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特徵

百合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02 01:36:39

1. 百合花的外形和特徵是什麼

百合花鱗片的外形是種的分類依據之一。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表面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全棕紅色。莖通常圓柱形,無毛。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輪生。葉形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

葉無柄或具短柄。葉全緣或有小乳頭狀突起。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常鮮艷。花被片6枚,分2輪,離生,常有靠合而成鍾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葯橢圓較大。

(1)百合特徵擴展閱讀:

百合花又叫做倒仙、中逢花、蒜腦薯、百合蒜、夜合花等。近些年來,很多百合雜交新品種出現在我的眼前,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等。百合的鱗莖含豐富澱粉,可食,亦作葯用。

百合花的花香清新淡雅,很多人都表示非常喜歡這種味道。但是,你也許不知道,百合花的香味是有微量的興奮劑成分的。如果我們長期處在這種花卉的香味當中,是會讓人產生一種叫做「醉花」症狀的。這種症狀的表現就是會讓人興奮,夜晚的時候還會因此失眠。

百合花的花粉是不帶毒性的,所以只要不是花粉過敏人群,我們可以放心的養殖,但是有一點還是需要注意的,百合花的花粉一旦黏在衣服上,想要徹底洗掉那是不容易的。

百合花用來觀賞,尤以荷蘭及日本輸出的切花好看。百合花的球根含豐富澱粉質,部分更可作為蔬菜食用,在中國,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中醫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潤肺止咳,清火,寧心安神的功效,花鱗狀莖均可入葯,是一種葯食兼用的花卉。

2. 百合的特點、外表

百合花(學名: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北半球的幾乎每一個大陸的溫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全球已發現有110多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葵(火)百合、姬百合等。
鱗片的外形是種的分類依據之一。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表面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幾乎全棕紅色。莖通常圓柱形,無毛。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輪生。葉形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葉無柄或具短柄。葉全緣或有小乳頭狀突起。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常鮮艷。花被片6枚,分2輪,離生,常有靠合而成鍾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葯橢圓較大。 鱗莖白色,高4-7厘米,直徑5-8厘來,寬卵形,深入土中約10厘米;莖直立,堅硬,基部埋在土內的部分具2-3輪纖維狀根,地上部分高1.2-1.5米,直徑 0.8-1.2厘米,有棱紋,深紫色,而被白色綿毛。葉散生,無柄,光亮,披針形,長3-15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漸尖,具顯著葉脈5條以上,上部葉片逐漸變短以至形成葉狀苞片,通常葉腋間生有珠芽;珠芽球形,直徑2-3毫米,老時變為黑色。花序總狀圓錐形;花梗粗硬,開展,花朵稍下垂;花被片6,桔紅色,密生紫黑色斑點,開放時反卷,披針形,長8厘米,寬1.5厘米;雄蕊長5-7厘米,花葯紫色,且具斑點;柱頭紫色,子房長1.3-1.8厘米。果實倒卵形,長3-4厘米。花期-般在7月
百合花素有「雲裳仙子」之稱。由於其外表高雅純潔,天主教以白百合花為聖母瑪利亞的象徵,而梵蒂岡以百合花為國花。百合的種頭由鱗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國自古視為婚禮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 現時,百合花主要用來作觀賞用途,尤以荷蘭及日本輸出的切花品種居多,如麝香百合及其雜交種是很重要的切花品種之一。百合花的球根含豐富澱粉質,部分更可作為蔬菜食用;在中國,百合的球根曬干後更可用來煮湯,而且植株的多個部分可入葯。卷丹、山丹尤其是布朗百合(Lilium brownii)的球根在中國被大規模種植,口感和質地與土豆有些類似,常製成百合干銷售,可以清熱解毒,被認為是健康食品。人們將百合干泡開後炒制,然後壓碎用於煮湯,或是用於提取澱粉。
我國是百合的重要原產地,百合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怕高溫和濕度大。 滿地遍野的百合花.百合的生長適溫為15~25℃,溫度低於10℃,生長緩慢,溫度超過30℃則生長不良。生長過程中,以白天溫度21~23℃、晚間溫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鱗莖必須通過7~10℃低溫貯藏4~6周。百合需要濕潤的水來栽培,這樣有利於莖葉的生長。如果土壤過於潮濕、積水或排水不暢,都會使百合鱗莖腐爛死亡。盆栽百合澆水應隨植株的生長而逐漸增加,花期供水要充足,花後應減少水分,地上部分枯萎後要停止澆水。盆土過濕,同樣導致鱗莖腐爛。百合喜歡用柔和的光照射。也耐於強光照和半陰,光照不足會引起花蕾脫落,開花數減少。光照充足,植株健壯矮小,花朵鮮艷。百合屬長日照植物,每天增加光照時間6小時,能提早開花。如果光照時間減少,則開花推遲。土壤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pH在5.5~6.5最好。盆栽土壤以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為宜。百合耐寒,但最適生長溫度在15--25度之間,低於10度或高於30度均生長不良。百合一般喜在ph值為5.5--6.5的偏酸性土壤及容重在1克/立方厘米以下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忌水淹,喜半蔭環境,但過度蔭蔽會引起花莖徒長和花蕾脫落.多數品種的百合花喜光照,南方一帶宜栽種在遮陽半陰處。百合花適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對腐殖質要求不太高,PH值為中性或偏酸性,百合花為短日照植物,要求暖濕冷涼氣候,怕高溫炎熱。
編輯本段養護要點
首先要選擇充實、健壯的種鱗莖,亞洲系列的種鱗莖周徑必須在10~12厘米,東方系列的種鱗莖周徑在12~14厘米。種鱗莖越大,花蕾數也多,見表。但品種不同,著蕾數也有一定差別。因此,好的種鱗莖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對盆栽百合十分重要。 盆栽百合常用12~15厘米深盆,每盆栽一個種鱗莖。或用15~18厘米深盆,每盆栽3個鱗莖,開花時形成茂密的花叢。栽植時,盆底多墊碎瓦片,然後加土,鱗莖頂芽離盆口2厘米,頂芽上覆土1厘米。目前,在荷蘭都採用催芽鱗莖,催芽部分必須露出上面。如果種植前鱗莖已萌發則無需催芽,如尚未發芽,可將鱗莖排放在盛木屑的木框內,置放在8~23℃溫度下,約4~5天萌芽。生長過程中保持盆土濕潤,使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或15-15-30盆花專用肥。白天溫度保持21℃,夜間15℃,約90~100天花朵著色,將盆移至10~12℃溫度下,可使花朵開得好而持續時間長。

