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剪紙
① 哥特式玫瑰窗花采購
有具體的效果圖或圖片嗎?我們就是專門做窗花的
② 剪紙怎樣剪玫瑰花
手工剪紙非常具有趣味性,特別是和寶寶一起來剪紙,不僅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版更是一項非常好權的親子活動,下面來說說怎麼剪玫瑰花......
步驟如下:
1、准備一張正方形的紙
2、對折
3、再對折
4、兩兩對折出中心點
5、右上角的部分往左折,右上角的角與左側中心線對齊
6、將左側的紙翻上去一張
7、沿著中線往外折,
8、將上面的紙對折
9、下面的紙往另一個方向對折
10、用鉛筆如圖畫好
11、用剪刀按照圖案剪下來
12、配上線性圖
13、展開剪好的圖案,玫瑰花就剪好了
③ 各地剪紙英文簡介(翻譯)
一篇《姥姥的剪紙》使我對中國的剪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栩栩如生的人物、活靈活現的動物、惟妙惟肖的器物都令我贊不絕口、愛不釋手。
今天,我又搜集到一幅精美的剪紙,看著眼前的剪紙,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生活畫卷——
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天邊,點點金光灑在草地上,綠油油的草地彷彿被鍍上了一層金光,美得令人陶醉。綠草叢中點綴著不知名的野花,散發著撲鼻的香氣,五彩斑斕的花蝴蝶也翩翩飛舞在花叢中,它們似乎忘記了夕陽已經西斜。不遠處挺立著幾棵高大的白楊樹,它們站得穩穩的,夕陽的余暉中,那一片片葉子綠得如此沉鬱,如此鮮亮。幾只晚歸的鳥兒撲扇著翅膀,在樹枝上呼朋引伴,那嘹亮的歌聲附和著潺潺的溪水聲傳得好遠好遠......
蒙族小男孩巴特吹著口哨,歡蹦著直奔草場。
遠遠地,他看到了自己的那兩只寶貝駱駝——淺灰色的「阿達」和深灰色的「米吉卡」,它們正卧在草地上反芻呢!瞧,它倆一邊回味著草原給它們提供的天然美味,一邊眼望遠方,似乎在回味前不久在沙漠中的一次艱難歷程,又似乎是在幻想著天盡頭那無邊的草原風光。
巴特來到駱駝跟前,攥起韁繩,愛憐地說:「走吧,伙計!天快黑了,阿爸等著我們回家呢!」兩只駱駝好像極不情願地地站了起來。巴特牽著韁繩轉身准備邁向回家的路,可拉著韁繩的手怎麼也使不上力氣,原來兩個調皮的傢伙在跟他「較勁」呢!你看,兩只駱駝倔強地揚起脖子,眼神堅毅地盯著天空,就連大大的鼻孔都差點朝向了天空呢!巴特攥緊繩子,使盡吃奶的力氣往前拉,盡管他憋得滿臉通紅,可駱駝依然紋絲不動。巴特急得直跺腳,可就拿這兩個傢伙無可奈何。
筋疲力盡的巴特索性在草地上坐了下來,他一邊喘氣一邊憤憤地說:「哼!欺負我!回家讓阿爸教訓你們!」可再看看兩只駱駝滿眼的留戀和不舍,巴特心頭的氣也全消了。是啊,它們可是全家的功臣啊,一年四季跟著阿爸在風塵中顛簸、跋涉,能有幾次這樣暢享自然美景的機會,能有幾次這樣悠然自得的時光啊!
巴特又吹起了快樂的口哨,兩只駱駝也再次悠閑地眺望遠方,它們的身影在夕陽的余暉中閃爍著動人的金光......
