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品茉莉花
『壹』 幼兒園手工盆栽教案大班
目的:
1.鞏固畫各種動態人物的技能,學習簡單的畫面布局。
2.進一步培養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准備:
1.春天樹林的背景圖一幅。
2.教師用吹塑紙剪制的大型運動器具(如滑梯、鞦韆、蹺蹺板、攀登架、小火車等)以及用油畫棒繪制的兩個動態不同的人物(如圖一)。
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出示背景圖。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畫,你們看美不美?(引導幼兒從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講述自己的感受)
2.這是公園的一角,這里有一片美麗的樹林,樹林里有塊空地,想一想,這里可以放什麼呢?(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講述)
3.出示剪制的大型運動器具。我們把這些大型運動器具搬到樹林里去,好嗎?
二、討論畫面布局
1.滑梯放在哪裡比較合適?(滑梯比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會把後面的物體擋住,因此放在後面比較合適)
2.攀登架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可以放在中間靠左處,與滑梯前後交錯)
3.蹺蹺板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可以放在前面,因為它比較低)
4.小火車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可以放在畫面的最前面,並靠邊)
5.鞦韆放在哪裡比較合適?(掛在樹上)
6.你們瞧,現在的公園更像什麼了?(兒童樂園)
三、學習繪畫不同動態的人物
1.兒童樂園真好,不過好像還缺少點什麼,怎麼辦?(自畫、自剪人物,然後貼上去)
2.出示範例(如圖一)。老師請了兩位小朋友來玩,你們能看出他們正在玩什麼嗎?
3.教師根據幼兒意見,將兩個範例分別放到相應的運動器具上,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動態與器具特點的關系。
4.教師示範畫出坐、跑、攀登等動態人物。
5.幼兒繪畫各種動態的人物,要求幼兒顏色搭配要和諧,塗色要均勻,人物要剪得光滑、細致。
6.幼兒把自畫人物「送」到兒童樂園去玩,教師按幼兒的意願,將其作品一一貼在相應的運動器具上(如圖二)
『貳』 幼兒園大班教案"七色花"怎麼畫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明白故事所蘊涵的意義:只有幫助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飛呦,飛呦,笑花瓣,請你。。。。。。的句式。 教具准備:一朵自製的七色花、掛圖、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七色花,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出示七色花……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明白故事所蘊涵的意義:只有幫助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飛呦,飛呦,笑花瓣,請你。。。。。。"的句式。 二、教學准備 一朵自製的七色花、掛圖、課件。 三、教學過程 出示七色花,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出示七色花,提問:你們見過這種花嗎?你知道它叫什麼花?(七色花)2.這是一朵神奇的花,她能幫助人們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哦,有一個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就得到了一朵七色花,想不想知道她實現了什麼願望呢?引導幼兒傾聽、分析故事的前半部分。 2.七色花神奇嗎?它幫助珍妮做了哪些事?(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教師根據幼兒所說及時出示各種小圖片)七色花真神奇,它滿足了珍妮的許多願望,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說的:只要撕下一片花瓣,就能滿足自己的一個願望。 3.珍妮撕下每一片花瓣時都說了什麼?她的願望都實現了嗎?(出示圖一)學說句式:"飛喲飛喲,小花瓣喲……"紅色花瓣幫她實現了什麼願望?紅色花瓣帶她回到了家。 珍妮是在什麼情況使用了黃色花瓣?珍妮在打碎花瓶的情況下使用了黃色花瓣。 藍色花瓣帶珍妮去了那裡?藍色花瓣帶珍妮去了最高的山頂上。 綠色花瓣實現了珍妮什麼願望?綠色花瓣帶珍妮回到花園。 她又用青色花瓣和紫色花瓣做了什麼?青色花瓣給珍妮變了很多玩具,多的到處都是玩具。紫色花瓣讓所有的玩具都回去。 4.珍妮用了六片花瓣,只剩下最後一片花瓣了,她心裡覺得怎麼樣?為什麼她覺得不快樂? 5.你覺得珍妮用這些花瓣做的事情有意義嗎?為什麼?(沒有意義的事情,沒有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6.如果你是珍妮,你會怎麼用最後一片花瓣? 講述故事的結局,理解故事的主題意義。 1.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孩子,那珍妮會怎麼想,怎麼做呢?(教師講述:珍妮看著手上的七色花,只剩下一片紫色花瓣了。心想……只有幫助別人,才能讓自己得到真正的快樂。) 2.珍妮用最後一片花瓣做了什麼?這時候她心裡又是什麼樣的感覺? 3.為什麼前面珍妮用了六片花瓣都不覺得快樂,而最後一片花瓣給他帶來了快樂? 總結延伸:實現沒有意義的願望並不能給人帶來快樂,而只有幫助別人,才能讓自己得到真正的快樂。 來源:媽咪愛嬰網
『叄』 幼兒園大班教案《不同的商店》