3. 百合花的特徵

百合花姿雅緻葉片青翠娟秀,莖干亭亭玉立,是名貴的切花新秀。
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表面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全棕紅色。莖通常圓柱形,無毛。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輪生。
百合花素有「雲裳仙子」之稱。由於其外表高雅純潔,天主教以白百合花為聖母瑪利亞的象徵,而梵蒂岡以百合花為國花。
百合的種頭由鱗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國自古視為婚禮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還有尊重的含義。
世界野生百合約有90多種,我國是世界百合起源的中心,據調查我國約有原產百合46種,18個變種,佔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36種15個變種為我國特有。

4. 百合形態特徵是什麼

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地下具鱗莖,莖直立,無分枝;總狀花序,簇生或單生,花冠漏斗形喇叭狀花色多為黃色白色粉紅橙紅

5. 介紹一下百合的特徵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版、歐洲、北美洲等權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百多個品種,中國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原產五十多種,是百合屬植物自然分布中心。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等。百合的主要應用價值在於觀賞,有些品種可作為蔬菜食用和葯用。

6. 百合的特點是什麼

百合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布在土壤表層,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莖的作用,亦有吸收養分的作用。每年與莖干同時枯死。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有的品種(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莖的腋葉間能產生「珠芽」;有的在莖入土部分,莖節上可長出「籽球」。

百合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

(6)百合特徵擴展閱讀:

百合原種120有種左右,中國分布46種和18個變種,其中36種15個變種特有。用於園藝育種和栽培的有40-50種,用於商品化生產的只有20種左右,主要包括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毛百合(L. dauricum),卷丹(L. lancifolium),山丹(L. concolor),天香百合(L. aurantum),葯百合(L. speciosum),湖北百合(L. henyri),王百合(L. regale),白百合(L. brownii),川百合(L. davidii),青島百合(L. tsingtauense),武島百合(L. hansonii),日本百合(L. japonicum),瑪多娜百合(L. candim),馬爾他恭百合(L.martagon)。

7. 百合有哪些特徵

(林謀信)

