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唱牡丹情
『壹』 唯有牡丹真國色是誰的詩
劉禹錫
「唯有牡丹真國色」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托物詠懷詩《賞牡丹》。全詩為「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
《賞牡丹》·唐·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詞句注釋
1、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葯,後以木芍葯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2、庭前芍葯:喻指宦官、權貴。芍葯:多年生草本植衡猜陪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妖:艷麗、嫵媚。格:骨格。無格指格調不高。鄭虔《胡本草》:「芍葯,一名沒骨花返明。」牡丹別名「木芍葯」,芍葯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
3、芙蕖(qú):荷花的別名。《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
4、國色:傾冊世鄭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貴美艷、儀態萬千。李濬《松窗雜錄》:「上頗好詩,因問脩己曰:『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 脩己對曰:『臣嘗聞公兆卜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認為此為作者用來喻指革新人士。
州頌 5、「花開」句:說明唐代觀賞牡丹風氣極盛。李肇《唐國史補》卷中:「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元和末,韓令始至長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豈效兒女子耶!』」白居易《買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京城:劉錟編的《詠花古詩欣賞》、鮑思陶等編的《中國名勝詩聯精鑒》以及謝明等編的《歷代詠物詩選讀》認為此詩中的京城是指洛陽,而吳鋼等編的《劉禹錫詩文選注》認為是長安。
『貳』 「誰陪你看洛陽牡丹」這句話出自哪首歌
雨落長安復
演唱:金琳
作詞:吳嘉制倫、鄭楠
作曲:閆 澤
語言:國語
所屬專輯:封神英雄榜 電視劇原聲帶
上傳時間:2014-02-03
十里寒塘 紅樓燈火闌珊
曉風殘月 思念醒了一半
晨鍾催落月 暑氣催黃鳥
而花 千樹 而你還 未還
三月煙花 只剩遠影孤帆
珠箔飄燈 大雁獨自來返
柳絮鋪地 桃花落了晼晚
琴聲彈起 雨落長安
長夜漫漫 細雨漫過河岸
誰的情思 琴聲日夜窺探
愁重 流水 載不動
只想陪你 再游一回江南
長夜漫漫 今夜雨落長安
誰的情思 紙上被風吹亂
天涯 憑欄 望不穿
誰來書信 和我說洛陽牡丹
三月煙花 只剩遠影孤帆
珠箔飄燈 大雁獨自來返
柳絮鋪地 桃花落了晼晚
琴聲彈起 雨落長安
長夜漫漫 細雨漫過河岸
誰的情思 琴聲日夜窺探
愁重 流水 載不動
只想陪你 再游一回江南
長夜漫漫 今夜雨落長安
誰的情思 紙上被風吹亂
天涯 憑欄 望不穿
誰來書信 和我說洛陽牡丹
誰來書信 和我說洛陽牡丹
『叄』 蔣大為的《牡丹之歌》中,說牡丹「曾歷盡貧寒」的深層寓意是什麼,有什麼出處嗎
這首歌應該有兩層寓意,我先來介紹一下這首歌。
1980年,電影《紅牡丹》開拍,導演找到詞作家喬羽創作影片主題歌的歌詞,喬羽按照要求,一個晚上就寫了出來。作曲家唐訶和呂遠為了使這首歌更貼近電影的主角,經常去上海觀看馬戲團的演出,了解民間藝人的各種生活細節。歌曲四易其稿,之後邀請蔣大為從北京到長春電影製片廠錄音,這便是《牡丹之歌》。
