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的副作用
『壹』 中葯中牡丹皮有些什麼功效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③《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⑧《綱目》:和血,生血,涼血。
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
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諸證辨疑》) ③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葯三兩,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
空心白湯下百丸。
(《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葯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
上七味粗搗篩。
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聖濟總錄》牡丹湯) 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
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
(《本草匯言》將軍散) ⑧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補缺肘後方》) 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
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
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
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
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一般服葯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葯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葯後有惡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服葯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
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
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貳』 牡丹皮的作用與功效
牡丹皮的作用與功效
牡丹皮的作用與功效,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閃亮的一點,因為生活中也較少有人食用它,食物的禁忌是一定要了解清楚的,葯材和食材不可混淆,清楚牡丹皮的作用與功效,才能更好地生活。
牡丹皮的作用與功效1
牡丹皮的功效
清熱;活血散瘀。主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牡丹皮的作用
1、對心血管的影響:丹皮對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
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丹皮酚對口服傷寒、副傷寒菌苗引起的小數發熱有解熱作用,並降低正常小數體溫。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數扭體反應及數尾壓痛反應,並能對抗***所致小數的運動亢進,能明顯延長環己巴比妥鈉所致小數睡眠時間,大劑量時可使小數翻正反射消失,能明顯對抗戊四氮、***、煙鹼和電休克所致的驚厥。作用部位在中腦網狀結構和丘腦。
3、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對大數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跖浮腫有抑製作用,並能抑制醋酸或5-羥色胺引起的小數腹腔或豚數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抑制小數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4、抑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丹皮煎劑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牡丹葉煎劑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為沒食子酸。
5、抗凝作用:體外對人血小板試驗,發現丹皮水提物及芍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產生血栓素a2,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這是由於抑制從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環氧化酶反應的結果。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內毒素所致實驗性血栓的作用。
6、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給小數分別灌胃丹皮,丹皮酚、芍葯甙、氧化芍葯甙、苯甲醯芍葯甙,均能促進靜脈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處於低下狀態也有促進作用,顯微鏡檢查見肝中枯氏細胞及脾中巨噬細胞吞噬力增強。
7、對脂質代謝的影響: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葯甙對腎上腺素所致的脂細胞的脂肪分解有抑製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細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顯增加胰島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牡丹皮適合人群
血虛、寒症、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牡丹皮食療作用
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腎經。清香散泄,入血分。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主治熱病入血發斑,吐血衄血,驚癇,限虛潮熱骨蒸,心中煩熱,血滯經閉,痛經,腸癰瘡毒辣,跌撲傷痛。
