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德化牡丹瓷

德化牡丹瓷

發布時間: 2023-07-01 10:25:16

『壹』 中國十大瓷都是 那十大

四大瓷都: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河北唐山、湖南醴陵。

福建德化:雕塑,做工非常細致。
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進一步發展,除燒白瓷外,還燒青花和彩繪瓷器。 德化瓷塑極為著名,白瓷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一體,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深而洗練,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這類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記。 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徵是青花中有深藍色的線痕,圖案花紋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題材也常見。

江西景德鎮。
藝術陶瓷,品種繁多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景德鎮是江西省東北部一個市鎮,地方不大,但名聲很大,無論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瓷城。「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這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對景德鎮的高度評價,景德鎮也當之無愧。

河北唐山。
以日用陶瓷{骨質瓷}為主,被譽為北方瓷都。唐山陶瓷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主要產品有日用品、建築瓷、衛生瓷、工業理化瓷、高新技術瓷、美術陳列瓷等,品種多達五百多種。成套瓷產品有: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煙具、杯、碟、碗、盤,供陳設觀賞的遙掛盤、座盤、瓷板畫、各種花瓶、花插;各種瓷塑、瓷雕;可供建築裝飾用的大型瓷磚壁畫等實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其中骨質瓷瓷質潤澤、光燦瑩潔、胎質細致,白玉瓷瓷質細膩、釉面光潤、白中泛青,最為著名。

湖南省醴陵。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明末清初,醴陵的陶瓷就因聞名海內外、堪稱一絕,而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與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瓷都」。 歷經世紀滄桑,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興起的炻瓷,更是風靡全球,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一個拳頭。全市已擁有陶瓷生產企業400餘家,形成了以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特種工業陶瓷為主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逐步發展成為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現代醴陵生產的中國紅瓷更是多次被外交部選定為國禮用瓷,也多次被湖南省委、省政府作為禮品送給多位國際要人和貴賓。其中:牡丹天球瓶被贈送中非論壇與會非洲40多個國家元首,鏤空玉壺春等贈送東盟博覽會十一國國家元首,國色天香賞瓶等多次贈送外國友人,中國紅瓷在國內外享有空前盛譽。2007年,醴陵窯生產的中國紅瓷被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選為2008年奧運珍藏紀念品,並深刻地命名為「奧運中國紅」,被國家博物館珍藏,並被名流雅士爭相典藏。中國紅瓷十八羅漢缸以60萬高價收藏,中國紅瓷牡丹賞瓶以25萬8千的高價拍賣成功。這些都足以證明珍貴的中國紅瓷不但成為了官窯國瓷,而且成為人們喜愛用品,迅速成為了各界名流饋贈和收藏的新目標,極具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2003年上半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分別授予福建德化為「中國瓷都」、浙江龍泉為「中國青瓷之都」、河南禹州為「中國鈞瓷之都」、福建永春為「中國陶瓷燈飾之都」;2003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又授予唐山市「中國北方瓷都」稱號;2010年4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又將「中國瓷都」稱號授予廣東潮州。

『貳』 李學武的個人簡介



李學武,男,1971年出生於古都洛陽,牡丹瓷創始人、洛陽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高級工藝美術師、洛陽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省洛陽市「唐代白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3年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協會常務理事、洛陽市工藝美術學會會長、洛陽市文化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洛陽市旅遊商品協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6段、洛陽陳氏太極研究會副會長。
李學武從小就對陶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出於對洛陽牡丹文化與中國陶瓷藝術的酷愛,李學武萌生創意——將牡丹文化元素與中國陶瓷技藝相融合,創始洛陽牡丹瓷。2007年以來,他上百次奔赴東陽、仙游木雕、南陽玉雕以及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福建德化三大瓷都和五大官窯七大陶瓷產區等地,輾轉大江南北,遍訪全國名窯,到處拜師求藝,涉足全國10餘個博物館查閱史料,整理20餘萬字筆記,歷盡艱辛,最終以唐白瓷等燒制技藝為基礎,汲取雕塑造型、鏤空捏花、裝飾刻印、顏料釉色等傳統工藝精華,採用全手工製作而成。
經過近3年潛心研究與探索實踐,2009年年底,李學武成功創造出了洛陽牡丹瓷(又稱李學武牡丹瓷,簡稱牡丹瓷)。
2010年以來,李學武自主研發設計製作的牡丹瓷系列作品,先後獲得河南省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以及中原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金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佳工藝獎等多種獎項 ,其中作品「出水芙蓉」 「獨占春日」獲得我國工藝美術類最高獎——「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作品「一攬富貴」在首屆世界旅遊城市博覽會上被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北京總部永久典藏,「中國夢之富貴和諧」系列作品更是榮獲了代表中國陶瓷界最高水平的「大地獎」金獎,「河洛盛世」牌系列產品還被認定為「中國名優產品」。
李學武目前擁有牡丹瓷的發明專利8個、實用新型專利30個和外觀專利近200個,系列產品著作版權30個。李學武先後被評為 「2011年河南省文化創意產業領軍人物」、「2011年洛陽科技領軍人物」以及「2012洛陽經濟突出貢獻人物」。他引領出了一個洛陽牡丹瓷文化創意新興產業,為洛陽文化繁榮發展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作出了獨樹一幟的突出貢獻。
目前,李學武對洛陽牡丹瓷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即經過未來三年至五年努力,讓中國陶瓷重新回歸世界,讓洛陽牡丹瓷香飄全球!

