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紅樓夢牡丹亭

紅樓夢牡丹亭

發布時間: 2021-02-08 05:41:18

❶ 紅樓夢中涉及的西廂記、牡丹亭片段

湊個熱鬧:
《紅樓夢》中的《西廂記》,寶黛讀西廂那一回啊!
元明清戲曲對紅樓夢詞彙有著直接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西廂記》。首先,西廂記的主題對《紅樓夢》影響很大,《紅樓夢》的許多情節更是脫胎於《西廂記》。再看語言。《西廂記》的許多唱詞、道白均為《紅樓夢》所吸收。如"紗窗外定有紅娘報","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鴻案","斜簽著坐"等等。另外,《紅樓夢》還吸收了《西廂記》中許多富於表現力的俗語,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蠟槍頭",這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又如《紅樓夢》六十二回:邢岫煙對賈寶玉說:"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脫自《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詞。以上兩例,前者只是詞序作了變動,而整句俗語完全相同。後者王實甫認為不是俗語,曹雪芹使用時則在前面加了冠詞,點明其俗語的性質。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創造性地繼承了《西廂記》中的語言成分。
《紅樓夢》中的《牡丹亭》:
《紅樓夢》作者並不迴避自己的寫作曾受到《牡丹亭》的影響。第二十三回標題大書特書:「《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驚芳心。」而且描寫的極細致,寫出了林黛玉聆聽《牡丹亭》曲文達致共鳴的全過程。背景是眾姊妹和寶玉已奉元春之命,搬入大觀園,都是年輕女孩兒,就一個男性賈寶玉。大家「坐卧不避,嬉笑無心」。結果靜中生動、寶玉忽然有一天不自在起來。於是便讀起了《西廂記》。黛玉看到也讀,而且讀得「余香滿口」,兩個人「連飯也不想吃了」。正在這時襲人來找,說老太太喚寶玉有事。林黛玉一個人悶悶地回瀟湘館,路過梨香院,恰好裡面正在排練《牡丹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兩句曲文傳入黛玉耳朵,她感到「感慨纏綿」。聽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她由不得「點頭自嘆」。又聽到「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兩句,黛玉「不覺心動神搖」。再聽到「你在幽閨自憐」等句,她已經「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反復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這時黛玉又聯想起唐人詩句:「水流花謝兩無情。」以及剛剛讀到的《西廂記》里的「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最後她「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另外,紅樓夢第四十回就是三宣牙牌令那會,黛玉也曾引用「良辰美景奈何天」這句話!

❷ 為什麼《牡丹亭》在《紅樓夢》里是禁書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裡面有一回眾人聽戲,寶釵點了出《魯智深醉鬧五台山》。寶玉不喜,抱怨了一句。

也有網友提及元春省親點的《離魂》一折,所唱內容也以「女兒不孝不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為主,中秋月圓之夜杜麗娘香魂一縷隨風散,但偏又盼著個「月落重生燈再紅」,但從此折內容來看也沒有太越軌的。

而如果看過《西廂》《牡丹》全書的,大抵就會對崔老夫人的狡詐、白馬將軍的仗義、柳夢梅的勇敢執著、杜麗娘的情致等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就會產生「情愛不應該被世俗倫理規范所束縛」的想法,這便是全書被禁的原因所在了。

❸ 紅樓夢里西廂記牡丹亭是禁書,可是看西廂記牡丹亭的戲曲卻可以,為什麼啊

你說的是不是黛玉偶然聽到的那十二個小戲子唱的《牡丹亭》里的句子「良內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容誰家院」這幾句。其實這是黛玉偶然聽到的,它的曲種屬於崑曲,在當時崑曲用曲牌體,劇本出自本人,所以曲詞典雅深奧,典故也多,有時連讀書人都不懂。況且,有些爺們喜歡聽一些不尋常的戲曲,例如薛蟠和寶玉等人和一個青樓女子吃酒時薛蟠和那個青樓女子編的詞就可以知道,雖然有些書有些東西明面上是禁止的,但是針對的是三從四德的閨閣女子,所以那些戲子才會演唱《西廂記》《牡丹亭》。

❹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林黛玉讀《牡丹亭》的心理變化過程

在我國燦若繁星的戲劇藝術寶庫里,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堪稱一顆光彩奪目的碩大明星。因此,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林黛玉之口,對《牡丹亭》所產生的巨大藝術魅力作了真實的描述。《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一節文字中有這么一段情真意切的話:

