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國畫入門
『壹』 簡單的牡丹怎麼畫國畫
你可以進入網路頁面,輸入《網路圖片》然後尋找簡單的牡丹畫,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圖片。我找到你所說的圖片2張,供你參考吧。
(本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
『貳』 學國畫牡丹需要注意什麼
初學畫牡丹,臨摹是借鑒他人技法的一種好方法。但要進一步畫好牡丹,還需到生活中去,通過對現實形象的寫生,才能深入了解牡丹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以及形態、色彩的變化,並為創作積累必要的素材。所以寫生是畫好牡丹的基礎。
牡丹寫生,需要注意時間的選擇。牡丹和荷花一樣,都是晝開夜合,在每天早晨,旭日初升,花瓣初開時是寫生最好的時間。因這時的花和葉,形態自然生動,最富有生氣。中午烈日當空,花和葉會顯得疲軟無力,缺乏生氣,不宜入畫。烈日過後時近黃昏,花、葉逐漸恢復,也可以寫生,但不如上午有精神。
寫生的方法也因要求不同和各人習慣而異,總的可分慢寫和速寫兩種。初學寫生以慢寫為宜。寫生大致有三個過程:一是觀察;二是描寫;三是整理。
一、觀察。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環。寫生前必須對牡丹作多方位的整體觀察,從前至後,從根到梢,去了解其全貌。尤其是對即將插繪部分的結構,更要多看細看,然後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形態和角度,才能下筆落幅。
二、描寫。在整體觀察、了解全貌、選好角度的基礎上,進入實際描繪階段。這一階段也因需要不同而方法多樣。大致可分六種:
1.局部特寫。具體細微地畫牡丹的某一局部,如花瓣、花萼、或葉片正側卷褶等。目的是了解和熟悉牡丹的結構和形態。
2.折枝寫生。在花叢中,花冠最吸引人,寫生時一般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花冠的描繪上。但要構圖創作,只有局部描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畫花冠的同時,兼畫枝葉,也就是作折枝寫生。目的在於進一步了解和記錄花冠、葉片、莖乾等的生長和相互組合關系,為創作時構圖出枝積累素材。折枝寫生可在現場畫,也可將折枝帶回家畫。視需要和可能而定。
3.整株寫生。從根到梢的姿態,必須通過完美的結構才能表現出來。寫生整株牡丹不能靠得太近,要保持適當距離,使整株牡丹映入眼簾,才能見其全貌。目的是為了了解牡丹的整體結構和大的態勢。
4.構圖寫生。這是在掌握或熟悉上述幾種方法的基礎上。進入創作前的主客觀相結合的階段。特寫、折枝和整株寫生,偏重於對牡丹形態的客觀忠實記錄。而構圖寫生是「准創作」階段。描繪時不必完全忠實於客觀,而是以客觀現實為依託,運用構圖法則作主觀的積極安排、取捨或剪裁,使寫生稿完成後,回到家稍作整理即可成畫。
5.簡寫。在了解局部結構和整株態勢的基礎上,為了記錄某一種形態或多株牡丹叢生的情況,可以不在現場細畫,僅畫其部位的外緣線,以便節約時間,更快地收集資料。
6.默寫。在生活中見到理想的形象或姿態時,不作現場描繪,而作詳細的觀察記憶,回家後立即將腦海里的形象姿態勾畫出來。這可鍛煉畫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記憶力,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的表現力。
三、整理。當寫生基本完成後,要和描寫對象再作比較對照,發現不足或不妥之處,作些充實調整。也可加些文字說明,如什麼色彩、什麼特定環境等。
『叄』 從如何畫牡丹開始說,畫國畫的方法
我只知道學國畫大部分人從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先選一樣,入門,沒聽說過上來就先從牡丹開始,本人畫了十幾年的畫
『肆』 怎樣畫國畫牡丹
想要更好的繪畫牡丹,首先必須要抓住牡丹的不同形態以及具體的特徵,通過不同手法的技巧繪畫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伍』 初學者畫國畫牡丹怎麼畫
現在網上有很多免費的視頻,可以邊看邊學
『陸』 入門貼牡丹畫好嗎
一般是主人抄位,即襲大沙發後的牆上。畫的中心位置在人眼處。
牡丹圖字畫:國花牡丹因為喻意富貴吉祥,所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而在家居擺放牡丹圖一般可選擇北方和南方,因為牡丹屬木,北方是堪輿上的「水」 地,木得水生而茂盛繁榮。
