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花立意

丁香花立意

發布時間: 2023-06-04 06:50:49

丁香空結雨中愁中的丁香是代指誰

意思是青鳥無法傳遞遠方思念的人兒的一點兒消息,那綿綿的春雨中綻開的丁香花蕾可是一團團結成的愁怨。

出自《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作品原文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1)丁香花立意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② 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全詩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依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翻譯: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③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這句詩的意思抄是:襲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出處:五代·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原詩: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3)丁香花立意擴展閱讀:

此詞抒寫三峽綠波接天流似的悠悠長思。人去無信,花落無主乃思之源,情長思幽而生愁。「春恨」乃詞主旨。以風吹花落、丁香結雨融春恨,情景一體,不顯痕跡。「依前」句畫出主人天天為愁恨縈繞之情態。「手卷」句既以閨閣自托,也引發下文情景的揮寫。曲折迴旋,跌宕昭著,蓋稱神品。

詞以精微深刻之感受,寫翠荷葉殘、西風綠波的自然之景,發寄遠懷思的悲秋之愁。不堪看的是凋殘秋景,也是主人憔悴的容光,沉鬱頓挫,筆揮千鈞。換頭宕開,遠憶塞外情人,近摹主人情態,笙寒心冷,愁腸已極。

④ 歷史上著名的愛花者都有誰

晉代詩人陶淵明愛菊花——他在41歲那年,丟官隱居,親手種菊,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常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賞識菊的品性,怡然自樂 。民間把陶淵明看為「九月花神」,而菊花被視作「花中隱士」,成為隱逸高雅的化身。
唐代詩人白居易愛杜鵑——他一生單愛竹樹花木,對杜鵑花尤其摯愛,他從江州移官忠州時,寧可少帶衣物、家什,江西廬山上挖下的杜鵑花不能不要,經過千里行程,把杜鵑花栽到了四川忠州的大地上。
宋代詩人歐陽修最牡丹——他以牡丹為題,著書立說,有《洛陽風土記》、《洛陽牡丹譜》和《洛陽牡丹圖》,這是我國最早的三本牡丹專著。歐陽修曾遍歷洛陽城中十九個花園,他在《洛陽牡丹圖》中對洛陽牡丹品種的發展,作了詳盡的記述。
宋代詩人林和靖愛梅花——他長住杭州孤山,終身不做官,也沒娶妻子。因為他非常喜愛梅花,就在住屋的周圍種滿了梅花,並以一鶴為伴。只因為愛梅愛鶴,後人譽之為「梅妻鶴子」,傳為佳話。
北宋詩人周敦頤愛蓮花——他的《愛蓮說》是最好的證據。

熱點內容
七夕svg 發布:2025-07-19 03:17:24 瀏覽:697
惜顏花語 發布:2025-07-19 03:06:05 瀏覽:819
花卉和人畫 發布:2025-07-19 02:53:18 瀏覽:884
百合漫畫交 發布:2025-07-19 02:53:07 瀏覽:666
茶花女字數 發布:2025-07-19 02:52:56 瀏覽:278
最好的梅花閱讀答案 發布:2025-07-19 02:32:17 瀏覽:566
紫丁香怎麼畫 發布:2025-07-19 01:37:33 瀏覽:553
花卉常見病蟲 發布:2025-07-19 01:32:00 瀏覽:836
非洲海棠木怎麼樣 發布:2025-07-19 01:11:02 瀏覽:675
盆栽歌手臉 發布:2025-07-19 00:36:43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