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中國海百合

中國海百合

發布時間: 2021-02-07 16:57:52

1. 海百合的化石

聖地亞哥市位於美國西南部,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和著名的港口。港口海岸線延綿43公里,輪船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2001年的一天,聖地亞哥海關辦公室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海關人員報告說,在進行入關檢查時,從一批貨物中發現大量走私的化石,有關人員迅速趕赴現場……
經過驗證,這批化石來自中國,整整93箱,共計14噸。聖地亞哥海關立即查封了這批珍貴的化石。按照國際慣例,罰沒的生物化石應該歸還給出產國。中國國家文物局獲得消息,立即與美國有關部門聯系,要求無條件歸還這批珍稀化石。
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美國海關總署決定把這些走私的化石交還給中國。這些珍稀化石終於跨越太平洋,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那麼,這93箱化石都包括了哪些珍稀化石呢?經過專家鑒定,化石共有100多件,其中包括10條貴州龍化石,1條興義龍化石以及部分已經碎裂了的魚龍化石,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海百合化石,共有89塊。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已經生存了5億年,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里到處都生長著海百合,由於海百合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里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在這89 塊海百合化石中,有兩塊化石尤為珍貴,連生物專家都感到驚奇。您瞧,原本附著在海底生長的海百合,卻固著在一根漂入大海的樹幹上。這是為什麼呢?專家推測,海百合之所以附著在樹幹上,是要藉助樹干在海里漂浮,從而擴大攝取食物的范圍。可見,海百合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
這塊海百合化石同樣非常珍貴,人們通過它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內部結構,為研究海百合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這批珍貴的海洋化石演繹了中國西南邊陲一個遠古的滄海桑田故事。滄海桑田是中國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講的是仙女麻姑和哥哥王方相見,一千年多過去了,東海已經三次乾涸變成了良田,可麻姑的容貌依然如故,還像十七八歲的姑娘一樣美麗。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關嶺地區的變化,真是太貼切了不過了。
貴州關嶺位於雲貴高原,山巒起伏,景色秀美,勤勞的苗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息在這里。關嶺到處是岩石,當地民眾就地取材,把它作為建築材料。有時,人們驚奇地發現,石頭上會出現一些精美的花紋。這些美麗的花紋是誰刻上去的?無人知曉。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些精美的花紋就是海百合化石。以後,科學家又在這里發現了貴州龍、興義龍等珍貴的化石,並且把這里的化石被稱為「關嶺古生物群落」。就讓我們跨越時空,用先進的電視手段再現那段滄海桑田的巨變吧。
距今大約二、三億年前,貴州關嶺地區還是一片封閉的海域,氣候溫暖,海水湛藍,清澈見底;到處生長著美麗的海百合。興義龍和貴州龍也生活在這里,由於沒有天敵,生物數量越來越多,海百合和動物的遺骸不斷被泥沙所掩埋,沉積在海底,成為珍貴的化石。正是這些珍貴的化石為我們勾畫出史前海洋與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觀,和中國雲貴高原的原始風貌。如今,貴州關嶺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已經開辟為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當年這批化石從美國回到中國後,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把這批珍貴的化石交給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這里珍藏著20多萬件珍貴的化石和標本,有無脊椎動物化石、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珍稀動植物標本等等,它們真實地再現了自然界演化的滄桑歷程。在這些珍稀化石標本中,有不少是中國乃至世界所獨有的,堪稱國寶。
2003年和2006年,北京自然博物館相繼舉辦了《海百合化石展》和《館藏精品展》,這些珍貴化石第一次與廣大觀眾見面。
《海百合化石展》展出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一對老年夫婦,他們都是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專家,把珍藏並且研究過的的兩塊海百合化石贈送給自然博物館,希望它們能夠繼續發揮作用。
在大自然漫長的演變中,氣候變化,物種更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解的謎團。而正是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為我們解開了一個個的千古之謎,讓人類更好地熱愛自己的家園。

