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網辦公室

百合網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5-09-28 09:58:22

『壹』 田范江的個人履歷

1991年,田范江先生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
1996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
2000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2001年,任職於國際信息化咨詢公司埃森哲,擔任咨詢經理,先後為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戰略、管理和信息化咨詢;
2004年,離職創業。2005年推出婚戀交友網站百合網並任首席執行官;
2008年,任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理事,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幹事;
2009年,被聘任為全國婚慶婚介標准化委員會副秘書長。 「創業是某種人的精神病」
十多年前,田范江還是一名清華大學學生,閑暇時光,在自行車的叮鈴中,街邊的小店在他眼中快速後移,回憶起這段時光,他笑稱:「我很佩服那些坐在小鋪面裡面的人,雖然店不大,但是什麼都要管,這也是創業」。
田范江並沒有過多的被那些封面故事上的創業人物所吸引,在他眼中,封面故事上的人物是難以復制的,從小的事情做起,勇於挑戰自己才是創業者最重要的。然而,田范江的志向並非在於坐在小店鋪中經營,他有一個大的夢想,最終,在互聯網世界,他看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
慕岩是田范江在清華大學的同班同學、上下鋪兄弟,在校期間,他們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學生創業組織——清華大學科技創業者協會,他們創業的想法從那個時候開始萌生。
百合網是田范江的第二次創業,他有一段簡短的創業經歷,「1999年,我博士還沒畢業,做了一個傢具裝飾方面的網站,做了一年多的時間,攢的一點錢都花掉了」,當時互聯網的融資環境並不好,後期,他的合夥人一個個走掉了,「有的悄悄的走了,有的公開的走了,有的人在這里,但心早就走了」,錢和人都不足以支撐公司發展,他的第一次創業走向失敗,田范江本人選擇去咨詢公司埃森哲工作,不斷學習並積累經驗,他那顆渴望創業的心並沒有被暫時的失敗淹沒,「我還是想創業」。
「創業是某種人的精神病」,田范江笑著說,出於對這種生活狀態的追求,他很快開始了二次創業。
「當一次聽到雅虎的故事,我就知道互聯網能給我們最好的機會,第一次創業沒有抓住互聯網的浪潮,2003年的時候,我感覺互聯網的第二次浪潮又要到了」,他回憶當時的創業環境:「創業者都拼關系拼資源拼體力,我們是學計算機的,沒關系,沒背景,體力也不行,而從很低的金融門檻可以成就很大的業務,到目前為止就只有互聯網了。」
創業者必須看藍海
「只要有電腦和網線,你就可以開始幹了」,田范江說。
「你永遠不可能坐在岸上設想出來你進了河裡怎麼游泳,只有真正跳到河裡面游起來了,才會解決這個問題」,他堅定的說,我們就是要去做中國的互聯網,我們就要跳到這條河裡了,具體在河裡怎麼游我們跳進去再說。
田范江帶領這團隊堅定的跳進互聯網的海洋,為了夢想,同樣為了成就感。
已經決定在互聯網創業,而創業方向上,田范江選擇了做社交網路,「WEB1.0時代是要把信息聯繫到一起,WEB2.0時代是把人聯繫到一起,我想要做一個把人聯繫到一起的網站」。
然而,事情並非一帆風順,融資困難是田范江面臨的最大難題,「社交網路沒前途,沒盈利模式」,投資人的質疑和否定讓他的團隊走入一個狹窄的瓶頸。然而,也正像田范江所說的那樣,跳到河裡了,才知道怎麼游,錯了可以再換一種游法。當發現自己網站里70%—80%的用戶都在上面找男女朋友時,「我們就乾脆做一個純粹的找對象的網站」。
於是,2005年情人節後,百合網誕生了。
那些缺錢的艱難日子
因為曾經有過創業經歷,田范江在二次創業時經過了深思熟慮,「首先物質生活將大幅度下滑;其次,要面臨精神的煎熬,創業一段時間可能未見成效,自己會嘀咕,會算賬,家人也會嘀咕,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懷疑和壓力,會盤算自己的機會成本;沒有突破,會與合夥人『分手』;因為沒有錢了,公司餓死了……」這些都是他做過最壞的打算,而田范江用「遲鈍」來自我評價:「我並不是不害怕危險,只是我不太容易感覺到危險。」