另一層面:「牡丹」這一名稱的出現,標志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其花紅故謂「丹」。」
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
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
觀點粗糙,歡迎評論、互動。
『肆』 蔣大為是《牡丹之歌》原唱嗎
《牡丹之歌》原唱是蔣大為。
填詞:喬羽
譜曲:呂遠、唐訶
歌曲歌詞:
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
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
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
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啊牡丹
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
眾香國里最壯觀,冰封大地的時候
你正蘊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
你把美麗帶給人間,啊牡丹
啊牡丹,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牡丹之歌》所獲得的榮譽及原唱演藝經歷
2006年,該曲獲得「2006香港新城國語力頒獎禮」新城國語力歌曲的獎項。2007年,該歌曲獲得第十四屆東方風雲榜十大金曲獎。《牡丹之歌》成了各地牡丹節中的主旋律,延伸了「牡丹之歌」的文化內涵。
蔣大為,1947年1月22日生於天津市和平區,中國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78年,蔣大為去軍隊慰問演出,演唱了自創的《駿馬賓士保邊疆》。
『伍』 42度牡丹情雙溝酒,是那一年生產過的,現在多少錢一瓶
42度牡丹情雙溝酒,看外觀應該是80年到95年前的產品,因銷量不是很大,因此生產了很少,存世量不多。
『陸』 念 洛 陽 話 牡 丹
古城洛陽,牡丹為奇,皆愛之。曾於貴地工作生活三十載,亦屬故土,情感深厚。多年侵染,纏繞於心,百花尤愛牡丹。近年客居海外,萬里之遙,思鄉猶濃,因喜園藝,遂以牡丹寄情。異國鮮有,始難搜集,不吝資財,廣為求人,甄選優品,方得如願。庭院深幽,逐年種植,累積至今,大小四十餘株,品種八九,花色恰似洛陽紅、煙絨紫、夜光白、趙粉、二喬,姚黃、豆綠之品,雖有不及,亦不相伯仲,甚感欣慰。精細栽培,落根繁茂,庭前蔚然成園。因時令不同,暮春五月,遲露芳華。怒放之際,顏之灼灼,碩大如盤,紅若鶴頂丹霞,白若鷺羽潔雪,粉若絨毯綵綢,紫若晶瑩瑪瑙,艷麗香濃,儀態雍容,富貴吉祥,無愧「花王」!異域花開,睹物思景,如夢洛城,承載鄉情,愛在永恆!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暮春時節,群芳凋謝,牡丹獨開,享盡春色,占斷萬物之風光。你說身為洛陽人,不愛牡丹,不寫一下牡丹,不栽種牡丹,不知道一點牡丹的詩詞歌賦,不知道一些牡丹的歷史淵源和典故,不懂一點牡丹的花色品種個性,似乎對不起「洛陽人」稱號一樣。所以只知道牡丹的美,愛她的賞心悅目、心 曠神怡或者陶醉於她那獨特的香味覺得還是遠遠不夠的。尤其到了國外有了適宜的種植條件和心境,這種喜歡的情感日漸愈濃,彌久醇厚,就想著植些家鄉花以寄情思,好在自己隨了心願在小院里種出了規模,種出了喜悅,種出了樂趣,種出了情懷,在朋友的贊譽中也種出了洛陽人的自豪。