2. 海百合有沒有收藏價值

近年來,收藏化石、寶石、礦物晶體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愛好之一。
美國人稱尋石、藏石、賞石為「最迷人的活動」,中國人則自古視藏石為高雅的藝術活動,唐代有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名人雅士玩石成癖;宋代蘇東坡、米芾更是愛石如命,其愛石逸事傳為千古美談。古生物化石、寶石、礦物晶體為石中之佼佼者,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石之精品,深為人們所喜愛和珍藏。
玩石不僅能美化居室,養性怡情,擴大知識面,廣交朋友,還能提升生活品位,有時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成為財富象徵。我國化石資源豐富,尤以恐龍化石與鳥類化石為國際矚目。去年就曾有媒體報道遼寧出土的孔子鳥化石美國拍賣價高達600萬美元。近期媒體以《2-3億年前古化石自美回京》為題報道了海百合化石,魚龍貴州龍鸚鵡嘴龍化石。其中有些品種為中國獨有,具極高的科研與收藏欣賞價值。這些數億年前大自然造就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較高升值潛力。擁有它,也可說擁有財富。

我國礦產化石資源豐富:辰沙、輝銻黑、雄黃為國際上最受矚目的品種,好的標本在美國,礦石展上一塊可達數千美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一塊珍稀海百合化石標本就有人慾以2輛賓士車交換。今年5月的中國國際奇石展上,一件五十公斤重標價1600萬底價的海百合化石精品也引起許多人興趣。這樣的精美標本擺入雅室,自然是滿壁生輝。

海百合化石總是藏匿在我們記憶的深處,彷彿它只是一種美麗而又遠久的記憶……今天,這種記憶真真切切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會不會眼花繚亂?

2:保存完整的海百合化石升值空間如何?

投資收藏古生物化石,在國外已風行了幾百年,而在我國,古化石收藏者基本上局限於地礦工作者人群。許多喜歡收藏的朋友還沒有看到收藏古生物化石的前景。其實收藏古生物化石,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己生存的地球,研究地球歷史時期中古生物的分類、演化及生態變化興衰的過程。
目前我國有許多地方出現古生物化石,如貴州、雲南、遼西等等,我市附近的東陽、龍游等地,也都發現了恐龍蛋的化石。又如遼西地區中生代地層,動植物化石十分豐富。這些化石距今約1.2-1.5億年。主要有魚類、鳥類、昆蟲類、爬行類和植物類,其中以魚類最具特色,數量豐富,保存精美。這些化石對研究地質發展史、古生物及氣候的演變進化過程,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
古生物化石的收藏,是我們了解物種起源的生存、發展到滅亡的物化證據,更能讓我們知道由於地殼運動、地震、海嘯等人為不可制止的自然災害,增強我們理解「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秘笈。
如海百合古化石,距今約2.5億年,它是我國稀有的觀賞海百合,因化石呈現如百合花而得名。海百合生活於海洋中,經過漫長的地質和石化作用,美妙地鑲嵌在灰黃色的沉積岩之中,似一朵朵百合花,非常美麗。
如貴州龍生活在距今2.1億年前中三疊紀,現在的貴州興義一帶還是一片澤國。2.1億年前,這里生息著一種小型幻龍——貴州龍。它小腦袋、長脖子,身體寬扁,很像後來出現的蛇頸龍。它四肢仍保留趾爪,能像鱷魚一樣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裡,寬大的腳掌及細長的尾巴很適於在水中游泳。與其他幻龍一樣,貴州龍也喜歡吃魚及小型水生動物。
自明清以來古化石就成為人們收藏和觀賞的珍品,人們根據此類化石採集的片塊狀大小,可製作成印泥盒、硯台、鎮紙、插屏和花盆等造型的文房用具及工藝品,尤其作為文房辦公用具的印泥盒、私人印章等,具有印泥色澤保鮮,避邪祛災、逢凶化吉、振興宅府之功效。
行業人士認為:收藏古生物化石,好比是經營投資「時間」的操盤手,它比收藏雨花石、靈璧石、硯台、玉石等高價收藏品升值空間更為可觀。只是因為稀少,這個小小的收藏板塊,還未被人為炒作和發掘。記得有位古玩店業主說「玩瓷器三分利,玩玉器雜件四分利」。據其有限的稀缺資源和不可再生性,古生物化石還未被造假人「戀上」的純潔性,隨著地質科研機構鑒定服務的社會化,筆者認為古生物化石收藏可謂「錢途無量」。

3、海百合化石價值?海百合化石最新價格?

