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評

牡丹亭評

發布時間: 2021-02-11 01:51:51

⑴ 《牡丹亭》的幾點思考

對《牡丹亭》文本的傳播學思考

戲曲傳播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比較廣泛的傳播現象,開展對這一傳播現象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我國古代文化傳播的情況。筆者不揣淺陋,試圖從一個新的視角——傳播學的視角來觀照湯顯祖的戲劇,研究湯顯祖戲劇文本在明清時期的傳播情況,通過不同時期人們對它的刊印、評點和關注,從另一個側面審視湯顯祖戲劇的社會價值。

一、《牡丹亭》的刊印——突破戲劇傳播的時空局限
湯顯祖創作出《牡丹亭》這一名劇後,首先通過印刷出版的方式進行傳播,這是戲劇文學進入商業化傳播的基本條件。雖然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但商業化印刷時代的到來則是明代以後的事。商業化印刷使戲劇文本批量化地復制出來,從而使戲劇傳播突破時空的局限,傳播得更廣泛、更久遠,這就是印刷傳播的價值所在。
影響印刷傳播的第一個因素是出版業。明代官刻圖書極為發達,以內府刻本、監本和藩刻本為代表,各級政府機構也無不刊刻書籍。清人袁棟《書隱叢說》雲:「官書之風,至明極盛,內而南北兩京,外而道學兩署,無不盛行雕造。」萬曆以後,印刷業更加繁榮,一時之間士大夫竟以刻書為榮。明清時期,江西撫州一帶流傳著「臨川才子金溪書」的諺語。江西金溪縣滸灣鎮的木刻印書相當興盛,成為當時一個較有名的書肆,這為湯顯祖戲劇文本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據毛效同的《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統計,《牡丹亭》從明到20世紀60年代,有各種版本共計26個,其中明代出版各種版本11個,清代出版各種版本13個,解放後出版的版本2個,另有三個曲譜本:清代2個,民國1個,這一組數字充分說明《牡丹亭》在明清傳播的盛況。以明代為例,《牡丹亭》版本有萬曆金陵文林閣刻本、石林居士刻本、金陵唐振吾刻本、泰昌刻朱墨套印本、朱元縝校刻本(即懷德堂刻本)、蒲水齋校刻本、天啟四年張氏著壇校刻本、崇禎獨深居點定《玉茗堂四種曲》所收本、明末柳浪館刻本、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汲古閣刻《六十種曲》卯集所收本。這里有家刻本、坊刻本和官刻本,其中以家刻本居多,如汲古閣刻本、獨深居點定本、石林居士刻本等等。由此可見,明清人熱衷於刊刻《牡丹亭》。

影響印刷傳播的第二個因素是流通渠道。在戲劇文本的印刷傳播中,受眾是通過市場消費渠道來接受傳播的,戲劇文本已作為一種商品,經過特殊的流通渠道,實現從傳播者到受眾所有權的轉換。戲劇文本傳播的市場渠道是書店,在古代即「書肆」、「書坊」、「書鋪」。其基本經營方式,包括「賣書」、「販書」、「佣書」等。明代書肆是以營利為目的,書肆在大量地銷售通俗小說和戲劇文本。書肆的興起,為戲劇文本的印刷傳播提供了重要的流通渠道,使戲劇文本得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地傳播。《牡丹亭》的坊刻本有金陵文林閣刻本、金陵唐振吾刻本等(文林閣主人是唐錦池,而唐振吾是廣慶堂的主人,這兩家都是金陵書坊的大出版商),還有歙縣朱元縝的懷德堂刻本(江西境內),這些坊刻本的發行數量巨大,流通區域廣泛。
影響印刷傳播的第三個因素是編輯方式。歷史上戲劇文本的傳播形式有兩種,即單本和選輯。由於戲劇歷來受正統文學觀念排斥以及單本傳播自身的弱點,以單本存世的劇作極其罕見,而《牡丹亭》有相當多的版本是以單本形式保留至今,這正說明《牡丹亭》是具有傳播價值的。《牡丹亭》還有一部分是以選輯方式傳播的,像崇禎獨深居點定《玉茗堂四種曲》所收本、汲古閣刻《六十種曲》卯集所收本和《綴白裘》所收摺子戲等等。在戲劇的選輯傳播中,有加曲譜和不加曲譜之分,這也是由其傳播對象的不同需求決定的。加曲譜的戲劇選輯本的傳播對象主要是戲劇表演者,這極大地方便了戲曲藝人的演出,也方便了戲曲研究者進行分析研究;不加曲譜的戲劇選輯本的傳播對象是范圍相對廣泛的一般讀者。選輯的類型、標准等均與受眾的需求相關,《牡丹亭》的大部分版本都是以不加曲譜的形式出現,正是為了滿足一般讀者的需要;而單本的廣泛流行正說明許多讀者對《牡丹亭》這一劇本情有獨鍾。
自從《牡丹亭》問世至明代滅亡,每隔幾年就會有人刊印一次《牡丹亭》。沒有刊印,《牡丹亭》的文本傳播就無從談起。各種版本的出現對《牡丹亭》在各個時期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大批量的印刷又使《牡丹亭》能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傳播,所以印刷傳播使《牡丹亭》突破了時空的局限,能夠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的傳播。《牡丹亭》一劇能在中國戲劇舞台上經久不衰,正是通過戲劇文本的生產、復制、傳播來實現的。所以,《牡丹亭》的刊印在其文本傳播中居功至偉。

