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李明
Ⅰ 描寫牡丹花的現代詩
【古今菊花詩】
唐·元稹《菊花》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唐·杜甫《雲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楊萬里《詠菊》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范成大《重陽後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真《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董必武《賞菊》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楊東彪《野菊花》
褪去浮華和雕飾
天的寬闊和地的無垠
渲染雲朵落地的快樂
以太陽的微笑迎接太陽的微笑
飽滿的對話
碰撞出一縷縷寧靜的目光
質朴的對白無需言語
往往是由一朵啟程
被風輕拂或卷動
都一樣跑滿山坳
雨水賦予了純凈的血
纖細的枝
同樣是昂頭的脊樑
詩人叩動生活
舒展曠野
卻遺落了曠野的魂
別樣的精彩
在背離塵囂的地方濕潤
【紅樓菊花詩】
《紅樓夢》里菊花詩可為一絕,請欣賞紅樓藝苑內的菊花詩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蘅蕪君
訪菊
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葯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拄杖頭。
----怡紅公子
種菊
攜鋤秋圃自移來,畔籬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怡紅公子
對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絲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雲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枕霞舊友
供菊
彈琴酌酒喜堪儔,幾案婷婷點綴幽。隔坐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游。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枕霞舊友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瀟湘妃子
畫菊
詩余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蘅蕪君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瀟湘妃子
簪菊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枕霞舊友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瀟湘妃子
殘菊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明歲秋風知相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自己找!
Ⅱ 洛陽牡丹 詩句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天下真花獨牡丹.——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三月牡丹呈艷態,壯觀人間春世界.——杜安世《玉樓春》
Ⅲ 哪位畫家畫的牡丹圖最好,哪裡能買到
江河的牡丹抄圖
畫家徐熙畫的《牡襲丹圖》
王雪濤善畫公雞牡丹。
姜思周: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畫家,擅長牡丹,鉤勒、設色俱絕。嗜酒,醉後逞筆。
陳半丁(1877-1970),名年,以字行,一作半痴,又字靜山,浙江紹興人,居北京。曾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等職。工山水、人物、花卉,以花卉見長。初得任伯年、吳昌碩之法,後吸收明清諸家法,有秀潤蒼古之趣。代表作品有《牡丹》、《菊花》等。
李 明 字:石煜,1963年出生於浙江杭州。現為杭州民進書畫院院委會主任委員、院長·高級畫師,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杭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牡丹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東方美院客座教授,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一級美術師。 九八年,因作品《富貴驕子》在全國書畫邀請展的眾多牡丹精品中一舉奪魁。故,在北京被評為「全國百傑書畫家」 並授予其榮譽稱號。他獨創了,自明清以來中國畫牡丹花技法的新流派,難能可貴,實屬宗師式畫家。
好的字畫是可遇不可求,只要做有心人,才可有機會,才會心想事成.
Ⅳ 牡丹花畫家李明
李明,字、石煜,1963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大學本科畢業,90年深造於書法學院研究生班。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杭州民進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德國 J-P-R-S大學終身名譽教授,全國及省市多家書畫家美術家和文藝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名譽會長、副主席、副會長、全國委員、理事,中國牡丹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東方美院客座教授,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自3歲起受家傳熏陶,酷愛書畫藝術。作品擅長中國花鳥畫兼工中國山水畫、人物畫、篆隸書法、篆刻。早在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有近百幅作品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或參展出版,九十年代中期至兩千年以來,有大量作品、個人傳略散見於國內外近千家報刊雜志、電台、電視、文博美術藏館及20餘萬個網頁媒體。
九八年及兩千零四年,因國畫牡丹作品獨具風格,在眾多參賽候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名列榜首。故,在北京被評為「全國百傑書畫家」、「中國書畫百傑」,被譽為「李氏國花創始人」。
兩千零七年底,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有關部門特邀,出訪歐洲舉辦個人《中國書畫藝術作品展》,並在德國J-P-R-S大學校園內舉行為期一周的《中國書畫藝術》巡迴演講,促進了中德兩國人民友誼的進一步發展。
出版發行《李明國畫作品選》、《李明國畫選》、《李明書畫藝術》、《李明書畫》等。
Ⅳ 李明畫的牡丹花多少錢一尺
價格高低,但凡藝術品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Ⅵ 假如你是李明,在荷牡丹花會之前給你的筆友LIly寫風信,介紹荷澤的牧丹並邀請她來
Dear Lily
How are things going. Heze international peony fair is coming. Will you please come and visit when you are free? I am sure you will get to know more about Heze and have a good time here. Heze is famous for peony and peony is its national flower. It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hundreds of kinds. The peony garden is very beautiful which is full of all kinds of peonies. When you come, I will be your guide. I'm sure you will be satisfied with it.
