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多胞銹菌
❶ 玫瑰銹病是什麼
玫瑰銹病是玫瑰上的1種主要病害。分布於沈陽、包頭、河北、北京、濟南、南京、上海、杭州、桂林、連雲港等地。該病發生嚴重時,葉片枯焦、落葉,影響生長和開花。發生嚴重的地區,發病株率在50%以上。
症狀
主要侵染葉片和芽,其次為害花和嫩莖。發病初期病芽和病葉出現淺黃色不規則斑。以後病芽和病葉正反面都產生杏黃色粉狀物(夏孢子堆),病芽不能正常生長,逐漸死亡。被害葉焦枯,提早落葉。
病原
Phragmidium rosaerugosae K.和短尖多孢誘菌〔Phragmidium mucronatum(Pers.)S.〕屬擔子菌亞門多孢銹菌屬玫瑰多孢銹菌真菌。該菌為單主寄生菌。銹孢子近圓形,黃色,表面有小突起。夏孢子橢圓形,黃色,表面有細刺。冬孢子圓柱形,褐色,有橫隔膜4~7個,頂部為圓錐狀突起。孢子柄鏟形,無色。銹菌還為害薔薇、月季、杜鵑、七姊妹等(圖10-6)。
圖10-6 玫瑰銹病病原
1.冬孢子 2.夏孢子
發病特點
以菌絲在玫瑰芽、病葉上越冬。翌年春季病芽上的銹孢子是病葉的主要侵染源。4月下旬病芽出現橘黃色夏孢子堆,夏孢子借氣流傳播,可重復侵染(銹孢子只侵染1次)。該菌為單主寄生。發病適溫25℃左右。6~8月發病嚴重。在四季溫暖而又多雨的地區發病重。在冬季寒冷時間長和夏季高溫對該菌有抑製作用,則發病輕。
防治方法
(1)加強園田管理。及時清除病枝病葉,以減少病源;增施磷、鉀肥,促進生長,增強抗病性。
(2)葯劑防治。春季及時摘除病芽,或在玫瑰萌動前噴晶體石硫合劑50~100倍液,以預防病害發生,並兼治越冬的蚜、蟎。注意病情調查,適時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銹病的葯劑品種很多,應交替使用。
❷ 請問在國內何處可以購買到隱地疫黴菌株急....
你打電話問一下武漢大學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看看有沒有
傳真:
027-6875 4833
E-mail: [email protected]
CCTCC辦公室
欒亞華版: 027-6875 2319
細胞、動權植物病毒事宜
屈三甫: 027-6875 4712
鄭從義: 027-6875 4001
微生物方面事宜
張珞珍: 027-6875 4052
方呈祥: 027-6875 4052
❸ 月季花根部掉皮了,怎麼辦
月季病害和知識普及
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黑斑病 1 病原及症狀:該病菌屬於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放線孢屬。分生孢子長卵形或橢圓形,雙胞無色,分隔處微縊縮,可斷裂成2個細胞。該病害為世界性病害,非常普遍。對主季危害極為嚴重。葉面、花朵、新梢均有發生。初發時葉片上呈大小不等的黑斑,病斑角質層下有輻射壯褐色菌絲線和小黑點(分生孢子盤)。後擴大並呈黃褐色或暗紫色,最後變為灰褐色,嚴重時新梢枯死,整株下部葉片全部脫落,變為光桿狀。
2 發病規律:黑斑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上越冬藉助雨水飛濺傳播,昆蟲也可以傳播,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特別是多雨季節,病菌孢子蔓延滋長。孢子落在潮濕的葉面上,8小時便開始發芽,滲入到角質層細胞組織內生長新菌絲。不斷發育再繁殖出大量新孢子。發病期一般多出現在7-8月。