所以開頭賣弄的一段小文正是去年美國疫情大部分時間呆在家擺弄自己的牡丹有感而作。我在庭院里悉心照料幾年來陸陸續續種植的幾十棵牡丹,四月底五月初牡丹花開正盛,那種欣喜感慨頗多。自己先總結幾點:一是美國種植牡丹較少,個別花園中芍葯居多,紐約、新澤西居住這么幾年,去過的地方只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中發現七八株白色粉色牡丹花開,其餘尚未碰到。諾大的紐約中央公園竟也沒有牡丹,也許布魯克林植物園會有,那兒的花卉最全,當然只是猜想,提醒著自己有機會游覽關注一下心中的疑點。都說歐美及日本當地也有不少牡丹品種,但據我觀察,在美東地區少見種植,有待進一步了解。英文單詞peony是指牡丹、芍葯,難道二者不分家?芍葯倒是很常見的品種。據記載日本牡丹也是公元8世紀大唐開元年間由中國傳入的,歐美是十七世紀才開始通過海運輸入,經過多年的衍生培育,品種會稍有不同,但歸根結底,正宗的牡丹源頭來自中國是毫無疑問的。二是是紐約唐人街、法拉盛等華人集聚區花店每到春季會有牡丹售賣,但品種只有洛陽紅和雙色牡丹。前年跑遍好幾個花店碰到綠牡丹品種買下幾盆,種下兩年,未見花開,今年有花苞,等待驗證是否如店家所述,因為綠牡丹價格要貴些,會不會有貓膩不得而知。三是到附近農場花店或者Home Depot store只有芍葯是沒有木本生牡丹的,有一種普通的類似荷包牡丹又感覺基因變異似的花開的小,也不是木本植物認為還是歸類於芍葯。看來也只有中國人的圈裡從國內(也可能從日本)引進並且識貨地小范圍種植牡丹,感覺像我這樣的「花痴」應該不算多。自家有幾棵株齡十年以上的牡丹也是從一名台灣朋友家裡奪人之愛花高價挖過來的,想想也只有這份執著和了解其文化底蘊而知其端莊秀麗、花大色艷、高潔典雅才情有獨鍾的去種植它。
所以對牡丹在美國的處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如夢繁華不得知。同時也說明牡丹的宣傳推廣在美國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獨自芳華報春光,美名傳揚卻清幽。此刻洛陽牡丹花會如火如荼的進行,這里難尋芳蹤,內心的確有些惋惜和不平。有機會到真正的老外家中或者到戶外公園轉悠,發現鮮有種植,是不是感受到異國他鄉沒有牡丹冠壓群芳的張揚,只是靜悄悄的開或不為人知,這樣的牡丹一定是寂寞的吧!不像我們國內,基本走入尋常百姓家,輕易能見到牡丹的綽約風姿。另外到花店或花卉農場,想看到類似於國內的盆景藝術更是少之又少,我暗笑,難道美國人很忙,沒有這份閑情雅緻嗎?肯定不是,也許是文化底蘊的不同吧。按道理講,美國,我給她簡稱「美麗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包容性很強的國家,不應該拒絕美的東西,哪怕牡丹是中國的國花也不應該存在文化的差異或入侵意識而應該因它獨有的美來接納、來欣賞、來認可。就像日本的櫻花得到很多美國人的喜愛且廣泛培育種植,難道牡丹不應該走向國際、走入外國人的心中、生活中、更加出彩、更加推崇嗎?牡丹花不能局限於華人的圈子裡交流觀賞推廣,它的雍容華貴的美的確是可以征服世界的。正因自己種植過並有切身體會,我想作為中國人一定都有這樣的願望和這份自信吧!
洛陽居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千年古都,牡丹花城,想想當下的四月,家鄉洛陽的春天是完全屬於牡丹的。如詩所言,惠風和暢,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雲繚繞,一朵花香艷了一座城,其他的花似有羞色竟然不被看作真正的花一樣,眾誇過譽。但以花為媒,滿目的繁華都是牡丹話題、牡丹元素和處處洋溢著牡丹般的笑臉,這樣的場景卻是真實的。多年前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怒放的牡丹,花店裡的鮮切花擺放的如情人節的玫瑰那樣多,香氣四溢,花枝招展,全城皆狂,喜慶盈盈。記得小的時候跟隨爸爸去王城公園、植物園看牡丹或者騎車去登龍門山看龍門石窟都是不要錢的,還可以自由自在的站在比我高的牡丹叢中照相,覺得那時候的照相留念打卡點是王城公園那仙氣神韻、亭亭玉立、面容嬌美祥和的「牡丹仙子」漢白玉雕像前和植物園(早改名字為西苑公園)趙朴初老先生題字「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巨石旁,這么多年都是記憶猶新。據說現在城裡城外有眾多各具特色的牡丹園可供觀賞,周邊縣域有更多的農民種植戶已把牡丹作為產業蓬勃發展,精而美,多而廣,富而足,大而強,幾十年的最快速發展真的是牡丹傲嬌,洛陽生輝!
