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花的寫意畫法視頻

牡丹花的寫意畫法視頻

發布時間: 2025-07-20 12:51:48

牡丹花的畫法視頻

牡丹雹鋒花的畫法視頻如下:視頻

牡丹花朵碩大、艷麗、秀韻多姿,更因其清香宜人端莊絢麗,集天地之靈氣於一身。更有美麗的傳說,賦予牡丹傲骨丹心的氣節。使牡丹成為中國人心中吉祥富貴的載體,備受中國歷代各階層人民的推崇。

越是外緣的葉子,處理時越要慎重,主從明確,服從主體,葉子點完,再看總得氣勢,不理想處,可以借用或合並,注意整碎處理。

⑵ 怎樣畫寫意牡丹

牡丹花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富麗、大方、清香宜人,是歷代畫家經常描繪的重要題材。繪制牡丹花時,運筆澀行,以取厚重。同時以提、按、頓、挫、揉等各種靈活多變的運筆方法,求的筆下花瓣形狀姿態的豐富多變。

牡丹花頭的基本畫法

牡丹整個花頭的形態似大盤上放置的一個球體,內攏外展,開合有致。花瓣以花心為中心,層疊開放,長勢內攏外展,結構似碗碟重疊摞放。在掌握整體的形態和結構後,才能畫出較完美的牡丹。



1、蘸曙紅和大量清水,筆尖蘸曙紅,使顏色自然過渡,圍繞花心點垛花瓣。繪制時一層層加以刻畫。



2、注意畫出花瓣的虛實和疏密變化,花瓣要有正側變化,有對著觀畫者的感覺。



3、調淡墨,畫出葉片;再用濃墨畫出葉筋。畫花梗注意上重下淡,以體現遠近的透視感。

牡丹不同形態的花頭



牡丹葉子的基本畫法

葉子是花朵的陪襯,可以將花冠襯托得更為嬌艷。花葉有老葉、嫩葉之分,三片為一組。



1、蘸花青,加藤黃和少許墨調和,側鋒運筆畫出第一片葉子。



2、緊接著畫出第二、三筆,做到銜接自然,墨色要有濃淡變化。



3、繼續添加葉子,後邊的顏色較淺些,以表現出遠近的空間關系。



4、畫牡丹的葉子時,三片為一組,正面的三組花葉的排列類似倒置的「品」字。



5、中鋒用筆,以堅挺的線條勾勒葉梗。選用長鋒筆,以中鋒勾畫線條細膩的葉脈。

⑶ 國畫寫意牡丹調色技巧

國畫寫意牡丹調色技巧

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下面梳理了國畫寫意牡丹調色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鑒。

畫牡丹最重要是要表達牡丹花的高貴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氣質,但往往都易犯「三病」:一是用色不當,絢紅搭綠,尖跳刺目,臃腫軟疲,即為「甜俗」。二是一味粉厚色濃,干澀塗抹,滯膩浮漲,色墨混濁,此謂「脂粉氣」。三是凝結板刻、僵硬平勻、造型陳腐、缺乏生氣,俗稱「工藝氣」。

花鳥畫最基本構圖形式有三種;上插,下垂,橫倚。無論那種構圖都要追求一種大的動勢,就是「造險」。既生險絕,還要復歸平正,也就是均衡。動盪歸於穩定。還要注意「濃淡相宜」,「動靜相生」「疏密得當」,「知黑守白」,「藏露結合」,「以葉襯枝」,「巧妙襯托」「師法造化」。

枝莖,畫枝或色或墨要健勁有力,忌柔弱,宜中鋒用筆以顯圓厚。要穿插得體,有疏有密。畫木本老乾應該體現蒼老硬朗的神采,中側鋒並用。筆中含水量要小,顯現乾的特點。可以出現飛白,藉以與花葉滋潤的對比豐富。老乾也畫得結構松動,用筆變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後,穿插,疏密。

乾的畫法:1,用赭墨直接畫出。用筆要頓挫,中鋒,側鋒並用。2,用濃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綠畫出干,用焦墨用滾筆+側鋒+中鋒干濕生動破墨。後點苔。