④ 小學剪紙-如何用紙剪6朵玫瑰花
⑤ 有哪些能自己DIY的東西
自己能diy的東西太多了,我說幾個我很喜歡的,或者自己做過的吧,一般來說我們現在的diy難度都不是很大,一般都是半成品開始diy的。
我自己diy過口紅,那個時候真的是瘋狂的喜歡口紅這個玩意,買了很多,很多顏色,有的是自己實體店買的,這個還好,色號不會錯,有的是問代購買的,三號很容易不適合自己,我就買過一個特別鮮艷的玫紅色,真的是很老氣,那麼怎麼辦呢?我就准備了一個小圓盒,把這個玫紅色的口紅和潤唇膏一起先放在小圓盒裡面,然後把小圓盒蓋上蓋子,放在水裡加熱,最後攪拌一下,放在冰箱里靜置幾個小時,拿出來就變成了一個新的色號,感覺還挺漂亮。
同理的還可以自己做氣墊,這個我沒有試過不過理論上是可行的,可以用一個用完了的氣墊,裡面倒上一些粉底液,反正我覺得氣墊就是補妝用的,看著點比例倒一下就好了。
還可以自己diy一個小房子,這個的材料在淘寶上可以買的,我一直很想要自己買一個,自己裝好了做擺設,應該很好看,這個是少女心爆棚的一個diy,還有星空瓶,其實都不是很難,而且基本都是半成品開始diy的,diy之後也都很好看,很溫馨,很夢幻。
還有就是自己diy美食了,比如打果汁,這個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愛好來,我很喜歡用紅心火龍果加酸奶和芹菜一起打果汁,顏色很好看,喝起來還沒有芹菜的味道,挺能接受的。還有diy pizza,披薩上面可以放各種東西,我比較喜歡的是放火腿,玉米粒,香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且有意思。
⑥ 這個剪紙的玫瑰花應該怎麼製作,看似簡單,做起來很難,做過兩次了,都爛了,誰會做這個,高聳我詳細的制
在紙上畫一個螺旋形剪下來從里到外捲起來
⑦ 花字怎麼組詞
」花「組詞:花草、窗花、送花、花園、紅花、開花、鮮花、花車、乾花、花葉回、棉花、野花答、花費、花壇、淚花、花紋、菜花、花叢、花冠、綉花、桂花、花瓶、荷花、花絮、曇花、簪花、花環、花紅、腰花、煙花、唐花、花會、松花、扎花、花期、國花、魚花、獻花、鋼花、花銷 等。
附 文言文版《說文解字》:本作華。榮也。從艸從𠌶。凡華之屬皆從華。戶瓜切。
(7)玫瑰花剪紙擴展閱讀
1、花草:指供觀賞的花和草
巴金 《滅亡》第三章:「花園里很靜,四周只有花草底清香。」
2、窗花:剪紙的一種,多做窗戶上的裝飾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五:「 劉桂蘭 呆在 趙 家,白日照常去工作,下晚回到家裡來,做針線活,或者給 鎖住 剪一些窗花。」
3、花園:種植花木供遊玩休息的場所。也叫花園子
巴金 《滅亡》第三章:「花園里很靜,四周只有花草底清香。」
4、花費:因使用而消耗掉;消耗的錢
巴金 《愛而克的燈火》:「我花費了自己不少的眼淚和歡笑,也消耗了別人不少的眼淚和歡笑。」
5、鮮花:新鮮的花朵
巴金 《隨想錄》二一:「 古然 夫人的墓在我的心裡,墓上的鮮花何曾間斷過。」
⑧ 南北方剪紙不同風格特點
剪紙的派別
剪紙·蔚縣剪紙
河北省蔚縣
蔚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以出產剪紙而聞名。蔚縣剪紙又稱「窗花」,是當地民間一種傳統的裝飾藝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初始圖案多為花卉一類的吉祥紋樣,後融入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武強年畫的藝術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經劉老布等剪紙藝人共同研究,對創作工具進行改革,部分紋用刻刀由單幅剪轉變為成批刻,使蔚縣剪紙工藝有了新的提高。20世紀初,在王老賞、王守業、周永明等藝人的帶動下,蔚縣剪紙的風格越來越突出,走出了民間剪紙的一般格局,具有了更為深厚的人文內涵。
蔚縣剪紙是民間社會的產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寫照。它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有戲曲人物、戲曲臉譜、神話傳說、花鳥魚蟲、家禽家畜、吉禽瑞獸等多方面的內容。蔚縣剪紙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間剪紙粗獷、質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紙細膩、秀麗的風格。它色彩濃艷,對比強烈,裝飾感強,民間味濃,富有韻味節律,呈現出嫵媚嬌艷、淳樸華美的藝術魅力,為世人所青睞。
在品類繁多的民間剪紙藝壇上,蔚縣剪紙以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絢麗、工藝奇特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它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陽結合,復用多色點染彩繪,達到了工緻傳神、雅俗共賞的效果。