北京自然國家博物館考古專家稱,海百合生長於4.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還要早2億年,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非常珍貴,更是一幅天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形狀酷似一幅天然的荷花藝術,栩栩如生。花朵越大的其晶體亮度越強,收藏價值越高。
在2006年一塊完整海百合化石當時的轉讓價格就達到1200萬,價值不菲。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價值約為8千萬元

2008.06.23
姑蘇晚報

3. 海百合是種植物嗎

不 海百合是動物 海百合 英文名:Crinoid;sea lily 分類: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海百合綱(Crinoidea) 海百合綱 (Crinoidea) [編輯本段] 棘皮動物門 的一 綱 。在 古生代 繁盛,現已衰退。化石種類約有5000多種 。現存僅1個關節海百合目或稱 亞綱 ,約有610多種。現存的 海百合 分為2 個類型:①柄海百合類,終生有柄,營固著生活。② 海羊齒 或稱羽星類,成體無柄,營自由生活或暫時性固著生活。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百合綱(Crinoidea)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成體以柄固著於海底而生活。柄上有鱗莖狀的身體和羽狀分枝形似蕨葉的觸手(腕),整個動物外形似植物。柄由石灰質的圓盤構成;身體具內骨骼,由排列緊密的石灰質骨片構成。海百合主要見於深海,以有機物碎屑為食。現存80種,長度均不超過60公分(24吋)。許多種歸屬於後海百合屬(Metacrinus),分布范圍從日本到澳大利亞。美麗新海百合(Neocrinus decorus)是西印度群島的常見種。已知絕滅的有5,000多種,其中有的長達20公尺(65呎)。這些絕滅種是古生代的重要標志化石。 柄海百合類外觀很像 植物 ,可分根、莖(柄)、冠3 部。海羊齒類莖(柄)僅在幼期存在,成長後消失,僅留最頂端1節,稱為中背板。莖由環狀骨板構成,常有稱為根卷枝或卷枝的附屬物。莖的固著端擴大為盤狀、指狀、葉狀或錨狀。海羊齒的卷枝集中在中背板周圍。冠包括萼和腕2部分。海羊齒類萼不發達,呈盤狀,僅能看到中背板和輻板。腕數原始為5個,常再分枝成多個。腕的兩側有一系列羽枝,交互出現在各腕節的一側。柄海百合類多棲息於深海;海羊齒類多生活在沿岸淺海,一般不超過1500米。底質多半都是硬的石底、貝殼底或沙底,少數種生活在軟泥底。海羊齒類以 印度洋 - 西 太平洋 區種類最多,中國的海羊齒 南海 約有60多種, 黃海 渤海 僅有1 種 。該類動物多為濾食性,食物主要為 浮游生物 。吸口蟲是 寄生 於海百合類的特殊多毛類,種類很多。許多動物與海百合類共棲。該綱分為4 個目 (或亞綱):游離海百合目、可曲海百合目、圓頂海百合目和關節海百合目。現生的海百合均屬關節海百合目