3 防治方法:a要特別注意冬季清除落葉枯枝,並噴施5 石硫合劑。發現病葉病枝要徹底剪除並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源。B平時加強栽培管理,多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發病期盡量少噴水,必須時只在早上天氣晴朗開始升溫時進行,避免常時間澆濕葉面。C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噴施50%代森銨1000倍;或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均有效果。
常見病害-白粉病 1病原及症狀:白粉病菌屬於子束菌亞門、白粉菌目、單束叉絲殼屬。閉束殼內含1個子束,無色橢圓形,內含8個子束孢子,為單胞無色。無性分生孢子。該病主要危害嫩稍幼葉和花。染病部位出現白色粉狀物,是這一病害胡明顯症狀。初期葉片上產生退綠黃斑,以後葉背面出現白斑,並逐漸擴大成不規則狀。嚴重時白斑互相連接成片。嫩梢捲曲,皺縮。花蕾表面布滿白粉,花朵畸形。葉柄及皮刺上白粉層較厚,很難剝離,引起植株落葉,花蕾枯僵而不能開放。
2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閉束殼在病葉病蕾上越冬。次春雨後放射出子束孢子,先侵染根 ,產生的分生孢子由氣流傳播,並重復侵染。5-9月為發病盛期,至10月不再發病。天氣乾旱的年份及長勢衰弱的植株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A 秋冬清除病 葉病蕾,早春剪除病芽、病枝、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毀。改善栽培條件,增加通風透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B發芽前噴施5硫合劑;發病初期,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噴施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可噴施0.02-0.03%高錳酸鉀溶液。
常見病害-枯枝病 1 病原及症狀 :本病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殼棱屬。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著生在子座內,初埋於寄主隔表皮下,後突破表皮開口外露。分生孢子器為扁三角瓶狀。單胞無色,成熟後產生個隔膜。本病主要危害月季枝幹,在枝乾和出現潰瘍病斑,初為紅色小斑點,後擴大變深,可心呈褐色。後期病斑凹陷,縱向開裂,病部可心出現黑點,潮濕時涌現出黑色孢子堆。嚴重時病斑環割莖干,病部以下枝條萎縮枯死。
2 發病規律:本病菌是個種弱寄生菌,主要在帶病的枝幹上越冬。次年抽生新梢消耗養份,枝幹生它衰弱者,病菌即乘虛而入,迅速擴展,使病斑蔓延。6-7月間,病枝上產生的大量子實體和孢子,在雨季由風雨傳播。這種病害發生的輕重與植株它勢和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凡老、弱、殘株及水肥缺乏株發病嚴重;健壯旺株則不發病。
3 防治方法:A 秋冬季徹底剪 除病枯枝集中燒毀。加強栽培管理,施足基肥。生長期可噴0.13%尿素溶液,以增強植株長勢。B休眠期噴施5石硫合劑;5-6月噴施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噴施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常見病害-根瘤病 1病原及症狀:本病原為胞束線蟲,其卵長圓形,個側微彎,聚生於雌成蟲體內,稱為胞束。幼蟲和雄蟲為線形;雌蟲呈梨形,膨大後頂破根部皮層而外露,即根部所見的白色瘤狀物。幼瘤白色有彈性,以後變硬。腫瘤表面粗糙。褐色或黑褐色,嚴重時根瘤能長出地面。長根瘤的月季生長不良,葉面發黃,根系的數量減少,根瘤成倍增長。
