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溝百合
Ⅰ 百合栽培方法
栽培方法為:
(1)繁殖方法。百合有多種繁殖方法。以鱗莖、鱗片、珠芽繁殖為主,亦可用種子繁殖。
①鱗片繁殖法。百合收獲後,選擇生長健壯、無損傷和病蟲為害的大鱗莖,切去基部,留下鱗片,晾乾數天,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厘米開橫溝,溝深7厘米左右,然後每隔3~4厘米擺入鱗片一塊,頂端朝上,栽後覆土3厘米厚,上層蓋一層稻草。當年生根,第二年春即可長出幼苗,再培育2年,地下鱗莖個體重可達50克左右。每667米2需種鱗片150千克左右。
②小鱗莖繁殖法。百合的老鱗莖在生長過程中能從莖軸上長出多個新生的小鱗莖,秋季收獲時大鱗莖供葯用,小鱗莖摘下用作繁殖材料。隨收隨種,苗床行距25厘米,溝深5~7厘米,每隔5~7厘米擺一個鱗莖,第二年春季出苗後,加強田間管理,秋季可收獲,50克以上的作成品葯材,50克以下的繼續繁殖種栽。
③珠芽繁殖。百合植株在葉腋間長出珠芽,當夏季花謝後,珠芽即成熟自行脫落,此時摘下珠芽可在苗床上繁殖。
④種子繁殖。9~10月份採集即將成熟的蒴果,置通風乾燥的室內晾乾,後熟。然後用砂藏法處理種子,第二年春季篩出種子春播,行距10~15厘米,溝深3厘米,將種子播入溝內,蓋一層土,畦面蓋一層稻草,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加強管理,培育3年可收獲。
(2)選地整地。栽培百合宜選擇地勢高燥、向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種植,每667米2施基肥2000千克,做畦寬1、3米,畦溝寬30厘米,以利排水。
(3)移栽。用上述繁殖方法所得材料,移栽到生產田。以秋栽為好。南方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北方於9月上旬進行。行距25厘米,溝深約12厘米,每隔15厘米擺一個,蓋土,摟平畦面,蓋一層稻草,第二年春季揭去。每667米2用種量150~200千克。
(4)田間管理。
①中耕除草。春季苗齊後要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結合除草要追肥一次,人糞尿、化肥均可。一年當中要除草3~4次。
②摘蕾。除留種田外,5~6月份現蕾時均要及時剪除花蕾,有利於鱗莖生長。
③排水灌水。百合怕澇。夏季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
④病蟲害防治。常見的百合病害有葉斑病、病毒病,蟲害有蚜蟲等,可用常規方法防治。
Ⅱ 葯用百合如何種植技術
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植物。葯食兼優,以鱗莖供食用或葯用。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之功能。百合性喜溫濕潤環境,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
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在半陰半陽、微酸性土質的地塊上生長良好。
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春季出土後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及足夠的磷鉀肥料,N:P:K=1:0.8:1,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栽培。結合整地,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加洋豐復合肥40-50公斤作基肥。畝施50-60公斤石灰(或50%地亞農0.6Kg)進行土壤消毒。然後整細耙平作寬1.3m每畦或平畦,畦溝寬30cm,四周開好較深的排水溝,好排水。
2、百合花種植方法:
百合花主要採用子鱗莖繁殖。選擇鱗片抱合緊密、色白形正、無損傷、無病蟲害的小鱗莖作種。
將百合花種莖用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或農用鏈黴素溶液浸泡15-30分鍾進行消毒,晾乾後下種。時間以9月下旬-10月份為宜,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開橫溝,深溝12cm,然後,每隔15cm(株距)擺入小鱗莖一個,頂端向上,覆細土栽緊,蓋土,有條件的地方加一層落葉或稻草防凍保濕,輕輕將葉、草壓緊,發芽時揭去。每畝1-1.5萬株,畝用種量150-200/公斤。
3、百合花田間管理:
(1)前期管理。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
(2)中、後期管理。一是清溝排水。二是適時打頂。最適時機是:當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時,顏色由全青轉為向陽面出現桃紅色時。時間是6月份。三是打頂後控制施氮肥。以促進幼鱗莖迅速肥大。夏至前後應及時摘除珠芽、清理溝墒,以降低田間溫、濕度。
(3)追肥。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尿素5-10公斤左右,促發新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4月上旬百合苗高10-20cm時,每畝施洋豐復合肥10-15公斤加尿素5-10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鱗莖膨大肥,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洋豐48%尿基復合肥30-40公斤,促鱗莖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