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意境丁香

意境丁香

發布時間: 2024-01-15 17:31:06

① 在古詩中「丁香」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1、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

(1)杜甫 唐《江頭五詠·丁香》

丁香體柔弱,亂枝結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宅後,庶使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譯文:

丁香很柔弱,結子又多,葉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麗,不是艷麗的。把丁香種在房子後面,為了是給有思想的人欣賞。

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蘭麝一樣發出芳香,但卻不必想到自己會磨成粉的。

整首詩的意思是,一個柔弱美麗的生物,它該知道自己的特質,完成自我,雖然自我的最後完成恐怕是粉身碎骨,也不必多想了!

此詩前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清淡素雅的丁香形象:柔弱、枝繁、素艷。丁香花團錦簇,外朴而內秀,花色明麗,又香氣馥郁,淡雅清幽,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

後四句則寫出了丁香高潔的內質。幽人指幽居之士,古代常指隱士。柔弱的丁香被賦予了高貴的品質、堅強的個性,它寧可粉身碎骨也不與世同流合污,遂成為作者獨立人格的化身。杜甫晚年空懷壯志,無由抒發,便借柔軟的丁香詠志,暗抒家國懷抱。

(2)王十朋 南宋《點絳唇·素香丁香》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譯文:

樹葉還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樹葉下丁香花就開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氣環繞著樹,雅士稱贊這是幽居之士的樂趣。

丁香花沒有想爭奪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緒滿懷,好像在懷念江南故土。

這首詞結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闕先用「落木蕭蕭」烘托悲涼氣氛,接著以「琉璃葉下瓊葩吐」,令人眼睛一亮。

然後語鋒一轉,「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闕則進一步闡述自己與世無爭的心態:「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全詞的精彩之處全在其結尾,作者大膽懸想,丁香之所以「結愁千緒」,也許是它在思憶江南的主人吧。

至此,本無情之花卉植物,便化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託,一懷愁緒,滿腔悲情,也就有了具體的著落。

2、藉以抒發憂愁、幽怨之情。

(1)李商隱 唐《代贈》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這首詩是代婦人贈遠人。前兩句塑造了一個倚樓遠望、肝腸寸斷的思婦形象。後兩句借用芭蕉與丁香這兩個意象加深了春愁。

芭蕉的特徵是葉大且長因而常常捲曲,於是就有了憂愁不展的象徵意義。丁香結,指丁香緘結未開的花蕾。詩人以丁香之結,喻心情郁結不開。兩種憂愁意象的組合,使思婦的春愁倍增。

「芭蕉不展丁香結」為思婦詞開創了新的境界,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2)李珣 唐 《河傳·去去》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譯文:

去哪呢?遙遠的巴楚之地,山和水相連。早上有雲,晚上下雨,在十二峰面前,猿叫聲傳到了客船上。惆悵的心情像丁香的花苞。因為離別,家鄉的音信全文。

想著佳人在花在,對著明月吹著春風,離恨應該和自己一樣。

此詞描述男子的離愁別恨。上片寫離人去處雖然渺茫、遙遠,但巴山楚水,朝雲暮雨,十二峰前,總是相連,以喻離愁也似山水接連不斷,愈遠愈深愈長,更用隨船的猿聲,襯托離人的愁思。

下片開頭三句直寫因離別音書隔絕而愁腸百結。結尾三句,變換筆法,遠揚開去,為妻子著想,她在花下明月春風之中,離恨該與自己一樣。「一氣舒捲,若斷若連,有水流花放之樂,結得溫厚」。

3、藉以烘托戀情。

(1)毛文錫 五代《更漏子·春夜闌》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譯文:

春的深夜靜靜的,春的思愁綿綿不絕,花叢外杜鵑鳥的聲聲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殘月。相思的人不見蹤影,相思的夢也難成,我那孤獨的心,如紅紗罩里的一點殘燈。

最恨的是這時分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階下的丁香花繁葉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結。夜霧漸漸地飄散,朝霞在天邊燦爛,梁間呢喃著親親的細語,飛來了一雙春天的燕。