『叄』 德化白瓷的器形種類

明代德化窯不僅以「象牙白」瓷聞名世界,而且白瓷的器型十分豐富,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和突破,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豐富多彩,開創了工藝百花齊放的新時代。綜觀明代德化白瓷,從形制上可分為雕塑人物、陳設供器和日用器皿等幾大類型。 又稱瓷雕。德化瓷雕,始於宋,盛於元、明,在中國陶瓷史上久負盛名。元代,瓷塑佛像即已被選為宮廷貢品。作品用優質的白瓷製作成形態不一的神仙佛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古代名人高士等等德化瓷塑突出其優良的瓷質,以摒棄彩繪而追求單純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質地美,獨具藝術風韻,在中國和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德化窯瓷塑以人物著稱,瓷塑人物形象傳神,衣紋簡練,線條流暢,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藝、獨特的純凈瑩潤的釉質和典雅可愛的形體,在中國瓷塑藝苑中獨樹一幟。「象牙白」瓷塑人物是明代德化窯的代表作。用「象牙白」燒制的瓷塑,釉色特別滋潤,質感性強,顯得秀麗珍貴,獨具鮮明的地方特色。
德化窯的瓷雕人物取材十分廣泛,豐要有渡海觀音、披坐觀音、送子觀音等各式瓷觀音,以及如來、彌勒、羅漢、達摩、壽星、帝君、八仙、土地等神仙佛像。此外,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也被選作瓷雕創作的題材,其取材之廣、品種之多,不勝枚舉。
德化窯雕塑人物的製作技法有模製和捏塑兩種。模製人物,主體部分模印製成,有的分前後兩部分或上下兩部分合模而成,其頭或手單模另制,經加工修飾後再插入銜接構成整體。捏塑人物則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後,帶有明顯的指紋痕跡。雕塑人物的內部大多用刀挖成空心。在豐體形成的基礎上,細部的裝飾(如羅漢的濃眉厚須、觀音的寶相花和瓔珞串珠等)多另行加工刻畫而成。最具形象的是,一些塑像上唇留有小孔,待施釉燒成後,再粘接上真的胡須。施釉的部位有的足里外通體施釉,有的是外施滿釉,里露胎,座底露胎部位常粘有沙粒。 宋代,德化窯的荷口花瓶、長頸花瓶、造型優美,已成為當叫出口的外銷品。其後,梅瓶、天球瓶、葫蘆、寶月、蒜頭、懸膽、油錘、柳葉、長頸、闊口、蓮口、六棱、玉壺春、溜肩、寬肩、觚形花瓶各式各樣。傳統的雙耳花瓶,多數是以口含環獅首(或象頭)配飾,宋代裝飾為篾劃卷草紋,明清以降,多採用浮雕,獨具一格,成為德化白瓷中佼佼者。明代荷葉型水仙花盆、浮雕八角八仙水仙花盆,精美獨特。
明器瓷又稱冥器,泛指墓葬用品。唐代以後德化沿襲製作採用。品種有墓誌銘、侍俑人、香爐、燭台、油燈、獅子、花瓶、酒盞、小罐、棺墊等十多種。墓誌銘多為長方形,上角略削去平角,下配兩個足墊座,便於立放,規格不一,志文有陰刻素底、陰劃填色料、黑料手書、青花料手書等幾種。侍俑人物寬袍長袖,頭戴上巾帽,無須,五官清楚,表情恭順,雙手合拱胸前,足穿長靴,作恭候狀,前面雕功精細,背面未加任何雕刻,為平板形,系單面製作而成。獅子則作為驅邪的鎮墓獸,有的座邊加一圓形短管,可兼插燭之用,獅子雕刻精細,神態威猛,採用前後對半印製合成。