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別名野百合。為多年生草本。主產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我國早在1400多年前,百合就有庭園栽培。如南北朝梁宣帝贊百合花是:「接葉多重,含露低垂,從風偃柳」。《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了「按徐鍇歲時廣記:二月種百合,法宜雞糞」的栽培方法。以鱗莖入葯。含有澱粉、糖、蛋白質、果膠、維生素及微量生物鹼等。百合煎劑對氨水引起的鼠咳嗽有止咳作用,並能對抗組織胺引起的蟾蜍哮喘。味甘、微苦,平。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功能。用於肺病咳嗽咯血,老人慢性氣管炎,肺癰,神經衰弱,睡眠不寧,瘡痛紅腫等症。

作百合入葯的,還有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 DC.)和卷丹(L.lancifoliun Thunb.)。此外,同屬植物中,如毛百合(L.dahuricum Ker-Gawl.)、麝香百合(L.longiflorum Thunb.)、山丹(L.concolor Salisb.)、山百合(L.delavayi Franch.)、松葉百合(L.cernuumKom.)、渥丹(L.concolor Salisb.var.buschianum Bak.)等也可入葯。

一、形態特徵

株高70—100cm。鱗莖扁球狀或橢圓形,由鱗片和短縮莖組成,白色,肉質。莖直立,常有褐紫色條紋。葉互生,有短柄;葉片線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成微波狀,葉脈平行。花大,白色微帶淡棕色,1至數朵生於莖頂,花被6片,乳白色,微黃,背面中肋帶淡紫色,頂端向外張開或稍反卷。蒴果長卵圓形,室間開裂,綠色。種子多數(圖14—70)。

圖14—70 百合形態圖

1.花株 2.雌蕊及雄蕊放大 3.鱗莖

二、生物學特性

(一)主要器官的生長發育特性

1.根系

可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肉質根從鱗莖底部長出,較粗壯,無主、側根之分,稱為「下盤根」。下盤根多達幾十條,多分布在40—50cm的土層,在土壤中吸收養分的能力較強,隔年不枯死。纖維狀根,又叫不定根,生長在鱗莖之上,俗稱「上盤根」。上盤根發生較遲,多在地上莖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cm以上時開始發生,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長7—13cm,分布在土壤表層,具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莖的作用,亦能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上盤根每年與莖干同時枯死。

2.莖

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鱗莖為地下部分,埋在土中,頂部離土表3—6cm,直徑6cm左右,厚約4cm,由磷片和短縮莖組成。短縮莖是一圓錐形的盤狀體,又稱「莖底盤」。具有貯藏養分、發生根系、著生和支持鱗片的作用。鱗片數目較多,呈螺旋式排列,層層疊合,著生在莖底盤上,數十片抱合為一個小鱗莖,稱為「子鱗莖」。一個大的母鱗莖,一般可分生3—10個子鱗莖。地上莖由莖底盤的頂芽伸長而成,一般在第二年春抽生。莖粗1—2cm,高可達100—130cm,不分枝,直立堅硬,表面光滑或有白色茸毛。有的品種在地上莖的葉腋間,能產生圓珠形的「氣生鱗莖」,稱「珠芽」或「百合籽」。有的在地上莖入土部分,如溫度和濕度適宜,在莖節上可長出次生小鱗莖,稱為「籽球」。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

3.葉

單株在全生育期中,葉片總數可多於100張。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並發育成一個新個體。

4.花、果

百合在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為終花期。果期7—10月。花很少結實,單果有種子200粒以上,千粒重為2.08—3.4g。

(二)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光照

喜半蔭條件,耐蔭性較強。前期和中期喜光照,尤其是現蕾開花期,如光線過弱,花蕾易脫落。為長日照植物,延長日照,能提前開花,日照不足或縮短,則延遲開花。

2.溫度

喜涼爽,較耐寒。生長發育溫度以15—25℃為宜,在20±4℃生長最快,高於28℃生長受阻,高於33%,持續時間稍長,植株枯黃,甚至枯死。在年生長周期中,早春氣溫10℃以上時,頂芽開始生長,當土溫為14—16℃時,即可出土。幼苗出土後,不耐霜凍,如氣溫低於10℃,生長受抑制。低於3℃葉片受凍,如持續時間短,氣溫回升後,能很快恢復。花期,日平均溫度以24—29℃為宜。鱗莖較耐寒,在土中,越冬溫度-10℃時,也不致受凍。