一、 教材與目標幼兒教育是素質的教育,要求為幼兒一生發展打好基礎。綱要中要求我們"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教育幼兒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而《奇妙商店》這一教材既是通過講述動物們之間發生的變廢為寶的故事,達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目的。它的內容深動形象,貼近幼兒的生活感知,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共識,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對於教育幼兒愛護環境,擴展幼兒想像力,嘗試變廢為寶不顯得枯燥,而十分自然和有趣,體現了語言、社會、藝術等多方面內容的相互滲透與整合,符合大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能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藹、不解、精美"。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或得成功的感受。 (3)激發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行為。其中,重點為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新詞;難點為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激發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行為。 一、 說活動准備依據幼兒園活動的特點,為了給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我制定出以下的活動准備: 1、情景設置:設置商店情景,擺放故事中由廢物變成的寶。 2、材料准備:大象伯伯及各角色的木偶;幼兒收集的廢物;小推車一部;剪刀、漿糊、透明膠等材料;人手一份評比表。 二、 說教法學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學法: 1、情景參與法: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此活動中,我設置了商店情景,並通過木偶表演,讓幼兒參與故事發展的討論,以此達到目標中理解故事的目的。 2、討論法:討論包括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這個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從活動開展時的對廢舊物品處理的討論到故事中廢物能變成什麼,變廢為寶的價值及活動後討論如何讓人們都參與環境保護、變廢為寶的活動中,整個過程體現幼兒的大膽探索與表達,形成探究式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3、表演法:表演在此活動中應用於對故事的完整了解環節,是通過讓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自由表演來體會故事中表達的"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藹、不解"等角色動態,達到更好地了解把握故事內容的目的。 4、操作法:教育提倡應材施教的開展,在此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能力與經驗選擇合適的廢舊材料,嘗試通過製作來實現自己的設想,既滿足幼兒動手的需要,又是對活動教育意義的一次提升,變"知"為"行"。 5、評價展示法: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後的教師印花評價及成果展示,既是對幼兒這種需要的滿足,又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就感,使之更樂於參與這一有意義的"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活動中。 三、 說活動過程 (一)討論廢物的處理,激發活動興趣。 在此活動中,我設計讓幼兒手推廢物車入場,討論裡面裝了什麼?小朋友們要把這些廢物怎麼處理?從而肯定幼兒可行性的初步構想,又為故事的引出埋下鋪墊。 (二)理解故事。 在此環節中,我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講述故事,提問幼兒回答的單一、呆板的形式,而是讓幼兒參與故事的發展,具體即通過間斷性啟發插問,引導觀察"誰來到奇妙商店?他們帶來了什麼?",想像猜測"大象伯伯會把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各色廢紙變成什麼?",及把小馬的問題"用漂亮的禮物換取一堆廢物值得嗎?"拋給幼兒討論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理由,了解幼兒的價值觀。再引出大象伯伯的回答,藉此糾正和教育幼兒,讓幼兒知道愛護環境、變廢為寶是一種崇高無私的行為。讓幼兒在形成對大象伯伯尊敬的同時,把這一觀念轉化為自己言行的榜樣。 通過參與故事發展的討論,幼兒已獲得對故事初步的認識,但這時的認識是片斷的。因此,我在幼兒參與故事發展討論的基礎上,又引導幼兒與老師一同來完整地講述故事,在講述的同時,鼓勵幼兒大膽表演,藉此體驗故事角色神態,既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又達到學習應用新詞的目的,完成教學的重點。 (三)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以"小動物們都把廢物交到了奇妙商店,大象伯伯忙不過來了,請小朋友幫忙"的形式,讓幼兒參與"變廢為寶"的行動中,鼓勵幼兒大膽選擇材料,想像製作,實現自己的設想。大膽尋求幫助,通過相互協作及教師給予合適的引導,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與成功。
『肆』 幼兒園大班手工課教案 好看的花邊
