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烯合成
⑴ 調料丁香是什麼樣子
調料丁香是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香料,含丁香油,油中主版要含有揮發性倍半萜類化合權物及酚類、酯類化合物丁香油酚等。
丁香:常綠喬木,高達10米。葉對生,卵狀長圓形或長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窄下延至柄。花芳香,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萼肥厚,綠色轉紫色,長管狀,先端4裂;花瓣白色稍帶淡紫;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柱頭不明顯。漿果紅棕色。
丁香具有防腐劑及殺菌劑的特性,還可協助消化作用。精油局部被應用於減輕牙痛和嘴部疼痛。花蕾乾燥後廣泛用於烹飪中,做為一種食物香料。
(1)丁香烯合成擴展閱讀:
丁子香主要價值
1、丁子香的花蕾為常用中葯,是中國傳統進口"南葯"之一,始載於《葯性論》。
2、現代研究表明,丁子香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醯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莢蘭醛等成分。
3、具抑菌及驅蟲作用,用作芳香,鎮痙驅風劑,治療胃病,腹痛、嘔吐、神經痛、牙痛等疾病。
4、丁子香是世界名貴的香料植物,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
⑵ 丁香為何有公母之分,區別在哪裡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版而把成熟的果權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
丁香的花蕾和果實都是香料,都能入葯,這也是公丁香與母丁香的重要區別。所謂公丁香是指丁香花的管狀花蕾,其花蕾略呈研棒狀,長1-2cm,頂端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整體呈現紅棕色至暗棕色,採摘後晾乾而成,氣味芳香。丁香花蕾,此時摘下晾曬成公丁香母丁香其實是丁香花的果實,具體的說應該是未成熟的果實。稱為近成熟果實,乾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
母丁香,燉肉的時候常常放這個
未成熟的果實,此時摘下晾曬干成母丁香。
釣魚所泡的葯酒一般都會加入公丁香,因為公丁香的氣味更加濃厚一些,中葯學中也認為公丁香的葯用價值高於母丁香。用高度白酒泡製丁香後,酒色成紫紅色。泡製時,由於公丁香味道濃烈,一般不放置數量較少,我分別泡製了兩瓶丁香酒,一瓶放入公丁香5-6顆,一瓶放入公丁香約10克,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
⑶ 芳樟醇及其合成簡介
芳樟醇(Linal001)又名沉香醇,里哪醇。學名為3,7.二甲基.1,6一辛二烯.3一醇。芳樟醇及其酯大專都具有優美屬而愉快的花香香氣。它有一個手性碳原子,對具有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具有不同的香氣。它那獨特的香氣品質使它在許多香型的香精配方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用於調配百合、丁香、橙花等各種香精。此外,它還是合成芳樟酯類香料化合物和維生索E、A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上每年耗用量數萬噸,產值數億美元。我國每年需要量達400多t,主要依靠進口。早期的芳樟醇主要從許多天然精油中獲得,隨著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的用途與用量日益擴大,精油的生產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因此用合成方法製造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19年,Ruzika與Fomasir成功地使用乙炔和丙酮,通過縮合、乙炔化氫化合成了芳樟醇。其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合成方法,芳樟醇的合成有全合成法及半合成法。全合成法有乙炔.丙酮路線和異戊二烯 路線,半合成法有α蒎烯路線和β蒎烯路線。
⑷ 蒲公英和丁香有什麼攻效
蒲公英配上丁香泡的水,可以起到快速醒酒的功效。
不僅如此,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把血液的粘稠度降下來,這對於預防血栓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
⑸ 丁香的成份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丁香茶全稱是暴馬丁香茶,採用的原料是暴馬丁香,屬於木犀科丁香屬,它與觀賞性的版丁香花是兩種截然不同權的植物。暴馬丁香可入葯,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以南各山區,我國吉林長白山、遼寧、華北、西北、華中以及朝鮮,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2主要成分編輯
暴馬丁香茶主要富含丁香油、乙醯丁香油、β-石竹烯、丁香苷等。
3作用功效編輯
暴馬丁香全身是寶,樹皮、樹干及枝條均可葯用,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祛痰、止咳、平喘、消炎、利尿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鳴喘嗽、痰多以及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心臟性浮腫等症。此外,暴馬丁香的花也有一定葯效,常採集做暴馬丁香花茶,用於治療咳嗽和身體保健。