4. 海百合的價值

海百合化石價值多少?北京自然國家博物館考古專家稱,海百合生長於4.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還要早2億年,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非常珍貴,更是一幅天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形狀酷似一幅天然的荷花藝術,栩栩如生。花朵越大的其晶體亮度越強,收藏價值越高。06年就當時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珍品藏家轉讓一塊長2米寬1.2米的海百合,在2006年當時的轉讓價格就達到1200萬,價值不菲。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價值約為8千萬元。貴州展出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
一塊長4.8米、寬1.9米,總面積達9.36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在貴州石文化藝術宮
展出,使當地市民大飽眼福。據介紹,這塊海百合化石發掘於上三疊世瓦窯組中,屬棘皮動物。化石上伴有關嶺創孔海百合21朵,許氏創孔海百合15朵,其中最大的單株冠部直徑達40厘米以上。據有關專家考證,發掘於貴州境內的這塊海百合化石,距今已有2.3億年的歷史,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塊海百合化石。
據了解,世界上海百合化石主要集中於德國的阿爾卑斯山和中國,其中中國貴州出土的海百合化石較系統,多數集中在三疊紀時期,共有10餘種。海百合綱是海百合亞門中發育較完善,演化發展最為成功的一個綱,從中生代起,中間幾經興衰,直到現代仍然繁盛不衰。從淺至深都可以生活,大多生活於400~500米的清潔水中。喜歡群居,其根固著海底,構成所謂的海底花園。最原始的海百合出現於奧陶紀時期,距今約5億年,而古生代早碳紀是海百合最鼎盛的時期。
貴州境內海百合最早出現於奧陶紀早期,但由於保護不力,已沒有完好的標本。貴州關嶺和貞豐等地晚三疊世層中保存完美而豐富的海百合化石,為中國和世界罕見,尤其是關嶺地區的海百合化石不僅數量豐富,而且分布范圍較廣,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5. 海百合化石有無收藏價值

你說現在還有什麼不可能的!至於海百合化石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國寶級珍稀化石,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收藏和欣賞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其科學研究價值更高,但是目前造假化石也特別多。
一般海百合化石花朵在10cm-20cm的居多,小型的海百合化石由於結晶不強。所以市面上較多。能達到直徑20-30cm的海百合屬於大型花朵就很少見了。到目前為止發現最大的海百合化石花朵直徑近40cm,其晶體類似鑽石般的閃耀,越大的花朵其晶體結晶越強,收藏價值也越高。如果你能找到這樣的一塊完整的海百合化石大型花朵,那你就牛了,可是難得一見的國寶級珍品,價值不菲…在此提醒各位收藏家收藏古生物化石時提高注意,別交學費了!
近年來,收藏化石、寶石、礦物晶體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愛好之一。
美國人稱尋石、藏石、賞石為「最迷人的活動」,中國人則自古視藏石為高雅的藝術活動,唐代有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名人雅士玩石成癖;宋代蘇東坡、米芾更是愛石如命,其愛石逸事傳為千古美談。古生物化石、寶石、礦物晶體為石中之佼佼者,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石之精品,深為人們所喜愛和珍藏。
玩石不僅能美化居室,養性怡情,擴大知識面,廣交朋友,還能提升生活品位,有時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成為財富象徵。我國化石資源豐富,尤以恐龍化石與鳥類化石為國際矚目。去年就曾有媒體報道遼寧出土的孔子鳥化石美國拍賣價高達600萬美元。近期媒體以《2-3億年前古化石自美回京》為題報道了海百合化石,魚龍貴州龍鸚鵡嘴龍化石。其中有些品種為中國獨有,具極高的科研與收藏欣賞價值。這些數億年前大自然造就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較高升值潛力。擁有它,也可說擁有財富。

