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海百合屬
A. 海南有一種草不怕旱怕風種植可養牛羊
養殖種草應該從來豐產性、營自養性、投入產出比、適口性等幾個關鍵點去衡量並篩選草種。
喂養羊的牧草品種有哪些?以巨菌草為例:
1、豐產性:巨菌草是多年生優質高產牧草,種植一次可收割十幾二十年,年收割6-8次,隨割隨長,畝產可達32左右。
2、營養性:巨菌草富含粗蛋白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夠滿足牲畜日常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提高出欄率,提升肉質口感等。
3、投入產出比:巨菌草種植一年可以收割幾十年,只需要投入一次管理,而其他牧草則需要年年投入、年年管理。增加很多種植管理成本,投入產出比不高。
4、適口性:巨菌草葉嫩多汁,口感爽脆鮮甜,適口性強,牲畜都喜歡吃。
結合分析以上幾點,巨菌草是首選高產優質牧草之一。
B. 海洋生物除了棘皮動物、腔腸動物還有那些
魚類啊,軟抄骨魚綱比如鯊魚 ,鰩等等,還有硬骨魚綱的黃魚,鰻魚,海馬等。
軟體動物門,烏賊,一些貝類都屬於軟體動物。
節肢動物門,蝦蟹都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動物,鱟是節肢動物門肢口綱的動物。
哺乳動物,鯨,海豚,海獅等等。
海綿動物門,海綿,這是一種側生動物。
海洋植物,一些海藻如褐藻,綠藻等等。
爬行動物,海蛇(海蛇都是有毒的)海龜,玳瑁
還有許多微生物,例如原生動物,原生藻類。
好像差不多了。。。
C. 被譽為"西洋水仙"的一種花卉
紫燈花的英名為加州風信子.
風信子
風信子原產歐洲南部。拉丁文為:Hyacinthus orientalis 耐寒,喜排水好而肥沃的壤土和充足陽光。秋季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休眠。
繁殖
以分球繁殖為主。母球栽植1年後分生1-2個子球,可用於分球繁殖,子球繁殖需3年開花。種子繁殖,秋播,翌年2月才發芽,實生苗培養4-5年後開花。
栽培
選擇排水好的疏鬆土壤,施足基肥。栽植深度5-8厘米,栽後要保持土壤濕潤。開花前、後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後挖出鱗莖,晾乾後貯藏於溫度不超過28℃的室內。
病蟲害
腐朽菌核危害幼苗和鱗莖,碎色花瓣病危害花朵和莖線蟲病危害地上部。鱗莖收藏時,剔除受傷或有病鱗莖,貯藏鱗莖時室內要通風。
應用
風信子花序端莊,色彩絢麗,花色有紅、藍、白、粉等和重瓣品種,是早春開花的著名球根花卉。適於布置花壇、花境和花槽,也可作切花、盆栽或水養觀賞。
被譽為「西洋水仙」的風信子,其名源於希臘文阿信特斯的譯音
原是希臘神話中被太陽神阿波羅所愛的一位英俊美男子的名字
它原產於南歐和小亞細亞一帶為當今舉世馳名的香花, 以荷蘭栽培最多
並暢銷世界各地
在國外,風信子的花語為「只要點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盛人生」
這話正好道出了風信子的芳容和內涵。它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
其種頭為球形的鱗莖,植株高約半尺,葉似短劍,肥厚無柄
共五六片。花從鱗莖抽出,呈總狀花序,周圍密布二三十朵小花
每花6瓣,像個卷邊的小鍾,由下至上逐段開放,並能散發出陣陣香味
各種品種噴香的程度不盡相同,開粉紅色花的表現清香
開淡紫色花的較為濃馥,開純白色花的則香味較淡
故對風信子有觀賞經驗的人就能很快分辨出來
由於民族本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存有差異
人們對水仙花的觀感就相距很大
中國人對漳州水仙那種秀而不媚、嬌而不做、冰肌玉骨
高雅清逸的神韻富有深厚感情。而西方人士對風信子那種流光溢彩
艷色紛呈、奇特趣致。灑脫不羈的情調趨之若騖
風信子正恰好符合他們視覺的感應
故歐美各國的花壇或花境常常把風信子連片種植,當開起花來
好像一幅幅燦爛奪目的彩畫
還有許多家庭把風信子養在一個特製的像葫蘆般的玻璃瓶里
在上段可以觀賞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壯的白根
這種花、根井茂的情景,除了洋蘭外,其它花草是難以見到的
當今,全世界風信子的園藝品種約有13O多個
主要分為「荷蘭種」和「羅馬種」兩類。前者屬正宗品種
絕大多數每株只長1支花葶,體勢粗壯,花朵較大
而後者則多是變異的雜種,每株能著生二三支花享
體勢幼弱,花朵較細,多數消費者喜購荷蘭風信子
目前我國尚未能自行繁種,尚需從國外引進。在選購種頭時
要注意挑選皮色鮮明、質地結實,沒有病斑和蟲口的為好
通常從種皮的顏色可以基本判斷它所開的是什麼顏色的花
比如外皮為紫紅色的它就會開紫紅色的花
若是白色的將會開白色的花。但有些經過雜交育成的品種
其顏色較為復雜,有時會分辨不清,需要向經營者詢問清楚才好購買
當種頭購回後,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
要先放進冰箱的最下格冷藏一個月左右,以便於日後順利開花
但從冰箱取出時,最好移放在陰涼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種
對於風信子的栽培有兩種方式:一是盆栽
即在1O月份時將種頭種入有培養上的盆內,每小盆種1球
大盆種3~4球然後蓋土,種後要注意增施磷、鉀肥
經過12O天左右將可開花。二是水養
可在12月份將種頭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
加入少許木炭以幫助消毒和防腐。其種頭僅浸至球底便可
然後放置到陰暗的地方,並用黑布遮住瓶子
這樣經過20多天後根部便在全黑的環境下萌發出來
這時可拿出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照射。初時每天照一兩個小時
再逐步增至七八個小時,如果天氣變化不大的話,到春節便有可能開花了
風信子在開花後,如果種頭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種將有希望再度開花
但因這種頭經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會變得矮小
花葶亦趨於萎縮,故不能繼續保留,到翌年另買新的種頭栽培為妥
此外,順便提及一下,在國外也確有一種西洋水仙它的種球有如蒜頭
葉片似劍,花朵碩壯,大如杯口,外瓣6片,像個銀碟,副冠筒狀
像個金盅,很少香氣,每個種球只開一花,而且要用泥種,不能水養
比不上中國水仙養植方便,其觀賞價值也不如風信子高
但在浩瀚的花草天地間,西洋水仙也是人間的一個綠色之珍,也大有可取之處.