這里黛玉見寶玉去了,聽見眾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外,只聽見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雖未留心細聽,偶然兩句聽到耳朵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步側耳細聽,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再聽時,恰唱到:「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到:「你在幽閨自憐……」等句,越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
一首短短的《牡丹亭》曲子,竟然使林黛玉如醉如痴,「心痛神馳」,這裡面確有奧妙。我們說,如果不是《牡丹亭》所反映的劇中人的真實感情,與林黛玉的身份、環境和此時此地的心情相吻合,從而發生了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鳴,無論如何也是無法達到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的。看過《牡丹亭》的人都知道,在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杜麗娘,長期被禁錮在閨房中,精神生活空虛,後來她在春香的誘導下,第一次偷游後花園。大好春光的感召,使她的青春覺醒了,她掙脫封建禮教的羈絆,頑強地追求自己夢里出現的意中人,甚至為意中人纏綿枕席,埋骨幽泉。但杜麗娘「一靈咬住」,始終不放,她就是死了,在幽冥的世界裡也沒有放鬆對意中人的追求,最後終於找到了夢里的意中人,並還魂結為夫婦。這樣一出動人心弦、生死離合的純真愛情的戲劇,每句話、每個字都是真實感情的結晶。因此,和杜麗娘有著相似遭遇的林黛玉當聽到《牡丹亭》情真意切的戲文時,開始態度還比較冷靜,神情「感慨纏綿」;繼而聽下去,婉轉悠揚的詞曲不禁使她發出感嘆:「戲上也有好文章」;接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唱詞和「你在幽閨自憐」等戲文,象一塊巨石擲入了平靜的湖水,激起她心田的波瀾,使她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引起了豐富的聯想。林黛玉耳昕戲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籬下,幽困瀟湘,風吹竹葉,如泣如訴。失去親人的孤女,置身在黑暗的賈府這座牢獄里,猶如飄盪在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此時此地,此境此情,林黛玉平時零星郁結在心頭的悲憤憂愁,在她細細咀嚼《牡丹亭》的戲文中,觸景生情地迸發出來。《紅樓夢》描繪的林黛玉聽《牡丹亭》戲文的藝術畫面告訴我們,戲劇創作要反映和描寫人們的真實感情,唯有真情,才能動人;唯有反映人們真情實感的戲劇作品,才能象從深幽的山谷里發出的回聲一樣,引起讀者和觀眾的共鳴。因此,戲劇創作必須做到「情以物遷」,「詞以情發」(劉勰《文心雕龍》),要從情出發,為情造文,緊緊地圍繞著人的感情和命運深入開掘,大膽生發,才能產生較好的藝術效果,引起人們的共鳴。而要做到這些,創作出感人的戲劇作品,作家就要敢於面對現實,直抒胸臆,敢講真話。相傳明代有個叫黃君輔的,十年苦讀寒窗,自以為學識無比,把自己寫的文章拿給湯顯祖看。當時湯顯祖正在苦心孤詣的為《牡丹亭》填詞,看過黃君輔的文章後十分鄙夷,並把黃文投在了地上,指責他「筆無鋒刃,墨無煙雲,硯無波濤,紙無香澤」。於是,湯顯祖在黃君輔「涕泣求教」下,「乃授以《牡丹記》」。君輔如獲至寶,閉戶展玩,「久之,見其藻思綺合,麗情葩發」,這時候湯顯祖再看黃君輔寫的文章,就極為贊揚說:「汝文成矣,鋒刃具矣,煙雲生矣,波濤動矣,香澤渥矣,疇昔臭惡化芳鮮矣。」(賀貽孫《激書·滌習條》)這則故事是否真實,我們倒不必去考證,但它卻生動地說明了湯顯祖創作《牡丹亭》並非矯揉造作,而是字字句句都是他真情實感的結晶,浸滿了他的心血。所以黃君輔看後獲益非淺,才學大長。試想,如果《牡丹亭》是虛偽之作,那麼象黃君輔這樣的讀者是不會得到什麼教益的。由此可見,戲劇創作只有反映人們的真情實感,才能引起讀者或觀眾的共鳴,才會象文壇上盛開著的鮮花,永不凋謝!

❺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聽到的戲詞出自《牡丹亭》中哪一篇

出自《牡丹亭》第十齣《驚夢》的一段唱詞。

紅樓夢原文:

雖未留心細聽,偶然兩句聽到耳朵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步側耳細聽。

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其中的趣味。」

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再聽時,恰唱到:「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到:「你在幽閨自憐……」等句。

越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

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

《牡丹亭》原文: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作者:湯顯祖

作者朝代:明代

譯文: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麼人家才有呢?

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台,如雲霞一般燦爛絢麗。和煦的春風,帶著蒙蒙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封建家長們把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賤了。

(5)紅樓夢牡丹亭擴展閱讀: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首曲子,是女主人公杜麗娘在第十齣《驚夢》的一段唱詞。

在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杜麗娘,長期被禁錮在閨房中,精神生活空虛,後來她在春香的誘導下,第一次偷游後花園。大好春光的感召,使她的青春覺醒了,她掙脫封建禮教的羈絆。

頑強地追求自己夢里出現的意中人,甚至為意中人纏綿枕席,埋骨幽泉。但杜麗娘「一靈咬住」,始終不放,她就是死了,在幽冥的世界裡也沒有放鬆對意中人的追求。

最後終於找到了夢里的意中人,並還魂結為夫婦。這樣一出動人心弦、生死離合的純真愛情的戲劇,每句話、每個字都是真實感情的結晶。

因此,和杜麗娘有著相似遭遇的林黛玉當聽到《牡丹亭》情真意切的戲文時,開始態度還比較冷靜,神情「感慨纏綿」;繼而聽下去,婉轉悠揚的詞曲不禁使她發出感嘆:「戲上也有好文章」;

