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玉舌
❶ 丁香花的特點
丁香,丁香屬。 亦名丁子香、雞舌。 原產馬魯古群島,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屬於常綠喬木。葉對生,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夏季開花,花淡紫色,聚傘花序。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乾燥丁香花蕾入葯,稱「公丁香」,性溫,味辛,功能溫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脹悶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為重要香料。
特點:乾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狀,長1.5~2厘米,紅棕色至暗棕色;下部為圓柱狀略扁的萼管,長1~1.3厘米,寬約5毫米,厚約3毫米,基部漸狹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滲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圓球形,徑約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將花蕾剖開,可見多數雄蕊,花絲向中心彎曲,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質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斷面有油性,用指甲劃之可見油質滲出;氣強烈芳香,味辛。以個大、粗壯、鮮紫棕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顯微鑒定: 花托部位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較厚的角質層。皮層較寬,外側散有2~3列徑向延長的油室。中柱有20~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外圍有少數木化纖維;內側為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型細胞間隙。中央為軸柱,有約17個細小維管束。本品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簇晶。
丁香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在園林等地供人們觀賞,花色美麗
❷ 關於丁香花的資料有哪些
丁香花通常有四瓣,據說找到五瓣丁香的人會走運。這種花在春天的中期盛開,散發出迷人的香氣,花色繁多,色彩艷麗,非常吸引人。丁香屬於木犀科丁香屬,可以是灌木或小喬木。它原產於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現在仍有許多野生品種,如小葉丁香、毛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丁香花原本是紫色的,因此也被稱為紫丁香。
白花丁香是紫丁香的變種,花香更加濃烈,更受人們喜愛,常與紫丁香搭配,色彩和諧雅緻,更具情趣。此外,經過多年的培育,還有佛手丁香,其花重瓣,香似茉莉;垂絲丁香,其花內白外紅,花朵倒垂,風姿優美;荷花丁香,其花黃白色,香味與女貞花相似,一股素雅的風韻;還有南了香,其花藍紫色,非常雅緻。
除了上述品種,還有一種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非洲熱帶地區的洋丁香,在中國也有栽培。但洋丁香與紫丁香不同科種,屬桃金娘科丁子香屬,常綠喬木,高度可達十米以上。夏季開淡紫色花,花蕾乾燥後入葯,稱為公丁香。花後結果,果實為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稱為母丁香,中國中葯中使用的丁香就是母丁香。清人張秉成編著的《本草便讀》中記載:「丁香有公丁母丁兩種。公丁是花,母丁是實。……母者即雞舌香,古方多用之。今人所常用者,皆公丁香耳。」丁香是溫熱性葯品,有溫胃降逆、達腎壯陽的作用。
丁香的花蕾還可以提煉成丁香油,是一種重要的香料。非洲的坦尚尼亞桑給巴爾島盛產洋丁香,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丁香之島」。
丁香在唐宋時期就在中國廣泛栽培,據說,丁香之所以受人喜愛,除了它素雅清純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常被人們譽為「愛情之花」、「幸福之樹」。這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常有描寫。小說《鏡花緣》列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借丁香喻愛情,描述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愁苦心情。唐詩人陸龜蒙作有《丁香》詩:「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借丁香花抒懷,寄託情思。
古代人借丁香花抒發愛情,今天中國許多地方仍是如此,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在雲南,崩龍族和傣族人民,每逢春暖花開之際,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採花節」。身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爭相上山採摘丁香花,贈送給自己的戀人,表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有些地方還把丁香花作為定情之物或催辦婚事之物。在男女雙方訂親以後,如果女方同意出嫁,就託人送一束丁香花給男方。男方收到女方送來的花束之後,要把花束放在即將成親的新房中,不等花朵謝落,就要選定成親迎娶的良辰吉日。
此外,說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發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自發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❸ 古人用丁香代表美女的舌 柔夷代表美女的手 請問出處是哪裡
出自 李商隱 《代贈》
樓上黃昏慾望休,
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內
.....................................