剪紙·豐寧滿族剪紙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地處塞北,民間流傳的豐寧滿族剪紙始於清代康熙年間,至乾隆年間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與民族特色的新異風格,它以陽刻為主,陰刻為輔,批毛纖長,剪工精細。清末民初豐寧滿族剪紙進入鼎盛時期,1949年後在形式和內容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更為貼近現實生產與生活。1960年以後,剪紙藝術創作墮入低谷。1982年,豐寧民間剪紙隊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隨著各種展覽和出國表演在海內外造成廣泛的影響。1993年,豐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豐寧滿族剪紙從內容上可分為吉祥剪紙,花鳥魚蟲剪紙,山水風光剪紙,人物、盆籃碟盤瓶、瓜果、動物、花字剪紙等類。由表現形式看,它包括單色剪紙(紅、白、黑等)、點染剪紙、填色剪紙、復色組合剪紙等品種。根據具體用途,又可分為窗花、祭神祖吊簽(掛簽)、陰天掃天婆、節令剪紙、禮花(結婚的喜慶剪紙、葬喪的素色剪紙等)、日常室內裝飾用頂棚花、風斗花、炕圍剪紙等。在我國眾多民間剪紙之中,豐寧滿族剪紙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豐寧滿族剪紙的傳統技藝大多留存在70歲以上的老人手中,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剪紙·中陽剪紙
山西省中陽縣
山西省中陽縣位於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呂梁地區。這一帶民俗文化積淀極為深厚,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人文環境,由此形成中陽剪紙古老的民俗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中陽剪紙主要分布於中陽縣境內南川河流域、劉家坪地區和西山邊遠山區。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紙風格細膩、古樸典雅,在中陽剪紙中占據主流地位。劉家坪的剪紙風格純朴、剛健,西山邊遠地區的剪紙風格粗獷、渾厚,與南川河流域剪紙的主流風格相依相存,豐富著中陽剪紙的特色。
中陽剪紙與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血肉相連,它以中陽當地民俗信仰、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神話傳說為主要表現內容,其中既有以魚、蛙、蛇、兔為主題的裝飾紋樣,也有配合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的民俗剪紙,還有以民間神話為題材的剪紙作品。中陽剪紙多以紅紙剪成,體現著喜慶、熱烈的民俗氣氛,有時也根據風俗習慣,運用紫、黑、黃、綠、藍等彩色紙剪製作品。中陽剪紙的主要作者是中陽農村中的勞動婦女,剪紙是她們日常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她們審美情趣和聰明才智的集中表現。中陽剪紙富有濃郁的山野泥土氣息和原始藝術質朴的美感,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勞動婦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藝的傳承關系一般是自發的,亦有以家族方式傳承的。現在主要傳承人有王計汝、高寶香、劉玉蓮、王中文、馬翠蓮等十幾人,年齡已在60歲以上。這些老人一旦離去,中陽剪紙勢將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最終走向消亡。所以應盡早採取措施,對之進行搶救。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遼寧省錦州市
醫巫閭山地區滿族民間剪紙藝術以滿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滿族風俗為主要表現內容。醫巫閭山地區滿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動中往往要製造圖騰形象,或用樹皮、獸皮剪刻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等。這種儀式造像活動歷年相沿成習,最後發展成為一種剪紙藝術,既保留了東北滿族的人文特徵,又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薩滿文化內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醫巫閭山滿族民間剪紙不但內容豐富,且造型簡潔,紋樣古樸。它不用繁瑣、細密的剪法,不求精緻、准確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氣度和樸拙古茂的神韻取勝。