Yours
Li Ming
Ⅶ [我花開時她花殺——記杭州民進書畫院院長、著名畫家李明先生]
有什麼問題嗎?
Ⅷ 牡丹花的歷史
牡丹是芍葯科、芍葯屬落葉亞灌木。位居十大傳統名花之首,譽為「花王」。「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其間更有王。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牡丹雍容華貴,端莊典雅,國色天香,契合了人們祈盼美好,富貴的心願和對平安、祥和的嚮往,是國人興旺發達、吉祥如意、繁榮昌盛的象徵。其色、姿、香、韻個佳。花開時節、萬紫千紅、千姿百態、花香怡人。花調之後,依然氣宇軒昂,婀娜多姿。寒冬葉落,更現枝幹蒼奇,蒼桑挺拔,鐵骨錚錚。 1、牡丹的栽培史 1.1野生到引種栽培階段 牡丹、芍葯均為芍葯科芍葯屬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為木本,後者為草本。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葯而無牡丹的記載。 人們最早是從葯用價值認識了牡丹。在1972年甘肅武威市柏樹鄉考古發現的東漢早期壙墓醫簡中,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是迄今已有資料中有關牡丹的最早文字記栽。牡丹名字來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綱目》: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莖,故謂『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紅故謂『丹』。牡丹別名又稱:木芍葯、富貴花、鹿韭、鼠姑、百兩金、唐獅子、據宋朝余仁中本《顧虎頭列女傳》有畫面描繪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葯,顧虎頭即顧愷之(約344—405年在世),由此可知牡丹觀賞栽培始期距今約有1600年。 1.2逐步發展時期 隋朝時已出現了不少牡丹品種,如「飛來紅」、「天外紅」、「一拂黃」、「顫風嬌」等,這些栽植於御苑,這是中國牡丹由鄉間進入城市、由民間田園進入皇家宮苑之開端,自此牡丹開始了她的「富貴歷程」。 唐代牡丹栽培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牡丹至少有了5種顏色:殷紅、深紫、桃紅、通白、黃色、還出現了重瓣品種唐代宮廷中還注重牡丹插花,並對擺設環境、剪截工具、容器、幾架都有嚴格要求。在欣賞牡丹插花的同時,還要繪畫、奏曲、飲酒賦詩,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發展,國都長安人們喜歡牡丹如痴如狂, 與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生活情調的熱烈使長安人喜歡一切暖色調的事物。牡丹的國色天香,雍榮華貴,正迎合了大唐盛世人們的心態。同時,帝王文人雅士帶頭喜愛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牡丹文化氛圍,不斷掀起觀賞牡丹、詠頌牡丹的熱潮。唐代國都長安牡丹興盛。逐漸波及到其它地方,首先,洛陽牡丹得到發展,長安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東北牡丹江一帶也曾有過牡丹栽培。 1.3興旺發展時期 宋朝牡丹進入了歷史上輝煌的階段,尤對牡丹的珍愛不遜於唐人,北宋時洛陽成為全國牡丹栽培中心,至南宋時天彭(今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當時人們已熟悉牡丹習性,栽培技術更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栽培規模擴大了,出現了牡丹專類園,並形成了龐大的花會,花市。牡丹的切花保鮮技術也進一步提高。用蠟封花枝切口,再將裝花的竹籠用菜葉填充,覆蓋運輸時盡量不顛簸,花朵能保鮮數天。這個時期有不少牡丹種植高手用自然變異(芽變、枝變)和天然雜交進行新品種選育。嫁接技術這時開始出現,並受到重視。人們用野生牡丹或實生苗為砧木,進行分株繁殖。其中嫁接技術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園藝技術,在歐陽修著文總結牡丹嫁接技術的800年後,英國人羅伯特·福瓊於1845年來華搜集我國珍貴植物資源時,首次把我國南宋時用芍葯根嫁接繁殖牡丹的技術帶回國,這才解決了引種牡丹在英國生長不良的問題,為歐洲牡丹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宋代人們不僅繼承了唐人愛牡丹的傳統,還開始撰文系統地總結牡丹種植經驗。986年僧人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為牡丹作譜,現已殘缺不全。0034年歐陽修撰《洛陽牡丹記》是現在看到的世界上最早一部牡丹專譜,他不但系統介紹種花、愛花、賞花的盛況,還相當專業地記述了牡丹的育種方法,花型演化趨勢,特別對播種選育新品種方法進行了詳細的總結。