3.水分

喜乾燥,怕水澇。整個生長期土壤濕度不能過高,雨後積水,應及時排除。否則,鱗莖因缺氧,容易腐爛,導致植株枯死。尤其高溫高濕,危害更大,常造成植株枯黃和病害嚴重發生。對空氣相對濕度反應不敏感。所以,在南方產區大氣濕潤和西北產區大氣乾燥的條件下,均能正常生長發育。

4.土壤

喜肥沃深厚的砂質土壤。在砂質土壤中,鱗莖生長迅速,肥大、色白。粘重的土壤,通氣排水不良,鱗莖抱合緊密,個體小,產量低,不宜栽培。據測定,在土壤中氧氣含量低於5%時,其根系停止生長。土壤pH以5.5—6.5為宜。

5.肥料

百合根系粗壯發達,能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分,是一耐肥植物。春季出土後,莖葉生長非常迅速,開出的花大而壯實。因此,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據試驗,每0.5kg純氮,約能生產鮮百合10.1kg。此外,還必須配合施用足夠的磷、鉀肥料。氮、磷、鉀元素的正常比例為1∶0.8∶1。肥料的施用以有機肥為主,占總施肥量的60%以上。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地段栽培。前茬以豆類、瓜類或其它蔬菜地為好。粘結、積水、排水不良的田塊不宜種植。選地後,先行深翻,栽前施足基肥。整地要細,並應視地勢和氣候而定。凡坡地、丘陵地、地下水位低且排水通暢的地方,可整成平畦。畦面寬兩畦間開寬20—25cm,深10—15cm的排水溝;在地下水位高,雨水較多的地方,應整成高畦栽培。畦面寬1m左右,溝寬30—40cm,深15—20cm,以利排水。

(二)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

1.無性繁殖

目前生產上主要有鱗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等三種。

(1)鱗片繁殖

秋季當葉片開始枯黃時,選擇健壯無病植株,採挖鱗莖,剝除鱗莖表面質量差或乾枯的鱗片,里層的鱗片剝後,選肥大者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鍾,取出後陰干,以基部向下,扦插在填有肥沃砂壤土的苗床中,插入部分為鱗片的1/2—2/3,鱗片間距為3—6cm,插後蓋草,以利遮蔭保濕。床土不能過濕,以防鱗片腐爛。插後,如溫度在20℃左右,約20天,在鱗片下端切口處便會形成1—2個小鱗莖。如9月進行鱗片扦插,11月鱗片便能發育成小球。翌春,每個小球便生根出苗,形成新個體。經過一年生長,個體大如手指。第二年9月從土中挖出,按行距15cm,株距6cm移栽,管理同大田栽培。經二年培育,鱗莖直徑達3—4cm,即可用作大田栽培,培養商品百合。此法繁殖,培養成商品百合約2—3年。每畝約需種鱗片100kg,能種植大田15畝左右。

目前國外和國內一些產區,為保證種苗的質量,採用育苗箱育種。即將上法剝取的鱗片,於9—10月扦插到填入酸性紅土或發酵木屑的育苗箱中,10—11月開始加溫至20℃,三個月後,即1月份將育苗箱放置室外,進行自然低溫處理,經8—12周處理,植株能很快萌生綠葉,正常生長。此法培育的幼苗,抽薹開花早,鱗莖增長快,病害顯著減輕,是優良的種苗。

(2)小鱗莖繁殖

採收時,將無病植株上的小鱗莖收集,按鱗片繁殖的方法消毒。然後,按行株距15×6cm播種。經一年培養,一部分可達種球標准,較小者,繼續培養1—2年,再作種用。

(3)珠芽繁殖

珠芽於夏季成熟後採收,收後與濕潤細砂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當年9—10月,在苗床上按行距12—15cm,開深3—4cm淺溝,於溝內每4—6cm播珠芽1粒,播後蓋厚約3cm的細土,並覆草。翌年出苗時揭除蓋草,並追肥。待秋季地上部枯萎後掘取鱗莖(鱗莖直徑約2cm),隨即再按行株距20×10cm播於苗床。到第三年秋採收時,一部分鱗莖可達種莖標准,較小者再培育一年。