6. 海百合是動物還是植物

海百合是一種始見於石炭紀的棘皮動物,生活於海里,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的殼,由於長得像植物,人們就給它們起了海百合這么個植物的名字。海百合的身體有一個象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端羽狀的東西是它們的觸手,也叫腕。這些觸手就象蕨類的葉子一樣迷惑著人們認為它們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種古老的無脊椎動物,在幾億年前,海洋里到處是它們的身影。
海百合
英文名:Crinoid;sea lily 分類: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海百合綱(Crinoidea) 在古生代繁盛,現已衰退。化石種類約有5000多種 。現存僅1個關節海百合目或稱亞綱 ,約有610多種。現存的海百合分為2個類型:①柄海百合類,終生有柄,營固著生活。② 海羊齒 或稱羽星類,成體無柄,營自由生活或暫時性固著生活。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百合綱(Crinoidea)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成體以柄固著於海底而生活。柄上有鱗莖狀的身體和羽狀分枝形似蕨葉的觸手(腕),整個動物外形似植物。柄由石灰質的圓盤構成;身體具內骨骼,由排列緊密的石灰質骨片構成。海百合主要見於深海,以有機物碎屑為食。現存80種,長度均不超過60公分(24吋)。許多種歸屬於後海百合屬(Metacrinus),分布范圍從日本到澳大利亞。美麗新海百合(Neocrinus decorus)是西印度群島的常見種。已知絕滅的有5,000多種,其中有的長達20公 美麗新海百合(Neocrinus decorus)
尺(65呎)。這些絕滅種是古生代的重要標志化石。 柄海百合類外觀很像 植物 ,可分根、莖(柄)、冠3 部。海羊齒類莖(柄)僅在幼期存在,成長後消失,僅留最頂端1節,稱為中背板。莖由環狀骨板構成,常有稱為根卷枝或卷枝的附屬物。莖的固著端擴大為盤狀、指狀、葉狀或錨狀。海羊齒的卷枝集中在中背板周圍。冠包括萼和腕2部分。海羊齒類萼不發達,呈盤狀,僅能看到中背板和輻板。腕數原始為5個,常再分枝成多個。腕的兩側有一系列羽枝,交互出現在各腕節的一側。柄海百合類多棲息於深海;海羊齒類多生活在沿岸淺海,一般不超過1500米。底質多半都是硬的石底、貝殼底或沙底,少數種生活在軟泥底。海羊齒類以 印度洋 - 西 太平洋 區種類最多,中國的海羊齒 南海 約有60多種, 黃海 渤海 僅有1 種 。該類動物多為濾食性,食物主要為 浮游生物 。吸口蟲是 寄生 於海百合類的特殊多毛類,種類很多。許多動物與海百合類共棲。該綱分為4 個 目 (或亞綱):游離海百合目、可曲海百合目、圓頂海百合目和關節海百合目。現生的海百合均屬關節海百合目。海百合身體呈花狀,有5 腕,每腕再分為許多羽枝,部分種類海百合能自由地在海水裡游動,部分則附在海床上生活。海百合是濾食動物,捕食時將腕高高舉起,浮游生物被管足捕捉後送入步帶溝,然後被包上粘液送入口。當它吃飽喝足時,腕枝輕輕收攏下垂,宛如一朵行將凋謝的花——那是它正在睡覺!

7. 海百合化石 有沒有收藏價值

你說現在還有什麼不可能的!至於海百合化石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國寶級珍稀化石,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收藏和欣賞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其科學研究價值更高,但是目前造假化石也特別多。
一般海百合化石花朵在10cm-20cm的居多,小型的海百合化石由於結晶不強。所以市面上較多。能達到直徑20-30cm的海百合屬於大型花朵就很少見了。到目前為止發現最大的海百合化石花朵直徑近40cm,其晶體類似鑽石般的閃耀,越大的花朵其晶體結晶越強,收藏價值也越高。如果你能找到這樣的一塊完整的海百合化石大型花朵,那你就牛了,可是難得一見的國寶級珍品,價值不菲…在此提醒各位收藏家收藏古生物化石時提高注意,別交學費了!
近年來,收藏化石、寶石、礦物晶體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愛好之一。
美國人稱尋石、藏石、賞石為「最迷人的活動」,中國人則自古視藏石為高雅的藝術活動,唐代有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名人雅士玩石成癖;宋代蘇東坡、米芾更是愛石如命,其愛石逸事傳為千古美談。古生物化石、寶石、礦物晶體為石中之佼佼者,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石之精品,深為人們所喜愛和珍藏。
玩石不僅能美化居室,養性怡情,擴大知識面,廣交朋友,還能提升生活品位,有時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成為財富象徵。我國化石資源豐富,尤以恐龍化石與鳥類化石為國際矚目。去年就曾有媒體報道遼寧出土的孔子鳥化石美國拍賣價高達600萬美元。近期媒體以《2-3億年前古化石自美回京》為題報道了海百合化石,魚龍貴州龍鸚鵡嘴龍化石。其中有些品種為中國獨有,具極高的科研與收藏欣賞價值。這些數億年前大自然造就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較高升值潛力。擁有它,也可說擁有財富。