風信子【概況】
風信子又名西洋水仙,為百合科風信子屬植物。風信子花序端莊,色彩絢麗,在光潔鮮嫩的綠葉襯托下,恬靜典雅,是早春開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種類。
風信子原產東南歐、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因此,風信子在歐洲最早栽培,1596年英國已將風信子用於庭園栽培。18世紀開始在歐洲已廣泛栽培,並已進行育種。至今,荷蘭、法國、英國和德國將風信子的生產推向產業化。其中荷蘭生產量最大,1995年風信子盆花的產值為1220萬美元,列荷蘭盆花生產的第十九位。荷蘭的菲托諾瓦(Phytonova)公司是風信子育種、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基地。至今,風信子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需求量逐年上升。
我國栽培風信子始於19世紀末,主要在沿海的大城市,栽培不普遍。20世紀50年代開始,各地植物園和公園才有少量栽培,用於花壇觀賞。直到80年代以後,風信子才在全國各地有較大的發展,廣泛用於春季花卉展覽和盆栽銷售。至今,栽培風信子已開始進入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室內點綴和擺放,需求量逐年增加。
【形態特徵與品種】
風信子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有膜質外皮。葉4~8枚,狹披針形,肉質,上有凹溝,綠色有光澤。花莖肉質,略高於葉,總狀花序頂生,花5~20朵,橫向或下傾,漏斗形,花被筒長、基部膨大,裂片長圓形、反卷,花有紫、白、紅、黃、粉、藍等色,還有重瓣、大花、早花和多倍體等品種。常見品種有花粉紅色的安娜·瑪麗(AnnaMarie)早花種,德比夫人(LadyDerby)中花種,馬科尼(Marconi)晚花種,粉珍珠(PinkPearl)早花種,軟糖(Fondante)和粉皇後(QueenofthePinks)晚花種。花紅色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和簡·博斯(JanBos)極早花種。花白色的卡內基(Carnegie)晚花種,英諾森塞(LInnocence)早花種,白珍珠(WhitePearl)早花種。花藍色的大西洋(Atlantic),巨藍(BlueGiant)大花、早花種,藍衣(BlueJacket)晚花種,藍星(BlueStar)和彩藍(DelftBlue)早花種。花深藍色的瑪麗(Marie)晚花種,奧斯塔雷(Ostara)早花種。花紫色的紫晶(Amethyst)晚花種,安娜·利薩(Lisa)早花種和紫珍珠(VioletPearl)。花橙色的吉普賽女王(GipsyQueen)。花黃色的哈萊姆城(CityofHaarlem)晚花種。
【生物學特性】
風信子原產歐洲南部。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秋冬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開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鳳信子在生長過程中,鱗莖在2~6℃低溫時根系生長最好。芽萌動適溫為5~10℃,葉片生長適溫為10~12℃,現蕾開花期以15~18℃最有利。鱗莖的貯藏溫度為20~28℃,最適為25℃,對花芽分化最為理想。
風 信 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
風信子,又稱洋水仙。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球形鱗莖。葉厚,披針形。花莖略高於葉,中空,頂生頭狀花序,春季開花,花鍾狀,有紅、黃、白、藍、紫等色,具濃香。
原產南歐、非洲南部和土耳其小亞細亞。我國各地庭園中均有栽培。風信子植株低矮整齊,花色豐富,花姿美麗,為著名的秋植球莖花卉。花供觀賞,還可提取芳香油。
性耐寒,夏季休眠,大球可水養。繁殖以分球為主,也可用鱗莖繁殖。
花語
紫色:悲傷,妒忌
白色:不敢表露的愛
紅色:感謝你
黃色:我很幸福
深蘭色:因愛而有些憂郁
淡紫色:輕柔的氣質,浪漫的情懷
桃紅色:熱情
粉色:淡雅清香
藍色:高貴濃郁
D. 石炭紀:海相生物發展和陸相成煤時代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始於距今約.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0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儲量約佔全世界總儲量的50%以上,因而得名「石炭紀」。石炭紀又是地殼運動非常活躍的時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著極大的變化。這個時期氣候分異現象十分明顯,北方古大陸為溫暖潮濕的聚煤區,岡瓦納大陸卻為寒冷的大陸冰川沉積環境。氣候分帶導致了動、植物地理分區的形成。石炭紀陸生生物飛躍發展,海生無脊椎動物也有所更新。與泥盆紀相比,類是石炭紀海生無脊椎動物中新興的最重要的類群,而腕足動物、珊瑚依舊占相當重要地位,頭足類則以菊石迅速發展為主。在石炭紀晚期,脊椎動物演化史出現一次飛躍,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的發展表明脊椎動物從此擺脫了對水的依賴,以適應更加廣闊的生態領域。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石炭紀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時期。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與晚泥盆世相似,古蕨類植物延續生長,但只能適應於濱海低地的環境;晚石炭世植物進一步發展,除了節蕨類和石松類外,真蕨類和種子蕨類也開始迅速發展。
