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受文
1. 《白月光與硃砂痣》出處是哪裡
出自張愛玲的書《紅玫瑰與白玫瑰》。
原文: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賞析:在張愛玲的小說里,紅玫瑰天真任性,風情萬種,白玫瑰有著傳統女性的懦弱,男人在紅白玫瑰間掙扎,以為做了自己世界的主人,實則遵循了命運的安排,同所有自負的男人一樣,自認為最理想的選擇成為生命中不可抹滅的遺憾!
雖然他有房子、有老婆、有小孩,可是在他內心深處是有缺憾的,白玫瑰雖然還在自己的花園里,嫻靜呆板而空洞乏味,那熱情美艷的紅玫瑰卻因為分離成了他心中永不枯萎的妖艷。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紅玫瑰是白日夢,脆弱到一觸即煙消雲散卻絢爛異常,白玫瑰是白開水,乏味到不可救葯卻平實溫暖,散發著人間煙火的安逸。
作品主題: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張愛玲以男主人公佟振保為主線,牽扯出兩個性格不同,角色相對的女性,並將她們置於同樣的生存背景之下,通過她們角色的反轉以及性格的變化,深刻揭示出當時中國女性共同的生存困境,且男權意識仍然主導著女性的生存。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制度中,男權意識一直占據著主要地位,男性總試圖按照自己的審美、價值觀等因素對理想的女性制定行為和思想上的准則,而女性也漸漸地在這一套要求的束縛下不自覺變成了附庸、陪襯。
在男權意識主導之下,女人一旦威脅到男人,必定會受到懲罰,王嬌蕊和孟煙鸝便是受害者。雖然在當時,有一部分女性曾試圖沖破傳統束縛,她們上新式洋學堂,穿新式洋裝,出入各大交際場所,努力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但性別仍然束縛著她們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就像王嬌蕊,勇敢追求真愛,依然為傳統所不容。
小說中,嬌蕊和煙鸝的悲劇都是以振保為代表的男權社會造成的。如煙鸝一般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傳統女性擺脫不了悲劇的命運,她們平庸、自我壓抑,沒有生機和活力,處於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
受過「五四」新思想洗禮,熱烈奔放,勇敢追求自我解放的新時代女性嬌蕊也逃不開悲劇的命運,新思想沒有讓她們徹底擺脫成為傳統的男人們的附庸,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擁有誠摯平等的愛情只能是一種奢望。嬌蕊和煙鸝的悲劇,是特定時代、特定階層女性群體的生活縮影,在問題的背後隱藏著更為深層的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