香爐造型多樣,規格不一,明代有竹節爐、雙龍耳爐、鼎式爐、三足爐等造型,清代則多為釉下青花小香爐。花瓶、燭台、油燈、瓷罐造型多種多樣,沒有一定格式限制。棺墊皆為圓形,胎體極厚,狀如無足覆碗,有光體和配雕鼓釘裝飾兩種,作墊高棺木,使底部不觸上之用。這類瓷製明器,造型小巧獨特。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有明代正德白瓷,嘉靖和隆武年間的象牙白和奶油白墓誌銘各一方,以及棺墊等墓葬出土器物。 宋代德化窯就以龍窯火量燒制青瓷、青白瓷的各式碗、盤、杯、碟、罐、壺等等。明代,德化大量生產以浮雕八仙人物、梅花為裝飾,仿古的爵形杯、犀角杯、牡丹杯等等,這些日用飲食器集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備受青睞。
執壺類
形式多樣,有葫蘆瓜、筒形、玉壺春形、方形、罐形等形制,一側開流,另一側肩頸、腹部之間安裝執柄,有螭龍形、環形、方形等;也有的在上方安裝提粱,形式莊重大與,裝飾富麗。
杯盞類
作為酒、茶兼用的杯盞類器物,多與唐宋以來的同類金銀器造型相似,口沿及器身呈花瓣形、多菱形、橢圓形,有單耳或雙耳,表面堆貼人物、吉祥動物、花卉等,有的刻劃松鶴、雲龍、花鳥、蘭花、竹石等圖案,有的題銘「三杯通大道」、「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待」、「吹氣澤歌舌,入杯沁醉牙」等反映士大夫階層閑情逸趣的詩賦文句,頗具特色。尤以仿照青銅並加以改造而成的爵形杯更是其中佼佼者,其器身往往堆貼梅花、松鶴、雲龍、老虎、斑鹿等,大口深腹、小底,底部用梅枝等圍成腳架,向上纏繞杯身,枝條蒼勁挺拔,顯得格外生機盎然,因而又稱梅花杯、龍虎杯。
龜棵印
又稱餅模、糕印,取龜長壽之意,大多用於祭祖、拜神,或結婚、謝神等。其形制多樣,紋飾豐富,絢麗多彩,富有立體感。龜印大多如龜形,呈橢圓形,多雕有壽龜、吉祥文字等紋飾;而粿印有方彤圓印、圓形圓印、兩面印等,多雕有牡丹、纏枝花卉等紋飾,寓意吉祥,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房雅玩瓷製文具是德化瓷器的傳統產品,主要有硯台、筆筒、筆架、筆洗、水注、鎮紙、印章、印盒等。德化窯的文房雅玩取材十分廣泛,既有獅、象、鹿、猴子、兔、牛、馬、羊等走獸,雞、鴨等禽類,以及鯉魚、龜,傳說中的龍、麒麟等等;還有桃、花生、佛手瓜等果蔬,琳琅滿目,造型多寫意概括,形簡而富於雅趣,令人愛不釋於。如明代的「象牙白」通花筆筒、浮雕筆筒,清代的博山硯台,別致美觀,高雅獨特,集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德化的瓷印章,德化瓷印章千姿百態,多以模刑製造,其形態豐要有方形人物印章、圓形獅子印章、方形獅了印章、九虯龍盤繞圖章、瑩白雙獾方印、蟠虎鈕印章和坐猴、玉兔鈕印章等。而銘文內容多為文人墨客所用,如私章和閑章,還有一部分和通信有關,像「護封」、「水封」、「堇封」之類,以及有關信件或包裹的印章。據加拿大斯科特·福斯特研究,英國達勒姆東方博物館、愛丁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倫敦珀西瓦爾·戴維基金會、倫敦大英博物館,愛爾蘭都柏林國家博物館、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博物館以及阿尼克城堡等都藏有德化瓷印章。
德化白瓷器型除了上述幾大類之外,還有一部分特藝瓷,十分引人注目,當時即有不少史冊予以記載。
瓷蕭笛
