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特徵

牡丹亭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08 11:09:11

『壹』 《牡丹亭》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作品的語言「奇麗動人」,富於表現力。在曲調上,不少地方突破了南北曲的舊格律。《牡丹亭》在當時影響很大,「《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貳』 《牡丹亭》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牡丹亭》的語言也獨具一格,兼具本色與文采之長,熔鑄了唐詩、宋詞、六朝辭賦的華麗優美,又繼承了元雜劇的自然真切和生動傳神。深得後人的贊賞。

『叄』 《牡丹亭》有哪些特點

《牡丹亭》這部劇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充分發揮了創作的藝術想像。全劇曲詞優美動人,說白也句句精彩。《牡丹亭》自明代以來,各種版本,包括點評本、改本極多,流傳甚廣。

『肆』 牡丹亭的結構特點

在《牡丹亭》中,湯顯祖通過編織夢和醒、死和生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突顯出理想與現實、情與理之間的矛盾。作者十分喜歡寫夢,也十分擅長於寫夢。在他人的四部戲劇作品中,「夢」都是故事結構中的重要環節,並由夢而搬演出一場場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戲來。湯氏在解釋他的劇作中為什麼都離不開夢時說:「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湯顯祖集》卷四十七《復甘義麓》)。這是說,夢是情的反映,寫夢也就是寫情。所謂「因情成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一個人的事,夢中的景象也只有做夢者自己知道,因此,夢中之境不需要有任何的掩飾。夢境是人們內心最真實情感的表露,一個美麗的夢通常是一個人的追求和嚮往的反映。

湯顯祖正是運用了夢的這種特點,按排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夢境。柳夢梅的夢寫得十分簡單,只是通過他自己的敘述交代一下,為以後他與杜麗娘的相會設一伏筆。而對杜麗娘夢則編寫得細致入微,有聲有色。劇本《驚夢》一折,從麗娘游園寫起,細致地描述了她如何因園中之景而引發起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感情。其中,[山坡羊]一曲,麗娘傾吐內心之幽怨,情真意切、纏綿悱惻,聽者將無不為之動容。麗娘正是由此「情」因而進入夢境的。接著,在夢中,麗娘在美麗的花園里見到了她心目中嚮往的情人。其間雖然免不了少女初次與異性接觸的羞澀,但她卻大膽地投入情人的懷抱,兩情交融,暢其歡快。然而,正當麗娘在夢中與柳夢梅難舍難分之時,卻被杜母的到來而打斷,而且當她醒來之後,立即遭到了杜母的嚴辭教訓,要她遵循「女孩兒只合香閨坐」(《慈戒》一折中杜母語),不得超越禮教藩籬一步。這里,湯氏通過這一夢一醒的情節安排,顯示了理想與現實、情與理的強烈對比,激發起人們對「恆以理相格」的現實生活中封建禮教的抗爭。

『伍』 崑曲《牡丹亭》的特點急!!!

1、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謳歌了反對封建禮專教和要屬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2、 用現實主義手法,批判了封建禮教害人,展現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社會生活。
3、優美的文字和唱詞,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達了主人公傷感情懷,成為千古絕唱。

『陸』 《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對明朝的戲曲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戲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藝術特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 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和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廣為流傳,湯顯祖在這個話本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把小說的傳說與明代社會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用更豐滿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復雜的唱詞及場景設計,表現了兩個年輕人追求個性自由、自由戀愛反封建禮教的愛情故事。年輕貌美的杜麗娘,生長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嚴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連後花園都不允許去,連白日瞌睡也被斥責為違反家規,有傷風化。然而,青春的沖動,是封建家長和老師阻止不了的。杜麗娘在丫鬟的慫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園里遊玩,並觸景生情,傷感自己韶華將逝,未成佳配。回到書房,做了一夢,夢見自己遇到一英俊書生,並向她求愛,倆人雲雨和諧,愛得十分熱烈。但是,好夢不長,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聲呵斥她,令她從夢中醒來。從此,她鬱郁寡歡,一病不起。後來,死掉了。她被埋在後花園中。三年後,一個叫柳夢梅的書生,趕考,住在小姐墳丘附近。柳公子正是她夢中遇見的書生。杜麗娘以鬼身與柳公子夜間相會,恩情意濃。後來,她告訴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棄,就來掘墳,她的靈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處,與公子成為堂堂正正的夫妻。柳公子和守墳的四姑,掘開墳墓,並把自己的陽氣吹入杜麗娘的口中,杜麗娘活了過來。最後,柳夢梅考取了狀元,並讓皇帝欽點與杜麗娘成親,與杜麗娘的父親母相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種「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是浪漫主義理想化的虛構,也是對現實生活的升華。因而,讓人讀了感慨萬千,拍案稱奇。第二, 用現實主義手法,批判了封建禮教害人,展現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社會生活。 作品《牡丹亭》,還用現實主義手法,批判了封建禮教對杜麗娘的殘害。逼得活生生的一個妙齡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麗娘的死,也是封建時代千萬個女子命運的悲劇,是時代悲劇的縮影和典型代表。作品,批判了杜麗娘的父親杜寶,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禮教苛求自己的女兒。當官,他基本是個清官好官,勸農民種桑麻,但是後來遇到了金兵圍城,雖有保護城中百姓之心,但無破敵之力。最後,不得不靠老學究陳先生寫一封信,給前來圍城金兵頭領的夫人,用反奸計,破圍。當柳夢梅前來認岳父,杜寶這個不近人情的人把中了頭名狀元的柳夢梅抓進牢中吊打,不肯承認女兒能夠還魂的現實。至到,皇帝親自考問杜麗娘和柳公子,才使一家骨肉團圓。杜麗娘的母親,也是一個不近人情的母親。只知道女子要守封建婦道,不知道這種封建禮教殘害的正是自己的親骨肉。作品,還用大量的篇幅,展現了社會的動盪,民不聊生,戰火不斷,生靈塗炭。這種現實主義的手法,使作品賦予了時代的活生生的現實基礎。因而使故事有了合理性。第三, 優美的文字和唱詞,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達了主人公傷感情懷,成為千古絕唱。 《牡丹亭》的文字非常優美,特別是第十齣《驚夢》小姐游後花園一段唱詞,情景交融,委婉地表達了杜麗娘此時的傷感情懷。[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這韶光賤!」 又如,杜麗娘內心嚮往個性解放,要求追求幸福,她的獨白表達了心境:[江兒水]「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這些詞句,都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感動著中外讀者,也豐富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