8. 海百合的歷史分布

古生代石炭紀時,海百合數量極龐大,品種繁多,可歸類在「海百合總綱」之下的多個綱目下。它們跟苔蘚蟲和腕足動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積覆蓋面,留下許多化石(早侏羅紀的一種海百合Lobothyris subgregaria就是典型例子)。後因「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0%的海洋物種滅絕,海百合也迅速退出歷史舞台。
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海百合,大多在淺海底棲。海百合類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朝,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曾經幾度(石炭紀和二疊紀)繁榮。其屬種數占各類棘皮動物總數的三分之一,在現代海洋中生存的尚有700餘種。
現生種的海百合剛被重新發現時,是在深水海域中,所以初期人們以為它們只能在深海生存。後來發現,原來不論淺海或深海、熱帶珊瑚礁或高緯度海域,都能發現其蹤跡。 分類: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在古生代繁盛,現已衰退。化石種類約有5000多種。現存僅1個關節海百合目或稱亞綱 ,約有610多種。現存的海百合分為2個類型:
①柄海百合類,終生有柄,營固著生活。
② 海羊齒或稱羽星類,成體無柄,營自由生活或暫時性固著生活。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百合綱(Crinoidea)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成體以柄固著於海底而生活。柄上有鱗莖狀的身體和羽狀分枝形似蕨葉的觸手(腕),整個動物外形似植物。柄由石灰質的圓盤構成;身體具內骨骼,由排列緊密的石灰質骨片構成。海百合主要見於深海,以有機物碎屑為食。現存80種,長度均不超過60公分(24吋)。許多種歸屬於後海百合屬(Metacrinus),分布范圍從日本到澳大利亞。美麗新海百合(Neocrinus decorus)是西印度群島的常見種。已知絕滅的有5,000多種,其中有的長達20公尺(65呎)。這些絕滅種是古生代的重要標志化石。
有高莖的海百合曾經覆蓋海洋表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大學深海科學家韋雷娜-塔尼克里夫(Verena Tunnicliffe)在一份聲明中稱,海百合現在十分罕見。 柄海百合類外觀很像 植物 ,可分根、莖(柄)、冠3 部。海羊齒類莖(柄)僅在幼期存在,成長後消失,僅留最頂端1節,稱為中背板。莖由環狀骨板構成,常有稱為根卷枝或卷枝的附屬物。莖的固著端擴大為盤狀、指狀、葉狀或錨狀。海羊齒的卷枝集中在中背板周圍。冠包括萼和腕2部分。海羊齒類萼不發達,呈盤狀,僅能看到中背板和輻板。腕數原始為5個,常再分枝成多個。腕的兩側有一系列羽枝,交互出現在各腕節的一側。柄海百合類多棲息於深海;海羊齒類多生活在沿岸淺海,一般不超過1500米。底質多半都是硬的石底、貝殼底或沙底,少數種生活在軟泥底。海羊齒類以 印度洋 - 西 太平洋 區種類最多,中國的海羊齒 南海 約有60多種, 黃海 渤海 僅有1 種。該類動物多為濾食性,食物主要為 浮游生物。吸口蟲是 寄生 於海百合類的特殊多毛類,種類很多。許多動物與海百合類共棲。該綱分為4 個 目 (或亞綱):游離海百合目、可曲海百合目、圓頂海百合目和關節海百合目。現生的海百合均屬關節海百合目。海百合身體呈花狀,有5 腕,每腕再分為許多羽枝,部分種類海百合能自由地在海水裡游動,部分則附在海床上生活。海百合是濾食動物,捕食時將腕高高舉起,浮游生物被管足捕捉後送入步帶溝,然後被包上粘液送入口。當它吃飽喝足時,腕枝輕輕收攏下垂,宛如一朵行將凋謝的花——那是它正在睡覺!
海百合包括三個基本組成部分,莖,花萼和武器。閥桿連接ligamentary組織組成的高度多孔的小骨。花萼,海百合的消化和生殖器官,而口位於頂部的背杯,而肛門是位於外設。該的武器顯示pentamerism或pentaradial對稱,包括比莖更小的聽小骨,並配有棘毛,有利於喂養移動的有機介質順著手臂放進嘴裡。大部分的生活海百合是自由游動的,只有一個殘留的莖。在這些深海物種仍保留的莖,它可以達到的長度為1米(3.3英尺),盡管它通常要小得多。稈生長滿分反口的表面,形成海星和海膽的動物的上側,使海百合有效地上下顛倒通過比較,與大多數其他棘皮類動物。柄的基極組成的圓盤狀的吸盤,其中,在一些物種中,有根狀的結構,進一步提高其在底層表面上的抓地力。稈往往是兩邊的小棘毛。和其他棘皮類動物一樣,海百合有pentaradial的對稱。的身體表面的反口鑲嵌與碳酸鈣板,形成一個內骨骼類似於海星和海膽。這些使花萼有點杯形的,有幾個,如果沒有,在口腔的(上)表面的小骨。的上表面上,或天蓋,分為5 ambulacral領域,包括從其中的一個深溝腳管項目,和五個interambulacral它們之間領域。視口,肛門,不尋常的,棘皮類動物,被發現的同一表面上,在邊緣的前翅的ambulacral槽延伸到武器,從而有沿其內表面的腳管。原始,海百合只有五個武器,但在大多數生物中,這些被一分為二,給10武器。在大多數的生物物種,特別是自由游動的羽毛明星,武器分支幾次,生產的產品多達200支。臂連接,內襯的小羽毛般的附屬物,或小羽片,其中還包括管腳。