漂亮的花邊 教學目標: 1.認知花邊是圖形的重復廷伸; 2.培養學生折、剪、貼、畫、印等動手能力,掌握製作技法; 3.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創造意識,體驗花邊圖案的美感; 4.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花邊圖案的圖形特點; 教學難點: 花邊的設計、應用; 教學准備: 布置學生收集有花邊的東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膠水、臘光紙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種有花邊的東西。( 教師提問、學生欣賞相結合導入課程主題內容) 1你喜歡自己收集的東西嗎?它漂亮嗎? 引出花邊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單調的物體更加美觀、豐富。 2這些漂亮的花邊造型選用了什麼材料? 3你能發現這些漂亮的花邊,這有什麼樣的規律。 引出是圖形的不斷重復排列延伸的知識點,教師可適時作簡單演示。 4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東西還有哪些有漂亮的花邊:手帕、餐巾布、床單、布簾、衣服的衣領、袖子、熱水瓶、碗、蝶、瓶子、畫框、輪胎紋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們知道花邊是一種向兩邊重復延伸的圖形,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製作花邊? 學生:畫的、剪貼的、蓋印的 教師示範: 1畫: 2剪:連續圖案剪法: 1 .取一張長寬合適的長條紙,從中間連續對折數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紙上畫上要剪的紋樣(紙兩邊的點不要剪斷,一定要有物與物有連接的地方);剪掉空白處,留下色彩花紋展開為延接的圖案花。 數張紙重疊剪出的單個圖形(不連接)進行排列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邊 三、設計製作: 1、 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形(紋樣) 2、學生練習,教師適時指導(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應用建議: 1.給自己的美術課本封面、學習園地、黑板設計一個漂亮的花邊 2.在各種瓶、罐或日用器皿上進行裝飾。 教後小結:
『伍』 幼兒園大班科學不同材料的製品教案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版圖、完權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陸』 幼兒園大班手工教案我家的花圃
一、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故事並能感悟故事中表達的情感。
2.知道老人勞動很辛苦,學習主動關心和幫助老人。
二、環境創設及材料
1、創設-個美麗的小花園場景,分別放些假月季花、茉莉花等等。
2、木偶(熊貓奶奶與小馬)
三、活動過程
1.問題啟動
①在聽故事前呈現問題:「熊貓奶奶在林子里新開辟了一塊地,種了許多許多的花,是個很美麗的小花園,她每天辛苦地照顧這些花,但終於發生了一件事」。運用這樣的提問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產生懸念,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既啟動幼兒積極地仔細地明故事,也引起幼兒積極地思維。
②聽故事的錄音(前半段)
從開始……她著急地想:我不在,花怎麼辦?它們一定會……。
2.順向設問
問:熊貓奶奶的小花園里有些什麼花?引起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喚起幼兒要愛惜美麗的花。
①熊貓奶奶每天一早干什麼?她怎樣照看這些美麗的花?
②熊貓奶奶突然生病了,為什麼?(設想老人的勞動很辛苦,知道由於年老休弱、老人很容易生病,引起幼兒關心老人、尊敬老人的情感。)
那麼熊貓奶奶的花怎麼樣了?(幼兒討論,創造性的想像出花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3.假定設問:
①花園里的花兒長得很好,並沒有渴死,那是因為小象在幫助熊貓奶奶,假如小象不去關心幫助會怎麼樣?這個問題主要是引起幼兒充分的討論,去領悟老人勞動辛苦和主動關心老人是可贊美的品德,為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提供一些認識並引起情感的共鳴。
②如果你遇到了有困難的老人,你會怎樣做?
4.欣賞、改變
通過故事的表演(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木偶)再現故事中美的場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等,來烘托小象主動關心老人,幫助老人的「愛心」與行動。
引起幼兒要向小象學習,激發幼兒尊敬老人的情感,故事中的小象可根據幼兒的想像進行更改。
故事——小花園
熊貓奶奶在林子里新開了一塊地,種了許多許多的花兒,有紅紅的月季花、粉紅的喇叭花,還有潔白的榮莉花,可漂亮了!
熊貓奶奶每天一早就起來到林子里給花澆水,「嘩,嘩,嘩」又清又涼的水一勺一勺澆到地里頭,喝足了水,花開得又美又漂亮。
有一天,熊貓奶奶突然生病住進了醫院,在病床上,她著急地想:「我不在,花怎麼辦?它們一定會渴死的!」
幾天後,熊貓奶奶終於出院了,一出院急急忙忙就去看她心愛的花,「咦?熊貓奶奶吃驚地發現,地里的花全開了,比以前更美麗了。」這是怎麼回事?熊貓大嬸驚訝極了,忽然她看見鄰居小象拎著一桶水走了過來,只見小象放下水桶,把長長的鼻子放進桶里吸出桶中的水,然後,揚起鼻子,「嘩-」清清的水像一根根銀絲灑到了地里「茲,茲」地響。原來是小象幫她照顧著地里的花呀!她趕緊說:「謝謝你呀!勤勞可愛的小象」。小象說:「不用謝,這么好看的花,我們都該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