南方是「火」地,取木生火是興旺之象,此布局在近二十年中催旺了風水上的九紫財星;由於西方為「金」,木不宜被金克,所以牡丹圖一般不宜放在西方。
牡丹象徵富貴、姣妍、繁華等,適合掛在客廳和卧室
『柒』 國畫牡丹怎麼畫初學者
牡丹畫法很多,在網上搜一下。
各種版本教學視頻,自己選擇一下。
『捌』 我想學國畫牡丹可怎麼畫也畫不好
牡丹是國畫花卉中經常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贊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又名洛陽花、富貴花,是中國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譽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開富貴,是吉祥富貴的象徵。牡丹在我國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豐富的文化象徵意義。
畫家溫澤輝牡丹花作品
牡丹之做為國花已是人們心目中既成之事。古人即稱牡丹為 「國色」 、 「國香」 、 「國艷」 、 「國貌」 等。牡丹與其它花卉相比, 不論怎麼形容, 都不為過:花朵 碩大、 端莊大方、 雍容華貴、 富麗堂皇、 絢麗多彩、 姿態優 美、氣宇豪邁…, 確是觀賞花卉中無可比擬的上品, 所謂 「花中之王」 、 「國色天香」 的贊譽絕不是偶然的, 是歷史選擇、 鑒別的結果,歷代畫牡丹者眾多,牡丹花是中國花鳥畫中常用的題材之一 ,尤其在現代民間和廣大普通愛好者中是最受青睞的花種。因圖富貴之意 ,人們把牡丹作為親朋喬遷、 結婚的禮品 ,因此牡丹畫在市場上最好買,明代山水畫四大家之首的沈石田曾有買胭脂畫牡丹的想法 ,看來人們喜歡牡丹是悠來已久的。
牡丹花品種很多,從花形上分 有單瓣型、復瓣型和重瓣型。大多數畫家愛畫復瓣型的品種。這里作以示例:
步驟1:用大狠毫筆蘸欽鋅白少許,再在筆尖蘸淡淡的曙紅。按 照牡丹花立體的最前一組又亮又靠 前的花瓣點寫,這是整朵花的高光 處。不等干用略重一些的曙紅畫花 兩側的花瓣.用筆見干見毛有對 七匕。
步驟2:畫筆直取曙紅在調色 盤中調和一下,使其有過渡灰色。 大筆觸點畫下垂的一組花瓣,用筆 要有方有圓,富於變化。畫筆再蘸 曙紅和胭脂,在調色盤中調到飽和 的程度,大筆觸點寫花頭上部高舉 著的花瓣。筆蘸濃胭脂再取少許濃 墨刻畫花芯的最黑處,這部分是整 個碗的底部,要黑要重,花蕊的
中原牡丹王王寶欽牡丹圖
點 睛之筆就在此處。
步驟3:小狼毫調汁綠筆尖蘸 三綠點寫雌蕊。用濃白粉畫花絲, 然後以濃白粉蘸藤黃點在花絲頭
步驟4:取汁綠蘸曙紅點寫花 托花薯和花梗。要主輔分明,穿插 生動。以大狼毫筆蘸淡綠,筆尖 蘸曙紅,點寫輔葉嫩葉。再取重墨 點寫主葉。注意帥葉打頭,亮眼在 後。最後勾葉筋。用筆要有疏有密, 飛動流暢。最後以汁綠小心地收拾 畫面。要消滅掉多餘的亮眼,留三 五個畫眼在葉叢中即可。
落款鈴印,牡丹花小品即告完成。 畫牡丹花最重要的在色很鮮,且要很雅。不能有絲毫的不和諧,這一點王雪濤先生做得最好。[4]
『玖』 如何畫好國畫(牡丹)
首先,國畫的底子應該是書法,而不是素描,切記切記。
其次,國畫的韻味源自古典書卷之氣。 絕對不要以透視關系、明暗對比來考量國畫。
臨摹畫作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要今天臨習這家明天臨習那家,這樣是沒用的,哪個名家,都有超出常人之處,細細體會,細心摹畫,臨習時對象的選擇也很重要,首先不要入手先臨摹風格過於跋扈的、奇崛的,要自平和入手,然後,根據自身興趣,選擇特定風格臨習。
切忌淺嘗輒止,無論臨習哪家,都要鑽研一番,等到真正懂了以後,或者確確實實不再感興趣以後,再換別家。
執筆法中國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所以,中國畫中怎樣用筆是畫好中國畫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中國繪畫執筆同於書法,雖然各人喜好不同,執法也無定式,但初學必須要掌握基本要領。拿毛筆時用大指、食指把住筆桿,呈「龍眼」或「鳳眼」狀,中指緊隨食指把住筆桿。執住筆後,一般筆桿不超過食指的第一指節。指實、掌虛、腕平、五指齊力,運轉收放要自然。書法執筆較嚴謹,繪畫執筆較靈活,可直掌可橫卧,執筆可略高一些,筆鋒轉動才能靈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動轉方能得力。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1、用筆 《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用筆要覺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山石的皴擦。