9. 海百合成為化石的條件

海百合化石-古生物學家稱為「地球優秀的先民」

海百合是一種高等無脊椎的棘皮動物,以吸食海洋微生物為生,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它屬於從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的一種過渡動物類型,其化石不僅儲存著豐富的古生物科學信息,而且揭示了遠古時期海洋古地理環境。海百合成為化石的條件比較苛刻,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較為罕見。

關嶺地區的特殊地形使億萬年前的三疊紀生物化石保存完好。其中,海百合化石最大的為15平方米,形成於2.2億年前,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面積最大的海百合化石。以它為代表的關嶺古生物化石群補充了晚三疊世早期海百合和海生爬行動物的材料,具有重大科學價值,被稱為「世界海生爬行動物發掘研究史上近年來的最大收獲」。

海百合化石同樣非常珍貴,人們通過它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內部結構,為研究海百合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北京自然國家博物館考古專家稱,海百合生長於4.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還要早2億年,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非常珍貴,更是一幅天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形狀酷似一幅天然的荷花藝術,栩栩如生。花朵越大的其晶體亮度越強,收藏價值越高。06年就當時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珍品藏家轉讓一塊長2米寬1.2米的海百合,在2006年當時的轉讓價格就達到1200萬,價值不菲。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價值約為8千萬元。

世界罕見海百合圖年底前在蘇展示

投稿: (2008-11-22 08:53:32)
記者昨天了解到,一幅世界罕見的海百合圖將於年底在蘇州對市民公開展示。

這一幅國寶級的稀世珍品將被拼接在位於吳中經濟開發區的江蘇地質博物館內,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

江蘇地質博物館坐落於蘇州明琴緣國際翡翠珠寶旅遊城內,是該區域重要的組成部分。據介紹,蘇州明琴緣國際翡翠珠寶旅遊城在一期地質博物館的建設當中,花巨資從雲南這片後來地質構造而形成的高原採掘而來,極其難得,視為明琴緣地質博物館暨江蘇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幅208平方米的海百合圖,曾在上海地質博物館展示,引起關注。在世界很多知名的地質博物館都沒有這么完整的化石圖。

世界珍稀罕見的侏羅紀時代之前的三疊紀海洋百合圖、魚龍化石,距今已有2億5千年的歷史,它有著極其珍稀罕見的歷史文物價值,在那個時代恐龍還沒有出現。作為開館之前的重要的魚龍海百合化石圖揭幕儀式將在近期閃亮登場,給蘇城市民帶來一飽眼福的機會!這使蘇州市民能近距離的看到如此完整的古世紀的珍稀物品,它不但有極其可貴的科研探索價值,還給人帶來極其愉悅的發現古之物的享受。

