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橋
㈠ 洛陽王城大橋和牡丹橋的簡介..急求!!!
王城大橋,該橋全長2180米,其中主橋全長700米,引橋全長486米,引線長994米。全橋按雙向6車道設計,橋面寬36.5米,行車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概算總投資1.755億元。王城大道工程於2004年5月開工建設,2005年6月19日晚8時30分,通車典禮舉行。是目前洛河上設計標准最高、工程量最大、投資最多的大橋。
牡丹橋位置及簡介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橫跨洛河的兩座大橋之一,名叫牡丹橋。另一座名叫洛陽橋。牡丹橋全長1369.6米,橋寬34米。
牡丹橋始建於1992年10月,當時鄧小平著名的南巡講話,在全國上下掀起了新一輪的改革大潮。洛陽改善投資環境,遂建此橋。
牡丹橋,連洛欒快速通道,可直達欒川;牡丹橋,南接高速路至洛陽西站。
牡丹橋風光魅力無窮,正如賦家日不落雲:「車影流動,來來往往神途;高聲談笑,情人花島天堂。風過樹聲,愛人竊竊私語;兩人世界,洛神牡丹相擁。」。其中中國國花園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東西長2400米,南北最寬處達524米,總規劃設計面積為1548畝,自西向東共分為六個景區。西入口景區:景區內有一個具有現代感的建築體,鋼板結構,總重達60餘噸,由孔雀與牡丹雕塑組合而成,象徵著吉祥與富貴。整體結構猶如一個拱橋,寓意著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建立友誼的橋梁。因此,該橋得名「牡丹橋」。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在洛陽市委、市政府開發建設洛南的宏偉規劃下,現已建成了一個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熔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牡丹專類園。園內種植牡丹400餘個品種20餘萬株,種植喬、灌木及各類植物100多個品種,200餘萬株。在環境布置上以植物見長,自然流暢,突出體現了傳統皇家園林的造園風格。成為展示洛陽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場所,形成了洛陽牡丹文化脈絡展示系統中跳動的心臟。
編輯本段牡丹橋牡丹文化區
十個廣場分別是紫根牡丹廣場、葛巾玉板廣場、火煉金丹廣場、秋翁遇仙廣場、花王花後廣場、合歡嬌廣場、春歸花屋廣場、白鶴卧雪廣場、二喬亭與飛燕紅妝廣場、國色廣場。在這里,有許多關於牡丹的優美的傳說,動人的故事,賦予了牡丹不同的精神和風格。最早的牡丹專著是北宋時代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為牡丹橋整體設計中增添了靈性。牡丹橋下,是洛陽最漂亮的洛浦公園,不遠處聳立著電視塔,洛河蜿蜒流過,是洛陽最有特色的地方:路面和欄桿樸素,街燈沿路伸展...既表明洛陽人民復興洛河文化的決心,又是洛陽蓬勃發展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