數百年來,這種滿族民間剪紙藝術在醫巫閭山地區的北寧市、凌海市、阜新市、義縣等地流傳,世代相承。在許多城鄉地區,眾多婦女參與剪紙活動,產生出許多技藝高超、成果豐富的藝人,形成祖輩相傳的傳承譜系。目前,尚有侯桂芝、馬鳳雲、黃連玉、汪秀霞等十餘家譜系仍在傳承相續。隨著老一代藝人逐漸逝去,將後繼乏人,在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下隨時都可能走向衰亡。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對這一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實施保護。
剪紙·揚州剪紙
江蘇省揚州市
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紙為花,做成春蝶、春線、春勝等樣式,「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觀以為樂。另外還剪制紙錢、紙馬等,專門用於祭奠。至清代,揚州商業興盛,剪紙藝人亦數量大增,嘉、道年間的著名剪紙有藝人包鈞等,技藝超群,有「神剪」之譽。揚州的剪紙藝人還根據需要創作綉品底樣,大至門簾帳沿、被服枕套,小至鏡服香囊、絹帕筆袋,有綉花必有紙樣,揚州人稱剪紙樣的藝人為「剪花樣的」。
揚州剪紙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緻,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紙感」和藝術魅力,為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其用紙以安徽手抄宣為主,厚薄適中,無色染,質地平整。
現代揚州剪紙的主要傳承人為張金盛(藝名「老張三麻子」)和張永壽(藝名「小張三麻子」)父子倆。張永壽從藝七十多年,其剪紙已從實用性的花樣轉入富有裝飾性的主題性創作,作品顯現出寫實、變化、概括、誇張的風格特點,總結有「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等剪紙要訣,為後輩剪紙藝人留下了寶貴的「創作經」。張永壽畢生創作了數千件作品,其中的《百花齊放》、《百菊圖》、《百蝶戀花圖》等藝術價值極高,被人們稱為「剪紙藝術中的觀止之作」。1989年,張永壽先生逝世,其第三代傳承人雖也取得了一定的藝術成就,但功力和靈氣都無法超越前代。到目前為止,揚州剪紙技藝後繼無人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正處於瀕危狀態,亟待保護和扶持。
剪紙·樂清細紋刻紙
浙江省樂清市
樂清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樂清細紋刻紙是當地流傳的一項絕藝,主要集中在樂清市象陽鎮的寺前村、後橫村,北白象鎮的東才村及樂成鎮、柳市鎮、翁陽鎮等地。
樂清剪紙源於樂清民間剪紙「龍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據《樂清縣志》記載,元代大德年間,「社裡笙歌達旦,通衢剪綵為眾共賞,與民同樂」。這里的「剪綵」就是剪紙。每年正月十五,樂清鄉間各地都有龍船燈巡遊。龍船紙扎和細紋刻紙是龍船燈的基本工藝和裝飾手段,早期龍船燈上的細紋刻紙是單純的幾何圖案,後發展出花卉、鳥獸、山水、戲曲人物、神話故事等內容,代表作有《九獅圖》、《八角雙魚》等。樂清細紋刻紙的現代傳承人有林邦棟、林順奎、陳余華、鄭元遜、盧發良等。
樂清細紋刻紙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圖案細如發絲,工而不膩,纖而不繁,表現力十分豐富。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細,在早期「龍船花」的刻紙中,最細的能在一寸見方的紙上刻出52根線條,一幅碗口大的細紋刻紙要十多天才能刻成,十分費工。細紋刻紙的工藝使各種民間圖案紋樣都能在幾厘米見方的紙上得到細致而豐富的表現,這使樂清細紋刻紙獲得了「中國剪紙的南宗代表」之稱。
細紋刻紙技藝難度大,短時間內難以掌握,一般要有數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近二十幾年來,隨著溫州輕工業的蓬勃興起,樂清市剪紙工藝品的生產受到沖擊,出現了衰微的狀況,許多人棄藝從商,老藝人年老力衰,後繼乏人。