2 發病規律L線蟲在個年內有春秋兩 次侵染期 ,以雄蟲、卵或二齡幼蟲在病 瘤內越冬,以在土壤可或病瘤存活個年以上。線蟲侵入月季根後,能刺激月季根皮細胞增生,以致發生癌瘤病變。
3 防治方法: A栽植前用濃鏈黴素500-1000倍液浸泡植株根部10分鍾。B 嫁接時將接刀用高溫消毒或酒清清毒,避免線蟲從傷口浸入。C用甲醇、冰醋酸、碘片(50:25:10)混合液塗患處;或用二硝基鉀粉鈉,木醇(20:80)混合液塗沫患處,能使病瘤消失。
常見病害-銹病 1病原及症狀:本病菌屬於擔子菌亞門、銹病目,多胞銹菌屬。本菌為同主寄生銹菌,可產生5種類型的孢子。銹孢子器在葉背堆聚成桔紅色粉狀物,周圍有側絲,裸生。銹孢子串生,夏孢子堆生,周圍有棒狀鍘絲,冬孢子椎黑色,散生裸露。銹病危害月季的芽、葉片、嫩枝、葉柄、花托、花梗等部位。主要發生在芽和葉片上。春季萌芽期,病 芽基部腫大,在1-3層鱗片內長出大量桔紅色粉狀物,象朵小黃花;有的彎曲呈畸形,15-20天後枯死。嫩葉受害後,先在葉正面上,叢生黃色小點狀孢子器,後在葉背面生成桔紅色孢子堆。秋季腋芽被菌侵染後,經越冬多枯死。
2 發病規律:本病菌主要以菌絲在月季病芽內越冬,次春3月下旬,病芽萌發時即開始發病,產生夏孢子,並向葉面上傳播侵染。病葉上的冬孢子也能越冬,次年春萌發產生擔孢子,侵染幼葉嫩梢,再產生性孢子和銹孢子,銹孢子侵染葉又產生夏孢子。夏孢子可多次產生,重復擴大侵染,潛育期最短7天。每年4月下旬葉片開始發病。5月下旬至7月初為發病盛期。8月可旬。平均氣溫在27度以上,病害不發展,28度以上的氣溫,夏孢子不萌發。9月可旬以後,僅腋芽發病。雨水多而均勻的年份,發病則重。
3防治方法:A及時摘除病芽,在3月下旬至4月可旬檢查,發現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毀。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後即可防止孢子擴散。B4月上旬或8月下旬兩次發病盛期前,噴葯1-2次,可控制病害發展。可選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50%福美雙5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也可在春季發芽前噴0石硫合劑;或在發病初期噴0.2石硫合劑。
常見蟲害-月季葉蜂
(又名黃腹蟲)
成蟲體長7.5mm,雌蟲頭胸部黑色帶有光澤,腹部橙黃色,觸角黑鞭狀,由三節組成,第三節最長,雄成蟲比雌蟲略小。卵橢圓形,初產出時為淡黃色。卵子孵化前為綠色。幼蟲初孵出時為淡綠色,頭部為黃色,老熟時黃褐色。蛹乳白色,繭橢圓形,灰黃色。月季葉蜂一年發生兩代,以幼蟲作繭在土內越冬,翌年4月化蛹,5-6月羽化成蟲,用產卵管在月季新梢上刺成縱向裂口產卵,卵孵化後,新梢完全變黑破折。初孵幼蟲群集危害,大量蠶食葉肉,而速度較快,嚴重可將葉肉全部吃光,僅剩下葉脈及葉柄 。
防治辦法:1 結合冬季更換盆土消滅越冬幼蟲。在冬季修剪時,剪除被害枝葉,集可燒毀。2噴施50%殺螟松1000倍液;可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噴施溴氰菊脂2000倍液。
常見蟲害-黃刺蛾
(又名洋辣子,刺毛蟲)
