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丁香
① 為什麼丁香是天然食用香料
別名丁子香,為桃金娘科植物,是常綠喬木,它的葉、花、果及莖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為芳香、鎮痙及驅風劑。其主要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是丁香油酚、乙醯丁香油酚等。它的含油量約14%~21%。花蕾可入葯,花蕾又稱公丁香。
丁香丁香原產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現在我國廣東、海南、雲南等省都有栽培。丁香是調味品,其香氣濃郁,開胃並具有辛辣感,主要是丁香油和丁香酚的作用。丁香還可消除異味,添香曾味,是較好的天然食用香料。
丁香花芬芳襲人,為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歐、美園林中廣為栽植。在我國園林中亦佔有重要位置。園林中可植於建築物的南向窗前,花時,清香入室,沁人肺腑。丁香還有殺菌和抗氧化的作用,可用於牙膏、肥皂、香水的原料。也可入葯,有溫脾胃、降逆氣,驅風止痛等功效。
我國栽培丁香歷史悠久,據考證,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早在三國時期,大文學家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寫道:「坐者嘆息舒顏,御金裛粉君傍,中有霍納、都粱,雞舌五味雜香,進者何人齊姜,恩重愛深難忘」。宋代王十朋稱丁香「結愁干緒,似憶江南主」。歷代詠丁香詩,大多有典雅莊重、情昧雋永的特點。北宋周師厚《洛陽花木記》(1082)中記載,當時洛陽已栽培丁香。明代高濂在《草花譜》(1591)中記述了丁香的繁殖「接、分俱可」。清代陳湨子在其《花鏡》(1688)中指出丁香「畏濕而不宜大肥」。20世紀30年代陳善銘發表了《中國之丁香》,對中國原產的22種丁香的分類、分布等做了詳細的記述。
丁香宜栽於土壤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徑應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15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栽植後澆透水,以後每10天燒1次水,每次澆水後要鬆土保墒。栽植3~4年生大苗,應對地上枝幹進行強修剪,一般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第2年就可以開出繁茂的花來。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修剪,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並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後要剪除殘留花穗。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會引起徒長,從而影響花芽形成,反而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後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灌溉可依地區不同而有別,華北地區,4~6月是丁香生長旺盛並開花的季節,每月要澆2~3次透水,7月以後進入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澇。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細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葉枯病、萎蔫病等,另外還有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發生在夏季高溫高濕時期。害蟲有毛蟲、刺蛾、潛葉蛾及大胡蜂、介殼蟲等,應注意防治。
② 洛陽春丁香花的詩詞鑒賞
《洛陽春丁香花》的詩詞鑒賞如下:
1、開篇詞人寫「冷艷幽香奇絕」,是對丁香花的色、香詩意的形容,「奇絕」,則是指對它的氣質的贊嘆,古人在書房或者花園,種植丁香,是為了保持神氣的清寧,安定與自然。其幽香,冷艷,奇絕的特質,尤稿笑其適合將就閑適,高雅的宋代詞人的氣質,花與人,氣質與精神的這種對應,也鍵森含是作者對丁香花的一種期待。
2、古都洛陽,它留給讀者除了古色盎然的建築,華美富貴春告的牡丹,還有丁香。丁香在宋代詞人的精神世界裡,是柔情百結,一份溫情。紫丁香於春季盛開,清香四溢,讀書人的案頭春色,亦是小家碧玉,花園奇境瑰麗的精靈。
介紹
《洛陽春·丁香花》是宋代韋驤創作的詩詞。這是詩人在借丁香花抒懷,寄寓情思,丁香是一種常綠喬木,生長在環境較為惡劣的熱帶,春夏季開花,這里也是在暗喻丁香花的生存環境,以及其自然的性格之美。
丁香花雖不艷麗,但卻散發著淡淡清香,這種氣質比較接近宋代求取功名的儒家知識分子的心靈。丁香是可愛之花,花朵極小且繁,一大枝上有數分枝,分枝上又有數小枝,花一開,看一朵是一朵花,看一小枝是一朵花,看一大枝也是一朵花,花未開時,蕾狀若釘,故名,也似扣結,又名百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