『柒』 《牡丹亭》的藝術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尤其是湯顯祖的《牡丹亭》表現了至情、至趣的生死戀歌,這些都是上層知識分子的內心獨白,在這一點上,後來的昆部也無法與之比肩。上層文化人的介入,使崑曲具有了獨特的美學格調。它不同於關漢卿及王實甫以降的伸發的悲劇美,崑曲更多地構架在意境的營造及詩意文詞的運用上,有些唱詞的段落可與往年的詩詞媲美。而且多數崑曲作品在編劇技法上也很優越。唱腔上則有音樂格局的婉轉變化,演唱節奏頓挫疾徐的控制,器具的相應搭配,取得雅趣柔麗,幽艷嫵媚,一唱三嘆的藝術美,營造了詩意與抒情的審美效果。其二,家庭戲班及戲曲理論研究高潮的出現。明代士大夫蓄養家班家樂成為時尚,文人雅士把唱清曲看作一種風雅之事競相效仿。李漁曾指出「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師講明曲意,師或不解,不妨轉向文人,得其義而後唱。」正是有了文人雅士及高層知識分子的參與崑曲形成了文學性極強的特徵,它的劇本集詩、詞為一體,辭藻華麗,典雅優美,聲腔獨特,特別講究合聲和格律,表演舞蹈性強,姿態奇妙。崑曲的這種審美方式如此強悍地闖入許多上層家庭的內部,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生活嗜好,這是很罕見的。我們首先要弄清這個事實,我們不能用社會學和歷史學來取代戲劇學,如果把家庭戲班看成是士大夫在「世紀末」的腐朽的生活方式,那就不能真正認識崑曲所顯現給我們的解釋學深層機制。從戲劇學角度上看,家庭戲班的呈現,表明了它的滲透力,以及它在中國中央集權的宗法倫理社會結構之間的深層對應關系。

『捌』 《牡丹亭》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牡丹亭》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

『玖』 簡析湯顯祖《牡丹亭》思想上的時代特徵

《牡丹亭》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據作者說,其題材來源是多方面的,內其中明代話本《杜麗娘慕容色還魂》影響最大。湯顯祖對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的加工改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出杜寶等人的衛道士立場;二是改變杜、柳門當戶對的關系;三是改話本杜麗娘封建淑女色彩為叛逆女性;四是強調追求自由愛情的艱難曲折。使這一傳統的「還魂」母題具有了嶄新的思想內容。

熱點內容
情人節致最好的自己 發布:2025-08-17 18:42:52 瀏覽:581
櫻花櫻花想見你鈴聲版 發布:2025-08-17 18:33:54 瀏覽:499
好一朵茉莉歌簡譜 發布:2025-08-17 18:32:19 瀏覽:256
美好盆景 發布:2025-08-17 18:30:45 瀏覽:291
百合的水粉畫 發布:2025-08-17 18:23:11 瀏覽:489
盆栽小香瓜 發布:2025-08-17 18:21:37 瀏覽:526
小紅星綠植的養殖方法 發布:2025-08-17 18:16:11 瀏覽:925
禮儀插花現狀 發布:2025-08-17 18:11:33 瀏覽:553
洛陽牡丹繁殖 發布:2025-08-17 18:07:17 瀏覽:221
插花加鹽 發布:2025-08-17 17:38:07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