二、《牡丹亭》的評點——豐富文本傳播的內容
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實質上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戲劇評點實際上是對戲曲信息的一次重新加工,這種潤飾加工有利於人們對原劇作的理解與認識,有利於在特定時代、特定范圍的傳播。戲劇文本的閱讀、評點,再閱讀、再評點,就是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多數人通過戲劇文本的評點參與戲劇傳播活動。當《牡丹亭》出現後,許多文人都爭相評點,發表看法。《牡丹亭》能在明代劇壇確立其崇高地位,一個重要原因是王思任、沈際飛等理論家從人物形象的塑造、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各方面挖掘出其審美價值。陳繼儒在當時就十分感慨地說:《牡丹亭》「一經王山陰批評,撥動骷髏之根塵,提出傀儡之啼哭,關漢卿、高則誠曾遇此知音否」?我們這里選幾則評點略作分析:
王思任在《批點玉茗堂牡丹亭敘》說:「即若士自謂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亭》。情深一敘,讀未三行,人已魂銷肌酥。……其款置數人,笑者真笑,笑即有聲;啼者真啼,啼即有淚;嘆者真嘆,嘆即有氣。杜麗娘之妖也,柳夢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軟也,杜安撫之固執也,陳最良之霧也,春香之賊牢也;無不從筋節竅髓,以探其七情生動之微也。」王思任高度評價了《牡丹亭》的藝術成就,認為其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能做到笑者有聲、啼者有淚、嘆者有氣。各色人等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形象鮮明生動,呼之欲出。因此,《牡丹亭》在社會上流傳後,其傳播效果極佳:能令後世之聽者傷感落淚,讀者眉頭不展,無情者也怦然心動,有情人卻是肝腸斷裂。後世深受封建勢力壓迫的青年女子,更是把《牡丹亭》看作是追求愛情的知音書,為情而死的安魂曲。
潘之恆《鸞嘯小品·情痴》雲:「杜之情痴而幻;柳之情痴而盪。一以夢為真,一以生為真,惟其情真,而幻盪何所不至矣。」潘之恆從情感表現的角度對杜、柳形象進行比較分析,最後都歸結到一個「真」字,正是這種真情、至情使他們的愛情產生了永久的藝術魅力。這樣的分析可以說抓住了問題的根本,深刻地揭示了杜、柳形象的思想內涵,挖掘出杜、柳形象所蘊含的藝術價值。
明代曲論家張琦則對《牡丹亭》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給予極高的評價,他在《衡曲麈譚》中說:「臨川學士,旗鼓詞壇,今玉茗堂諸曲,爭膾人口。其最者,《杜麗娘》一劇,上薄《風》、《騷》,下奪屈、宋,可與實甫《西廂》交勝。」這里把《牡丹亭》和元代名劇《西廂記》並提,說它們在互爭高低,尤其是把《牡丹亭》放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中來比照,說它上薄《風》、《騷》,下奪屈、宋,是中國戲曲史上的傑作。這樣的評點對於人們認識《牡丹亭》的價值,促進《牡丹亭》在中國劇壇的傳播都不無裨益。
從評點傳播的角度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婦合評本。這部《牡丹亭》評點本,飽含著陳同、談則和錢宜三位青年女子的感情,浸透了她們的心血。三婦評本一出,便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婦女讀者的歡迎。錢塘女子顧姒在《三婦評本跋》中說:「百餘年來,誦此書者如俞娘、小青,閨閣中多有解人!……惜其評論,皆不傳於世。今得吳氏三夫人合評,使書中文情畢出,無纖毫遺憾;引而伸之,轉在行墨之外,豈非是書之大幸耶!」林以寧題序中更嘆為:「今得吳氏三夫人本,讀之妙解入神,雖起玉茗主人於九原,不能自寫至此。異人異書,使我驚絕!」由此可見,《吳吳山三婦評本牡丹亭還魂記》之所以廣泛流傳,成為《牡丹亭》各種評點本中一種有影響的本子,絕非偶然,主要在於這個本子確有其自身的獨特價值。三婦本的出現,在《牡丹亭》的戲劇文本傳播過程中又形成新的傳播效應:清代有夢園刻三婦合評本,書名標作《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後來又有綠野山房和清芬閣刻三婦合評本。楊葆光的評點就是批在《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同治庚午重刊,清芬閣藏版)上的,共有一百一十二條。
評點傳播往往滲入了傳播者的思想觀念,使戲劇文本產生大於原劇作的積極意義。歷代的戲劇評點所起的就是這樣一種意義再生成的作用,它一方面使得古典戲曲在傳播中不斷產生新的可理解性,一方面又使得人們對戲劇的理解越來越從戲劇文本中擴散、輻射開來。對於大多數當代人而言,他們所理解的古典戲曲是經過重新闡釋後的產物。由此可見,評點在《牡丹亭》的文本傳播中也是功不可沒的,正是這許許多多戲曲愛好者的評點,豐富了《牡丹亭》文本的內涵,使人們能更好地理解《牡丹亭》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

