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藍魁牡丹
⑴ 有沒有藍色牡丹
藍田玉牡丹就是藍色的牡丹。藍田玉牡丹是中花品種,株型較矮,開花量大,花開時與葉面齊平或稍高於葉。人們看到其花呈粉藍色,恰似藍田美玉透出的光華,便以藍田玉為其命名,可謂名花美玉,相得益彰。
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人們看到藍田玉牡丹時,會覺得這花以粉色為主,並不很藍。其實,純粹意義上的藍色牡丹是不存在的,藍色系牡丹指的就是粉藍色或藍紫色的牡丹。
(1)紫藍魁牡丹擴展閱讀: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
牡丹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
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⑵ 牡丹的品種有哪些
趙粉:趙粉屬於牡丹中的四大名品之一其,因為它出自清朝的趙家莊園,而且花色粉紅而得名趙粉。趙粉是一種,其花朵大多呈皇冠形、荷花形或金環形,花型豐滿,長勢喜人,因此受到了不少愛花之人的喜愛。
姚黃:姚黃也是牡丹中的一個名貴品種,同屬於四大名品,在古時還一向有花王的美譽。姚黃牡丹出自宋代洛陽,為當時邙山山腳下的一戶姚姓人家所培育,因此被稱為姚黃。姚黃初開花時,花色為鮮嫩的鵝黃色,而當它盛開時,花色又逐漸變成耀眼的金黃色,光彩動人。
豆綠:豆綠也是牡丹的四大名品之一,而且還是世上稀有罕見的一個品種。豆綠的花朵為鮮嫩的黃綠色,大多呈現為綉球形或皇冠形,其內花瓣密集而且擁有褶皺,因此花形十分飽滿。此外,豆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花梗較為細軟,因此花朵大多呈現出自然下垂的姿態。
魏紫:魏紫同樣屬於牡丹的四大名品,它出自洛陽魏仁溥家,花色紫紅,給人一種熱烈極致的美感。魏紫的花朵為皇冠形,多重瓣,花形飽滿動人,十分絢麗,因此魏紫也被古人們稱為花後。
二喬:二喬,也被稱為洛陽錦,指的是一種復色牡丹的品種,是復色系牡丹中的翹楚。二喬在同枝、同株中可以開出紫紅、粉白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甚至同多花朵上也會同時嵌有粉、紫兩色,嬌艷的姿態被人們比作大小二喬。
酒醉楊妃:酒醉楊妃的花朵多呈荷花形或托桂性,花色為粉紫色。由於它的枝條柔軟,花朵在盛開時微微下垂,如同醉酒的美人,嬌媚慵懶,楚楚動人。
牡丹在我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品賞牡丹、詠畫牡丹之時,國人不斷地豐富了牡丹文化,使它成為了對於歷史文化的一種見證。而在今天,我們同樣也要將如此絢麗的花文化不斷地傳承、豐富下去。
⑶ 彩繪牡丹花與紫藍魁的區別
彩繪牡丹花與紫藍魁的區別如下:
第一,形態特徵不一樣。彩繪牡丹粉紅色,花瓣細小,排列緊密,邊緣色淺,雌雄蕊瓣化,柱頭黃;紫藍魁花朵碩大,花型為皇冠型,花蕾為圓尖形,花粉色,微帶紫色(73-C)。
第二,生長環境不一樣。彩繪牡丹中度喜光稍耐半陰,喜溫和,具有一定耐寒性,忌酷熱,適宜高燥,懼濕澇;紫藍魁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
⑷ 牡丹花的顏色和對應的名字
①綠色的牡丹叫豆綠:
豆綠(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Pea Green'):牡丹四大名品之一。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頂生小葉寬卵形,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
②顏色深紫發黑的被稱為「冠世黑玉」:
冠世墨玉是皇冠型,有時呈托掛型。1973年趙樓牡丹園選育,為"煙籠紫"和"黑花魁"之雜交後代,乃黑花之魁首。皇冠型,有時呈托掛型。花蕾圓尖形。
③粉里透藍的是藍田玉:
藍田玉是一個來源於山東菏澤百花園的芍葯屬牡丹栽培品種,多年生長,性成熟期4~6年,盛花期11~100年,采種日期9月中旬。
④兩種顏色的就被稱作「二喬」:
二喬(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Two Qiao'):別名洛陽錦,牡丹名品種之一。落葉灌木。株型高,莖高達2米,直立。枝較細硬,一年生枝長,節問亦長;鱗芽圓尖形。中型圓葉,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
⑤紫紅色類被稱為紅霞爭輝:
紅霞爭輝是牡丹品種。
中花,中度喜光稍耐半陰,喜溫和,具有一定耐寒性,忌酷熱,適宜高燥,懼濕澇。皇冠型,有時呈托桂型。花蕾圓尖形,紫紅色。
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復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綉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
(4)紫藍魁牡丹擴展閱讀:
牡丹繁殖方法有分株、嫁接、播種等,但以分株及嫁接居多,播種方法多用於培育新品種。
分株
牡丹的分株繁殖在明代已被廣泛採用。具體方法為:將生長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
將根上的傷口塗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適時進行為好。此時,氣溫和地溫較高,牡丹處於半休眠狀態,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營養生長時間,進行分株栽培對根部生長影響不甚嚴重,分株栽植後還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
若分株栽植過遲,當年根部生長很弱,或不發生新根,次年春,植株發育更弱,根弱則不耐旱,容易死亡。如分株過早,氣溫、地溫較高,還能迅速生長,容易引起秋發。
牡丹分株的母株,一般是利用健壯的株叢。進行分株繁殖的母株上應盡量保留根櫱,新苗上的根應全部保留,以備生長5年可以多分生新苗。這樣的株苗栽後易成活,生長亦較旺盛。根保留的越多,生長愈旺。
參考資料:
牡丹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