因為「遲鈍」,田范江對那些「最壞的情況」有所預期,他對自己的團隊說,我們做兩年,一個不成再做一個,如果做兩年還做不成,那我們的團隊肯定是有問題的,「兩年之內,我們誰也不要談沒戲了這個事情」,他和他的團隊已經下定決心,一件一件做下去,做兩年。
田范江堅信自己的網站不會餓死:「一個網站做起來會花很多錢,但做不起來的話花的錢就會很少,我們自己就會編程序,最壞的情況是將我們幾個創始人中派一個人出去幹活,至少可以養活一個6、7人的公司,因此我們兩年之內不會死的,所以沒什麼可怕的。」他給了自己兩年期限,也堅信自己會順利度過這個期限。
早期那些困難的日子是難忘的,創業早期,田范江只有兩個員工和一台電腦,「工期又緊,這兩個員工常常一個人工作另一個睡覺,一個醒了來接替另一個」,後來,因為請不起正式員工,除了創業骨幹外,暑假期間兼職的學生成了百合網第一批員工,田范江的家成了公司辦公室,餐桌上擺著六台員工自帶的電腦,「他們睡床上,我和我的合夥人睡在沙發上」,激情支撐著這些有夢想的青年。
在田范江眼中,缺錢是創業路上最困難的事,創業初期,田范江的團隊自己做了自己的天使,陸陸續續的投放了100萬人民幣,而發展下來,「在沒有獲得融資的時候,我們手上只有1000多塊錢,已經不夠一天的支出,當轉型為百合網時,公司只剩20萬人民幣,我們靠出去給人做咨詢和講課來養活這家公司」。但他堅信,百合網一定會融到錢的。
關於融資,百合網也經歷了觀念的轉變,田范江表示,之前一直認為必須融資才能把事情做起來,而在尋找投資人的過程中才發現,沒有把事情做起來,融資的成功率非常小,「談了若幹家後,我們決定算了,不要浪費時間了,從此專心致志做我們的網站了,等把網站做起來,等自己感覺還不錯的時候再去融資」。
半年後,百合網用戶增長飛速,百合網很快得到了投資商的認可,順利融資,田范江對創業者說:「若說融資難的話,其實從根本上沒把事情做對,只要把事情做出來了,就一點也不困難,只有一張紙,就想讓人家往裡放錢,這個難度就很大了。」
百合網發展道路上的第二道坎是「金融危機」來襲,盈利模式未確立,市場會渲染的很恐怖,田范江也陷入擔憂之中,然而,禍兮福所倚,會員費收入讓百合網迎來了春天,「現在會員費的收入模式增長的速度非常快,等這方面的增長出到瓶頸了,然後我們才會進一步開拓其他的收入模式」。可以說,金融危機成了百合尋到了適合自己盈利模式的契機,另一方面,《非誠勿擾》類的相親節目促成了大眾婚戀關鍵的轉變,百合網也迎來了新的機會。
創業者一定要享受競爭
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百合網迎來了和煦的陽光,整個在線婚戀行業的熱度也急劇攀升。
「我看到更多的是機會,創業者所承受的壓力一定得是你覺得值得去承受的,如果沒有機會,為什麼要選擇在這里承受壓力呢?」田范江如是說。
面對激烈的同質化競爭,田范江認為,有這么多人去做,正說明有市場,「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講,一定要享受競爭才可以的,競爭恰恰是創業的魅力所在,沒有競爭的創業沒有意義」。同時,他也指出,這個競爭必須是大家都在增長的競爭。有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15年婚戀市場規模將達到19億元,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田范江必須享受競爭,而行業整體關注度的提高也正是競爭帶給行業的福利。
而關於維持持久競爭力的問題,田范江表示,先建立起來別人很難抄襲或者超越的模式是好的,而婚戀網站在商業模式的抗競爭性上差一些,所以要通過營銷以及長時間的累積來建設品牌資產,通過建立統一管理體制和高效執行力來建立好的公司。他認為:「好的公司就可以持續運營一個好的產品,這是一個建立競爭壁壘的方法。」
同時,田范江的團隊也試圖通過創新讓百合網看起來很獨特,注冊時的婚戀測試和實名制是百合網與別家婚戀網站最大的區別,「百合網未來的規劃是做婚姻專家,這是我們持久的戰略」。
如今,百合網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同時有了下一步的規劃,田范江稱,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百合網將完成上市的准備。
從無中生有,從一片荊棘中殺出一條路,在是田范江對於創業的理解,而他自己同樣在這條布滿荊棘的路上行走,他想創業,於是他就去幹了。當有了強大的團隊,有了對技術的前瞻性,有好的執行力……成功或許並不遙遠。