石炭紀地層是新疆古生界出露最為廣泛的沉積單元,對新疆地質的研究意義最為重大。這一時期早期,整個新疆以海洋環境為主,北疆地區火山活動仍非常強烈,局部時期個別地方為陸相沉積。晚期,新疆北部陸地面積迅速增大。晚石炭早期,海水退出阿爾泰山地區,石炭紀末期整個准噶爾和天山絕大部分地區隆起為陸地,南天山和塔里木、昆侖為海洋環境。
1.烏魯木齊祁家溝的晚石炭紀動物群
石炭紀中期,博格達山包括烏魯木齊南部山地為一巨大的海洋。在烏魯木齊東南的祁家溝一帶石灰岩中保存有大量多門類海相無脊椎古生物化石。主要有腕足類、雙殼、腹足類、菊石、海百合莖、珊瑚等。此外還有類、苔蘚蟲、喙殼類、有孔蟲等微體或不甚重要的化石。這些化石經過近30餘年的收集研究,大部分經新疆地礦局第一區調大隊古生物科研人員整理研究,於1981年發表於《西部地區古生物圖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冊》一書中,部分成果也由相關科研人員包括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以論文的形式發表於古生物學報等專業雜志中,建立和命名了大批新屬種,因此祁家溝作為海相古生物化石產地,與准噶爾盆地石錢灘等處在國內地質古生物界具有一定知名度。
祁家溝一帶最為常見的數量最多的化石為腕足類,其常成層富集保存,種類多,數量大。除石燕類外,最為常見的有長身貝類。主要屬種有分喙石燕、新石燕、網格長身貝、線紋長身貝、戟貝、圍脊貝、舒克貝、紋窗貝、輪刺貝、波斯通貝、扇房貝、擬穆武得貝等。祁家溝所產雙殼類為海洋類型,其多生活在濱淺海地帶,主要屬種有威氏蛤、血石蛤、美鉸蛤、裂齒蛤、卵石蛤等。祁家溝腹足類化石也較多,主要有全臍螺、圓臍螺、似玉螺、神螺、豐碩螺等,大多形態優美,但個體較小。菊石化石相對較少,祁家溝歷年來僅發現十餘枚,成果已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發表,屬種為新諾利菊石、索莫霍菊石、始亞洲菊石等幾個屬種。
此外,祁家溝所發現的單體四射珊瑚有提曼珊瑚、杯珊瑚、頂柱珊瑚等,床板珊瑚主要有笛管珊瑚、多壁管珊瑚等,呈復體礁狀。
祁家溝地區石炭紀與二疊紀地層為連續沉積且石炭紀化石豐富,對研究新疆石炭系和二疊系的年代界線及天山地質演化史具有一定意義。因為新疆北部地區這種連續沉積剖面較為少見,因此常有國內地質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祁家溝剖面具備地層露頭好、化石豐富、沉積連續、交通方便等特點和優勢。事實上,在地質業內,這一點早已得到肯定。從1977年在新疆召開的北方槽區會議開始的多次重要地質會議,祁家溝剖面一直作為一條參觀剖面。國內也有多位地質學院士和大批地層古生物專家在此進行工作和考查。新疆地礦系統及大專院校地學部也將本區作為剖面教學、野外業務培訓及比武的基地。
從地質科研、地質教學方面講,祁家溝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應該說具有較重要價值,雖然基礎科研採集和研究已在20世紀80年代間基本完成,但還需給予適當保護以備後人進一步研究之需。
2.奇台石錢灘的晚石炭世動物群
石錢灘位於奇台縣北將軍戈壁雙井子東南一帶低山區,是3億年前晚石炭世一處具有重要地質意義的史前海相古生物化石保存地。最早研究該地化石的是著名地質學家袁復禮教授,他將保存這些化石的地層命名為「石錢灘建造」和「雙井子建造」。這里保存的化石有棘皮動物海百合和珊瑚、腕足類、腹足類、頭足類、雙殼類、苔蘚蟲類等多門類海相化石,且大多比較完整,其中相當一部分經研究為《新疆古生物圖冊》中的經典分子和新屬種。石錢灘目前也成為奇台縣的旅遊景點之一。
所謂「石錢」,是棘皮動物海百合莖體化石風化破碎的產物,其呈圓的石片狀外輪,中間有個圓孔、五角形孔,外形像古錢幣而得名。海百合莖化石在古生代演化不明顯,在地層古生物研究中,並不是主要化石門類,鑒定地層時代的意義不大。但莖、碗、冠保存完整的海百合化石形如樹狀植物,具有一定觀賞性而受到人們喜愛。
石錢灘最有地層研究意義的化石是腕足、珊瑚、頭足類(鸚鵡螺和菊石)、雙殼類,其屬北方型動物區系,冷溫水交界地帶的產物,生物區系獨特。腕足化石以分喙石燕、扇房貝、直形貝為主,屬種豐富;鸚鵡螺以捲曲狀鸚鵡螺為主,菊石為縫合線精美的腹菊石類;雙殼類以海扇、蛤類為代表。這些介殼和海百合化石經漫長的風化,自然剝離而出,保存極為完好,易於鑒定和研究,加之生物類型獨特,因而受到古生物界的關注。對該動物群的研究工作迄今仍在進行之中。
3.烏什燕子山
烏什是阿克蘇西部一座偏遠的小城,燕子山又叫烏赤山,位於縣城西,是一座200多米高的小山。山體為石炭紀灰岩,因產石燕類腕足化石,故有燕子山之稱。目前地方政府已在附近修建燕泉公園,燕子山也成為阿克蘇地區的旅遊景點之一。燕子山產腕足等多門類化石,其中以石燕類的分喙石燕、新石燕為多。石燕化石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這里再作一些介紹。