成蟲橙黃色,觸角絲狀棕褐色斜線,在翅尖上匯合於一點。呈倒v字形,後翅灰黃色,足褐色,卵扁平橢圓形,淡黃色。幼蟲略呈長方形,前端略大,體色鮮艷,體背蛾一個紫色大斑,頭部黑褐色。繭橢圓形,。12MM左右,質堅硬,灰白色,有黑色條紋相間,均結在莖干分杈點或支枝杈上。黃刺蛾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植株上結繭越冬,翌年5-6月化蛹。幼蟲白天靜伏在葉子背面,夜間活動取食。危害葉下的皮層和葉肉組織,嚴重時可將葉肉吃光,僅剩葉脈和葉柄,對月季危害嚴重。
防治辦法以:1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枝杈上的越冬蟲繭。2利用黑光燈捕殺成蟲,3幼蟲發生期噴施90%敵百蟲500-1000倍液;或噴施20%菊酯類葯物1000-2000倍液;4保護開敵,如黃胡蜂、長腳胡蜂、螳螂等。
常見蟲害-薔薇莖蜂 成蟲體黑色,有光澤。翅深褐色半透明,有一尾刺。卵黃白色。幼蟲乳白色,頭部淺黃色。蛹棕褐色。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月季莖內越冬,翌年春4月化蛹,5月出現成蟲,多在新梢或花梗上產卵,經幼蟲蛀入莖干為害,當幼蟲孵化後,便注入月季莖干。能從梢至根全部蛀空,使莖干斷折萎蔫。嚴重時可導致整株死亡,危害非常嚴重。
防治辦法:1剪除受害枝條燒毀。2幼蟲孵化期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噴施20%滅掃利400倍液。3將蟲蛀孔內注入菊酯類葯物1000倍液,然後用泥封孔口,均能有效滅殺。
常見蟲害-薔薇白輪盾蚧
(蚧殼蟲)
雌成蟲圓形,稍隆起,兩個殼點在可央或偏向邊緣,黃色,雄成蟲蚧殼狹長形,背面有三條平行脊線,殼點在前端,黃色或黃褐色,卵圓形,淡紅色,半透明狀。若蟲長卵形。淡紅色,能緩慢爬行。固定後為紫色,其上分泌白色蠟絲。一年發生兩代。以雌蟲越冬。第一代雄蟲於7月上旬羽化,第二代在10月上旬羽化,羽化後即與雌蟲交配,雌蟲產卵於蚧殼下。本蟲主要危害老棵月季,常群聚於老枝幹或裂縫處,吸食汁液。影響植株生長。
防治辦法:1雌蟲一般在莖基部發生,容易被發現。在蟲口密度不高時,可用毛刷刷除。2在若蟲孵化期,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噴施50%殺螟松1000倍液;3可在根部埋入顆粒殺蟲劑,如涕滅威,每株用量2-3克,能夠有效防治。
常見蟲害-紅蜘蛛 雌成蟲卵圓形,朱紅或鐵紅色,體背兩側有塊狀或條形深褐色斑紋。雄蟲略呈菱形,淡黃色,卵圓形,淡紅色或粉紅色。初孵幼蟲近圓形,淡紅色。足3對。若蟎脫皮後較幼蟥稍大,橢圓形,體色較深,足4對。每年可發生12-20代。成蟎及卵寄生在雜草上越冬。翌年春。雌蟲出蟄活動。並取食產卵。卵多產於葉脈兩側,主要是兩生殖。但也能孤雌生殖,高溫乾燥季節有利大量發生危害。本害蟲以吸食葉片汁液為主,受害葉片呈黃色小斑點,後逐漸擴散到全葉,造成葉片捲曲,枯黃脫落。
防治辦法:1加強栽培管理,清除周圍雜草枯枝,增強通風透光度。2發現蟲害葉片,及時摘除燒毀。3蟲害發生期間噴施50%尼索朗乳劑300倍液;或噴施 50%溴蟎脂乳劑2500倍液;或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因紅蜘蛛抗葯強,應注意殺蟎葯物的交替使用。
常見蟲害-桃蚜
(又名煙蚜、茶蚜)
無翅孤雌成蚜,體長2.2mm,體色有綠、黃綠、褐色。尾片錐圓形,有曲毛6-7根。有翅孤雌蚜體長.2MM,頭胸黑色,腹部淡綠色,體積較小。每年能發生10-20代,經卵在葉芽或花芽基部越冬。也有部分孤雌蚜在月季植株上越冬。桃蚜在春季隨氣溫增高加帶繁殖,並由有翅蚜遍地擴散。夏季高溫季節會適當減少,但到9月可再次發生。本蟲害以吸食月季葉的汁液為主,特別是對月季的嫩葉、新梢危害嚴重。受害植株葉片枯黃脫落,其排泄物還能誘發煤污病,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害蟲。
