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百合
⑴ 歷史上有哪些書籍提到了食用百合
百合是一味常用中葯,功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專商品百合來源於百合科的多種屬植物,此外也有一些混亂品種,有必要作一本草考證。一、百合科百合鷹植物《神農本草經》僅載其別名與療效,對它的形態一無所述。蘇敬《唐本草》始載:「此有二種;一種葉大莖長,根粗花白者宜入葯。一種細葉花紅色。」宋《圖經本草》中也提出了兩種百合: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葉如雞距,又似柳葉青色,近莖處微紫,莖端碧白,四、五月開花~
⑵ 蘭州百合的發展歷史
日本對百合的最早記載是公元642年,當時有把百合花作為供品獻給天皇的記載。
歐洲歷史上百合的記載也很多。基督教的儀式上,百合花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花卉,特別是復活節、聖誕節,百合花是作為純潔少女的象徵出現的。
法國從十二世紀起,將百合作為國徽上的圖案。智利國徽上也有一簇百合花,它是獨立、自由的象花,也曾被西方人奉為聖物,有諺語說:「百合花賽過所羅門的榮華。」就連中國古代大詩人陸游也曾感慨:「芳蘭移取偏中林,餘地向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那由六枚花瓣組成的喇叭花型,優雅柔和,令人陶醉。
中國百合的歷史
中國百合的主要產區有湖南邵陽(隆回)、江西萬載、江西永豐、江蘇南京、宜興,浙江湖州、山東萊陽、甘肅蘭州等。我國是野生百合資源最多的國家,也是百合栽培開發利用最早的國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百合就有庭園栽培。如南北朝梁宣帝贊百合花是:「接葉多重,含露低垂,從風偃柳。」《千金翼方》(公元581—682年)中記述的百合栽培法已很詳細:「上好肥地加糞熟屬介訖,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於畦中種,如蒜法,五寸一瓣種之,直作行,又加糞灌水苗出,即鋤四邊,絕令無草,春後看稀稠所得,稠處更別移亦得,畦中干,即灌水,三年後其大小如芋,又取子種是得,一年以後二年始生,甚小,不如種瓣,《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了按徐鍇歲時廣記「二月種百合,法宜雞糞.」的栽培方法。
以食用價值著稱於世的我國百合,在甘肅省臨洮府志和平涼縣志中記載,距今已有500多年.蘭州栽培百合的歷史從引種到現在約有130多年了,據《皋蘭縣志》記載,蘭州百合系七里河區黃峪溝農民揚萬貴(世稱揚百合)於1858年(清咸豐八年)從陝西長武、彬縣引種,1863年(清同治二年)試種成功,到1883年(清光緒九年)由於當時陝甘總督譚鍾林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百合得以大力發展。當時種植的百合只供一些達官貴人食用和地方官僚向清朝政府官員和皇室進貢,到1890年開始作為蔬菜上市。當時的種植面積355畝,每畝產量1200市斤。
蘭州百合的發展
全國解放以後,蘭州百合的發展經歷挫折,終於得到發展。1974年,原蘭州市委書記王耀華曾在袁家灣村現場召開市委常委會,把該村定為百合基地村,解決有關問題,促進發展。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幹部、群眾思想逐步解放,干勁越來越大,特別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後,幹部群眾勁頭更足,發展速度更快。截止1999年,僅七里河區百合種植面積以達到2.2萬多畝,總產量850多萬公斤,1999年經農業部食品檢測中心檢測,蘭州百合完全符合「綠色食品」標准,並榮獲「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及99中國國家農業博覽會「知名品牌」及2001年第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2001年12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將「蘭州百合」證明商標授予七里河區,2004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開始對蘭州百合原產地域進行長期保護,蘭州百合產業化也被列為「國家山區農業產業化試點示範項目;而最新消息2014年3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已將「蘭州百合」證明商標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蘭州百合」馳名商標的確認,意味著該品牌的品位再次得到提升,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蘭州百合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