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形牡丹
A. 牡丹花葉有哪幾種類型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1.大形圓葉型:這種葉型全葉較大並且呈圓形,其長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寬在25厘米以上。小葉多呈寬卵形和卵型,圓純而肥厚,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這種型的全葉大小與上述葉型的大小相同。不過,些型的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這種葉型全葉較小,長度大約20~30厘米左右。其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這種葉型的全葉大小上面的葉型大小相同。不過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並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這種葉型的全葉大小屬於中等,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除了以上幾種葉型外還有種特殊的葉形。比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牡丹的品種重多,因此,也種各種多樣的葉型。
B. 介紹一下葉牡丹,謝謝
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科屬:十字花科芸薹屬
別名:綠葉甘藍
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中海至小亞西亞一帶,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年古希臘就廣為栽培,如今在英國、荷蘭、德國、美國種植較多,且品種各異,有觀賞用羽衣甘藍,亦有菜用羽衣甘藍。我國引種栽培歷史不長,尤其是觀賞羽衣甘藍是近十幾年才有少量種植,也只是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
(一)形態特徵:羽衣甘藍植株高大,株高為30~40厘米,植株開展度為60厘米,根系發達,分布在30厘米深 的耕作層內。葉片呈長橢圓形,葉背梢被蠟粉,葉緣羽狀分裂並向上卷縮形成皺褶。
(二)習性:羽衣甘藍喜歡冷涼溫和氣候,耐寒,生長適溫為20℃~25℃,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8℃~25℃,苗期較耐高溫,冬季耐寒、耐凍。
(三)栽培管理:羽衣甘藍對土壤適應性強,以耕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的壤土地為好。羽衣甘藍不耐澇,雨季應注意排水。
(四)繁殖:羽衣甘藍的育苗可採用營養杯育苗及苗床育苗兩種方式,8~12月份均可育苗移栽。育苗時 先將苗畦澆透,播種後上覆0.5~1厘米厚的細土,畝用種量為30克。出苗後保持苗床濕潤, 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夏季育苗可用遮陽網覆蓋,冬季育苗時注意保溫。羽衣甘藍生長期較長,連續採收時間長,對營養需求量大,整地前施足基肥是其獲得高產的 關鍵。當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可定植到大田,株距為30厘米,行距為40厘米,畝植3500~ 4000株。營養杯育苗的在定植前可施一次「送嫁肥」,苗床育苗的在冬季定植後可施一次「 定根肥」,以促進幼苗生長。
定植後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下雨天及時排水防澇。緩苗後及時追肥,採收前需追肥2~3次,以後每隔7~10天追施一次復合肥。
(五)園林應用:觀賞羽衣甘藍由於品種不同,葉色豐富多變,葉形也不盡相同,葉緣有紫紅、綠、紅、粉等顏色,葉面有淡黃、綠等顏色,整個植株形如牡丹,所以觀賞羽衣甘藍也被形象地稱為"葉牡丹",
C. 牡丹花和芍葯花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葉片、葉形,牡丹的葉片先端常常再分裂,芍葯的葉片先端是尖的,不再分裂。這是區別兩種花最簡單的方法。
二是花莖,牡丹通常能長到2米高,是落葉灌木,而芍葯一般不高於1米,是草本植物。牡丹的莖為木質,種花的人稱之為木本,落葉後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葯的莖為草質,人稱之為草本,落葉後地上部分枯死。用手摸一摸牡丹的莖,感覺像樹皮一樣。
三是花期,牡丹比芍葯開花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而芍葯則在5月上中旬開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約15天左右,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葯」之說。
D. 俗稱爬牆牡丹花,葉子很像野喇叭花的葉形,是什麼花
纏枝牡丹(calystegia dahricaf·amestia)為藤科草本,為多年宿生根耐高寒植物。俄羅斯、蒙古寒冷地區有野生資源分布,單花品種居多。經俄羅斯專家選育,培植出繁花重瓣優良品種。北京植物園由蒙古引入,邊塞黑河市,黑龍江勃利縣由俄羅斯引進。經考查,纏枝牡丹在我國東三省,大西北、中原、江淮、沿海、雲貴高原等不同氣候、不同水土,有野生旋花類植物生長的地區栽植表現良好。生命力頑強,適應性、抗逆性、繁殖力優於任何藤蔓植物。
E. 牡丹花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牡丹花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
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如下圖:
(5)葉形牡丹擴展閱讀:
牡丹花的風韻從整體上說是花冠碩大,雍容華麗,艷冠諸芳,花如錦綉,絢麗多姿,端莊典雅,嬌柔俊美,神韻麗質動人。這是牡丹的外在整體美。
牡丹文化極其豐富廣泛,涉及到文學、藝術、繪畫、園藝學、植物學、葯物學以及民俗學等多個學科。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如果把民族文化比作為一頂美麗的皇冠,那麼牡丹文化則是鑲在這頂皇冠上的一顆璀燦寶珠。
牡丹不僅雍容華麗,端莊典雅,也是吉祥富貴的象徵,民間稱牡丹為「富貴花」,古時,牡丹盛開時,婦女們喜歡用作頭飾插於鬢邊,既增加了婦女的媚麗,又寓意著富貴吉祥。
把牡丹作為吉祥物,在民間極為普遍,在繪畫、雕刻、建築、瓷器、織物、服裝、裝飾以及各種器物,包括錢幣、郵票上都能見到牡丹的身影,在人們心目中牡丹的美好象徵,遠遠勝過牡丹的審美價值。所以牡丹贏得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布衣百姓的喜愛。
F. 牡丹花的根莖葉花各有什麼特點
根特點: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
枝特點: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遲漏知枝上有單枝型和稠枝型。
葉特點: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碼消為:大形圓葉型、大形長葉型、小葉圓葉型、中形葉型。
