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真國色花開動京城

牡丹真國色花開動京城

發布時間: 2023-06-03 16:20:51

A.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哪全文是什麼

這句詩出自《賞牡丹》。

原文: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1)牡丹真國色花開動京城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任職於東都尚書省,開成元年(836年),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直至晚年,劉禹錫在洛陽常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庄等交遊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

開成二年(837年)五月辛未,適逢牛僧孺為東都留守,在洛陽南郭建造別墅,並把任淮南時,嘉木怪石,置之階廷,庭中種植大量牡丹,牛僧孺常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等於庭中吟詩唱和賞牡丹,此詩即為劉禹錫此時所作。

劉禹錫此時期有多首賞牡丹詩詞,《思黯南墅賞牡丹》即是本文《賞牡丹》的姊妹篇。

賞析: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七言絕句,是一首托物詠懷之作。

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以芍葯「妖無格」的和芙蕖「凈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全詩用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寫出了當年牡丹花盛開能引起京城轟動的巨大效應。

B. 洛陽牡丹甲天下,花開時節動京城全詩

全詩是:「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劉禹錫的《賞牡丹》,劉禹錫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洛陽人。牡丹是中國傳統的著名花卉,洛陽牡丹的品種繁多、花色奇麗,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稱。

翻譯: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托物詠懷詩。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牡丹是中國特產的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

唐代高宗、武後時始從汾晉把牡丹移植到京城,玄宗視為珍品。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表現了當年牡丹花盛開引起京城轟動效應的情景,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C. 洛陽牡丹甲天下,花開時節動京城全詩

「洛陽牡丹甲天下,花開時節動京城」為後人化用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詩句,原詩標題是《賞牡丹》,全詩內容為: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院前的芍葯妖嬈艷麗但是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注釋
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葯,後以木芍葯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
庭前芍葯:喻指宦官、權貴。
芍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
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妖:艷麗、嫵媚。格:骨格。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賞析
全詩頌牡丹,通過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來突出了牡丹的姿色。首句「庭前芍葯妖無格」寫芍葯,這種同樣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兒,較之牡丹更早為人們所喜愛。第二句寫荷花「妖冶無格」,荷花也的確堪稱花中君子,清高潔凈,但卻冷艷寡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色」,舊指一國中最美的女子。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

D.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是誰的詩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的《賞牡丹》。全詩為: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E. 唯有牡丹真國色。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詩的意思,是出自哪裡的。

此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意思是: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全詩為: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為: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格調不高,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京城:一般認為是指長安,但劉錟編的《詠花古詩欣賞》、鮑思陶等編的《中國名勝詩聯精鑒》以及謝明等編的《歷代詠物詩選讀》認為此詩中的京城是指洛陽。

(5)牡丹真國色花開動京城擴展閱讀:

我國人民早就把牡丹譽為百花之王,大約在隋朝,就已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唐代流傳著武則天讓「牡丹充軍」的故事。說武則天稱帝,詔令百花在隆冬雪天開放,為之慶賀。「唯牡丹不從」,武則天一怒之下把它貶到洛陽,從此,洛陽牡丹便花繁色艷,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

《賞牡丹》就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托物詠懷詩。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前二句以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可謂花中之最美者;後二句則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之句,來表現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

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表現了當年牡丹花盛開引起京城轟動效應的情景。此外,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詩「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便反映了當時人觀賞牡丹的盛況。

熱點內容
芙蕖的花語 發布:2025-07-19 05:17:06 瀏覽:489
海棠木原木色 發布:2025-07-19 04:49:06 瀏覽:338
馬蘭花國畫 發布:2025-07-19 04:15:58 瀏覽:691
病嬌百合漫 發布:2025-07-19 03:58:46 瀏覽:856
佛山市百合網 發布:2025-07-19 03:47:57 瀏覽:142
七夕svg 發布:2025-07-19 03:17:24 瀏覽:697
惜顏花語 發布:2025-07-19 03:06:05 瀏覽:819
花卉和人畫 發布:2025-07-19 02:53:18 瀏覽:884
百合漫畫交 發布:2025-07-19 02:53:07 瀏覽:666
茶花女字數 發布:2025-07-19 02:52:56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