『貳』 百合網靠譜嗎(百合網真能讓人放心愛嗎)

據統計,我國目前單身人口數高達2億,找對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單身男女們在尋求各種辦法,包括到各大婚戀平台相親。但縱觀嚴肅婚戀行業,無論是從盈利上,還是口碑上都未有企業較好地突破桎梏,各大平台一直因重度依賴會員費、野蠻營銷、服務不到位、缺乏公信力等問題被詬病。

近期,本刊接到若干百合網的相關投訴,不同城市不同分店的消費者控訴點集中在誘導消費、不開發票、退款難等現象。綜合《消費者報道》、聚投訴、消費保和質量萬里行等投訴平台發現,2018年以來,關於百合網的有效投訴超162件,涉訴金額超490萬元,男女投訴比例約為4比6,廣東、江蘇、上海三省投訴量最多。據聚投訴數據,四成投訴者認為百合網存在合同霸王條款的問題,三成認為其推銷洗腦和誘導消費。

相親疑忽悠:推薦不到位,相親名額被浪費

上海李女士在百合網電話紅娘多次「有合適對象」的邀請打動下,前往線下門店從下午3點聊到了晚上8點,並購買一份30000元紅娘一對一服務。李女士告訴本刊,紅娘並未與她談及電話中提到的男生,反而「先是一個勁地打聽經濟情況、信用卡額度,然後不停地攻擊我感情中的弱點」,李女士形容「紅娘嘴皮子快,5小時嘮叨腦袋『一團漿糊』,簽時合同一直被她們打斷,根本無法細看。」

李女士回家後在網上發現相親平台有很多負面消息,第二天申請退款卻被告知按合同要扣20%違約金,「退款不成便試試服務,沒想到約見的6個相親對象都與自己當初填寫的要求不一樣。」

李女士希望對方「性格好、身體健康、上海購房(港澳台優先)、年薪25萬、身高1.72以上、年齡范圍為92年到80年……」,這些都被紅娘寫進了「獵頭卡」,且作為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

「紅娘當時沒說這些要求高,一直展示她們不缺人,還拿一些事先存好的照片給我看」,但到了相親前,紅娘並不肯提供對方相片,資料信息也不詳細告知,還說「試試,不成不算你名額」,事實上只要見了就消耗一個相親名額,無論對方是否符合預設的條件。

李小姐本著信任的紅娘的態度前去相親,卻發現6個男生中除了第一個感覺良好,其他人的身高、月薪、戶口等均與當初要求的不一樣,「紅娘說我交的3萬塊是鑽石百合會員,也會推薦同等級的男生認識,但和我相親的男生只交了七八千元」,李小姐聊天時還發現男生有明顯的特殊待遇,「女生會被要求驗證身份證、學歷、房產及生活照等,見面的男生卻沒有上海戶口或購房;女生最多一天見2個,男生卻說他後面還要見多2個……」