牡丹皮的作用與功效2
丹皮的功效
【性味】
辛苦;涼;微寒。
《本經》:味辛,寒。
《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本草備要》:辛甘,微寒。
【歸經】
入心、肝、腎經。
《珍珠囊》:手厥陰、足少陰。
《綱目》:手足少陰、厥陰四經。
《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肺經。
【功效主治】
清熱;活血散瘀。主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清熱涼血
用於熱病高熱神昏,發斑發疹,血熱吐血衄血等證,常與生地同用,重者與犀角同用。
用於熱病後熱伏陰分、夜熱早涼,常與青蒿、地骨皮同用。
用於陰虛發熱、無汗骨蒸,可與青蒿、魚甲、白薇、黃芪同用。
風熱皮疹,常與雙花、蟬蛻、荊芥同用。
活血消瘀
用於血瘀閉經、痛經,或瘀血積聚,常與當歸、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用於腸癰腹痛,常與大黃、桃仁、冬瓜仁同用。
清肝降壓
用於肝鬱火旺,身熱暮甚,頭痛目澀,常與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配伍應用】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熱,涼血而除無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陰中虛熱,益陰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葯合用,可加強退熱除蒸作用,故凡陰虛血熱所致的午後潮熱、兩顴發紅、手足心熱、骨蒸煩躁等,無論有汗無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熱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涼中又具養陰之力,二葯相須合用,發揮協同作用以加強葯力,提高療效,使涼血而兼散瘀,清熱又可寧絡,並有一定的養陰之力。臨床主要用於溫熱之邪入於營血,出現高熱、舌絳口渴、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葯皆有涼血清熱、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瀉心經之火,長於清熱涼血,善治血中結熱;赤芍偏清肝經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較佳,善治脈中瘀滯,二葯合用,涼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於溫熱病中熱入營血、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經過多、皮膚發斑等血證。
配梔子:丹皮味苦而微辛,為血中氣葯;梔子性味苦寒,為氣中之血葯,善清氣分鬱火,並有一定的涼血作用,辛以散結,寒以清熱,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二葯合用,一走氣分,一入血分,有氣血兩清之功。臨床多用其清泄肝熱,對於肝鬱火旺而致的發熱、盜汗或自汗、頭痛目澀、頰赤口乾、月經不調等最為適宜。
配青蒿:二葯都能涼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熱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熱伏陰分的邪熱,二葯相合,可用於邪伏陰分的骨蒸發熱。
配桃仁:二葯都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消腫止痛,可用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及婦女血瘀經閉、腹痛等。
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溫陽通脈行血,相配可用於血阻脈絡的胸痛、瘀血腹痛。
配白茅根:丹皮清熱涼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熱、涼血、利尿,可用治熱病或臟腑火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丹皮的作用
治療各種關節炎
丹皮普遍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能抑制炎症、腫脹、滲出,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其鎮痛作用雖然不強,但在復方中,能加強主葯的效果。
降壓
在心、腦血管性疾病中,在腎病中,丹皮也是常用葯。目前臨床上原發性高血壓和腎眭高血壓病人普遍使用西葯降壓,有的能降至正常,有的部分下降,許多病人還需服用中葯來調理以加強或鞏固療效。丹皮具有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是一味常用的配伍葯。尤其是對於腎病之蛋白血尿也有治療效果。
對心血管的影響
丹皮對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丹皮酚對口服傷寒、副傷寒菌苗引起的小數發熱有解熱作用,並降低正常小數體溫。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數扭體反應及數尾壓痛反應,並能對抗咖*因所致小數的運動亢進,能明顯延長環己巴比妥鈉所致小數睡眠時間,大劑量時可使小數翻正反射消失,能明顯對抗戊四氮、士*寧、煙鹼和電休克所致的驚厥。作用部位在中腦網狀結構和丘腦。
抗炎作用
用丹皮酚灌胃,對大數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跖浮腫有抑製作用,並能抑制醋酸或5-羥色胺引起的小數腹腔或豚數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抑制小數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抑菌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丹皮煎劑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牡丹葉煎劑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為沒食子酸。
抗凝作用
體外對人血小板試驗,發現丹皮水提物及芍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產生血栓素A2,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這是由於抑制從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環氧化酶反應的結果。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內毒素所致實驗性血栓的作用。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給小數分別灌胃丹皮,丹皮酚、芍葯甙、氧化芍葯甙、苯甲醯芍葯甙,均能促進靜脈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處於低下狀態也有促進作用,顯微鏡檢查見肝中枯氏細胞及脾中巨噬細胞吞噬力增強。