剪紙·廣東剪紙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
廣東剪紙主要由流傳於佛山地區的佛山剪紙、流行於潮汕地區的潮陽剪紙和流傳於潮州地區的潮州剪紙構成。佛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紙是由當地民俗活動發展而來的一種民間藝術,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禪城區及南海區的部分鄉鎮。
佛山剪紙據說源自中原,結合當地民俗風情及手工業、商業而發展起來,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並出現了行會組織。20世紀初,與佛山剪紙有關的門錢、童話、符疏衣紙、溪紙、金花、磨花紙、蘸料紙、打銅、銅箔、硃砂年紅染紙、花紅染紙、染色紙等12行都蓬勃發展,店號數百家,工人近三千人,他們所生產的蘸料紙、各色染紙都是佛山剪紙的材料來源。
佛山剪紙分為純色剪紙、襯料剪紙、寫料剪紙、銅鑿剪紙四大類,根據用料不同,又可分純色料、紙襯料、銅襯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銅寫料、銀寫料、紙寫料、銅鑿料等九種。剪紙手法分為剪和刻兩大類。剪,多為隨意剪制,每次兩三張,如禮品花、燈花、乞巧節的燭台花、香案花、餅花等即以此法製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張,粗獷的圖案可刻50至100張不等,便於大量復制。佛山剪紙所用刻刀大小不一,一般系隨意磨製而成,寬度從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餘把。操刀時以握毛筆法持之,垂直切割,線條連接而不斷,成型如網狀。傳統佛山剪紙以社情民意決定其內容和形式,喜慶吉祥、驅邪納福、多子長壽等是永恆的主題,在民間極受歡迎,長期流行不衰。與此主題相應,佛山剪紙中以銅箔金碧輝煌的特點配合鮮明的色紙,形成獨有的地方風格,也形成銅鑿剪紙等獨特的表現形式。現在佛山剪紙技藝的主要傳承人為林載華等。
佛山剪紙具有產業化的傳統,加強對其挖掘和保護將有助於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動和民間文化形態,同時還可以繁榮民間文化市場,增強地域文化特色。但目前佛山剪紙專業人員隊伍青黃不接,最具特色的銅鑿剪紙由於工具散失、作為主要材料的銅箔不再生產而無法製作,加上老藝人退休或病故,許多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拯救。
潮陽剪紙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潮汕地區,以潮陽區銅孟、西臚、和平、貴嶼等鎮為代表。潮陽剪紙的興起與遷居此地的中原人有關。這一剪紙樣式多表現吉祥喜慶、福祿壽誕、五福呈祥、子嗣綿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祥瑞題材,一般在游神賽會、元宵關燈、中秋拜月、婚俗喜慶、祭祖拜神等活動中用作裝飾以渲染喜慶氣氛,另外也表現一些日常生活內容,如花鳥蟲魚、動物走獸、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戲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種以外,潮陽剪紙也有一些裝飾性的小花樣,如供品花與禮品花等。潮陽剪紙造型靈活,構圖以對稱為主,結構嚴謹,飽滿而不雜亂,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點,疏密有致,剔透玲瓏。剪紙刀法精巧細膩,以陽剪為主,配合使用陰剪。陽剪的紋線工整細致,陰剪的線條粗壯有力,再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表現力十分豐富。
20世紀80年代以來,潮陽區政府組織力量對潮陽民間剪紙進行了挖掘、整理、保護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個花樣,出版了《潮陽民間剪紙》一書。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陽剪紙作品入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中國民間吉祥藝術博覽》和《潮汕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等書。1997年,潮陽區被廣東省政府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剪紙藝術)之鄉」。現在潮陽民間剪紙的主要傳承人有張佩龍、蔡名英、李嬋仙等。但健在的老藝人平均年齡已在75歲以上,迫切需要年輕人加入其中進行繼承。