作為中葯用的化石中,除龍骨(脊椎動物化石)外,石燕恐怕也是最常見的了。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石燕有清涼解毒、鎮靜安寧的作用。但從其化學成分來說,基本上是碳酸鈣,與一般的石灰岩並無差別。只是埋藏在地層內的時間很久,一般都有幾億年的歷史,與普通碳酸鈣有所不同是碳酸鹽交代化石體形成的,是否就因為這一原因才能作醫葯之用?目前科學上還無法解釋。
古生物學的研究早已證實石燕是一種古代海洋中營固著生活的腕足動物的化石,而不是燕類或蝙蝠化石。那為什麼會把它當作飛燕的化石呢?說來話長,早在晉代時,著名畫家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在其所著《啟記》中曾提到:「零陵郡有石燕,得風雨則飛如真燕。」可算是有關石燕化石的最早記錄。但從此以後,就認為石燕是飛燕的化石,遇風雨,還能「起死回生,」鼓翅飛翔呢!這位大畫家的一句話,竟謬種流傳,貽誤非淺。
此後,北魏時代的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公元466~527年)在其名著《水經注》中就有類似的沿用記述:「石燕山(在今湖南祁陽)有石紺而狀燕,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雷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這段文字,頗有繪聲繪色之妙。說的是祁陽石燕山,出產變成石頭的蚶子,形態像燕,有大有小,若母子之分。每當雷雨之際,石燕會像燕子似的飛翔起來。據目前掌握的地質資料核查,祁陽廣布晚泥盆世的海相地層,特別在石灰質岩層內,盛產石燕化石,由於《水經注》是一部地理學的古典名著,石燕會飛的論述令人相信,以致廣為流傳了。
到了唐代,開始注意到石燕有治病的功能,於是入葯。同時,也對傳說中的石燕是否會飛的問題給予明確的回答。如李(公元584~669年)主持編纂的《新修本草》中提到「永州祁陽西北一十里,有土岡上,掘深丈余取之,形如蚶而小,堅如重石也。俗雲,因雷雨則自石穴中出,隨雨飛墜者,妄也。」這段見解獨到的文字,指出石燕的形態與蚶子相似,又堅如石,沉重。但不會飛,將其視作飛燕,是風馬牛不相關的。
新疆泥盆紀-石炭紀石燕化石相當豐富,燕子山僅因距縣城較近的優勢成為一處此類化石產地的代表,塔里木西南緣、南天山尚有許多保存完整尚未開發的石燕化石產地。石燕類是腕足化石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大類群,其從志留紀到二疊紀地層均有產出,由於形狀多樣,紋飾發育,是腕足類中劃分地層最為重要的化石,二疊紀末期,全部滅絕。
4.管孔石燕、大長身貝和細線貝
新疆早石炭世早期的代表腕足化石為管孔石燕,這類腕足僅見於北天山和其以北的准噶爾地區,為北型生物區系的腕足化石,國內見於內蒙古、黑龍江等地。
早石炭世晚期為世界性的大海侵時期,整個天山和塔里木地區皆為海洋環境,沿海岸淺水地帶普遍生活有兩種大型腕足類——大長身貝和細線貝,這兩種腕足類為中國南方早石炭世的典型化石,在大海侵時期分布跨越天山,但未出現於准噶爾地區。北天山是早石炭世兩大腕足類群的分界線,但在有限的區域內兩大腕足類群疊覆共存。今天,這兩種化石是早石炭世的標准化石,由於其易於發現和鑒定,對新疆石炭紀地層研究很有意義。在伊犁等地的該期地層中,這種化石常呈介殼層產出,為昔日海灘的最好見證。1957年,北京地質學院楊式縛曾對博羅科努山北坡共存的兩種腕足動物化石群進行過系統採集研究,於1964年出版了相關專著。
5.新疆的蜓與菊石
除腕足、珊瑚等化石外,新疆石炭紀蜓和菊石化石也非常豐富,並對石炭紀地層的劃分具有重要的價值。蜓是全球石炭紀灰岩中多見的一種特殊的有孔蟲化石,大米粒般大小,原名紡錘蟲,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中國首次研究這種化石將其譯為蝌化石,目前簡稱為。從早石炭世晚期出現,二疊紀末滅絕,因演化迅速,為石炭紀—二疊紀的標准化石,對全球石炭紀-二疊紀的地層劃分和對比相當重要。新疆石炭紀化石豐富,天山、昆侖山普遍可見。含密集的石灰岩經磨製拋光,可供觀賞和作為高檔建材。
菊石從泥盆紀開始出現,到石炭紀成為一種重要化石。菊石體內用於支撐殼體的隔壁因加固需要,從簡單到復雜彎曲演化迅速。隔壁與外殼體銜接處形成的復雜線體叫縫合線,各時代各屬種的菊石縫合線千姿百態,其如同一種古老文字,使菊石成為化石界最為理想的、可以准確確定地層時代的標准化石,同時也使菊石的美觀度大大增加,菊石也因此而得名。新疆石炭紀菊石是我國保存最好、分布層位最多的地區,以准噶爾、天山和喀喇昆侖為主要產地。依據菊石屬種建立的化石帶相當於時間帶,可以把石炭紀分的很詳細。
新疆石炭紀的古植物化石也較為豐富和獨特,從早石炭晚期起,新疆局部地區有陸地存在,大體以天山為界,北屬安加拉植物群,南為華夏植物群,是研究石炭紀植物區系的理想之地,所產的准安加拉羊齒、脈羊齒化石是兩大古植物區系的代表性屬種。但總體而言,石炭紀的新疆陸地面積小,大型喬木類植物少,除昆侖山前局部地區外,沒有形成可供開採的煤礦。新疆大量的煤均形成於侏羅紀。
E. 在生物分類中,屬和門哪個是是客關性的嗎
界:類病毒界、來病毒界、古源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魚綱、鳥綱、哺乳綱
目:食肉目、靈長目、雁形目、雞形目
科:犬科、貓科、猩猩科、人科
屬:貓屬、豹屬、犬屬、黑猩猩屬、人屬
種:人、貓、虎、豹、狼、黑猩猩、狗
(注意:人們將生物分為若乾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而有一種「亞某」或「超某」。比如說「亞門」意思是比門低,但比綱高。同理:「超綱」就是說比綱高,而比門低。但須注意的是,亞門比超綱要高啊!)