中國對牡丹的栽培,始於東晉,發展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傳承於元明清,至今花木移植四海,隆盛廣為人知,名揚全球。女詞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中說:「天下之治亂,候於洛陽之興衰;洛陽之興衰,候於園圃之興廢。」牡丹,成為世事興衰的一面鏡子。有 道是:牡丹花開春更濃,百里聞香喜迎客,如今洛陽都舉辦三十九屆牡丹花會了,想想那花海人潮,古都的活力與美好早已今非昔比。國運興,牡丹盛。一座古老的城市因牡丹的濃墨重彩和歷史典故又彷彿把我們帶入盛世大唐,繁華再現。但似乎這樣的語言贊美仍顯得蒼白,畢竟我們現代的生活和一千多年前又不可同日而語。如夢似幻,時光流轉,現在眼前的震撼和美好應該更符合牡丹花的寓意一樣富貴吉祥、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不信,那就別猶豫,背起行囊到洛陽城看看,眼見為實,看萬花一品,看奼紫嫣紅,看花姿似錦,看滄桑巨變,看璀璨美景,看古都國風雅韻的詩情畫意!我想那一定是心花怒放,收獲滿滿,內心贊嘆洛陽城名至所歸。
承前啟後,思接千古。每每讀到或想到無數贊美牡丹的詩句和文章,斟酌端詳朋友圈不少人發的圖片視頻,美好和憧憬之心油然而生。從唐代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到宋代歐陽修「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從詩人皮日休的「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到元代詩人張弘范創作的「包藏國色與天香,盡使游蜂自在狂。直待百花零落後,旋誇魏紫共姚黃」;從盛唐李正封的《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到五代詩人徐夤的「萬萬花中第一流,淺霞輕染嫩銀甌」;從王維的《紅牡丹》「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到羅隱的《牡丹花》「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從李白的千古名作《清平調》中「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到明代詩人李贄的「憶昔長安看花時,牡丹獨有醉西施」;從殷文圭詩「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到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有多少歷代文人墨客為牡丹代言,吟詩作賦千百年來歷久不衰,這么好的題材今人更不應落伍,心生歡喜的為牡丹搖旗吶喊造聲勢我想也應該是洛陽人的本色吧。況且我是異鄉客呢,逢友宣傳一下洛陽又似乎成為一種自覺的責任,這點家國情懷是必須有的。
有誰不會唱當年傳遍大江南北的「牡丹之歌」,這首電影 《紅牡丹》 的主題歌。詞作者喬羽老師、原唱蔣大為可謂珠聯璧合。 「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蘊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這首歌詞正向的把牡丹的個性品味、精神內涵抒發的最為淋漓盡致。因為牡丹的天生麗質、高貴典雅,從古至今,人們總會把她形容為女子美貌。就連不善逢迎的李白寫下"名花傾國兩相歡,長使君王帶笑看」,把雍容華貴的牡丹比喻花容月貌的楊貴妃,光艷而嫵媚,一顧傾城,一瞥驚鴻,當代人看到盛開的牡丹會不會想起楊玉環?白居易老先生也不由自住地感嘆:「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把牡丹比西施,如洛神出水,傾情烘托贊譽。作為百花之首,芳香蓋世,風流艷麗,真國色無可替代,這些美一直都是其代名詞。