構圖上要充分的認識「金邊銀角」的重要性。四個角和四個邊的中間不能作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畫面左邊搭邊,那麼右邊對應部位就應該空邊,上下邊處理方法相同。無論畫面大小,應該區分主賓,主賓分明,有爭有讓,才能夠和諧相處。

牡丹葉要有疏密和虛實變化,不能夠像真葉那樣均勻對待。用筆果斷,寓中鋒於側鋒之中,既見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紙即見濃淡變化,但是變化服從整體,以免顯得破碎,也有層次感,可以以淡托濃,也可以以濃托淡。勾葉脈是最關鍵的,葉子的反側正背,都是靠勾出來的。筆要干,墨色要比葉子顏色濃重。濃墨用焦墨勾,灰葉以濃墨勾,淡葉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葉子,然後勾淡葉,筆的顏色不斷變淺,最好可以掃的'方法,表達脈的干濕濃淡。(叫一筆墨)。嫩葉草綠筆鋒醮曙紅或胭脂色,落筆成了泛紅的漂亮色彩,使新葉充滿活力。勾脈可用胭脂色。

畫牡丹花不能有干澀的感覺,要充分發揮宣紙滲化效果。花朵濃淡主要靠水分調解,不能過多依賴白色,一旦白色濃厚,行筆必然澀涕,膩而不暢,造成板結乾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後,行筆要快,趁濕完成,才能夠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潤融洽。如果想追求豐富多變的花瓣形象,就必須在用色時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多種筆法並用,單一的點法,必然顯得花瓣雷同。畫紅牡丹花,一旦配以綠葉,對比太強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氣。為了使畫面穩定而脫俗,就應該用水墨畫葉子,壓住火爆局面,取得視覺上色彩平衡。這樣才能夠「艷而不俗」。

牡丹花調色法

紅花:用朱紅、大紅、曙紅。以朱紅為主調大紅成基本色,筆尖醮曙紅點畫。也可以筆肚上足牡丹紅,筆尖醮胭脂畫出,色濃渾厚,要不,幹了就顯得單薄。

粉紅:筆根白+筆肚牡丹紅+筆尖胭脂。

黃花:黃加白,筆尖醮赭石與朱紅的調和色。花芯可用白色或胭脂畫。也可以筆根白粉,筆肚藤黃,筆尖綠畫出。收拾的時候筆尖用朱磦或胭脂。

橙色:筆根赭石,筆肚朱磦,筆尖胭脂。

藍花:花青加白加少量曙紅做基本色,筆尖醮花青畫。也可以筆根白粉,筆肚肽青藍,筆尖胭脂畫出。

紫花:白色加胭脂和花青調成基本色,筆尖醮胭脂。大體完成後,用濃厚胭脂再次花心部位的深度,並且使花瓣更加豐富。也可以白粉加胭脂就是紫加一點肽青藍。

白花:草綠色加少許赭石和微量水墨調成基本色。畫時醮純白色,筆尖醮基本色。完成後,可以用綠色提染暗部和花心,純白色強調亮部的花瓣。

墨花:行筆速度要快,用筆果斷,變成清新暢快感覺,不要重復修改。可水墨干後,用石青、石綠、硃砂這些不透明礦顏色點花芯。畫花瓣時用筆有大膽,不要留白。

黑牡丹:牡丹紅+胭脂+墨調出黑紫。

二喬:粉紅色干透後(不會竄色,破壞花形)畫另外的黑紫色。

綠色:白色加草綠色加少許朱紅調成基本色,筆尖醮草綠色從反瓣部位畫起。石青畫子房比較合適。

深紅色:大紅加少許曙紅調成基本色,筆尖醮胭脂,用筆乾脆利落,避免重復用筆,以免畫「糊'了。難點就是水分的掌握,水分多了,色彩沒有重量感,水分少了,又容易顯得干膩呆板。只有水分恰當才能夠厚重滋潤。


;