F. 哪些植物是有毒的
鮮花多姿多彩,芬芳宜人,所以小朋友一定都喜歡花兒。但是你千萬不可大意,版有些花兒是權有毒的品種,如果誤食了它們的根、莖、葉、花或者果實,就會出現中毒的症狀,嚴重的還會引起死亡。
一品紅長得特別艷麗,不少人喜歡它,把它栽植在庭院里,但是它的全身都有毒,那乳白色的汁液會使皮膚紅腫,莖和葉子會致人死亡。
夾竹桃是很常見的盆栽花兒,在枝、葉、皮里含有夾竹桃甙,只要誤食幾克甙物質,就能中毒。
水仙花也是一種常見的花,它非常美麗、清雅,但是在它的鱗莖里含有叫拉可丁的有毒物質,誤食了就要引起腸炎、嘔吐或腹瀉。
此外五色梅、龜背竹、馬蹄蓮,霸王鞭等100多種花兒都有毒。這些花之所以長有毒素,是為了抵抗病蟲的危害。所以它們適應性強,容易栽培。
G. 求動物界所有門綱目科屬名稱及代表動物。
動物界分門
根據許多動物學家的意見,將動物界分為42門,為了反映各門動物發展的水平及相互關系,又可將某些門聯合成更大的形態類群。現將此42門及其分類地位列出如下:
1.原生動物門
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我們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菱形蟲門
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直泳蟲門
與菱形蟲類似的動物。
4.多孔動物門
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5.扁盤動物門
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
絲盤蟲
6.古杯動物門
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7.腔腸動物門
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
8.櫛水母動物門
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9.扁形動物門
有渦蟲、吸蟲、絛蟲等我們常聽說的寄生蟲。
10.螠蟲動物門
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1.舌形動物門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2.微顎動物門
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3.紐形動物門
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4.顎胃動物門
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5.線蟲動物門
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長過的——蛔蟲。
16.腹毛動物門
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7.輪蟲動物門
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8.線形動物門
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9.鰓曳動物門
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20.動吻動物門
和鰓曳動物類似。
21.棘頭蟲動物門
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2.鎧甲動物門
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目前沒有準確分類。
23.內肛動物門
苔蘚狀的小動物。
24.環節動物門
蚯蚓、螞蟥、沙蠶等,身體呈環節狀。
25.環口動物門
最近新發現的一類動物。
26.星蟲動物門
與前面說的螠蟲動物相似。
27.軟體動物門
常見的貝類。
28.軟舌螺動物門
已滅絕。
29.葉足動物門
寒武紀的奇蝦等。
30.緩步動物門
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31有爪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32.節肢動物門
動物界中種類佔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包括昆蟲綱、甲殼綱、多足綱等。
33.腕足動物門
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4.外肛動物門
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5.帚蟲動物門
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6.古蟲動物門
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37.棘皮動物門
一個我們熟悉的門,有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
38.須腕動物門
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9.異渦動物門
僅2種,在波羅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後被認為扁形動物和軟體動物。
40.毛顎動物門
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41.半索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
42.脊索動物門
包括大部分脊椎動物。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_^*
H. 有一種草叫忘尤草,它的功效是什麼
忘憂草- 百合科萱草屬草本植物編輯詞條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Orange Daylily)是萱草科萱草屬植物,舊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屬於百合科(Liliaceae)。別名眾多,有「忘憂草」、「黃花菜」、「金針菜」、「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又因為花蕾和花蕊帶有檸檬色,外國人稱之為「檸檬萱草」。原產於中國、西伯利亞、日本和東南亞,台灣於1661年由華南引入。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黃花菜
拉丁學名
Hemerocallis citrina
別稱
萱草、忘憂草、金針菜、萱草花、健腦菜、安神菜、綠蔥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目
百合目 Liliflorae
亞目
百合亞目 Subordo Liliineae
科
百合科 Liliaceae
族
萱草族 Hemerocalleae
屬
萱草屬 Hemerocallis
種
黃花菜
分布區域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等地
環境分布
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緣
生態習性
陸生植物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植物
日照
喜光照
水分
耐旱,不耐濕
溫度
喜溫,不耐寒
土壤
微酸性和中性及微鹼性
海拔
2000米以下
食用價值
釀酒,涼拌、炒、汆湯或做配料
葯用價
健胃、利尿、消腫
工業價值
葉可造紙和編織草墊
特殊用途
做紙煤和燃料,觀賞價值
毒性
無毒
象徵意義
永遠愛你,偉大的母愛,慈母
原產地
中國
目錄
1基本信息
2形態特徵
3生長習性
4主要品類
5分布范圍
6黃花菜主要價值
7觀賞價值
8營養價值
9歷史追溯
10繁殖技術
11注意事項
12適宜人群
13選購技巧
折疊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忘憂草【學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別名】:萱草、忘憂草、金針菜、萱草花、健腦菜、安神菜、綠蔥、鹿蔥花、萱萼、(北京叫它「黃花」打鹵面的鹵經常用到)。
【英文名】:Daylily
【漢語拼音】:Huang Hua Cai
【分類】: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屬