而《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赤裸裸的因為一首詞讓人引起不少的誤解,「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這部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感人至深的傑作,竟成了道學家口誅筆伐的對象。因牡丹花美形容女人,被用來表現一個男人對女子的愛慕之心,甚至於放盪不羈的感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無與倫比的牡丹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難道是牡丹有錯嗎?非也。牡丹嫵媚、妖嬈、嬌艷、美麗,風情萬種,獨一無二,這是其一面。正如《牡丹之歌》,其實她的氣節與傲骨更值得大書特書。
凡說牡丹,洛陽人應該都會講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武則天登基後,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儀,作了一首詩《臘日宣昭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第二日,武則天去上苑遊玩,果然春風滿面,各色花朵不敢抗命,紛紛開放,百花中唯獨牡丹傲骨遲遲不開。武則天見狀,便將牡丹貶出上苑,下放到了洛陽城。另一傳說是武則天怒把牡丹花樹砍斷燒毀拋棄荒山,未成想被百般蹂躪摧毀的牡丹殘枝,命不該絕,遇到洛陽北郊邙山適合生長的土壤,如雨後春筍死而後生。如今大家看到牡丹枝幹那種蒼裂起皮、堅強有力的枝幹被人們譽為「焦骨」。傳說歸傳說,牡丹不與眾芳爭艷、不流凡俗的品性卻是真的,其品格不僅風華絕代,美輪美奐,還在於它不畏權貴、不嘩眾取寵,敢於拒絕,這種精神令人景仰和崇尚,同時也是民族氣節的象徵。很多人心目中往往只記得梅花傲雪千霜,錚錚鐵骨,我們在真正了解完牡丹的品性之後,成長生命可達幾百年,你一定認為她並非柔弱之軀,更是那華麗背後的堅強,有著蒼勁歷經風雨的倔強。敬仰的同時也提醒著我們做人如牡丹,要做就做到最好,要漂亮就漂亮到極致,活出姿態,活出美麗,還應保持自己的品格和個性,面對現實不苟且,不媚俗,不妥協,有骨氣,有傲氣,有定力,才能根深葉茂,華美人間,像「焦骨」牡丹一樣卓爾不群!
贊完牡丹的美與傲骨,再說她渾身是寶的實用價值,更不知如何傾心對她的謳歌膜拜!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名貴的葯材,有清熱涼血散瘀之功效,《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用現代的話說牡丹入葯後可以治療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等。而她的花瓣可以食用,不僅味道芳香鮮美,尚具有養血和肝、美容養顏之功效。精心製作的牡丹花茶尤其高山天然牡丹茶具有鎮痛、止咳、清心潤肺、止瀉、促進血液循環,經常飲用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當然花瓣還可以做食品、飲料、乾花、提煉香精、花粉精加工後作補品來食用。更有不少品種屬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種子油中快接近一半為亞油酸,它對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高血壓、中風和心臟疾病具有明顯的功效……驚艷還是驚喜?沒有傳說,只有奇跡!此花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與為鄰!天化造物,牡丹所有的一切全是付出奉獻,我們人類是何等幸運得此厚愛,我們個人的擁有者又是多大的福報!寫到這兒,敬拜「花神」,倏然自己要變得吝嗇起來,「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今年院里的牡丹花朵再也不會隨風吹落,我會適時掐剪仔細晾乾保鮮收藏,自己經常動手泡杯馥郁濃香的牡丹花茶獻獻殷勤給女兒、給愛人以致邀請朋友推薦品嘗該是何等的愜意!
