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插圖
①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下一句是什麼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下句: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② 幾道歷史題
太多了.找了部分答案,參考一下吧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亞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次.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8,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1,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2,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3,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5,宋朝的海外貿易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僑胞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0,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1,1206年,蒙古貴族如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4,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5,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6,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7,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58,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支五代的歷史.
60,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1,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 (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68,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69,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國的統治.
70,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1,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72,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7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5,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6,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眾,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
79,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0,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1,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2,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房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4,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6,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7,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88,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有顧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89,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的插圖.
③ 七下人教版歷史書128頁黛玉葬花的插圖選自什麼版的紅樓夢
你能說得清楚一些嗎?最好你用相機拍個照,然後發到網上來,這樣會有很多人幫助你的。我見過一張黛玉葬花的圖片,那個算不上是哪個版本的紅樓夢,是戴敦邦畫的。我還收藏了一份呢,是類似於火柴畫的那種。
④ 急!急!急!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知識和考試重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90、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9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的插圖。
問答
1、簡述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1)、北宋時遼宋議和,訂立澶淵之盟。
(2) 宋與西夏連年交戰後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3)、南宋時,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
2、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1)宋太祖即位後,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
(2)宋太祖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5、簡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的歷史意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6、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
(4)、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麼政策?清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第二: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三: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
(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
四、列舉題: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黨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五、材料分析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做何比喻?兩者關系怎麼樣?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
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戶」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早期的資本家 早期的雇傭工人
(2)、「機戶」和「機工」之間是一種 什麼關系?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出現在明朝中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希望你滿意,呵呵!
⑤ 求課本插圖,那位吹簫的女子 山東人民教育出版社 選修課程 {唐詩宋詞選讀} {春江花月夜}
冷月葬花魂。 這好像是紅樓夢裡面的不過我記不太清了
⑥ 王者榮耀返場皮膚結果出來了嗎哪裡能看到
1.甄姬兩周年慶皮膚 這個皮膚名字比較多變,說「游園驚夢」的有、說「牡丹亭夢」的也有,因為這個是官方蓋章的2017周年慶皮膚,所以沒什麼疑惑,至於為什麼說這個皮膚會是國慶節出,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諸葛亮黃金分割率出場的時候有個「黑板」,黑板後面有甄姬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今年中秋節是10月4日,剛好在國慶節期間,這個小編在給大家分享諸葛亮新皮膚視頻的時候也有說到。 第二點、微信每日一題,8月19日的題目是在去年國慶節上線了京劇皮膚系列外,王者榮耀今年預計將推出什麼系列的皮膚?答案是崑曲,甄姬新皮膚就是崑曲系列(官方自己說的),所以指的肯定是這個皮膚,因此國慶節絕對有甄姬新皮膚。 第三點、周年慶時間,周年慶和國慶節剛剛好都是10月份,雖然一月初一月底,但皮膚沒必要非等到周年慶那天才推出,提早一點放出也是可以的,反正都在一個月。 2.貂蟬蝴蝶夢 與其說蝴蝶夢是國慶節皮膚,不如說貂蟬新皮膚會在國慶節之前先出來,因為上線時間和國慶節太接近了,所以乾脆給它歸類到「國慶新皮膚」去,這個也是有原因的,原因主要也是三個。 第一點、貂蟬蝴蝶夢重做成傳說皮膚後一直沒有新消息,但最近微博爆料的開始放出新皮膚出場動畫圖(有這種的一般近期都會出。) 第二點、游戲內部活動宣傳圖有用到蝴蝶夢,App Store更新那裡也有蝴蝶夢插圖,所以可能性更大。(App Store其實有放過蝴蝶夢廣告圖的,但游戲內一直沒有,放游戲內的話玩家登陸就可以看見,這的確是第一次。) 第三點、這個是版本活動,而s8賽季不出意外是在9月底結束,版本結束貂蟬新皮膚上線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大可能是9月30日哦。
⑦ 版畫插圖的例子有什麼
如唐寅《西廂記》插圖,陳洪綬有《西廂記》插圖。「鴛鴦綠插圖」「離騷九歌插圖」繪刻俱精,還有「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弘治間,北京派《西廂記》插圖(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京師書坊金台岳家刊本。為上圖下文,單元長卷式。萬曆間,建安派《水滸傳評林插圖》建安余式雙峰堂刊本。上圖下文連環畫式。金陵派《綈袍記插圖》(北京圖書館藏),金陵宮春堂刊本。圖佔一頁全幅大版,模眉標題。徽派《人鏡陽秋插圖》,汪廷納環翠堂刊本。黃應祖鐫,雙頁通幅大版。蘇州派《顧仲芳詠物圖譜》(北京圖書館藏),華亭顧正誼散曲插圖。武林派《歷代明公畫譜》(上海圖書館藏),武林雙桂堂刊本。旌德劉光信刻,前圖後文。泰昌間,吳興派《牡丹亭插圖》,(北京圖書館藏),吳興氏刊本,汪文佐、劉升白刻,雙面橫貫通版,不同流派各有版式。
⑧ 關於牡丹亭的圖片,要古典一點的、
沒有這么符合要求的,除非自己P圖,有一些關於牡丹亭的圖發你郵箱了,或許有用
⑨ 關於春天的詩詞,對聯,成語,美文,插圖
描寫春天的古詩(四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唐 王涯《春遊曲》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春雪》
肅肅花絮晚,
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
春遠獨柴荊
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⑩ 求林黛玉的外貌分析描寫和其個人簡介
林黛玉外貌分析描寫如下:
1、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2、十歲時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3、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詩雲「顰兒才貌世應稀」。
林黛玉個人簡介如下:
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出身於清貧但具有書香風氣之家,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一無所有的她進入了賈府這樣一個富貴繁榮的大家族中,造就了她敏感自卑、小心戒備的性格。
外祖母賈史氏因幺女賈敏早亡,憐惜外孫女林黛玉沒有母親,從而格外關照,十歲接到身邊撫養教育。林黛玉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林黛玉在林家沒有一個可堪使用的貼身侍婢,賈母不得已只能將自己的婢女撥去服侍林黛玉,因被王夫人的僕人最後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
兄弟幼時夭折,十一歲又死了父親,成為絕戶孤女,因林家沒了人口,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乖僻孤傲的性格。
(10)牡丹亭插圖擴展閱讀:
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賈寶玉成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對賈寶玉的愛情中。
她用尖刻的話語揭露弱點,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她為保持自己的愛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參考資源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