此詞寫女主人公相思怨情。上片寫春夜相思。或直道情懷,或以景烘情,把相思孤獨之情寫深、寫苦。下片寫天曉後的怨情。

「偏怨別」二句,加一倍寫怨深;「庭下丁香千結」一句,以景烘情;末三句,以樂寫哀,濃化了主人公的怨情。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婉。

(2)毛文錫 五代《中興樂·豆蔻花繁煙艷深》

豆蔻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同心。翠鬟女,相與共淘金。 紅蕉葉里猩猩語,鴛鴦浦,鏡中鸞舞。絲雨隔,荔枝陰。

譯文:

花苞和花繁茂,相互映襯,男女相愛永結同心。十六七歲女子,相約一起淘金。

紅色芭蕉的葉子里猩猩在啼叫,鴛鴦棲息的小洲上,湖中倒映出鸞鳥在跳舞。

絲絲的細雨隔著荔枝樹下避雨人的身影。

這首詞寫南方風光,較有情致。上片寫豆蔻花繁,丁香軟結,少女相約淘金,情景如繪。「豆蔻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同心。」

用互文手法,借用同心的豆蔻花和丁香的憂愁之結來象徵愛情忠貞的同心情結。下片芭蕉葉、猩猩語,這更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尤其最後兩句寫出南方避雨荔枝樹下的一個側影。全詞形象生動鮮明,意境頗佳。

4、藉以春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李璟 唐《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

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感情十分濃郁、飽滿。

詞人在這首愛情題材的詞中表達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憂患意識,作為在夾縫中生存的弱小國家的君主的一種對國家、對人生的憂思,借雨中的丁香抒發得淋漓盡致。

② 在詩文中 丁香一般代表什麼意象

丁香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她象徵的是淡雅、美麗、憂愁。詩人們總是喜歡用丁香來描寫女子的憂與愁。李商隱的七言律詩《代贈》中,「芭蕉不展丁香結」用丁香的花蕾來象徵詩中女子的愁心。的確,素白、淡紫的丁香花蕾不正像女子的心情、怨愁、神秘、純潔,而不易被人看透。再說南唐的《浣溪紗》吧!「丁香空結雨中愁」則是用雨中丁香更形象的描繪那女子心中的愁,女子的情人遠游,杳無音訊,每日與女子相伴的就只是那雨中的丁香和她自己心中的寂寞。
總而言之,在古典詩詞中,出於各種原因的,就算手法不同也罷,丁香與愁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現代詩歌《雨巷》中也出現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的姑娘」。詩人所寫的「姑娘」其實並不是生活中的實景,指的是詩人的理想,「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的是詩人執意追求卻又無法把握的彷徨與痛苦,在我的心目中她應是三、四十年代的女大學生,有清澈的眼神。過人的智慧,打著油紙傘,結著淡淡的憂愁。「丁香」充滿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是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後內心朦朧的希望。
我想我心中的丁香姑娘,她應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比丁香剛毅、有自己明確的目標理想。
推薦於 2018-04-28
查看全部9個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在古詩中「丁香」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1、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 (1)杜甫 唐《江頭五詠·丁香》 丁香體柔弱,亂枝結猶墊。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宅後,庶使幽人占。 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譯文: 丁香很柔弱,結子又多,葉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麗,不是艷麗的。把丁香種在房子後面,為了是給有思想的人欣賞。 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蘭麝一樣發出芳香,但卻不必想到自己會磨成粉的。 整首詩的意思是,一個柔弱美麗的生物,它該知道自己的特質,完成自我,雖然自我的最後完成恐怕是粉身碎骨,也不必多想了! 此詩前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清淡素雅的丁香形象:柔弱、枝繁、素艷。丁香花團錦簇,外朴而內秀,花色明麗,又香氣馥郁,淡雅清幽,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 後四句則寫出了丁香高潔的內質。幽人指幽居之士,古代常指隱士。柔弱的丁香被賦予了高貴的品質、堅強的個性,它寧可粉身碎骨也不與

③ 古人眼中的丁香結有什麼寓意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原文:

古人詞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3)意境丁香擴展閱讀:

