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牡丹圖
1. 求牡丹水仙圖的詩詞
吳昌碩的《牡丹水仙圖》,其題詩有些字辨認不清,貌似是:
如賦洛神,如調清平,聲爵稱壽,雅歌吹笙,祝彼華堂,楓樹不生。
2. 著名畫作《牡丹》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
吳昌碩(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湖專州人。中國近、現代書屬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3. 吳昌碩 《牡丹》的簡介 注意。不是《牡丹水仙》。只是《牡丹》 好的加分。急用,!!!!!!!
是幅水墨牡丹,吳昌碩同類作品中頗為少見。兩大朵牡丹花,分成上下兩組,又通過碎葉交織穿插,把兩組牡丹合為一整體。兩朵牡丹一水墨一線勾,變化有致,頂置花蕊,含苞待放。凌空枯枝回轉,與牡丹形成枯濕輕重對比,下斜一支,破空而出,臨風搖曳,又與頂上枯枝遙相呼應,兩相回抱,整體之中富靈動,這樣的造型唯有吳昌碩有之,直出自篆刻布白。用筆濃淡枯濕,水墨交融,雖未設色,卻是五色交映,淋漓寫去,不減俏麗風采。題句雲:「聞說燕支山奪去,故將墨汁貌花王。」可謂畫意、詩意恰到好處
4. 吳昌碩牡丹水仙圖軸主要內容
這幅圖軸上署名的作品,題為「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雙壽,俊卿敬畫」。吳昌碩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吳昌石」朱文印的落款,賦予了作品深厚的藝術價值。
畫面中的牡丹採用沒骨積染法描繪,筆觸輕盈飄逸,展現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墨色與水分的巧妙融合,突顯了牡丹的高貴而不傲嬌,艷麗而不失雅緻,彰顯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反觀之,水仙則以白描雙勾法刻畫,葉片的簡潔線條與牡丹的艷麗形成了鮮明對比,呈現出淡雅的素凈之美,彷彿洗凈塵世繁華,揭示出真實之美。
牡丹與水仙的共生,營造出一種喜慶而寧靜的氛圍,吳昌碩藉此圖,表達了對長輩健康長壽的深深祝福。作為吳昌碩花卉畫作中的傑作之一,這幅牡丹水仙圖軸不僅展示了藝術家的高超技藝,更是情感與藝術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