花特點: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搜耐,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類、重瓣類、千瓣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六種花型。
G. 牡丹的葉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牡丹花的葉子是綠色,有大形圓葉型和大行長葉型等葉形:
大形圓葉型:全葉大而圓,長40cm以上,寬25cm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大形長葉型: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要注意的是,牡丹花如果過多地澆水會導致牡丹花的葉子泛黃,而且如果長期缺水也會導致牡丹花的葉子泛黃,所以在給牡丹花澆水的時候,要控制好水的份量,而且要定時補水。
H. 牡丹花形態特徵簡介
牡丹花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為芍葯科、芍葯屬、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
牡丹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以下是更詳細介紹: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 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 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 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葯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葯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 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樓子台閣型。
1、 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雲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並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 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葯或花葯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 金環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綉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或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台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台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卧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准。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牡丹品種的識別
春日牡丹競芳菲。倘若你徜徉於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驚嘆花的嬌艷,還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攜友賞花,你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其實,多數牡丹花是不難鑒別,只要有心,便能結識她。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徵集中於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台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菊花台閣型、薔薇台閣型、皇冠台閣型、綉球台閣型。以下舉例說明。
單瓣型:花瓣1—3輪,寬大,雄雌蕊正常。如「黃花魁」、「潑墨紫」、「鳳丹」、「盤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種。
荷花型:花瓣4—5輪,寬大一致,開放時,形似荷花。如「紅雲飛片」、「似何蓮」、「硃砂壘」。
菊花型:花瓣多輪,自外向內層層排列逐漸變小,如「彩雲」,「洛陽紅」、「菱花曉翠」。
薔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顯著逐漸變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細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盤」、「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顯,寬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內變細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紅」、「魯粉」、「藍田玉」。
金環型:外瓣突出且寬大,中瓣狹長豎直,呈金環型。如「硃砂紅」、「姚黃」、「首案紅」。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離花心越寬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紅」、「煙絨紫」、「趙粉」。
綉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緊湊,呈球型。如「赤龍換彩」、「銀粉金鱗」、「勝丹爐」。
最後四型可以概括為台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綉球疊」。如「火煉金丹」、「崑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I. 牡丹的葉子呈什麼形狀
牡丹的葉子根據不同種類呈現不同形狀: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大形圓葉型:全葉大而圓,長40cm以上,寬25cm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大形長葉型: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小葉圓葉型:全葉較小,長約20-30cm,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小形長葉型: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中形葉型: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cm,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牡丹(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