李女士的懷疑不無道理,同樣向本刊投訴的王先生也投訴百合網推薦不到位,相親名額被浪費,「百合網給我推薦的都是金融、文員這類坐辦公室的,而我僅是一名普通的工廠工人,要求很簡單:農村、大小無所謂,不要大太多。每次見面以後紅娘也不準我直接問女生微信等聯系方式,回復我都是『對方看不上,不滿意』,我覺得這樣介紹再怎麼相親都不會成功啊。」

另一位張先生反映,百合網紅娘告知他女生為大專學歷,但在相親過程中才得知對方是中專學歷,對此他懷疑百合網故意隱瞞或根本沒有嚴格驗證會員的資料,「我的本科證書紅娘就沒有審核驗證。」

投訴者章先生則成功加到了一名「護士」的微信,「但她從不理人,朋友圈卻天天更新微商的內容,找不到半點護士的痕跡。」

退款拉鋸戰:次日要求退,談退款就「休假」

李女士是在交錢後的第二天就提出退款,但由於合同上標示著「雙方約定,總金額中的20%作為定金,本合同簽訂後,甲方單方面要求解除合同的,所交付的定金不予退還」而爭論失敗。

李女士告訴本刊,她是先交錢才簽的合同,上文張先生、王先生等投訴者均是如此。張先生回憶道,「在店面的小格子間,紅娘、經理和店長『車輪戰』般消耗用戶體力,交完錢才告知服務期和約見對象的個數,隨後簽合同又喊著到了下班時間催促簽字、按手印等,五六頁合同,我一眼只能看幾行,當時紅娘說『百合網全國合同都一樣,如果百合網都不靠譜就沒有靠譜的了』,我也就信了,沒想到回去發現合同全是利好百合網的。」王先生則與百合網交涉退還未約見的名額的金額,遭到百合網的拒絕。

李女士等人認為既然購買了百合網的會員,就應當按照當初構想的對象條件介紹,如無法達到要求應該在購買之前提出,而不是一味強調資源多。目前,李女士等人還在維權要求退款,但一提及退款大部分紅娘就稱自己「正在休假」,糾紛之下,投訴者們向1231工商等相關部門上交了投訴。

律師意見

北京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馬錦林告訴本刊,若雙方所簽訂的合同對相關的服務標准(推薦的對象須滿足的條件)進行了明確的約定,而百合網未能依照合同約定的標准為其篩選、推薦對象,則構成違約,李女士有權解除合同並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等。

而若雙方未能事先就服務標准進行明確約定,則一般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六十二條規定的合同漏洞填補規則進行確定,即合同簽訂雙方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然不能確定的,對於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對於婚戀平台的服務標准如何確定,目前當然不存在此類行業標准,此類標準的衡量也有著較強的個人主觀性,但從民法的公平原則出發,結合交易習慣以及合同訂立的目的,百合網平台收取了李女士三萬余元的服務費用,所提供的服務內容自然也應當基本與該筆服務費用的價款相當。

對此,百合網平台可以對其為履行本合同義務所開展的工作進行一定論證,若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成本基本能與所收取的服務費用對等,則其主張扣除已服務過的項目費用也是合理的。當然,若百合網事前曾對李女士作出相關的服務標准承諾,李女士也可以通過搜集相關證據來主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時,根據消費者反映,他們與百合網所簽訂的服務合同存在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對於經營者責任約定不明等情形,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經營者以格式條款的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的,其內容可認定為無效。

專家點評

百合網和珍愛網、世紀佳緣等婚戀平台與社交交友平台不同,主打嚴肅婚戀,消費者選擇該類型網站意味著他們婚戀目的明確,直奔主題,希望能從中獲得適當的婚戀資源,並非認識幾個朋友那麼簡單,而陌生男女的相親約會具有不可控性,高額的會員費能否給消費者帶去相應的對象呢?百合網無法確保推薦的對象符合「硬性條件」,那又如何去評判這類定製服務是否到位呢?