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常用以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乾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露鋒運筆。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樹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運用。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故畫出拇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
枯而能潤 上乘用筆應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太濕則無筆,太枯則無墨」,所以,必須學會運用枯、潤這一對矛盾,使一對矛盾統一起來。哪么這種筆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呢?李可染先生說得非常清楚:「筆內含水不要太多,這樣運筆則蒼;行筆澀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擠出來,這樣運筆鍘潤。」 剛柔相濟 是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剛和柔,又是用筆上的一對矛盾。不會運用這對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剛」,就是失之「柔」。著名畫家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先生把剛柔這對矛盾處理得非常的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陸儼少的畫中,山石的勾勒,樹、苔的點擢,蒼勁雄健,勢挾雷霆風雨;而雲、水的筆線則輕盈容與、婀娜多姿。剛柔相濟,產生極強的形式美的世術魅力。 有質有韻 是指肉容與形式的統一。質,是客觀物象的形體實質。在繪畫上,無論畫得多好的線條,如果脫離了制要表現的對象,就成為沒有價值的筆墨游戲了。韻,是線條運動的韻味、韻律、節奏。
「畫是不聲的音樂」就是指好的畫之一筆一劃就象一個個動人的音符,組成了支美妙的動人樂曲。有質是對描繪的客觀對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備;有韻是指通過客觀對象以表達主觀的精神,即能傳神寫意。中國畫要求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畢生追求的世術境地。 用筆「三忌」 宋代韓純全《山水純全集》中提出:「用筆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沒有腕力,用筆不靈活,畫出來的筆線平扁,沒有圓渾的立體感;所謂「刻」,是說筆劃過於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是指落筆僵滯,欲行不行,當散不散,筆線不流暢。用筆犯了這三個毛病,就談不上線條的美感。別外,還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 中畫畫家歷來就有「書畫同源」、「書法通於畫法」的理論。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書法,真、篆行、草都練一點,才能掌據各種用筆的技巧。要克服筆病,一要增強腕力,做到「筆為我使」。二要順應自然,不矯揉造作。三要在行筆這前做到「胸有成竹」。 2、用墨 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潑墨法:用筆毛飽蘸濃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膽落於紙上。 積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後)層層添加。 破墨法:先畫一種墨,未乾時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牡丹畫法參考 http://www.xici.net/#d115501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