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王姚黃
⑴ 請問誰知道牡丹花中的花王和花後
花王為姚黃,花後為魏紫。
洛陽牡丹甲天下。但好中還有好,奇中還有奇。最好最奇的,人稱花王和花後。對花王和花後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時候,牡丹山裡住著一個死了爹娘的窮孩子,靠打柴為生。別人不知他的姓名,稱他樵童。樵童生在牡丹山,長在牡丹山,從小酷愛牡丹。即便那焦骨牡丹砍下來不用曬,見火就著,他也沒有傷過一枝。
山坡上有個石人,據說是花神派來的護花仙翁。樵童自從打柴以來,上山下山,都要路過石人身邊。上山時,他把干糧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掛,說:「石人哥,吃饃吧!」對面笑笑,打柴去啦;餓時,從石人脖子上取下袋子,笑著說:「你不吃,我吃啦!」便坐在石人身邊吃起來。樵童沒有親人,見了石人也想親熱親熱。他常想:石人若會說話該多好,我也有個親人啦!
樵童十七八歲時,一天,他打完一擔子柴,擔到石人跟前,照例要停下來歇歇腳。這時,只見從石人背後閃出一個年輕姑娘。樵童起身要走,那姑娘已坐在他的柴捆上。姑娘說她叫花女,孤苦一人,無家可歸,願與樵童結為百年伴侶。樵童一聽連連搖頭,說:「咱萍水相逢,一無媒,二無證,那可不行。」花女說:「面前的石人為媒,腳下的牡丹山為證,不也行嗎?」樵童說:「石人、牡丹山不會說話,哪能作媒證呢?」他話音剛落,石頭開口說:「老弟,我就當媒人,你答應吧!」說著,手上現出一顆明晃晃的珠子,「這是一件寶物,名叫『二花長生珠』,拿去可作信物。」樵童又驚又喜,看看那姑娘穿著雖破爛,長得卻是天仙一般,笑著不出聲,說話又好聽,沒有比她再可愛的人了,不禁羞得面紅耳赤,低著頭說:「石人哥說話啦,這是上天有意,咱就回家吧!」
他們拜過石人,取了二花長生珠要走,石人又開口說:「這顆寶珠,一來可作信物,二來你們夫妻輪換著,每天都要噙在口中一個時辰。但切記不能咽下去,如果一個人把它咽下,你們夫妻就會拆散。」樵童覺得奇怪:「石人哥,這寶珠是信物,每天噙它幹啥?」石人說:「一百年後再來問我吧!」說罷,再不答話了。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一百年過去了。大唐變成了大宋。樵童和花女都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雖然年過百歲,但他們仍然身強力壯。樵童上山打柴,仍不減當年。樵童上山打柴,忽然想起當年石人說的話。他又把干糧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掛,問道:「石人哥,一百年過啦,我還不明白你說的那話的意思,你能不能再開開金口?」石頭真的又開了口:「老弟,你生在牡丹山,長在牡丹山,牡丹山中數你最愛牡丹。那顆寶珠本是一丸仙丹,噙在口中慢慢消化,你可長久活在這牡丹山裡呀!」「石人哥,我真不想離開這牡丹山,可現在頭發都白啦,還能活多長多久呢?」石人問:「那仙丹還有多大?」「像粒綠豆那麼大。」「好啦!」石人說,「你已經被仙丹滋養百年,仙丹也快化完啦。現在可把那仙丹分成兩半,你們二人各吃一半。能活多長多久,吃罷你就全明白啦!」
樵童回家用刀去分仙丹,比來比去,怕切不開,分不均勻,又怕滾跑了,不敢下刀。花女過來要過刀子,好像連看都沒看,一刀下去,公公正正分為兩半。他們各取一半,填到口中咽下。
頃刻,樵童變成了仙童,花女復原為仙女,二人飄飄盪盪,升上了雲天。
原來,花女是牡丹山上的紫花仙子。她愛上酷愛牡丹又勤勞誠實的樵童,便帶仙丹一顆,讓護花仙翁作媒,與樵童結為夫妻。她寧願在人間辛苦百年,決心超度樵童為牡丹仙童。
樵童隨花女飛去後,從空中飄下一黃一紫兩方手帕,落在他們住過後屋門前面,立即化作牡丹兩棵,一棵開黃花,一棵開紫花,花朵奇美,國色天香,整個洛陽城和牡丹山上,沒有一棵能比得上的。兩種花朵,黃花最美,人稱花王;紫花稍次,人稱花後,都說他們是樵童和花女的化身。
後來,這兩棵牡丹被姚家花園的花匠移到園中。姚家花園的掌櫃和當過宰相的魏仁溥有故交,他把紫花贈給魏家,種在魏家花園里。因此,後人也稱花王為姚黃,花後為魏紫。
⑵ 洛陽牡丹的花王是指哪一種牡丹
花王為姚抄黃,花後為魏紫
-----------------------------------------------------
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稱,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而要說起賞牡丹,當數洛陽。
一入4月,洛陽便迎來了一年中最美麗的時刻,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即將上演。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不僅洛陽人為了牡丹之美而如痴如醉,而且「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所有愛美的國人也為了這國色天香的「花中之王」而心潮澎湃。
花會期間,一路上植於街旁綠地中的牡丹花開了,形成一條紅色緞帶源源不絕而去。全園面積25畝,品種有300多個,近3萬株,難怪是賞花勝地。放眼望去,紅一片、紫一群、粉一簇,還有黑色的牡丹最是霸氣十足。
如今,牡丹在洛陽栽培的歷史已經超過了1500年。現在在洛陽種植的牡丹有900多個品種,其中「姚黃」為王、「魏紫」為後。
⑶ 牡丹也有很多種,你知道哪些
姚黃是牡丹中的一抄個名貴品種,同屬於四大名品,在古時還一向有花王的美譽。姚黃牡丹出自宋代洛陽,為當時邙山山腳下的一戶姚姓人家所培育,因此被稱為姚黃。姚黃初開花時,花色為鮮嫩的鵝黃色,而當它盛開時,花色又逐漸變成耀眼的金黃色,光彩動人。
⑷ 我看到一朵牡丹花茶有個叫魏紫姚黃,這個是什麼意思
一朵牡丹全花茶 包含13個品種,,魏紫和姚黃屬於其中的一種,里邊有8朵花,售價88!