接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唱詞和「你在幽閨自憐」等戲文,象一塊巨石擲入了平靜的湖水,激起她心田的波瀾,使她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引起了豐富的聯想。

林黛玉耳昕戲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籬下,幽困瀟湘,風吹竹葉,如泣如訴。失去親人的孤女,置身在黑暗的賈府這座牢獄里,猶如飄盪在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

此時此地,此境此情,林黛玉平時零星郁結在心頭的悲憤憂愁,在她細細咀嚼《牡丹亭》的戲文中,觸景生情地迸發出來。

❻ 牡丹亭和紅樓夢有什麼區別說說看法

首先《牡丹亭》是古代戲劇故事,而《紅樓夢》是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影響力明顯內《紅樓夢》要完勝《牡容丹亭》。
其次《牡丹亭》只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而《紅樓夢》則是既有寶黛釵的愛情故事做主線,又有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盛蓑亡為背景,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內容容量極大。
第三藝術性《紅樓夢》更強於《牡丹亭》,不可否認《牡丹亭》語言意境極美,但其它方面遠不及《紅樓夢》涉獵之廣,用意之深,所寫之雜。

❼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聽到《牡丹亭》唱詞為什麼會傷感落淚

黛玉聽到《牡丹亭》唱詞是:

「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出自明代湯顯祖的戲劇《牡丹亭》,這是女主人公杜麗娘在游園時所唱曲子,原文是: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意思是說一個人走進這花園之中,看到這些斷牆倒壁,想像到過去是多麼紅火大戶人家。可惜現在確荒蕪一人冷冷清清。美好的回憶總是瞬間逝失,懷念自己心愛的人,不知她在何處?

《牡丹亭》麗娘見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傷春,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

林黛玉耳昕戲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籬下,幽困瀟湘,風吹竹葉,如泣如訴。失去親人的孤女,置身在黑暗的賈府這座牢獄里,猶如飄盪在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此時此地,此境此情。

黛玉平時零星郁結在心頭的悲憤憂愁,在她細細咀嚼《牡丹亭》的戲文中,觸景生情地迸發出來。

(7)紅樓夢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簡介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

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

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治竟然死去了。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

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

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

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

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

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❽ 紅樓夢中提到的牡丹亭詩句有哪些

第二十三回林黛玉聽到的有如下幾句
原來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你在幽閨自憐

❾ 紅樓夢中"牡丹亭"為何是禁書

《牡丹亭》是因「誨淫」之罪而遭禁。書中講的是一對封建男女大膽追求回自己的愛情的故答事,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與當時所提倡的封建禮教相悖。所以被禁。《牡丹亭》在當時封建制度森嚴的年代受眾廣泛,深受封建女性的歡迎。

牡丹亭通篇講情:情不知其始,一往而深。因情杜麗娘甚至可以為一個夢中見到的人離魂。時至今天,滋養這個故事的環境早已泯滅了。

在那個遙遠的世界裡,一切都很婉轉,圓融,細致,各人守各人的本分,一切都守禮而規范有序,少女春困發幽情這樣的感情,沒有人覺得它是存在的,夢到了想到了也得趕緊忘記,不然就要覺得自己不正常了。


(9)紅樓夢牡丹亭擴展閱讀

曹雪芹多次提到這兩本禁書,甚至有一回的題目就是:《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驚芳心。這一次,西廂記與牡丹亭同時出場,寶黛落花下共讀西廂的場景就發生在這里,又有林黛玉因聆聽《牡丹亭》而心靈產生共鳴。

以黛玉的領悟力和同理心,一句花落水閑愁,你在幽閨自憐,讓她深深感受到了春光的易逝,青春的易老。

❿ 87版紅樓夢里的牡丹亭是誰唱的

87版紅樓夢第10集末《牡丹亭·游園·皂羅袍》是單雯唱的。
歌名:牡丹亭·游園回·皂羅袍答、
所屬專輯:如花美眷
時長:6:03
歌手:單雯
歌詞:
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遍青山
啼紅了杜鵑
那酴醾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它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
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熱點內容
玩盆景松柏 發布:2025-08-17 19:53:30 瀏覽:924
三角梅花刺 發布:2025-08-17 19:35:33 瀏覽:240
梅花庄在哪 發布:2025-08-17 19:35:33 瀏覽:526
海棠鬧椿 發布:2025-08-17 19:18:31 瀏覽:173
神武玫瑰花 發布:2025-08-17 19:11:17 瀏覽:663
鄭州大偉花卉 發布:2025-08-17 19:02:54 瀏覽:297
梅花鹿特點 發布:2025-08-17 19:02:45 瀏覽:422
荷花是否吉祥 發布:2025-08-17 18:58:26 瀏覽:478
廣東到牡丹江 發布:2025-08-17 18:58:24 瀏覽:288
百合花用什麼土壤 發布:2025-08-17 18:53:23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