簫笛,原為竹製品,分別是南音中的直吹、橫吹樂器。以瓷仿竹製作瓷簫瓷笛,是德化瓷上的一項特藝作品。明代,德化的瓷簫、瓷笛已著名於世,其造型美觀,式樣優雅,猶如白玉雕制,聲調亦勝過竹製簫笛,而且不因氣候干濕變化產牛音調變化。北京博物院和日本的箱根神社珍藏有德化明代的瓷簫、瓷笛。清初陸廷燦《南村隨筆》雲:「德化瓷簫,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凄朗,遠出竹上,不意雲夢柯亭之外,有此異種。
公道杯
德化白瓷中的特製品,杯內底直立一人物立像,略高出口沿,須髯飄曳,雙目微瞌,敞袍袒腹,神情閑逸,有陸羽、李白、彌勒數種塑像。將酒注入杯中,至立像胸前時,酒不再上漫,而從杯底一小圓孔汩汩流出,故亦稱平心杯。造成平心現象的關鍵在於杯中立像,身中空有一道與胸部等高的間隔,足邊和杯底各有一個小孔,利用虹吸原理製作而成。注入茶酒時,不能超過七分,多則全部從底部漏出。明清時代飲宴酒令盛行,為避免杯中酒多或少之嫌,平心杯應運而生。寂園叟《陶雅》中載:「建瓷於碗內於人立形,其陸鴻漸耶,下有小孔,酒滿則漏去,曰平心碗。」
省油燈
德化瓷質省油燈,燈盞作缽盂形,鼓腹束足,下沒底座,口沿內斂,圓形,盂中有1至3條上小下大的空心瓷管供作燈芯管柱,每次能裝一至三條燈芯,可依照明亮度需要增減,燈芯管柱下部與盂底連接處有一進油孔,燈芯點燃後,油料由進油孔慢慢吸入,直到點滴無余,芯管高出油料水平面,不因油料近火引起燃燒,安全可靠。
瓷梅花
自宋以來,德化瓷塑盆花光彩照人,尤其是清末民國初期,瓷雕名師蘇學金製作的盆梅,盆長方形,外塑浮雕仿古花卉勾草圖案,造型古樸,穩重大方。盆中塑一整株梅樹,老乾虯根,枝條橫斜,剪裁工巧,疏密有致,繁花滿樹,苞蕊盈枝,仰覆呼應,瓣薄如紙,形態逼真,瓷質雪白,釉色明潤。民國4年(公元1915年)選赴美國參加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德化縣令吳承銑特送「極深研究」大匾以獎勵。
功能瓷
指在外力震動下,作品某部件能活動的瓷雕。民國期間,瓷雕藝術師許發義創作《木蘭從軍》時,以小瓷環逐環連接製成鏈條作為馬韁繩,環環相扣,隨震動而動,設計精巧,製作精細,在參加英國倫敦國際博覽會時獲金獎。許友義創作的瓷雕龍舟,以龍為舟身,浮游於浪花飛濺的急流上,舟上設廓樓,桅上飄旗子,樓內人物臨窗遠眺,舟身上的龍鱗,桅上的鏈條,廓樓的門窗均能在移動中活動。
薄胎瓷
南宋時期,已出現一種胎體很薄的產品,而且不變形,如16厘米的粉盒,白而薄。明、清叫代,浮雕龍虎杯、牡丹杯等產品,造刑別致,雕飾的龍鱗、鶴羽絲毛畢現。清代製作的薄胎產品茶杯,杯內可見杯外繪畫的清晰紋飾。

熱點內容
插花課文案 發布:2025-07-10 15:44:04 瀏覽:112
赤峰市花語城 發布:2025-07-10 15:35:18 瀏覽:225
有節花卉 發布:2025-07-10 15:33:41 瀏覽:749
廉江情人節 發布:2025-07-10 15:30:49 瀏覽:445
插花活動策劃 發布:2025-07-10 15:29:52 瀏覽:535
絳雪軒海棠 發布:2025-07-10 15:28:42 瀏覽:606
梅花易數斷卦方法圖解 發布:2025-07-10 15:15:43 瀏覽:369
羅志祥丁香 發布:2025-07-10 15:15:41 瀏覽:585
蘭花拼盤 發布:2025-07-10 15:04:44 瀏覽:578
岩牡丹論壇 發布:2025-07-10 15:03:30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