2.有性繁殖

秋季將成熟的種子採下。播前,在冷床內,將4份菜園土和4份充分腐熟的堆肥,與2份河砂混合拌勻,並平鋪於苗床,厚約10cm,隨即撒播或條播。播後,蓋細土厚約3cm,再蓋草。春季出苗時,揭除蓋草,進行間苗、追肥,秋季即可產生小鱗莖。、小鱗莖再經4年左右培養,便可作種球用。此法培育種球,因時間長,種性易變,生產上一般少用。

(三)定植

秋植,以9—10月為宜。栽後能充分利用冬前的有效溫度,促進地下部充分出根生長,使其在越冬期間形成較好的根系,利於翌春早出苗,出壯苗。栽前,對收獲後的種莖先在室內攤開,上蓋草晾種5—7天,促進百合表層水分蒸發,以利發根和出苗。栽植時,種球應分檔種植。先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30—40cm,開深3—4cm淺溝,然後在溝中按株距15—20cm挖穴,種莖栽入穴中時,底部朝下,一穴一個。覆土厚以鱗莖頂端離土表3.5cm左右為宜,並稍加按緊。栽植深度要適宜,過淺,鱗莖易分瓣;過深,出苗遲,且生長細弱,缺棵率較高。每畝用種量250kg左右。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鱗莖的生長發育需要疏鬆的土壤環境。栽種後,冬春兩季需多次中耕除草。中耕宜淺,防止傷根。生長至封行時,不再中耕除草。尤其在開花後,百合進入休眠,雜草能遮蔭降溫,延長葉片壽命,對鱗莖的養分積累和生長有利,不必除去。

2.施肥

生長期間,應多次追肥,肥料種類以有機肥為主。一般追肥三次。第一次在1月前後,掌握晴天解凍時機,畝施豬糞或腐熟牛糞1500kg,勻鋪畦面,另加腐熟餅肥50—75kg,草木灰100kg。施後速培土覆蓋,培土應薄而勻,稍蓋住肥料即可;第二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即4月上旬施提苗肥,畝施腐熟人糞尿或豬糞水1500kg,用於加速上盤根生長,促進壯苗;第三次在6月中旬收獲珠芽後,此時如見葉色褪淡,則施速效化肥碳酸氫銨每畝15—20kg,兌水施入。此外,以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效果亦佳。另據試驗,在苗期、打頂期、珠芽收獲期,用0.1%的鉬酸銨進行葉面追肥,能增產13.63%,是提高百合產量一個經濟有效的方法。

3.排灌

春前,結合中耕除草和施肥,將排水溝中的泥土培於畦上,以利排水暢通。春末夏初,地下部分新的仔鱗莖形成後,因其鮮嫩多汁,溫度高,濕度大,土壤板結,病害極易發生,需漸加深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7—8月,鱗莖增大,並進入夏季休眠,更須保持土壤乾燥疏鬆,切忌水澇。但遇久旱無雨亦應灌溉,以土壤略帶濕潤為宜,不可大水漫灌。如有套種作物遮蔭,一般可不灌溉。

4.去頂與打珠芽

商品田5月下旬為百合去頂適期。即當植株地上部分具一定營養面積後,及時打頂。打頂應視植株生長狀況而定。苗高且生長旺盛,可摘除多一些;苗小而弱,可推遲數天,或只打少量頂心。5—6月,是珠芽分化和成熟期,需收獲珠芽的,宜在珠芽成熟,未脫落前及早收獲,以集中養分供鱗莖生長。即在晴天,用短棒輕敲百合植株基部,下用畚箕收集,收集時注意勿折斷植株和損傷葉片。如不用珠芽繁殖,可在6月上旬摘去,以減少養分消耗。

5.鋪蓋稻草

百合出苗時,為保墒,防大雨沖刷,減少雜草,不使土錶板結,保溫調濕和防止夏季高溫而引起的百合腐爛,出苗後應用稻草覆蓋,用量每畝400kg左右。據試驗,蓋草的百合地段,苗期葉片生長速度快,苗株高而粗,下盤根可增加1—2條,上盤根可增加一層,各層增加8—15條根,產量增加17%。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嫩芽受害後,變成黑褐色,漸枯死。幼苗感染後,根莖部變褐縊縮而折倒枯死。成年植株受害後,葉片從下而上變黃,以至全株變黃立枯而死。鱗莖受害後,逐漸變為褐色,鱗片上形成不規則的褐色病斑,最後腐爛,合瓣脫落。濕度大,通氣不良,光照不足是立枯病發生的主要條件。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鬆的地塊栽培;(3)播種前,種球用1∶500的福美雙溶液或用40%的甲醛溶液加水50倍浸種15分鍾;(4)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開溝排水,改善通風、光照條件;(5)增施磷、鉀肥料,使幼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6)出苗前噴1∶2∶200波爾多液一次,出苗後噴50%多菌靈1000倍液2—3次,保護幼苗;(7)發病後,及時拔除病株,病區用50%石灰乳消毒處理。