在市面上的丁香茶,主要作用就是清肺祛痰、止咳平喘。
4適宜人群編輯
丁香茶,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大氣環境狀況不好的區域,以及久咳、痰多、哮喘、吸煙者。我國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多是工業重地,如山西大同,遼寧阜新,黑龍江雞西等地,以及空氣污染指數超過標准值的地區。
5古籍考證編輯
據《吉林中草葯》中記載,暴馬丁香「消炎,鎮咳,利水。治疚鳴喘嗽,心臟性浮腫」。
⑹ 丁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有丁復香花蕾油、丁香莖油和丁香葉油制三種、葉油產量最大。分別從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花蕾、花莖和花蕾莖、葉片經水中或水蒸氣蒸餾取得。為黃色至淺棕色液體。具辛香和帶丁香酚的特徵香氣。丁香花蕾油:1.038~1.060,1.527~1.535,旋光度-1.5°~0°(25℃),含酚量(以丁香酚計,下同)≥85.0%。丁香莖油:1.048~1.056,1.534~1.538,旋光度-1.5°~0°(25℃),含酚量89.0%~95.0%。丁香葉油:1.036~1.043,1.531~1.535,旋光度-2°~0°(25℃),含酚量84.0%~88.0%。三種油的主成分都為丁香酚、乙醯基丁香酚和石竹烯等。主產於坦尚尼亞、馬爾加什、印尼和斯里蘭卡等。廣泛用於日用和食品香精,也用於分離丁香酚以合成其他化合物。有很強的殺菌力,醫葯上用於防腐和口腔消毒。工業上用於制牙膏、香皂,或提制丁香酚作合成香蘭素的原料。
⑺ 生吃大量丁香對身體有害嗎
一、吃過量的丁香危害:
1、輕者有口乾、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感覺。
2、重者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疾病,甚至有致人體細胞畸形,形成癌症的可能。因此,日常飲食中以盡量少的調味佐料為好。
二、丁香的主要價值:
1、現代研究表明,丁子香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醯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莢蘭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驅蟲作用,用作芳香,鎮痙驅風劑,治療胃病,腹痛、嘔吐、神經痛、牙痛等疾病。
2、丁子香是世界名貴的香料植物,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丁子香在中國50年代引種,初獲成功,能正常開花結實,但產量極不穩定,單株花蕾產量差異極大,有時達10倍之多,為此丁香高產栽培技術及利用優良母株進行無性繁殖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7)丁香烯合成擴展閱讀:
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含有1%濃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濃度的丁香煎劑的沙伯氏培養基,對許蘭氏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均有抑製作用。較高濃度時對新型隱球菌也有抑製作用。醇浸出液與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較差。
2、抗真菌作用:
乙醇浸劑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對星形奴卡菌、許蘭黃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3、驅蟲作用:
水或醇提取液在體外對豬蛔蟲有麻痹或殺死作用,感染蛔蟲的狗口服丁香油0.5-1.Og/kg,有驅蟲作用,但一次服用並不能將蛔蟲全部驅除。丁香油較煎劑為優。
4、健胃作用:
丁香為芳香健胃劑,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
5.止痛作用:
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齲齒腔,破壞其神經,從而減輕牙痛。
⑻ 丁香的功效和副作用
功效:對於復胃脹痛或者脾虛不制明顯的,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養胃。丁香茶 有助消化的功效,還可以清除口氣問題。
丁香茶沒有什麼禁忌,適合所有人飲用。
丁香茶主要成分為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暴馬丁香亦可作為中葯葯材,其葉可制茶。花葉含丁香油,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
(8)丁香烯合成擴展閱讀:
丁子香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醯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莢蘭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驅蟲作用,用作芳香,鎮痙驅風劑,治療胃病,腹痛、嘔吐、神經痛、牙痛等疾病。
丁子香是世界名貴的香料植物,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丁子香在中國50年代引種,初獲成功,能正常開花結實,但產量極不穩定,單株花蕾產量差異極大,有時達10倍之多,為此丁香高產栽培技術及利用優良母株進行無性繁殖技術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