書寫牡丹,其實也是借機學習的過程。我就查閱了一下資料和翻看不少的精美攝影圖片後,才知道洛陽牡丹品種繁多,花色甚豐,已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色等九大色系一千三四百個品種,以及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綉球型、皇冠型、金環型、千層台閣型、樓子台閣型等十種花型。你說這么多五彩繽紛的顏色和花型我們才識得幾種呢?越了解越覺得漲知識,牡丹群不僅顏色各異,花朵碩大,花瓣厚薄千差萬別,更是色彩斑瀾,萬千姿態,爭奇斗艷,令人拍案叫絕!她能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雪,綠的如翠,黑若描墨,紫若冰晶,不一而足,更有一些牡丹珍稀品種,像綠色的牡丹「綠萼」「豆綠」;最為鮮艷的國旗紅色牡丹有「火煉金丹」,粉里透藍的牡丹是「藍田玉」;黑色的牡丹「冠世墨玉」「黑海撒金」「墨樓爭輝」「青龍卧墨池」;白牡丹中的「丹鳳白」「景玉」「香玉」「青山貫雪」「冰罩藍玉」「金星雪浪」「白鶴卧雪」;粉紅色的「桃紅獻媚」「銀粉金鱗」「虞姬艷裝」「霓虹煥彩」「銀紅巧對」「瓔珞寶珠」「菱花湛露」「宮樣妝」「肉芙蓉」「粉中冠」;更有那深紫發黑、花瓣最多的「魏紫」、淺紫色的「貴妃醉酒」;一朵花上兩種或深深淺淺幾種顏色的「二喬」「群英」「藕絲魁」「珊瑚台」「軟玉溫香」「萬疊雲峰」「貴妃插翠」;各種紅色的「飛燕紅妝」「迦藍丹砂」「春紅嬌艷」「砂壘彩繪」,更有什麼洛陽紅、首案紅、狀元紅、種生紅、胭脂紅、俊艷紅、胡紅、映紅、皺葉紅、藏枝紅、魯荷紅、卷葉紅.. ......這么多品種是不是頭暈目眩,眼花繚亂?這么多新穎好聽的名字是不是浮想聯翩,如痴如醉?我還在想,精品店裡女士那麼多琳琅滿目的口紅色是不是也涵蓋不了牡丹的千姿百態的紅,相比之下不知還要遜色多少呢?.............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有"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不錯,唐代從武則天開始,富麗堂皇的牡丹便成了唐人的最愛,是當之無愧的大唐「國花」。細數牡丹有一千五百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可以說洛陽是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和傳播中心。當然山東菏澤牡丹、甘肅的紫斑牡丹、重慶的墊江牡丹等包括相媲美的牡丹姊妹花江蘇揚州的芍葯也都有名氣,各有千秋,並且都有適量出口國外。譬如菏澤牡丹規模大,作為葯材和經濟作物基地拔得頭籌;重慶墊江的山水牡丹有自然野趣,喜討人愛;甘肅紫斑牡丹耐寒經霜,花香濃郁,生長力強,是特好的經濟作物。雖然中國牡丹很早就是園藝化程度高的花卉,不同時期東渡日本和西流歐美後,受不同文化傳統和生產力水平影響,相繼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種群,日本通過實生苗選育而來,歐洲品種群是中國牡丹引進馴化的直接結果。但日本的牡丹在其發展歷史、規模及社會影響等諸多方面僅次於中國並獨具特色,就像中國的中醫、中國茶文化、中國功夫、中國的漢字等等被日本學習吸納後總能推陳出新,自成一體。牡丹也一樣,日本商品化栽培發展迅速,竟是歐美市場的主要貨源地,這不能不說給我們一種反思和警醒。我在搜索資料中,查詢牡丹輸入美國的時間,並無准確記載,大約推斷是1820年前後,但肯定是從英國而不是直接從中國引進的。脈絡上應該是19世紀美國主要從英法、其次日本及少量從中國進口牡丹,但整體發展緩慢,這應該也是中國特殊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即使20世紀牡丹在美國還是一種比較陌生的花卉,栽培遠遠不及歐洲普遍,只是近些年受歐洲出現栽培熱的影響以及日本牡丹商品化的推進,美國從日本、歐洲以及中國開始引進牡丹,至此也就能恍然明白為什麼居住美國七八年少見牡丹種植的緣故了。
