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
❶ 天地之間一共隔了多遠的距離
天地之間一共隔了30公里。天與地之間的距離大約有30公里。約摸三十公里之外就已超出大氣層最外層了,到了浩渺無垠的宇宙中。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
地球的東西距離
地球一圈長度,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長,長度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家園,它是目前在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是因為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級,被海水所覆蓋了,因此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圈層可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進一步可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劃分為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❷ 天地之間一共隔了多遠的距離
天地之間一共隔了八萬四千三百四十里。
利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數據進行計算發現,進入太空的衛星距離地球的高度約為35800 公里,由於是同軌道運行,也可以判定地球距離太空的距離。另外再加上地球半徑(人類生活的地球表面到地心)為6370公里;兩者相加即42170公里,換算為八萬四千三百四十里。
和古代認為的天地相距「八萬四千里」的距離基本上就是吻合的了;而盤古神話也好,莊子的說法也好,九萬里也只不過是取了個整數而已。這不得不驚訝古人的智慧,是如何這樣精確的知道這一距離的。
古典中的記載:
道籍《玉書錄》「天得乾道而積氣以覆於下,地得坤道而托質以載於上。覆載之間,上下相去八萬四千里,氣質不能相交」。這句話也認可了天地是元氣(成形與否的)所形成,明確說天地距離為八萬四千里。由於道家提出了陰陽觀點,並認為天為陽之精,地為陰之質,這個八萬四千里的距離又進行了劃分。
《真源義》書中補充說「天地之間,親乎上者為陽,自上而下,四萬二千里,乃曰陽位。親乎下者為陰,自下而上,四萬二千里,乃曰陰位」。這樣就把天地等分了,也算是陰陽平衡理論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