元朝,牡丹與中華文明一同處於暫時性的低潮。
明代,牡丹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個較大發展,栽培中心轉移到亳州,曹州還有國都北京,江南的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等地也繁盛起來。牡丹在私人宅第、農家院落獲得大發展。據《亳州牡丹史》記載,園藝品種增至340餘個,黃、白、粉、紅、紫、黑、藍、綠等花色已基本齊全。由於宮廷用花需求,牡丹催花技術也進一步發展。明末亳州牡丹衰落。
明末清初,曹州(今菏澤)取代亳州成為牡丹栽培中心,至今菏澤仍是全國乃至全球牡丹生產基地,並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曹州城因各地花農廣植牡丹芍葯,以養花為業,正如「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東部二十里,蓋連畦接畛也。」(余鵬舉《曹州牡丹譜》),這也是第一部全面介紹菏澤牡丹的專譜,再後,趙孟儉原著,趙世學新增《桑籬園牡丹譜》記載曹州牡丹240個品種,據清時老花農王文德記憶,曹州歷史上最高栽培面積達33.3hm2,品種300多個。曹州牡丹有較大規模種植,早已形成商品。曹州牡丹集中在城東北一帶,這里牡丹園星羅棋布,且多為明代所建,著名的園子有桑籬園、綺步園、玉田花園等。清代、人們對牡丹喜愛更甚,冬季賞「富貴花」成為宮廷中固定製度,因此「變花催花法」常用不綴,而菏澤花農,為取求利,每年秋冬季將牡丹從青島經水陸遠至廣州,在當地就地催花出售,至今,菏澤人仍每年到廣州、北京、上海、重慶等大中城市作冬季催花,且不斷摸索,改進催花品種和技術,並實現了牡丹「花隨人意開」,周年開花的技術。
1.4全面發展新時期
解放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菏澤牡丹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品種達1156個,種植面積達8萬余畝,發展規格化種苗基地200畝,專業種植戶1.58萬戶,從業人員3.5萬人,並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成功舉辦了17屆牡丹花會。尤其近幾年牡丹要求量擴大,供不應求,每年出口達百萬株。在牡丹資源方面,又從日本美國、漢國等引進純黃、純墨、正紅等品種,用於定向授粉作雜交試驗,發生自己的優等品種。
1978年以來,菏澤先後在各大城市舉辦花展。1978年1月在澳門舉辦:中國牡丹花展覽會,觀眾達40萬人次,被稱為「四百年首見」。1992年在法國波爾多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銀獎。
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獎牌111枚中的獎牌中81枚,高居獎牌榜首。在2002年參加了廣州陳村舉辦的首屆全國冬季牡丹催花大賽中參展了近百個品種,獲金獎5枚、銀獎26枚、銅獎35枚,在牡丹界引起很大反響,2003年春在北京新東安市場展覽了600餘盆盆栽牡丹,20餘個品種受到北京市民的好評,在各屆花博會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Ⅸ 李明的代表作有那些
李明,齋來號尋常齋,源1971年9月出生於安徽懷遠。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蚌埠市書協主席團主席,淮河魂書法群體主要成員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碩士研究生。
中學時就在祖父教導下對黃公望、四王、龔賢等前人大師作品悉心臨摹。
1994年高中畢業後從師於「天下第一駝」祁峰先生學習書法、水墨畫。
現主要從事山水、花鳥畫的創作。
近幾年對焦墨山水畫產生濃厚的興趣。
創作了大量以甘肅名山名勝為題材的焦墨山水畫,職業畫家,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
作品《太行浩氣》獲第八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長龍卧雪》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銅獎,《邙嶺艷陽秋》獲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最佳作品獎。
代表作:《淇河源》《邙嶺夕照圖》《邙嶺歸棹圖》《雲山深秀圖》《新綠》《峽江放舟》《山居圖》《空壩雙流圖》《大河春汛》《大河朝暉》等等
李明的部分代表作品收藏在博寶商城,值得去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