⑷ 寫意牡丹怎麼畫

牡丹花大富麗、鮮潔大方、清香宜人,是歷代詩人畫家經常描寫的重要題材,人民群眾稱它為「國色天香」,「花王」。對於初學者,怎樣畫寫意牡丹畫呢? 牡丹花品種多,畫寫意牡丹的畫法也有不同,有工筆勾染法、小寫意畫法、大寫意畫法等。寫意牡丹一種是破色法,一種是積色法。一般先畫花頭,用大筆。那麼怎樣畫牡丹花呢?牡丹技法 1、花頭的畫法: 以洋紅色為例,筆先蘸淺紅,畫出三至四瓣前邊瓣,筆要有一定水分,後在筆尖潤進深紅和胭脂,下筆先點花心部分,先小後大,漸向花外點出,色調變化越畫越淺,畫成里深外淺有層次變化的花朵來。花盛開或花含苞待放,兩朵花畫一正一側,三朵花再畫半露或花苞,多花要有藏有放,花要有大有小,形狀不同,有疏有密,有動勢的變化,花干後再面花心和蕊。 2、畫葉可以用藤黃蘸花青畫成。依花的方向大小,畫出動勢和層次。葉要有仰、垂和正側,疏密不同,大小並生,正面葉深,背面葉色淺,半干以墨線勾葉脈,畫葉要有聯動感,才能精神。「花枝欲動,其勢在葉」不可忽視。花心用藤黃蘸石綠去點,白粉點花須,石黃點花蕊。 3、再用汁綠蘸曙紅畫葉莖,要求是半紅半綠。畫枝幹用儲墨畫,要畫出前後層次,注意穿插,筆要蒼勁有力,畫出木質感來。
畫花頭時注意事項 1、從筆尖到筆根,顏色由濃到淡自然過度。不可過生、不可過熟。
2、花瓣行筆法,運筆澀行以取厚重。同時以提、按、頓、挫、揉等各種豐富靈活多變的運筆方法,求得筆下花瓣形狀姿態的豐富多變。
3、花瓣收筆法,回鋒收筆以忌飄。

⑸ 怎麼畫牡丹花

工具/原料

彩色鉛筆:紅色,深粉色,淺專粉色,淺綠色,深綠色,金黃色,棕色,橘黃色

素描紙

方法屬步驟:

1.首先選擇顏色比較淺的粉色鉛筆,繪出第一個葉片

⑹ 初學牡丹花國畫 畫法

初學牡丹花國畫畫法:

1、調色:使用中號羊毫筆,蘸取藤黃和曙紅進行調合,顏色調勻後,用筆尖輕蘸紅色,開始作畫。

2、起稿:用毛筆側鋒畫出中間的花瓣。繪制牡丹都是從中間開始的。

3、畫花瓣:繼續添加側邊花瓣,花瓣要有松有緊。畫背面的花瓣時要遵循花頭的長勢,一般繪制三四層為宜。

3、在牡丹花國畫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著名的畫家如張大千、呂紀、林椿等人都對這一藝術形式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有的注重寫實,有的注重寫意,但都表現出了牡丹花的美麗和優雅。

4、牡丹花國畫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廣泛地傳承和發展。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⑺ 牡丹寫意畫法是什麼

牡丹寫意畫法如下:

1、首先畫出牡丹花的一枝花桿,


熱點內容
多喝玫瑰水 發布:2025-07-20 18:02:03 瀏覽:459
簡單水彩花卉步驟圖 發布:2025-07-20 17:56:14 瀏覽:628
茶花古希臘 發布:2025-07-20 17:48:05 瀏覽:539
榕樹小苗盆景 發布:2025-07-20 17:48:05 瀏覽:407
盆景小藤 發布:2025-07-20 17:46:41 瀏覽:614
情人節搞笑主持詞開場 發布:2025-07-20 17:46:38 瀏覽:969
柚子做盆栽 發布:2025-07-20 17:43:27 瀏覽:705
啥樣的綠植好養 發布:2025-07-20 17:32:43 瀏覽:744
梅花生活習性 發布:2025-07-20 17:32:06 瀏覽:831
荷花的樂趣 發布:2025-07-20 17:22:50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