據了解,明琴緣還將與世界珠寶聯合會、世界名人收藏家協會、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東南亞珠寶商會和香港珠寶行業組織建立合作關系,與緬甸、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建立協作關系,准備共同打造一條世界性文化產業街,並與國際珠寶玉石產地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負責人李慶平先生日前在北京2008中國國際珠寶展上公開了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轟動。在談到為何在蘇州建設這個項目時,他介紹說:「我看重蘇州這座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蘇州處於中國最發達長三角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交通網路便捷、高效,旅遊資源豐富,且具有巨大潛在的經濟消費能力。」

鏈接:海百合
2008.11.22(姑蘇晚報)

10. 海百合化石是什麼

海百合化石是什麼?
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已經生存了5億年,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里到處都生長著海百合,由於海百合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里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

北京自然國家博物館考古專家稱,海百合生長於4.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還要早2億年,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非常珍貴,更是一幅天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形狀酷似一幅天然的荷花藝術,栩栩如生。花朵越大的其晶體亮度越強,收藏價值越高。06年就當時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珍品藏家轉讓一塊長2米寬1.2米的海百合,在2006年當時的轉讓價格就達到1200萬,價值不菲。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價值約為8千萬元。

嘉興新地質博物館 曬出鎮館之寶超級海百合化石

2008年04月23日 08:03:38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化石叫「雙龍攜子迎百合化石屏」,如圖所示,停放在「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底層正面。化石屏正面面積達到64平方米,博物館方面介紹,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屏吉尼斯紀錄。

昨天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這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擁有9個展示廳,佔地12000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擁有上萬件的藏品、標本,除了鎮館之寶「雙龍攜子迎百合化石屏」目前海百合化石價值約為3000萬元.

之外,該館藏品長達48米的硅化木、巨型開花的石膏晶體等8件展品都在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都是地下挖的寶貝

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底樓為恐龍展廳,有馬門溪劍龍、角龍、氣龍等15條不同品種的「恐龍」,這些恐龍骨架經過修復,以捕食、角斗、嬉戲、瀕臨死亡時掙扎等姿態固定,配合影像、燈光、聲響,再現恐龍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部分是五樓,總面積8000平方米。分地球廳、化石廳、岩石廳、礦物廳、寶石廳、火山廳、省地質地貌沉降廳、地震逃生演示廳。

寶石廳里有翡翠、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200多種寶石,從阿富汗、南非、斯里蘭卡等地買來。這些珠光寶氣奢侈品在地質專家眼裡也是難得的地質標本,簡單地講,鑽石的原石金剛石,就是在地球深部由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化石廳里,有生物登陸、化石形成、物種滅絕、中生代野生環境等模擬再現的史前生物場景。比如南雄龜化石,是上世紀90年代修建京九鐵路時發現的,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烏龜化石群中的一件。細細看去,不但栩栩如生,更令人驚嘆的是,龜身下有許多恐龍蛋,專家推斷這只南雄龜在偷吃恐龍蛋時突發地質事件,把它們一起埋在了地下。

第一個月免費參觀

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位於南湖新區的國際中港城商貿城,由浙江中成實業集團投資,集團辦公室主任魏正揚說,博物館自昨天起開始對外開放,最初一個月免費參觀,日後擬定票價50元/人(尚待物價部門審批)。

魏正揚說,公司希望通過展示讓人們認識到珍惜自然資源,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他坦言,投入巨資打造博物館也有商業目的,就是為博物館所在地的商貿城聚集人氣。

浙江在線2008年04月23日訊

熱點內容
聖女果怎麼切成玫瑰花 發布:2025-08-18 17:20:17 瀏覽:550
沒有情人的情人節純音樂 發布:2025-08-18 17:14:01 瀏覽:662
綠植小視頻 發布:2025-08-18 17:02:14 瀏覽:191
2016情人節賀卡祝福語 發布:2025-08-18 17:01:24 瀏覽:161
花卉價格監管 發布:2025-08-18 16:58:27 瀏覽:627
插梅花的花瓶 發布:2025-08-18 16:55:48 瀏覽:539
湖中荷花圖 發布:2025-08-18 16:49:18 瀏覽:192
茶花女1936電影 發布:2025-08-18 16:39:18 瀏覽:946
桃花一朵朵電視劇 發布:2025-08-18 16:39:09 瀏覽:720
盆景有鋸口 發布:2025-08-18 16:37:20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