三、「湯沈之爭」——一場具有傳播學意義的論爭
對《牡丹亭》文本傳播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件事就是明代戲曲史上著名的「湯沈之爭」。當時戲劇的中心在江蘇一帶,吳江派陣容強大,而沈璟又是吳江派的核心人物,湯顯祖與之進行論爭,成為明代文壇一個重大的事件,在當時的劇壇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我們先來看看「湯沈之爭」的起因,這場論爭是由《牡丹亭》這個具體作品引起的。《牡丹亭》問世以後,一方面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震驚了當時的文壇;另一方面也因某些地方不合音律而引起了眾多的非議。沈璟、臧懋循從音樂角度解讀《牡丹亭》的曲詞,發現其中許多曲詞不合音律,所以對《牡丹亭》提出批評,並按照自己的意見來改編《牡丹亭》,從而引起了湯顯祖的不滿,也引爆了這場論爭。這場論爭涉及到戲曲傳播的問題,傳播者和接受者是制碼與解碼的關系,每個接受者都會根據自身的社會歷史、藝術修養和個人思想來解讀戲劇文本,因此制碼的意義可能會被接受、拒絕或部分同意,而且接受者可以用文本傳播者無從預測的方式來對戲劇文本進行解碼。「湯沈之爭」實質上就是傳播者與接受者在制碼與解碼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接受者(沈璟)對《牡丹亭》文本的信息進行解碼時沒有完全按照傳播者(湯顯祖)的編碼來解讀,有時還破壞了作品的意趣,從而引發了這場論爭。
再來看看「湯沈之爭」的焦點。「湯沈之爭」的第一個焦點是如何看待戲曲中的音律問題。沈璟在形式上極力追求聲調格律,沈璟認為:「寧協律而詞不工,讀之不成句,而謳之始協,是曲中之工巧。」沈璟還專門寫了《南九宮十三曲譜》、《論詞六則》、《唱曲當知》和《正吳編》等聲律著作。而湯顯祖則重視「曲意」,認為寫戲劇固然要依據曲律,但不應受曲律的束縛,認為「余意之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湯沈之爭」的另一個焦點是:兩派對詞章的看法不同,兩派的創作風格也不同。湯顯祖是文采派,而沈璟是本色派。湯顯祖在《答呂姜山》一文中說:「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沈璟強調本色、當行,本色是指語言通俗易懂;當行是指熟悉舞台演出藝術的行家裡手。沈璟用戲曲舞台的基本要求去衡量湯顯祖的作品,忽略了湯顯祖戲劇獨特的風格和意趣,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不一定可取。但是,從戲曲傳播角度來看卻不無道理。清代李漁就曾說過:「然聽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沈璟改編《牡丹亭》,是為了舞台演出,使《牡丹亭》能為觀眾更好地欣賞,從而收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如此看來,「湯沈之爭」的焦點也與戲曲傳播有關。
三看「湯沈之爭」的傳播價值。我們不想過多地去評價這場論爭的是與非,只想從傳播角度去思考這場論爭所帶來的客觀效果。三百多年前的這場論爭,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在中國戲曲史上是空前的,當時很多戲曲家和評論家都捲入了這場論爭的漩渦,這場論爭在當時的劇壇產生了轟動效應。「湯沈之爭」值得我們深思的,主要的不是戲劇創作問題,而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傳播價值:通過這一事件,極大地提高了《牡丹亭》的社會地位,擴大了該劇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更好地宣傳了湯顯祖及其戲曲理論,從而使湯顯祖迅速地進入明代劇壇的中心,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戲劇家。
綜上所述,《牡丹亭》的文本傳播以刊印為主,各個時期書商的編輯、出版和銷售使《牡丹亭》能廣泛地流傳開來,也使之得以長久地保存下來,這是文本傳播的基礎。不同時期的戲劇評點,又大大地豐富了《牡丹亭》文本的內涵,使人們能深入地、立體地理解文本。至於「湯沈之爭」的價值,已超出了文本的范疇,它使我們認識到,對《牡丹亭》的認識有文學的、音樂的、舞台的和傳播的等差異。更具歷史意義的是:「湯沈之爭」已然成為中國戲劇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使《牡丹亭》的文本傳播產生放大效應,從而引起後世研究者更多的關注。