潮州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紙主要分布在粵東地區,流行於明代,繁榮於清代,至光緒年間達到鼎盛。現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間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馬浦鎮)系以棕色絲線剪成,技藝十分精巧,說明潮州剪紙早就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廟蔚然成風,在此背景下剪紙就當作了祭祀、節慶、游神賽會、紅白喜事等民俗活動中的一種飾物,寺廟中的僧尼也剪紙花饋贈善男信女,潮州剪紙因之而在寺廟中得到迅速發展。至20世紀初,還有江根和、李木林、楊學友、羅瑞瑜、辜秋泉、謝楚周等尼姑帶出的潮州剪紙藝人在當地剪紙創作中發揮作用。1962年後,因寺院僧尼無後,出家者少,潮州剪紙漸失傳人。
潮州剪紙題材涉及花果、走獸、人物、風景和文字圖案等,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剪紙藝人往往有細致、豪放、秀逸等不同風格表現。以形式區分,潮州剪紙有純色、多色、陽刻、陰刻等類型。潮州民間剪紙藝人善於將三五張色紙疊在一起,靈巧地運使剪刀,以嫻熟的技巧剪出各種花紋圖案。如純色剪紙充分發揮「剪」的特點,以纖細秀麗的線條配合塊面,藉助誇張、變形手法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剪刀味十分濃郁,富有裝飾性。純色剪紙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畫稿,藝人們僅憑記憶和想像,一手拿紙,一手運剪,直接將花樣剪出。這種匠心獨運的剪法極富創造性,造型活潑而富於變化,很少有重復的作品。多色剪紙則用多種色紙分別剪出物象的各個部分,然後再合並為一件完整的剪紙作品,生動細致,別有特色。
潮州剪紙有一個品種稱為「鏨紙」,是將圖案放在色紙或金箔上,用刻刀鏨刻而成。「鏨紙」又分襯色剪紙和寫料剪紙。襯色剪紙先用金箔或黑紙刻出輪廓線,再用彩紙襯底;寫料剪紙則用純色紙或金箔刻畫出形象的線條骨架,再用顏色彩繪襯底。鏨紙工藝以饒平縣鏤金村的色鏨紙最為著名,色鏨紙俗稱「大錢」,用於祭神祭祖或游神活動,內容以戲曲人物、鳥獸蟲魚、花卉博古、詩詞書法等為主。
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潮州剪紙已逐漸失去以往的生存環境,現存知名的剪紙藝人不足十人,且年事漸高,傳統的潮州剪紙後繼無人,亟待搶救、保護。
剪紙·傣族剪紙
雲南省潞西市
傣族剪紙主要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其最早形式源於傣族祭祀儀式所用的紙幡,後來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下逐步充實發展,形成完善的剪紙並被廣泛應用於祭祀、賧佛、喪葬、喜慶及居家裝飾等方面。在潞西,幾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紙。
潞西傣族剪紙以特製的剪刀、刻刀、鑿子和錘子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點,一般可剪八層紙;鑿子和錘子有穩、鑽、靈、活的特點,一次可鑿五十餘層紙。傣族剪紙分「剪」與「鑿」兩種方法,剪無需稿樣,隨手可剪;鑿則需稿樣,按樣製作。傣族剪紙的主要製品為扎、董、佛幡、掛燈、吊幢、板等,多用以裝飾佛殿的門窗、佛傘、佛幡及演出道具、節日彩棚、潑水龍亭等。傣族剪紙內容多與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關,涉及佛經故事、民間傳說和邊疆風物特產等,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
常見圖形既有龍鳳、孔雀、大象、獅子、麒麟、馬鹿、駿馬、游魚及各種奇獸異鳥,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鵑等花木,還有亭台樓閣、佛塔寺廟等建築,形象生動,圖案整齊,勻稱美觀,風格粗獷有力,朴實無華。傣族剪紙在當地的社會生活中占據著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從剪紙內涵到外在表現形式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歷史文化傳統、審美追求和獨特的民族精神。
在當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中,傣族剪紙面臨困境。因為剪紙藝人收入低微,年輕人大多不願從事這一行業。現在傣族剪紙的傳承人寥寥無幾,且年事已高,這一特色民族藝術急需搶救和保護。
剪紙·安塞剪紙
陝西省安塞縣