作者筆下的丁香,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④ 丁香在古代詩詞中有什麼含義

具體含義有兩種:

1、指這種植物。

唐·杜甫 《江頭五詠·丁香》詩:「丁香體柔軟,亂結枝猶墊(翻譯:柔軟的丁香,在樹頭結出大片的花朵)。」

2、借喻女人的舌頭。

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丁香笑吐舌尖兒送(翻譯:丁香樣的舌頭送過來)。」

(4)意境丁香擴展閱讀

其它含義:

1、指這種植物的花。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窗外正開著深紫色的一樹丁香,窗內掛著一隻銅絲籠子。」

2、指丁香花狀的耳飾。

《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二件是耳上環兒。此乃女子平常日時所戴,愛輕巧的,也少不得戴對丁香兒。」

3、指丁香花狀的紐扣。

清·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兩個在那裡交扣丁香,並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

⑤ 雨巷中丁香代表的意境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容易凋謝,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續了丁香的傳統文化內涵,將丁香的意蘊更加情緒化,使丁香有了更深的憂郁。

⑥ 丁香在古典詩歌中的芳香之旅

一、丁香之結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深栽小齋後,庶使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杜甫《江頭五詠·丁香》

春天,丁香花綻放在枝頭,花朵細小而繁密,色澤有純白、淡黃、淡紫、藍紫、紫紅,清艷雅麗,素香遠溢,是人們喜歡的觀賞植物。但在中國文人的眼中,它卻成了寄託情感和夢想的載體。在詩歌的國度里,丁香再也不是叢生落葉灌木,而是充滿生命,充滿了細膩情感,是豐富、敏感的生命存在。

宋代理學家邵雍有首詩叫《善賞花吟》,詩這樣寫道:「人不善賞花,只愛花之貌;人或善賞花,只愛花之妙。花貌在顏色,顏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邵雍所說的花的精神,其實是指詩人在審美觀照自然中的花朵。詩人在聽,在看,在與花朵對話,花朵成為詩人生命之花。

暮春使人落寞,而黃昏時分更使人孤寂。一位女子倚樓而立,不知不覺間已是如鉤彎月高掛天上。芭蕉未展,丁香不開,此情此景讓與情人不能相見的女子牽腸掛肚,愁腸百結。

李商隱在這樣言說: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這是李商隱《代贈》詩二首的第一首。丁香未開時,花蕾密布枝頭,稱丁香結。於是丁香結就成為郁結的愁思,難以排解的離愁別恨。也就自唐李義山始,詩人們開始用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結,用丁香結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

五代牛嶠有「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感恩多》)的詞句;宋代錢惟演有「合歡不驗丁香結,只得凄涼對燭房」(《無題》)的詩句。細細品味這些詩句,「丁香結」在我們的心中已構成一幅人物相融、情景相生而且相互增色的詩意畫面。從中我們也能真切地品味出詩人審美化的生活及其情趣。

吳曾《能改齋漫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代詞人賀鑄與一個女子相愛,久別之後,那個女子孤苦無依,思之甚切,作詩表達思念之情:

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

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

賀鑄見到此詩,感而寫下《石州引》詞:

薄雨收寒,斜廂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兩人詩歌唱和,聊寄愁思郁結的離愁別緒。賀鑄巧借了李商隱的詩句,同時也化用了那女子的詩句,表現了濃郁的愁情。丁香結,演繹了如此感人的故事。

二、象外之象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煜《浣溪沙》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這樣說:「後主詞思路凄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凄惋」二字,切中了這首詞的意境。一個女子,手卷珠簾,向遠方遙望,綿綿春恨,緊鎖高樓,風里落花無主,雲外不見青鳥傳來親人的書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結在枝頭,又一次絕望的愁緒濃得化也化不開。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長江水滾滾東去。女子的愁思深廣渺杳沒有盡頭。其中「丁香空結雨中愁」一句,成為繼李商隱之後,又一著名的意象。丁香之結,已不在黃昏春風之中,而是在花愈離披,春愈闌珊,愁愈深切的雨中,愁增雨勢,雨添愁情,丁香空結,自然融合在讀者的心眼中。