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秋水仙鹼」的物質,有毒,經過腸胃道的吸收,在體內氧化為「二秋水仙鹼」,具有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鮮品時,每次不要多吃。由於鮮黃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溫60度時可減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時,應先將鮮黃花菜用開水焯過,再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撈出用水洗凈後再進行炒食,這樣秋水仙鹼就能破壞掉,食用鮮黃花菜就安全了。食用干品時,消費者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溫水進行多次浸泡後再食用,這樣可以去掉殘留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硫等。[1]
折疊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摺葉萱草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簇生,肉質,根端膨大成紡錘形。葉基生,狹長帶狀,下端重疊,向上漸平展,長約40~60厘米,寬2厘米~4厘米,全緣,中脈於葉下面凸出。
花莖自葉腋抽出,莖頂分枝開花,有花數朵,大,橙黃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質,橢圓形。種子黑色光亮。
植株一般較高大;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葉7-20枚,長50-130厘米,寬6-25毫米。
花葶長短不一,一般稍長於葉,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圓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針形,下面的長可達3-10厘米,自下向上漸短,寬3-6毫米;花梗較短,通常長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達100朵以上;花被淡黃色,有時在花蕾時頂端帶黑紫色;花被管長3-5厘米,花被裂片長(6-)7-12厘米,內三片寬2-3厘米。
蒴果鈍三棱狀橢圓形,長3-5厘米。種子20多個,黑色,有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需40-60天。花果期5-9月。
折疊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黃花菜耐瘠、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地緣或山坡均可栽培。對光照適應范圍廣,可與較為高大的作物間作。黃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溫。忌土壤過濕或積水。旬均溫5℃以上時幼苗開始出土,葉片生長適溫為15℃~20℃;開花期要求較高溫度,20℃~25℃較為適宜。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品類
衡陽花、黑嘴子花、牛角花、紫蘭花、荊州花、重陽花、五月花、茶子花、早花、細葉子花、高壟花、炮筒予花、無名花、茄子花、寧花一號、白花、猛子花、長嘴子花、冬茅花、老來青、蟠龍花、仙居花、四月花、大同花、衙縣花、大烏嘴、馬蓮花、線黃花、蘇黃花、小黃花。
早熟型有四月花、五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條子花等;
中熟型有矮箭中期花、高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茄子花、杈子花、長把花、黑咀花、茶條子花、炮竹花、才朝花、紅筋花、沖里花、棒槌花、金錢花、青葉子花、粗箭花、高壟花、長咀子花等;
遲熟型有倒箭花、細葉子花、中秋花、大葉子花等。
折疊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折疊原產地
曬乾的黃花菜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在湖南省,邵陽市、衡陽市等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2000年開始,祁東的黃花菜種植面積飈升到16萬畝,菜農達40萬人,總產量超過全國的一半,邵東縣、祁東縣還被國家命名為「黃花菜原產地」。由此,奠定了祁東作為全國黃花菜產業的總指揮部和大本營的地位。祁東縣作為黃花菜原產地和全國最大的黃花菜種植基地,2006 共產出干黃花菜4.1萬噸。
折疊原產地保護
2004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 (第161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經河北省、黑龍江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陝西省、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初審推薦,我局依法受理了蠡縣(麻)山葯、贊皇大棗、方正大米、天台烏葯、盧氏黑木耳、偃師銀條、恩施紫油厚朴、邵東黃花菜、桃源大葉茶、商洛丹參、武都橄欖油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經形式審查合格,現予以公告。
折疊編輯本段黃花菜主要價值
折疊葯用價值
採集
秋季採挖根,除去殘莖,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甘,平。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葯》:性平,味甘,有小毒。
②《雲南中草葯選》:甘微辛,平。
功效
[2]養血平肝,利尿消腫。忘憂草
治頭暈,耳鳴,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腸下血,水腫,淋病,咽痛,乳癰。
應用
《昆明民間常用草葯》:補虛下奶,平肝利尿,消腫止血。
《雲南中草葯選》:鎮靜,利尿,消腫。
治大腸下血:摺葉萱草根端膨大體十個,水煎服。
治肺熱咳嗽,腮腺炎,咽喉腫痛:摺葉萱草根端膨大體五錢,水煎服。
(③方以下出《雲南中草葯》) ⑥治乳癰腫痛,瘡毒:黃花菜根搗敷。
(⑦治小兒疳積:黃花菜葉15克,水煎服。近代中外學者對黃花菜的葯用價值更有進一步發現,如日本學者把黃花菜稱「健腦菜」:中國《營養學報》曾評價黃花菜,具有顯著地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的作用。人們知道,膽固醇的增高是導致中老年疾病和機體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夠抗衰老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蔬菜並不多,而黃花菜恰恰具備了這些特點。
常吃黃花菜還能滋潤皮膚,增強皮膚的韌性和彈力,可使皮膚細嫩飽滿、潤滑柔軟,皺褶減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黃花菜還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輕度的消炎解毒功效,並在防止傳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折疊食療價值
忘憂草1.有健腦抗衰功能:日本保健專家列舉的八種健腦食物中,居首位者便是黃花菜。忘憂草的圖片(20張)他說:「黃花菜對預防老年人智力衰退,是一種良葯。」
2.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作用:是預防高血脂和延緩機體衰老的佳蔬。
黃花菜的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質14.1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胡蘿卜素的含量最為豐富。
3.還有清熱、利濕、利尿、健胃消食、明目、安神、止血、通乳、消腫等功能。
其花、莖、葉、根都可入葯。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齋菜配搭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做湯吃或炒食,營養豐富。
折疊經濟價值