2.軟腐病

〔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

多發生在鱗莖將收獲或鱗莖貯藏和運輸期間。鱗莖受害後,初呈褐色水漬狀斑塊,其後變黑,病部漸軟化而腐敗,具臭味。高溫高濕和通氣不良,是本病發生的主要條件。防治方法:選擇健壯、無病的種球繁殖,播種前用50%苯駢咪唑500—600倍液浸種20—30分鍾,晾乾後下種;以土壤疏鬆、高燥的地段種植,雨季注意開深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採收和裝運時盡可能不要碰傷鱗莖,貯藏期間注意通氣和降溫。

3.病毒病

受害植株表現為葉片變黃或發生黃色斑點、黃色條斑,急性落葉,植株生長不良,發生萎縮。花蕾萎黃不能開放,嚴重者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1)選育抗病品種或無病鱗莖繁殖;(2)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增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3)拔除受害嚴重植株,及早防治蚜蟲,減少帶毒蚜蟲再次侵染。

4.蚜蟲

〔Myzus persicae(Sulzer)〕

群集在嫩葉、花蕾上吸取汁液,使植株萎縮,生長不良,開花結實均受影響。防治方法:(1)清潔田園,鏟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口;(2)發生期噴灑2000倍殺滅菊脂水溶液,或40%氧化樂果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在蟲口密度低、天敵數量多時,可不用化學防治,以保護天敵。

5.東北大黑鰓金龜

(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6—8月為害猖獗,幼蟲(蠐螬)取食下盤根、鱗莖盤,直至破壞整個鱗莖。防治方法:(1)施肥前,用80%敵敵畏乳劑500—800倍液噴在糞肥上,拌勻後用塑料薄膜封蓋,悶殺肥里的幼蟲;(2)為害期用50%馬拉硫磷800—1000倍液,或25%辛硫磷、25%乙醯甲胺磷1000倍液澆灌土壤。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定植後的第二年秋季,待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地下部分完全成熟(長江流域約在8月初,北方約在9月)時採收。這時採收的鱗莖不僅產量高,質量好,而且耐貯藏。採收宜選晴天(雨天和雨後採收,鱗莖易腐爛)。收後,切除地上部分,須根和種子根,並及時貯藏在通風陰涼處,以待加工。每畝可產鮮鱗莖750—1500kg。

(二)加工

鱗莖收後,加工可分如下幾步:

1.剝片

多用手剝,也可在鱗莖基部橫切一刀,使鱗片分開。不同品種,剝片時不能混淆。同一品種剝片時,還應按外鱗片、中鱗片和晶元分別盛裝,然後洗凈瀝干。如混在一起,則泡片時因鱗片著生部位不同,老嫩不一,難以掌握泡片時間,影響質量。

2.泡片

水沸後,將洗凈瀝乾的鱗片分類下鍋。每鍋鱗片的數量,以不出水面為宜,以便翻動。泡片火力要均勻,時間為5—10分鍾(待水重新沸後),即當鱗片邊緣柔軟,背面有微裂時迅速撈起,置清水中漂洗去粘液再撈出。每鍋開水,一般可連續泡片2—3次,如見鍋內開水混濁,應換水燒開後再泡,以免影響百合片色澤,降低質量。

3.曬片

晾曬工具及曬場應打掃干凈,然後將漂洗後的鱗片輕輕薄攤曬墊,使其分布均勻,約經兩天一晚,當鱗片達六成干時,再行翻曬(否則,鱗片易翻爛),直至全乾,包裝後,置陰涼通風處。每100kg鮮鱗片,約可加工百合干35kg。折干率約為3∶1。以鱗片潔白完整,大而肥厚者為好。