⑵ 《牡丹亭》的故事講的是什麼如何評價

《牡丹亭》講的故事: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曠世奇緣,於是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戲曲評價
湯顯祖的《牡丹亭》以其主體思想的深刻性和高度的藝術成就,成為明代戲曲的優秀代表。它取材於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這是一曲「情」的頌歌,是以情抗理在戲曲界的勝利。這部作品作為中國戲曲的代表之作,歷來被許多文學研究家所重視,並有許多文人對這部作品談出了很多具有獨到見解的看法。《牡丹亭》塑造了杜麗娘這一敢於追求自由愛情、指斥封建禮教的具有叛逆與抗爭意識的女性形象,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在理想實現的艱辛過程中歷經四個階段的成長,由最初的端妍恭順的大家閨秀到情感意識的自我覺醒,再到生死相戀的"至情"人,並最終成長為一個封建禮教的勇敢鬥士。在杜麗娘身上,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至情"思想,體現了對封建禮教的叛逆與抗爭,體現了對自由愛情的歌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理想人生的嚮往。

⑶ 怎樣評價《牡丹亭》

《牡丹亭》的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令人喜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首篇《關雎》,傳統的說法認為它歌頌「後妃之德」,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它是一首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越出綉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青春的活力。她生活在彌漫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看青春一瞬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熱烈的感情蘊藏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是安排杜麗娘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驚夢》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用行動對現實世界作出的批判。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是作為和封建思想對立的力量而出現的,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

《牡丹亭》里那些艷麗典雅的片段往往用來描寫官場和官宦人家的生活。膾炙人口的《驚夢》、《尋夢》,描寫春日園林,使人如親歷其境,不自覺地以杜麗娘的心緒感受著周圍的一切。依靠景色的烘托,湯顯祖揭示出杜麗娘內心深處的秘密,而又無損於她的身份。同是對杜麗娘的美貌的贊嘆,出自柳夢梅之口的是詩一樣的語言,而胡判官則是喜劇性的詩句,這都是出色地為創造典型服務的。《牡丹亭》每一出的結句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唐詩而無不如意。對待細微末節,也如獅子搏兔,全力以赴。這可以看出湯顯祖對《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他的所有作品之上。

⑷ 應該如何評價《牡丹亭》(盡量詳盡)

〖思想內容〗
《牡丹亭》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據作者說,其題材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影響最大。湯顯祖對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的加工改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出杜寶等人的衛道士立場;二是改變杜、柳門當戶對的關系;三是改話本杜麗娘封建淑女色彩為叛逆女性;四是強調追求自由愛情的艱難曲折。使這一傳統的「還魂」母題具有了嶄新的思想內容。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倫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理想生活的朦朧願望。從內容來說,《牡丹亭》表現的還是古老的「愛欲與文明的沖突」這一主題,不過,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內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極力宣揚的理學、禮教。杜麗娘對愛情的嚮往是天生的,盡管她被長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強烈的思春之情,並最終獲得了愛情。《牡丹亭》的意義在於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愛欲的客觀性與合理性,並對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強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與《西廂記》有類似之處,但是,《西廂記》是先情後欲,《牡丹亭》則是先欲後情;《西廂記》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發展,更多的是表達「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願望,而《牡丹亭》則特別突出了情(欲)與理(禮)的沖突,強調了情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這種不同,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戲劇的嶄新思想是通過嶄新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無疑是塑造了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形象。杜麗娘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她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當時現實社會中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真實結果,同時也是她的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手段。