防治辦法:1利用黃色塑料板塗油後誘粘2在發生期噴施80%敵敵畏500倍液;或噴噴40%氧化樂果1000倍液;3可用44%乙甲銨磷50-100倍液塗於月季莖幹上,4保護利用天敵滅殺,如瓢蟲、蚜獅、蚜姬蜂等。
常見蟲害-葉跳蟬
(又名浮塵子)
成蟲體長3MM,淡黃綠色,前翅狹長半透明,略帶黃色,後緣處有黑褐色斑一個,後翅無色透明。卵長0.7MM.長腎形,無色透明。若蟲共5齡,與成蟲相似,只有翅蟬。一年發生10代左右,世代重疊嚴重,以成在雜草、落葉或樹縫內越冬,本害蟲以吸食葉片汁液為主,8月 分危害最重,若蟲、成蟲白天隱藏於葉背面吸食,晚上轉移到葉面上吸食。受害葉片先退綠變黃,後逐漸變白,邊緣向下卷縮變厚,出現輕重不同的縮葉症狀。
防治方法:1用黑光燈誘殺,可消滅大量成蟲。2清除雜草落葉。剪除有產卵疤痕的枝條,3噴施20%葉蟬散乳劑800倍液,用本蟲飛散速度較快,噴 葯應在傍晚進行。
常見蟲害-螻蛄
(又名土狗)
成蟲體長4.5cm,體黑色或黑褐色,全身密生細毛,前胸背板中央有暗紅色斑,前足粗壯,為開掘式足,腹後有長尾須,翅常疊於體背,卵橢圓形,初產出時黃白色,以後漸變為黃褐色,初孵若蟲乳白色,2齡後變為黃褐色,一般三年發生一代,以成蟲或若蟲在地下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和趨聲性,3-4月開始活動。4-5月危害嚴重,成蟲於6月交尾產卵,7月孵化若蟲,取食危害至10月,螻蛄是地下害蟲之一,主要啃食根莖,經常在土層下哄成來往隧道,使植株根條脫水而乾枯死亡。
防治方法:1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2為避免給螻蛄提供生存環境,施用有機肥料一定要經充分腐熟才能使用;3在受害植株部潑澆40%氧化樂果1000倍液,4用90%晶體敵百蟲50克。加上炒香的餌料拌勻,加水拌成干濕適宜的毒餌,撒在植株根部周圍或盆內。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非葯物防治 使用化學葯物防治月季病蟲害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某些害蟲的特點,作用非葯物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1 人工捕殺 對個體較大的害蟲、卵塊、卵束、蛹袋,用人工捕殺摘除,即省事又有效。如黃刺蛾,大袋蛾等,大量幼蟲聚集的葉片,可用人工摘除。少量植株上的蚧殼也可人工摘除。
2利用光,色誘殺 利用害蟲趨光性的特點,設置黑光燈,可誘殺大量的趨光性害蟲,如刺蛾、天牛、金龜子、螻蛄等。白天可利用改黃色粘膠板,誘粘一些蛾翅的害蟲。如桃蚜、棉蚜等。
3堵孔悶殺 對薔薇莖蜂、天牛等蛀桿害蟲,發現發揚光大孔後,可用鐵絲插入孔內,交害蟲捅死,對蛀入莖干較深的,可用濕土封閉孔口,瘵害蟲悶死。
4保護天敵 對一些能克害蟲的蛾益昆蟲,要加強保護和利用。如瓢蟲、蚜獅、螳螂、蚜姬蜂等。還蛾其它益蟲益鳥:如各類蜘蛛、青蛙、雀類等,都應加以保護。
5自製無毒葯物 1大蒜浸劑,將大蒜搗碎後提取汁液,用水稀釋後立即噴施在被危害的植株上,對蚜蟲、紅蜘蛛、蚧殼蟲、灰毒病、根腐爛病均蛾防治效果。2洋蔥浸劑,用洋蔥鱗瓣浸入水中,泡24小時後過濾,給受害植株噴施2-3次,間隔5天,可防治紅蜘蛛,蚜蟲等,3煙草浸劑 用40克煙草沫浸入水中浸泡48小時,過濾後加水稀釋,再加入2-3克肥皂,溶解後即可使用,可防治薊馬、蚜蟲、跳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