如數家珍的即將寫完這篇文章突然也給了我一些靈感啟發。作為洛陽人,我是牡丹忠實的粉絲和擁躉,既然來到美國,為什麼不能成為異國的「牡丹推廣大使」,為什麼不能夢想成為「牡丹種植大王」?物以稀為貴,商機無限。可我的智商、能力與條件、甚至創業精神怕是奢望的想想而已,但這份熱情明鑒其心。想到馬雲的兩句話: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人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我自嘲著笑了。不管能不能做,敢想也是勇氣,哪怕我提供一種思路或信息能夠激發有緣人的興趣,讓牡丹更廣泛的走向世界,以渴望別人成功不也善莫大焉,起碼為洛陽為中國牡丹添彩增色,積蓄力量,沉澱文化。
所以在寫完要結束的時候,我可以隨便腦洞大開「上干貨」,閉上眼天馬行空放飛自我。那麼首先我會問自己:經營牡丹苗不就是運輸時間長、成本高、難存活、海關檢疫嚴格、資質審核繁瑣這些核心難題嗎?如果可行,為什麼不能在美國開闢建立一個中國或洛陽牡丹基地呢?放下傲慢與偏見,為什麼不能讓紐約和洛陽締結為友好城市呢,那樣我們可以在世界知名的中央公園規劃一個小小的「中國牡丹園」不也好么,相信春日裡花開富貴能夠征服來來往往的人群。如果可行,能不能通過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運作在牡丹盛開之際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去展覽宣傳中國牡丹呢?推介活動有必要,一切皆有可能。再譬如聯系部分知名學校、博物館、教堂、有關公園、世界巨頭機構等等也可以栽上幾株牡丹、標注產地的牌子不也是一種最直接的宣傳嗎?如果可行,美國幾百萬華人,吸收一些有意願的人可不可以組建個牡丹協會以「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之勢慢慢擴大影響,或者各自就地取材建些小型牡丹園吸引花卉愛好者參與熱情,讓牡丹走入美國民眾千家萬戶!如果可行,可不可以做牡丹鮮切花、牡丹美容茶、傳統牡丹刺綉、食品牡丹餅、水墨丹青牡丹畫、牡丹剪紙、木雕彩繪等等系列產品呢?如果可行,我會閑操心的有種願望游說縱談牡丹之好處,沖破國與國之間的藩籬和僵局,多方文化融合對接,以花為媒,共促經貿合作,也爭取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富有前瞻地拿出魄力,像國內市場開發一樣在國際上也做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賦予牡丹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花」。我相信對她的審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牡丹中的珍品、名品、奇品、絕品、孤品亮出來都可以征服世界、耀眼世界.、回饋世界............我這回真的笑了!因為感覺自己再想下去膨脹得像在操著聯合國秘書長的心.........但很欣慰漫無目的的構思著這么有意義的事。
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驕傲著愛牡丹,折服著敬牡丹,憧憬著養牡丹,夢想著經營牡丹。思慮著打造牡丹,熱忱著贈與牡丹...........她的嬌媚、高貴、典雅、大氣、純潔、多姿、艷麗、熱情、實用........一遍遍想著她的驚世駭俗、玉笑珠香。春上牡丹花,迎風吐嫩芽。天香時至起,今日到吾家。自家院里的牡丹風姿綽約,若翩翩起舞,枝頭花苞露笑,尚是雅緻含蓄。過不了幾日,可能洛陽花期將盡,而這里卻爛漫可期,恰好一場獨秀盛艷。牡丹花開,生機蓬勃,寓意吉祥,那樣的日子怎麼不會是家中最美好快樂的日子呢!如果紐約疫情允許,我可以讓孩子們邀請他們的同學來欣賞家中牡丹,知道這是「名甲天下」的花,知道更美的是在中國!並會啰嗦著語重心長的對三個孩子說:「我們的家庭與牡丹結緣,你們也要知道根在哪裡,記得河洛故土、記得牡丹之鄉,多去愛愛牡丹,長大了發揮才能多去宣傳牡丹和做些有益的事!」........拳拳之心,言無不盡,藉此抒懷,祝願孩子們永遠懂得且繼承喜愛牡丹之情調,歡喜中豐盈、充實、感恩,耕耘,讓美麗之花在異國愈加燦爛綻放!
以上牡丹圖片除前二張來自網路,其餘均是個人手機家中牡丹拍攝,以留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