魏紫是牡丹花後,姚黃是牡丹花王!
⑸ 花王是指什麼花
牡丹稱為花王,芍葯稱為花相,月季稱為花中皇後,蘭花稱為花中君子。
傳說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因聽膩了梨園舊曲,命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首,其中寫道:「名花傾國兩相歡,長伴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詩中以「名花」指牡丹,以「傾國」指楊貴妃。
唐太和開成年間,中書舍人李正封陪同唐文宗和妃子賞牡丹時,詠道:「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頗以為然,與妃子妝台對飲以應之,從此,牡丹便被冠以了「國色天香」的雅號。
民間長期以來一直流傳著武則天發配牡丹於洛陽的故事,後有清代詩人丘逢甲詩贊:「何事天香欲吐難?百花方奉武皇歡。洛陽一貶名尤重,不媚金輪獨牡丹」,對牡丹尤為推崇。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
(5)牡丹花王姚黃擴展閱讀: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
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葯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參考資料:牡丹-網路
⑹ 牡丹 姚黃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4%B5%B5%A4+%D2%A6%BB%C6&z=0
牡丹花四大名品之一,皇冠型,有時呈金環型。花蕾圓尖形,
端部常開裂;花淡黃色(8-D);花徑16cm
×10cm。外瓣3~4輪,質地較硬,基部有
紫斑;內瓣褶疊緊密,瓣端常殘留花葯;雌
蕊退化或瓣化。花梗長而直,花朵直上。中
花品種。
株型高,直立。枝較細硬,一年生枝長,
節間亦長;鱗芽圓尖形。中型圓葉,總葉柄
長約13cm,較細,斜伸;小葉卵圓形,缺
刻少,端鈍,頂小葉下垂,葉面黃綠色。生
長勢較強,成花率高,開花整齊,花形豐滿,
萌櫱枝少。傳統品種。
淡黃色,托桂型。株形直立,枝條細硬,花蕾圓尖,綻口形,葉中圓,花朵在葉之後。
此花光彩照人,婷婷玉立,古人以「花王」譽之。
http://ke..com/view/225186.html?wtp=tt
有圖片。看到了吧。
⑺ 姚黃在牡丹里被稱為什麼
姚黃牡丹是牡丹花四大名品之一,以清代人姚黃命名的。
姚黃字坦仙,安徽回六安人。答字學鍾王,畫摹李郭。《六安州志》。
姚黃是皇冠型,有時呈金環型。花蕾圓尖形,端部常開裂;花淡黃色(8-D);花徑16cm×10cm。外瓣3~4輪,質地較硬,基部有紫斑;內瓣褶疊緊密,瓣端常殘留花葯;雌蕊退化或瓣化。花梗長而直,花朵直上。中花品種。
株型高,直立。枝較細硬,一年生枝長,節間亦長;鱗芽圓尖形。中型圓葉,總葉柄長約13cm,較細,斜伸;小葉卵圓形,缺刻少,端鈍,頂小葉下垂,葉面黃綠色。生長勢較強,成花率高,開花整齊,花形豐滿,萌櫱枝少。傳統品種。
淡黃色,托桂型。株形直立,枝條細硬,花蕾圓尖,綻口形,葉中圓,花朵在葉之後。此花光彩照人,婷婷玉立,古人以「花王」譽之。
⑻ 姚黃在牡丹花里的稱號是什麼
黃牡丹
⑼ 姚黃牡丹花適合什麼人養
其實嘛,任何人都可以養的,只要喜歡你就可以養,沒有關系的,放陽台上明亮通風處比較好,喜光耐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