黃花菜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它的花經過蒸、曬,加工成乾菜,即金針菜或黃花菜,遠銷國內外,是很受歡迎的食品,還有健胃、利尿、消腫等功效;根可以釀酒;葉可以造紙和編織草墊;花葶干後可以做紙煤和燃料。
折疊編輯本段觀賞價值
黃花菜春季萌發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布置庭院、樹叢中的草地或花境等地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夏季,不僅可以觀賞其花朵,而且它的葉叢,自春至深秋始終保持鮮綠,均具有綠色觀賞的效果。
黃花菜是花卉園藝方面的珍品,因其品種繁多,四季有花,家庭庭院仍將其作為點綴花草觀賞。
折疊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黃花菜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追溯
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中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它不僅供人觀賞,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中國南北方廣為栽植。萱草又名「諼草」、「金針」、「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稱之為「丹棘」;《說文》記載為「忘憂草」;《本草綱目》名之為「療愁」。在英名day lily是「一日百合」的意思,點出了萱草花期只有一天的短暫。[4]
忘憂草
萱草在中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另一稱她忘憂,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陶潛的飲酒詩:「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叫做宜男草。民間有一傳說,當婦女懷孕時,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會生男孩,故名宜男。唐玄宗時,興慶宮中栽種了多種萱草,有人作詩譏諷說:「清萱到處碧鬖鬖,興慶宮前色倍含;借問皇家何種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萱草既可入葯,又可作菜餚。北方人喚作黃花菜,廣東人叫做金針;《本草綱目》載曰:「今東人采其花而貨之,名為黃花菜。」黃花菜始見載於《詩經》,《古今注》載「慾望人之憂,則贈以丹棘(萱草)」,故名忘憂草。
《風土記》載「[萱]花曰宜男,妊婦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古代時候以其嫩芽葉供食,因而宋朝以前吟詠萱草者,大都屬意忘憂、宜男的含義。
宋明以後,中國海員出航必攜金針、木耳以代蔬菜;黃花菜還是出口商品,大量銷往印度等國,印巴人民常用其養生。忘憂草
《群芳譜》、《野菜箋》、《遵生八箋》等載有加工、食用方法,並謂萱花「干而貨之,名為黃花菜」。
相傳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起義前,因家境貧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腫,可謂貧困交加,飢寒交迫,以致常以乞食度日。曾遇一黃姓好心老婦煮些萱草送給他吃,一段時間後,陳勝的全身浮腫慢慢消退,疾病痊癒,身體也強壯起來。後來他與吳廣組織農民起義,成為歷史上首開先河的農民領袖。陳為感謝黃婦女之恩而,請她常住在家裡,並把萱草稱為忘憂草。
當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下陳州(今河南淮陽縣)建都稱王時,士兵們在兵荒馬亂中,把生機盎然的黃花菜踐踏成不成樣子,當地有個名叫金針的姑娘,看到這種情形十分痛惜,於是就對其精心管理栽培,結果這些黃花菜死而復活。棵棵長的亭亭玉立,開滿迷人的鮮花。人們為紀念金針姑娘,便將黃花菜起名金針菜。
清朝年間,永州地方官員(當時祁東縣與祁陽縣未分設,屬永州府管轄)開始將黃花菜作為地方貢品向朝廷進貢。清朝朝廷要員、有鐵嘴銅牙之稱的風流才子紀曉嵐最愛吃黃花菜,用餐時一見到餐桌的黃花菜便手舞足蹈,興奮不能自已。贊美道:黃花菜可是個好菜,清爽香脆,其味無窮,常吃黃花菜的人聰明。
孫中山先生曾用「四物湯」作為自己健身的食療食譜。「四物」即黃花菜、黑木耳、豆腐、豆芽、黃花菜位列其首。「四物湯」營養成分完備,是補血、養血、美容的良方,又是日常素食中價廉物美的珍餚。
折疊編輯本段繁殖技術
忘憂草一、分株繁殖法:選擇生長健壯的多年老黃花,從母株叢挖出一部分或全部根莖,抖去泥土,剪去根莖下部的老根,病根,並一株一株地分開,把根狀莖的四周黃褐色衣毛扒去,露出主側芽,每個根狀莖保留2-3層新根栽植於大田。特點是操作簡單,成活率高,一年四季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為好,是生產中常用的一種無性繁殖方法。
二、分芽繁殖法:黃花的根是肉狀莖,每個肉狀莖上著生許多小突起叫隱芽簇,每個隱芽蔟含有六個隱芽,交替排在肉狀莖的兩側,隱芽一般不萌芽,只有在主側芽受到損傷時,萌發長出一個新的小生命。分芽繁殖根據黃花的這一特性,把根狀莖按照隱芽簇的分布,有意用刀切開,通過培養,一個月隱芽萌發長出一個新的植株。這種方法技術性強,繁殖系數高,因此要選擇生活力強、發育快、成活率高,年限短的根狀莖進行分芽。一般一個單株可分4-10株,每畝老黃花通過分芽繁殖,可新栽黃花4-6.70公頃。
1.分芽技術:分芽繁殖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最好在春秋兩季,把挖起的黃花株叢抖凈泥土,扒去枯葉和衣毛,露出主側芽,按照隱芽簇著生的位置分切種塊。
⑴橫切法。用刀從主芽下邊的年痕處把根狀莖橫切斷,然後從上往下,依次從年痕處或每隔1-2厘米處橫切一刀,將根狀莖分成若干段,每段保證1-3個芽簇。
⑵斜切法。先用刀從主芽與側芽連接處以45°角把主芽斜切下去,然後再朝相反方向以45°角把側芽斜切下去,以此類推。
忘憂草以上兩種方法不論採取哪一種,每段帶3-7厘米的肉質根1-3條,為萌動,發芽提供營養。
2.栽培方法
⑴把種塊直接栽大田。整地作畦,施農家肥5000千克,硝酸磷肥40千克,畦寬2米,每畦栽2行,大行距1.20米,小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開穴。每穴放切好的種塊3-4塊,芽向上,根向下放展,覆土3厘米,栽後用小水澆足,水滲後覆膜。1月後注意放苗,要加強苗期管理,達到早發苗,發壯苗。
⑵先育苗再移植,把切好的種塊栽在苗床上,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每畝苗4.50萬株,苗齡2個月可移栽大田。這種方法發芽快,苗壯,成活率高。
3.種子繁育法
1.選種。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栽植5-8年的黃花,初花期每個花薹上留5-6個粗壯花蕾不採摘,讓其結果,留作種子。其餘花蕾繼續採摘,作為商品出售。采種用的黃花初花期每隔7-10天噴1次氨基酸2000倍液,噴2-3次,待朔果成熟,頂端稍裂口時,摘下脫粒。種子要放在通風乾燥處,妥善保管。
2.育苗。選擇陽畦或溫室等場地,用肥沃的菜園土做苗床,並進行土壤消毒。種子用25℃的溫水浸種48小時。播種時每畦(1.50-7米)施腐熟過篩的有機肥200千克,把畦平整後澆足底水,待水滲後,按行距15厘米,株距3厘米開溝點種,播後覆土2厘米。採用陽畦育苗,可在上面插小拱稈蓋膜,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5℃,晚上不低於12-15℃,1周可出苗,出苗後逐漸降低棚溫,適應外界氣候,防止幼苗徒長。在苗期要加強田間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防病治蟲,要多中耕並噴一些葉面肥,促進幼苗生長發育,為來年的移栽培育大苗、壯苗。
折疊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黃花菜是近於濕熱的食物,瘍損傷、胃腸不和的人,以少吃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鹼,食用後會引起咽喉發干、嘔吐、惡心等現象,但一經蒸煮洗曬後再食用,就無副作用發生。必須在蒸煮曬干後存放,而後食用。另外,市面上所賣的干黃花菜色澤金黃,多用硫磺熏蒸過,建議食用前用清水浸泡2-3個小時,再清洗4-5次食用為佳。
干黃花菜與鮮黃花菜相比之下,干制黃花菜在製作的 過程 中經過水蒸氣熏蒸、晾曬等工序,能夠去除大部分的秋水仙鹼,更加安全。秋水仙鹼可溶於水,因此,如果吃鮮黃花菜,一定要先經過焯水、泡煮等過程,干黃花菜 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3]