我們知道,意象在心理學中是指有關過去的感受上、知覺上的經驗在心中的重現和回憶。這種重現和回憶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還有嗅覺的、觸覺的、味覺的等等。那在詩學中,意象是指通過審美思維創造出來的,融會了主體意趣的形象。它是詩人「心物交融」的產物。是藝術創造的結果。它絕不是自然物象的復制和照搬,而是融合了詩人感情的「象外之象」。

丁香,花蕾緘結不開,含苞未吐,這是「象」,人的愁懷郁結,就使在細雨迷濛中丁香的花蕾更讓人看成「愁結」,這樣的「象」,就成為「象外之象」了。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的:「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言有盡而意無窮。」

由於意象具有心物交融的特點,那麼,品評「意象」,就可以體會詩歌的美。看五代毛文錫的《更漏子》:

春夜闌珊,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粱間雙燕飛。

思婦獨守空閨,那靜夜裡的子規啼鳴,勾起孤寂之感,面對紅紗籠罩的孤燈,使人倍感凄涼。「庭下丁香千結」,暗喻思婦愁腸千結。詞中「丁香千結」,既是實景,又不是實景,它已成為引發愁情的觸媒,成了審美的「象外之象」。

丁香獨特的形象,成了反映人們在離愁別緒的重重困擾下,暗結於心頭不招即來,卻揮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妻子去世,相思難忘,心緒惆悵,揮筆寫下了這首《點絳唇》: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里終相覓。

醒後樓台,與夢俱明滅。西窗自,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王國維明知相思無益,決心將其放棄,但相思又難「拋擲」。詩人魂牽夢縈,醒來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涼。暮春時節花開繁茂的丁香,在凄涼的月色中,就如同冰雪一般。這種時令的錯位、似乎無理的描寫,深刻地表現了詞人思念亡妻的悲愴冷寂心境。後人是這樣評價的:「君詞往復幽咽,動搖人心,快而能沉,直而能曲,不屑於言詞之末,而名句間出,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遠,意決而辭婉,自永叔以後,殆未有工如君者也。」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三、女性的化身

子規啼夢羅窗曉。開奩拂鏡嚴妝早。彩碧畫丁香。背垂裙帶長。 鈿錚尋舊曲。愁結眉心錄。猶恨夜來時。酒狂歸太遲。

——賀鑄《菩薩蠻》

在多雨的季節,丁香花一串串地開起來。主梗很是柔軟,總擎不起那繁密的花束,所以丁香的花總是彎彎地下垂著。丁香的枝條也很柔軟,在雨中也總是彎彎地下垂著,如同婀娜的女子。於是在中國文人的跟中,丁香便成了哀怨而美麗,柔弱而多情的女子的化身。

李珣的《河傳》: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遊子在外,對佳人便有了拳拳的思慕。此時的佳人就在明月、春風、花下,也同樣愁腸郁結。丁香,那柔軟的花蕾,芬芳的味道,不就是佳人的寫照嗎?

李煜的《一斛珠》: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幾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襄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在這首詞里,寫了一個歌女從化妝出場到終場赴宴的全過程,突出了女主人公嫵媚的神態。「向人微露丁香顆」就是美人唱歌的神態。丁香再一次幻化為女性的形象。

丁香,冷艷幽香,心中有化不開的愁結,纖手柔條,依檻望月。這不就是文人心中的佳人?

在審美鑒賞過程中,審美者不僅可以由所感知的自然對象聯想到另一個自然事物。而且可以由自然對象聯想到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也就是感受到意象的「韻外之致」。由丁香的花蕾密布,聯想到愁思郁結,由丁香的嬌美的、詩一般的花朵和淡淡的芬芳聯想到美麗的女子,自然和人、客體和主體在美的創造和欣賞中達到了高度的統一。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所說的:「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舍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四、丁香的理趣