本刊采訪了廣州青年文化宮青年婚戀服務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展鴻,他分析認為:「現在很多實例證明,婚姻並不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而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如果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婚姻可能就不是首選,但存在來自社會或家庭的期盼,導致了他們是在一種矛盾的心理環境下去接觸婚姻。

『能讓我更好的生活我就選擇你,如果你讓我感到有負擔或壓力的話,我就不選擇你』這是一種普遍現狀,由於對生活的恐懼,人們存在著擇偶過度索求的反應。

我們會發現在婚介所和婚介平台認識人的時候,往往像『審犯人』一樣的:什麼工作、工資多少……先問條件,看跟自己匹不『匹配』。我不喜歡用匹配這個詞,這個詞帶有一定的貶義,人不是貨品,怎麼能挑的?兩個人不深入接觸,一開始就在對條件,哪會產生愛慕,最多的就是嫌棄。但用戶消費了錢,當然是會根據條件來挑選,這違背了愛情的本意。

假如一個沒有交錢的非會員和你見面了,實際上交不交錢和做你對象又有什麼關系呢?如果僅僅因為對方沒有交錢而投訴,是找平衡呢還是找對象呢?但用戶消費了錢,想要的服務是推薦,這又違背了愛情的本意。

這些情況催生了一種不理性的消費模式,但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催生大量的資本的產生,這也是商人所面對的一個誘惑。

很多人誤以為花錢找對象可以提升層次,事實上,找對象要看對方生活習慣跟你的生活習慣是不是能夠同步或和相互包容,社會上大量案例表明,不同『層次』的人因為生活習性相容過得很好,反之同一層次的人也常鬧矛盾,如果你是那種要求過高,那超出理性的范疇了。

如果不要求推薦的話,僅是要求想多認識些朋友,是很難踩到地雷的。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能力、覺悟以及善用社會渠道的方法去認識更多的朋友,如果他們在青春期就有人去引導他去實踐,掌握交友學習的方法,那就不會有這么多迷茫的人。如今,社會在這方面的文化和教育存在缺失,理應從小就接受父母、家庭、學校、社會關於婚戀觀正確的教育。

但很多人就第一次見面,就想全方位了解透,我認為相親的時候就只能看到兩樣東西,一是對方外貌,二是對方說話聽不聽得明白,剩下的是要在生活實踐中去發掘去了解的。」

物化男女非正常價值觀,網路婚介法律應盡快出台

筆者認為,如今婚戀平台就像是升級版的婚姻介紹所,依舊是以「個人條件」作為婚戀的籌碼,並對這些籌碼作相應的估值,身高、體重、樣貌、學歷、工作以及感情經歷等都被明碼標價。作為婚戀平台,有責任及義務引導正面的交友價值觀,物化個人條件有悖於精神文明建設。與此同時,老牌婚戀平台的信譽度並不高,老問題反復被投訴,隨著00後邁進成年門檻,老牌婚戀平台以推薦相親為主的商業模式似乎已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

目前,我國關於網路婚介的法律尚未出台,筆者呼籲有關監管平台盡早完善相關法律,以便更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舊酒瓶插花 發布:2025-09-28 11:28:05 瀏覽:671
插花配高山 發布:2025-09-28 11:28:04 瀏覽:474
謝明時尚插花花藝培訓學校 發布:2025-09-28 11:13:27 瀏覽:348
任丘盆景 發布:2025-09-28 11:13:27 瀏覽:212
風鈴辣椒盆栽 發布:2025-09-28 11:11:56 瀏覽:397
精品玉蘭花 發布:2025-09-28 11:09:52 瀏覽:307
櫻花小新 發布:2025-09-28 11:09:50 瀏覽:152
小單個梅花柳 發布:2025-09-28 11:07:59 瀏覽:236
大秦綠植 發布:2025-09-28 11:01:29 瀏覽:747
花藝作品繪畫 發布:2025-09-28 10:54:46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