折疊編輯本段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1.孕婦、中老年人、過度勞累者尤其適合食用。
2.患有皮膚瘙癢症者忌食。腸胃病患者慎食。
折疊編輯本段選購技巧
很多朋友反映:市場購買的黃花菜很酸,味道全變了。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很嚴重,黃花菜也不例外。
在這里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怎樣挑選黃花菜,以及不同黃花菜存在的質量和價格差異。
黃花菜有原品菜和保鮮菜2種,原品菜有天然原品菜和加工原品之分。保鮮菜有農戶製作保鮮菜和工廠加工保鮮菜之分。另外市場上還有一些商家為了更有利於競爭,在加工菜上作文章,根據加工菜裡面的添加劑含量不同而確定銷售價格。在有些北方的黃花菜中,還有很多硫熏菜,需要仔細辨別清楚。
黃花菜質量鑒別和影響價格因素有3點:顏色、干度、添加劑。
顏色A:純正綠色天然黃花菜,一根黃花菜必須頭尾黑色,中間黃白色,細看黃花菜表面無雜質,無白色粉末,聞起來有清香味道。取一根黃花菜咀嚼,有甜味,此種菜價格比較高,一般超市裡面經常看到。
B:頭尾區分不明顯的黃花菜,一般屬於B類型,B類型和C類型比較好區分,就是B偏向於A的顏色。此菜是農戶在加工的時候添加了少許食品添加劑焦亞硫酸鈉,聞起來有些許刺鼻氣味,根據氣味的濃淡可以推測添加劑含量的多少。已經不屬於綠色食品了,質量差一個級別,價格自然就差許多,一般菜市場會經常看到。
C:此類菜為含有添加劑-焦亞硫酸鈉的保鮮菜,焦亞硫酸鈉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根據添加量的不同,保鮮菜又分為不同的等級,添加劑含量可以從保鮮菜的表面看出,或者聞菜的氣味,一般保鮮菜表面會含有白色粉末一樣的東西,那就是添加劑的結晶體。表面白色粉末越多,質量就越差,消費者購買須謹慎。
此類菜的顏色為黃白色,顏色均勻,如果遇到帶有結團、粘稠一塊的保鮮菜,請不要購買。
D:此類為C類的加工保鮮菜,質量和C類差不多,但是干度比較好。顏色比較暗,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有結團、發霉、發黑現象也須謹慎購買。
干度顏色不同影響菜的質量,干度不同將影響菜的價格。
A類菜一般上達到93以上干度,摸起來扎手,有些根條可以直接折斷。
B類菜乾度比A類菜稍微潮濕,在干度上價格也比A類菜降一個價位。
C類菜一般在60-80干度,價格比較便宜。
D類菜比C類菜要干,價格要高出1-2元一斤。
添加劑-焦亞硫酸鈉一般上,A類菜是絕對禁止有添加劑的,否則自動劃歸為B類菜。除了A類菜,其他都是含有添加劑的菜。
硫熏菜北方的菜比較多為硫熏菜,硫熏菜和B類菜差不多,但是B類菜更接近於A類菜,帶黃白色。而硫熏菜也是接近於A類菜,但是偏黃色。
忘憂草圖
I. 動物過各有幾種方式
動物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的,一般來說只要某幾種動物,有共同點就可以歸為一類,比如說可以按:
1.會不會飛分,會飛的一類,不會飛的一類
2.有沒有羽毛分
3.水生還是陸生分
4.胎生還是卵生分
5.用什麼器官呼吸分,目前較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有無脊椎骨分
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大約有150萬種。可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1.無脊椎動物中包括:原生動物、扁形動物、腔腸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線形動物八大類。所以無脊椎動物佔世界上所有動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五大種類。
生物分類有界、門、綱、目、科、屬、種
在動物界之下,共38個門如下:
1 原生動物門 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我們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 中生動物門 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 多孔動物門 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4 扁盤動物門 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厲害,不得不服~~
5 古杯動物門 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6 腔腸動物門 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7 櫛水母動物門 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8 扁形動物門 有渦蟲、吸蟲、絛蟲等我們常聽說的寄生蟲
9 螠蟲動物門 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0 舌形動物門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1 奇怪動物門 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2 紐形動物門 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3 顎胃動物門 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4 線蟲動物門 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長過的——蛔蟲
15 腹毛動物門 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6 輪蟲動物門 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7 線形動物門 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8 鰓曳動物門 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19 動吻動物門 和鰓曳動物類似
20 棘頭蟲動物門 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1 鎧甲動物門 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目前沒有準確分類
22 內肛動物門 苔蘚狀的小動物
23 環節動物門 蚯蚓、螞蟥、沙蠶……都是身體呈環節狀,這還用說?
24 星蟲動物門 與前面說的螠蟲動物相似
25 軟體動物門 包含有大量常見動物,我將在後面詳細解說
26 軟舌螺動物門 已滅絕
27 緩步動物門 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28 有爪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29 節肢動物門 動物界中種類佔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留到下面介紹這個龐大的家族
30 腕足動物門 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1 外肛動物門 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2 帚蟲動物門 又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又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3 古蟲動物門 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34 棘皮動物門 一個我們熟悉的門,有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
35 須腕動物門 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6 毛顎動物門 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37 半索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