〖藝術特色〗
沈德符《顧曲雜言》說:「《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外,其藝術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作品影響〗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朝《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⑸ 《牡丹亭》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牡丹亭》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的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朝《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一是以情反理,反對處於正統地位的 ,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權利和情感價值,褒揚像杜麗娘這樣的有情之人,從而撥開了正統理學的迷霧,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間吹拂起陣陣和熙清新的春風。身處明代社會的廣大女性,確實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監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層社會的尋歡作樂、縱欲無度;另一方面是統治階級對女性的高度防範與嚴厲禁錮。用程朱理學來遏止人慾畢竟過於抽象,於是便用太後、皇妃的《女鑒》、《內則》和《女訓》來教化婦女。當然最為直接。生動、具備強烈示範意義的舉措是樹立貞節牌坊。明代的貞節牌坊立得最多,這些牌坊下所鎮壓著的,是一個個貞節女性的斑斑血淚和痛苦不堪的靈魂。《明史·烈女傳》實收308人,估計全國烈女至少有萬人以上。一出《牡丹亭》,溫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衛道士們痛感「此詞一出,使天下多少閨女失節」,「其間點染風流,惟恐一女子不銷魂,一方人不失節」(黃正元《慾海慈航》),這正是懾於《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強烈震撼力的嚶嚶哀鳴。
二是崇尚個性解放,突破禁慾主義。肯定了青春的美好、愛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隨的美滿結合。千金小姐杜麗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線,逾越家庭與社會的層層障礙,勇敢邁過貞節關、鬼門關和朝廷的金門檻,這是對許多正在情關面前止步甚至後縮的女性們的深刻啟示與巨大鼓舞,是振聾發聵的閃電驚雷。杜麗娘的處境原是那般艱難。父親拘管得那麼嚴密,她連刺綉之餘倦眠片刻,都要受到嚴父的呵責,並連帶埋怨其「娘親失教」。請教師講書,原也是為了從儒教經典方面進一步拘束女兒的身心。可憐杜麗娘長到如花歲月,竟連家中偌大的一座後花園都未曾去過;這華堂玉室,也恰如監牢一般……所以禁錮極深的杜麗娘反抗也極烈,做夢、做鬼、做人都體現出「至情」無限。
三是在商業經濟日益增長、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的新形勢下,對於正在興起的個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湯顯祖所師事的泰州學派、所服膺的李贄學說乃至達觀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湯顯祖沒有像李贄、達觀那樣去硬拼,但他也在文學藝術領域開辟了思想解放、個性張揚的新戰場。

⑹ 牡丹亭戲評

牡丹亭又稱還魂記,與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並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高了。牡內丹亭寫的是杜容麗娘與柳夢生的愛情故事。它通過少女杜麗娘為了追求愛情和幸福,死而復生的離奇動人情節,揭露了封建禮教壓抑人性的罪惡。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⑺ 牡丹亭有什麼評本

據我所知金聖嘆是有評過的。
亞馬遜還有一本《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

⑻ 你認為《牡丹亭》的哪個評本比較好

我覺得牡丹亭我還是更喜歡金聖嘆的評本,我喜歡他的評書方式。金聖嘆先生的語氣更容易把我們帶入牡丹亭那個如夢如幻的故事情節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熱點內容
溪柳盆景 發布:2025-08-09 13:11:09 瀏覽:430
羽毛茶花圖 發布:2025-08-09 13:10:14 瀏覽:619
大荷花盛開 發布:2025-08-09 13:06:30 瀏覽:420
蘭州有花藝培訓班嗎 發布:2025-08-09 12:55:22 瀏覽:362
平常玫瑰花多少錢一朵 發布:2025-08-09 12:52:28 瀏覽:707
小男孩玫瑰 發布:2025-08-09 12:52:27 瀏覽:398
七夕圖片搞笑 發布:2025-08-09 12:52:18 瀏覽:745
一朵粵語 發布:2025-08-09 12:52:17 瀏覽:169
手插花教程 發布:2025-08-09 12:50:46 瀏覽:195
立體花一朵 發布:2025-08-09 12:44:47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