「丁香空結雨容中愁」
出自 李璟《浣 溪 沙》
浣 溪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
李商隱《代贈》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丁香花蕾叢生,喻人愁心不解。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青鳥是古代傳說中傳遞信息的信使。青鳥不傳信,於是有「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嘆息。丁香結是愁思的傳統意象。李商隱《代贈》詩雲:「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❹ 丁香在古代詩詞中的含義是什麼
含義:借喻女人的舌頭。
出處:南唐 李煜 《一斛珠》
詩句: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版歌,暫引櫻桃破。權
翻譯: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於是櫻桃小口微張,流出了婉轉如鶯的清歌。
(4)丁香玉舌擴展閱讀
現代含義:
1、常綠喬木,又名雞舌香,丁子香。葉子長橢圓形,花淡紅色,果實長球形。生在熱帶地方。花供葯用,種子可榨丁香油,做芳香劑。種仁由兩片形狀似雞舌的子葉抱合而成。
2、指這種植物的花。
舉例: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窗外正開著深紫色的一樹丁香,窗內掛著一隻銅絲籠子。」
3、指丁香花狀的耳飾。
舉例:《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二件是耳上環兒。此乃女子平常日時所戴,愛輕巧的,也少不得戴對丁香兒。」
4、指丁香花狀的紐扣。
舉例:《桃花扇·卻奩》:「兩個在那裡交扣丁香,並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
❺ 《本草精薈》:溫中降逆:丁香的功效與應用
丁香為桃金娘科常綠喬木植物丁香的花蕾,又稱 公丁香 。花蕾採集下來,乾燥後像釘子一樣,且香氣甚濃,故此得名,也叫 丁子香 。而它果實成熟後,外形像雞的舌頭一樣,所以叫雞舌香,也叫母丁香。一般入葯,多用其花蕾,即公丁香,因其芳香性揮發油含量較多,葯效更強一些。我國廣東地區有栽培,通常在花蕾由青轉為鮮紅時採收,除去花梗,乾燥入葯。常生用。
一、丁香的功效:
丁香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功效能 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其特點即溫中,又助腎陽補命門,被譽為「胃寒嘔逆之要葯」。
常用於 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葯性論》:「治冷氣腹痛。」
《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
《本草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玉楸葯解》:「丁香辛烈溫燥,驅寒瀉濕,暖中扶土,降逆升陷,善治反胃腸滑,寒結腹痛之證。」
《本草備要》:「辛溫純陽。泄肺溫胃,大能療腎,壯陽事,暖陰戶。治胃冷壅脹,嘔噦呃忒,痃癖奔豚,腹痛口臭。」
二、丁香的配伍應用:
1.用於胃寒嘔吐、呃逆、腹瀉等證。丁香溫中散寒,尤善降逆止嘔,為治療胃寒嘔吐、呃逆之要葯。治虛寒呃逆,常配伍柿蒂、人參、生薑,即 丁香杮蒂湯 。
若治胃寒嘔吐,食少便溏,常配伍砂仁、白術、半夏等葯。
若治脘腹冷痛、腹瀉,丁香還常與肉桂相須配伍,可互增療效,即 丁掛散 。
今有 丁桂兒臍帖 ,即以丁香配伍肉桂、草茇等葯加工而成,外用貼於小兒臍部或少腹,有健脾溫中,散寒止瀉之效。
丁香還可用於因脾胃虛寒、運化無權所致的消化不良、口臭等證。即可單味應用,也可配伍桂花、藿香、砂仁、佩蘭等芳香化濕之葯。
2.用於腎陽虛,陽痿腳弱,腰腿寒濕等證。丁香能溫腎助陽,常配伍附子、肉桂、巴戟肉等葯。
此外, 丁香還是一味上好調味香料 ,在多種食品調料和白酒的加工中,都會用到,多為秘法,不外傳也。
三、丁香的用法用量:
丁香辛溫芳香甚烈,較適合做散內服或外用,也可入煎劑。無論何種用法,劑量都不宜過大。入煎劑常用量幾克即可;外用適量。
四、丁香的應用注意:
丁香辛溫而燥,易傷陰分,故 陰虛內熱或因熱而嘔吐、呃逆者忌服 。
自古有丁香畏鬱金之說,今以證實,二葯不但可以配伍應用,且別具良能,相得益彰。
汪昂言:「熱症忌用。」
~
——中醫實戰筆記20.9.14夜
#中醫實戰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