安塞剪紙是流行於陝西省安塞縣的一種民間藝術。大凡喜慶的日子,安塞婦女都要鉸剪紙、貼窗花。臘月天,婦女們圍在一起,早早就為春節剪紙,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這樣,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剪紙藝術展覽會。
有專家評論說,陝西剪紙在陝北,陝北剪紙在安塞。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剪工精緻,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紙形式多樣,風格淳厚凝煉,線條粗獷明快,寓意單純質朴,充滿對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剪紙·磁性剪紙
磁性剪紙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畫軸、磁性書寫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盜門、汽車、文件櫃、文具盒等鐵制物體上。噴少許水或洗潔凈也可貼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紙能夠更充分地體現剪紙的透雕特點和剪紙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紙是對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磁性剪紙對剪紙的貢獻體現在:一、磁性剪紙擴大了剪紙的市場;二、磁性剪紙豐富了剪紙理論;三、磁性剪紙增強了剪紙的藝術表現力,藝術創作技法上有創新,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化。
磁性剪紙為實用新型(專利號:ZL 200420067151.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於2005年8月17日授予專利權。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是中國剪紙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山東高密剪紙流傳久遠,取材廣泛,技法溶江南剪紙之纖巧和江北剪紙之粗獷於一爐。逢年過節,農舍的門窗、棚頂、箱櫃、衣櫥,都裝飾有剪紙,內容豐富,生活氣息濃厚。據考證,明代洪武初年,大批移民遷入高密,其中有不少的民間剪紙藝人, 將不同風格的剪紙藝術帶到高密,溶於一體,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藝術風格。高密民間剪紙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線條剛勁挺拔,有金石味;構圖誇張變形不失真;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朴可愛;在表現形式上,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黑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光滑面,有定規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朴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在內容上取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寄託著人們美好願望。「窗花」、「鞋花」、「頂棚花」、「饃饃花」以及以人物、動物、花鳥、故事為題材的剪紙作品,都深受群眾喜愛。1984年,高密民間剪紙進京展出,進一步確立了在中國民間剪紙界的地位。1993年,高密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剪紙之鄉」稱號。2008年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剪紙已走向世界,不僅成為出國人員的饋贈禮品,且多次出國展出。其中,齊秀花被譽為民間剪紙藝術「女狀元」,曾在1996年剪出「金牛奮蹄」圖,並被選為當年中國生肖郵票的圖案。1997年,她為了迎接香港回歸,精心構思並剪出了1997個不同形態的牛,為香港回歸這個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記憶。
⑨ 天貓zgr店鋪的買一送一,返現可靠嗎
長什麼樣?是不是帶三隻小羊和玫瑰花剪紙的那種禮盒?我在蘭蔻天貓旗艦內店也看到過,他們正容在做小黑瓶買一送一活動,還送一隻漂亮的環保小燈,美翻天了。是限量的,所以不知道還有沒有呢。不過專櫃小姐說之後櫃台也會開賣,那就不怕天貓旗艦店買不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