香中人道睡香濃,誰信丁香嗅味同。一樹百枝千萬結,更應熏染費春工。

——元好問(金)《賦瓶中雜花》

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丁香花是柔弱的,是愁怨的化身。這已然成為丁香花留給我們的固有形象。但高潔素雅的丁香花,不僅僅給我們以韻致,還給我們帶來理趣,也傳達出深刻而耐人尋味的哲理感悟。丁香花就在詩意的世界中既給我們以審美,也給我們以精神。

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丁香》詩: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這首詩中也有「丁香結」的意象,但卻不是憂愁郁結,而是無牽無掛、恬淡閑適。詩人無所事事,浪跡江湖。飲酒放達,襟懷高遠。他看到丁香千結,就殷勤地去解開她,讓丁香花在春天的枝頭自由自在的開放,詩人是多麼灑脫的情懷!

清代詩人陳至言的《詠自丁香花》:

幾樹瑤花小院東,分明素女傍簾櫳;冷垂串串玲瓏雪,香送幽幽露簌風;

穩稱輕奩匈粉後,細添簿鬢洗妝中;最憐千結朝來坼,十二闌干玉一叢。

曲徑通幽,深深的小院之東,靜靜亭立著幾樹瓊瑤般的丁香;遠遠望去,就像素雅高潔的女子依傍著簾櫳,默默無語又脈脈含情。那已經開放的丁香花,一串串垂首低眉,如雪雕一般玲瓏剔透,潔白冷艷,矜持不苟;微風吹動綠葉白花,發出簌簌的聲響,送來了縷縷清雅的幽香。那美麗素潔的丁香花,就像剛剛打開梳妝匣,均勻地敷上淡粉的姑娘,又像細細打扮之後,容光煥發的美女,楚楚動人。

詩人寫丁香晶瑩如白雪,高潔如玉璧,香幽如清風,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志向。

古今文人騷客對丁香傾倒,鍾愛、吟詠,托丁香而言志,借丁香而抒情,使丁香成為一種象徵,一種文化。

五、結語

丁香,她的花蕾,她的花枝,她的芬芳,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擁有了自己的審美原則和審美意趣,形成了富有詩意、令人遐思的意象。丁香擁有了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哲學,成了詩人凝神觀照的對象。當審美者以心靈的燭照使丁香成為一種被感情再造的美麗世界,一種審美化的理想也就在中國文人的內心深深紮下了根。丁香在詩人的記憶中含苞吐蕊,在詩人的感情世界中搖曳生姿,和諧共舞,共同構築了一個審美化的自由國度。

⑦ 丁香花在古典詩歌中的意象解說

丁香花
纖小文弱
清晰優雅
所以
古人常常
一此立意
但在不同詩中又有
差異所以我
找了2首有關丁香的詩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
1,李商隱的《代贈》中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東風各自愁」
這句中詩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結的丁香來比喻愁緒,不僅使得抽象的情感變得可見可感、具體形象,這不僅是主人公愁緒的觸發物;也作為詩歌的意象,又成為其愁思的載體和象徵。{其中丁香寓意一思念丈夫女子
使本詩的意境
出神入化}
2,李璟《浣溪沙》中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青鳥是古代傳說中傳遞信息的信使。青鳥不傳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於是有「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嘆息,這種嘆息如果用邏輯語言直白,就會缺少九分的意蘊。
詩人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徵,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形成了一種迷離、朦朧。凄婉的意境。
我為你舉的這兩個例子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花卉本地物流 發布:2025-09-14 15:01:13 瀏覽:929
玫瑰橘子皮 發布:2025-09-14 14:52:52 瀏覽:911
七夕詩小學 發布:2025-09-14 14:37:09 瀏覽:537
女人紋玫瑰花有忌悔沒 發布:2025-09-14 14:16:55 瀏覽:575
櫻花任務是百合嗎 發布:2025-09-14 14:07:00 瀏覽:728
荷花薔薇招財 發布:2025-09-14 14:05:21 瀏覽:97
關於玫瑰的微信昵稱 發布:2025-09-14 14:04:24 瀏覽:589
策藏百合 發布:2025-09-14 13:49:37 瀏覽:75
澳門花藝設計 發布:2025-09-14 13:49:06 瀏覽:717
七夕針穿紅線 發布:2025-09-14 13:43:43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