五、留種

邊採收邊留種。種用百合,個頭大,生長旺盛,產量一般較高,但種莖過大,成本高。所以,宜選用中等大小而無病蟲的種莖。即留種前,在田間選莖稈粗壯,葉多而挺,莖葉夾角小,無病蟲,後期老健的植株,掛牌定樁,作好標志。採挖時,擇用母鱗莖健壯,整齊度好,色澤具本品種特性,鱗片抱合緊密,表面無污點,下盤根粗壯,單牙(獨頭百合)者為好。以籽鱗莖作種,宜選每個母鱗莖有3—5個籽鱗莖的、且每個籽鱗莖重30—40g者為好。選後,速送室內蓋草晾種,減少照光,防止鱗片乾枯和表面變紅。播種前按其個體大小,分為大、中、小三檔種植。

8. 百合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lum)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山百合、葯百合、野百合、喇叭筒、岩百合等。專全國南北各地均屬有栽培,主產於湖南、四川、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福建、甘肅、浙江等省。

植株高70~150厘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下部著生須根。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葉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花大、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棱。種子多數,卵形,扁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9. 百合有哪些特性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肺、心經。

【功效主治】

1.潤肺止咳用於陰傷肺燥,咳嗽,干版咳少痰,或痰中權帶血,常配伍沙參、麥冬、杏仁等;用於肺熱咳嗽,日久咳痰黃稠,咯血,常配伍款冬花,方如百花膏;用於肺腎陰虛,勞熱咳嗽,口燥咽干,咳嗽,痰中帶血,常配伍生地、玄參、貝母等,方如百合固金湯。

2.清心安神用於熱病後期,余邪未清,氣陰兩傷,虛煩驚悸,失眠多夢,常配伍鮮地黃,方如百合地黃湯。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潤肺宜炙用,清熱宜生用。

【禁忌】風寒咳嗽,脾胃寒滯,大便溏泄者,均不宜用。

【按語】百合甘寒能滋陰潤燥,清陰分之虛熱,入心肺經,既能清潤肺燥而止咳,又能養陰清心而寧神。

【類葯鑒別】百合與沙參益陰清肺,潤燥止咳之功效相似,然沙參長於益胃,生津止渴,兼能清肺祛痰止咳;而百合長於潤肺,兼能清心安神。

10. 百合的外形特徵是什麼

百合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還有高達米以上的。莖直立,不分枝,草綠色,莖稈基部帶紅色或紫褐色斑點。地下具鱗莖,鱗莖由闊卵形或披針形,白色或淡黃色,直徑由6—8厘米的肉質鱗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質層。多數須根生於球基部。單葉,互生,狹線形,無葉柄,直接包生於莖稈上,葉脈平行。有的品種在葉腋間生出紫色或綠色顆粒狀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著生於莖稈頂端,呈總狀花序,簇生或單生,花冠較大,花筒較長,呈漏斗形喇叭狀,六裂無萼片,因莖稈纖細,花朵大,開放時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種不同而色彩多樣,多為黃色、白色、粉紅、橙紅,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點,也有一朵花具多種顏色的,極美麗。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濃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稱。花落結長橢圓形蒴果。中醫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潤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鱗狀莖均可入葯,是一種葯食兼用的花卉。 百合花素有「雲裳仙子」之稱。由於其外表高雅純潔,天主教以百合花為瑪利亞的象徵,而梵蒂岡以百合花象徵民族獨立,經濟繁榮並把它做為國花。百合的鱗莖由鱗片抱合而成,有「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國人自古視為婚禮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

熱點內容
灌木山茶花 發布:2025-08-26 12:25:03 瀏覽:804
卡絲櫻花套裝官方價格 發布:2025-08-26 12:22:01 瀏覽:977
深圳馬克花藝 發布:2025-08-26 12:21:56 瀏覽:528
栽土豆盆栽 發布:2025-08-26 12:20:31 瀏覽:965
到山裡找盆景樹怎麼選 發布:2025-08-26 12:19:07 瀏覽:629
木質綉球盆景 發布:2025-08-26 12:18:57 瀏覽:699
牡丹花心 發布:2025-08-26 12:03:44 瀏覽:87
莆仙戲蘭花 發布:2025-08-26 12:03:44 瀏覽:566
梅花圖騰 發布:2025-08-26 12:03:07 瀏覽:20
2016年宵花卉 發布:2025-08-26 12:02:16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