營造了運動員接受加冕時庄嚴、隆重和神聖的氛圍,音樂氣勢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退場音樂是頒獎儀式結束後,在運動員退場的過程中播放。譚盾創作的退場音樂曲調歡快、輕松,節奏明快,做到了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是音樂藝術與體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在作曲家譚盾的指揮下,頒獎儀式音樂由中國愛樂樂團與石頭音色樂團共同演奏錄制完成。王和聲創作的頒獎儀式運動員入場音樂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錄制完成。
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體育展示標志音樂由瑞典音樂家羅伯特?威爾斯與譚盾合作創作完成。
體育展示是指向現場和電視觀眾展示體育的方式,它通過現場的播報員、解說員、音樂、現場大屏幕、計分屏,各類表演,以及燈光組成的將賽場包裝為類似於舞台的表現形式,被國家奧委會技術手冊稱為「奧運的臉面和形象」。體育展示標志音樂將在北京 2008年奧運會比賽現場,如比賽開始前大屏幕的宣傳片、運動員上場、比賽轉場,以及運動員下場等很多環節播放。標志音樂長度45秒,我們將配合北京奧運會體育展示宣傳片播出,同時,還有長度為3分20秒的一段長版音樂,在某些場館的運動員上場或下場等環節中播放。
北京2008奧運會殘奧會體育展示標志音樂,作品既有國際化特徵,又有中國民族特色,由瑞典作曲家羅伯特與譚盾共同創作完成,以羅伯特的音樂旋律為基礎,由譚盾根據頒獎儀式音樂風格進行相應修改,並加入中國元素。
據了解,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和體育展示標志音樂的徵集評選工作作為第四屆北京2008奧運歌曲徵集評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海內外著名音樂創作者的高度關注。徵集工作採取定向徵集與社會公開徵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廣泛、深入地動員著名音樂人參與創作,並積極提供專業知識,加強同創作者的直接溝通等方式,徵集到符合標準的作品共計21部。為做好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及體育展示標志音樂的評選工作,組織成立了專家評委會,由奧林匹克體育專家、著名音樂人士、宣傳媒體界人士以及奧組委相關領導組成。
㈨ 急需北京奧運會頒獎背景音樂,譚盾作曲MP3格式或MP3格式下載鏈接。
北京奧運會頒獎時的背景音樂-譚盾-《金聲玉振.mp3》把中國最古老的曾侯乙編鍾的原聲與最新的玉磬聲音相結合,再融合交響樂的演奏,完美展現了「金聲玉振」的宏大音樂效果。譚盾在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舉行的發布會上說,頒獎儀式開始的音樂,以湖北曾侯乙編鍾的原聲與玉磬的聲音融合交響樂的演奏,把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結合起來,音樂唯美、時尚。頒獎過程中播放的是頒獎音樂,則在編鍾與玉磬的激越樂聲之外增加了「茉莉花」曲調,營造了庄嚴、隆重和神聖的氛圍,音樂氣勢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在運動員退場過程中播放的退場音樂,曲調歡快、輕松,節奏明快,做到了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創作員王和聲創作的入場音樂,採用交響管樂配器,節奏鮮明,極具感染力,給人以歡快、激奮的感覺。 可以在這里找到的啊 http://hi..com/visonedison/blog/item/21a4d1992ef7230e6f068c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