對脂質代謝的影響
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葯甙對腎上腺素所致的脂細胞的脂肪分解有抑製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細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顯增加胰島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抗變態反應
丹皮對第Ⅰ、Ⅲ、Ⅳ型變態反應有顯著的抑制功效。
抗栓塞
牡丹酚和芍葯苷有顯著的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鎮靜鎮痛
牡丹酚能顯著減少小數自發活動,有顯著的鎮靜功效。牡丹酚能提 高小數痛閾,具有鎮痛作用。
降溫
牡丹皮具有中樞性降低體溫和解熱作用。
解痙
牡丹酚對乙醯膽鹼引起的豚數離體回腸的強烈收縮有顯著的解痙作用。所含芍葯苷 對腸道平滑肌也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
其它作用
用20%丹皮紅藤灌入腹腔,對家兔損傷性腹腔粘連有顯著預防效果。注入福氏佐劑引起的慢性關節炎數,在兩個月內於大數皮下注射致炎劑酪蛋白,可引起關節炎性的足、尾的變性繼續惡化,足、尾的皮下纖維化、骨增生,骨纖維症明顯,腹部皮下組織中亦有結締組織增殖,若在給予酶蛋白的同時連續喂飼丹皮或桂枝茯苓丸,則能抑制酶蛋白的新誘發損害。丹皮甲醇提取物體內對小數艾氏腹水癌細胞,子宮頸癌細胞均有抑製作用。丹皮酚對苯並芘在大數肝微粒體中的代謝有一定抑製作用,對小數有抗早孕作用,對大數有利尿作用。
丹皮的治病驗方
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牡丹湯)
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水二鍾,煎一鍾服。(《諸證辨疑》)
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葯三兩,牡丹皮二兩。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空心白湯下百丸。(《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葯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上七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聖濟總錄》牡丹湯)
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本草匯言》將軍散)
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補缺肘後方》)
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丹皮的副作用
傳統文獻《本草綱目》:無毒。
毒理試驗
LD50 :注射液小數腹腔注射的LD50為0.781g/kg。小數灌胃的LD50為3.43g/kg。牡丹酚小數灌胃,觀察3天,LD50為4.99/kG±0.47g/kg。
毒性反應用於治療實驗性高血壓犬,未見血象、肝腎功能、心電圖等異常改變,僅見眼黏,膽有充血現象,分泌增多。說明毒性很小。
臨床觀察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食物相剋
宜
(1)牡丹皮與海參
海參味甘,咸,性溫,具有滋陰,補血,健陽,滑燥,調經,養胎,抗老防衰,抗凝血,提高免疫力,治療放射線損傷等作用。同牡丹皮共用,食療效果更明顯。
(2)牡丹皮 牡蠣
牡蠣肉包含大量牛磺酸,可以抑制人體血管中膽固醇的生成,有防治動脈硬化之作用。同牡丹皮共用還有清虛熱,保肝的功效。
忌
(1)牡丹皮 大蒜
大蒜辛溫有臭,牡丹皮苦辛微寒,性味反之,葯性也相反。所以在服用含牡丹皮的中葯時不能吃大蒜。
(2)牡丹皮 香菜
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清虛熱,活血化淤等作用,香菜辛溫香竄,牡丹皮苦辛微寒,性昧反之,葯性也相反。所以兩者不能同用。
食物相剋:丹皮與貝母、大黃相剋。
用葯禁忌
(1)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2)《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3)《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叄』 丹皮的副作用 丹皮的禁忌
丹皮是市面上很常見的一種中葯材,我們大家都知道改葯材對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多的好處,同時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那麼我們便了解一下丹皮的副作用?丹皮的禁忌?
丹皮的副作用
過量服用丹皮這種中葯材,容易使患者出現胃寒胃痛、腹瀉不止的現象,因為丹皮的葯性相對來說比較寒涼,特別是脾胃虛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現以上幾種不良反應。因此,患者在服用這種中葯材時,需要嚴格的遵照醫囑服用,不可以私自加大葯量,也不適宜長期服用這種中葯材。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群,是禁止使用這種中葯材的,否則會加重脾胃虛弱的程度。在治療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中,在治療發熱出血的犀角地黃湯中,在治療婦人症病的桂枝茯苓丸中,在六味地黃丸中,丹皮都作為配伍葯使用,丹皮也是飲片中的常用品。
丹皮的禁忌
1、虛寒人群慎用:不同的人群它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有些人體質是屬於虛寒的,所以體質虛寒的人群是禁止服用丹皮的。
2、孕婦慎用:當然特殊人群在服用丹皮的時候也要慎重,如孕婦或是月經過多的人群,最好不要服用,不然也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建議大家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3、多汗人群慎用:有些人天生比較多汗,這類人群在使用丹皮的時候也要注意最好別用,不然會導致情況加重;另外也要注意如果有身體上的不適,如皮膚有痘痘或濕疹等人群也最好別用。
丹皮就是牡丹皮,它的功效是清熱、活血、散瘀。在臨床中,丹皮的作用可以體現在改善心血管內環境,降低心臟耗氧,降低血壓以及改善中樞系統的功效,降低體溫,還有抗炎、抗菌、抗凝的作用。在臨床中,經常可以用來治療女性的閉經、痛經,還有一些濕熱症狀,比如出現周身疼痛、跌打損傷,還有身體表皮出現血斑、鼻子出血、胃裡出血,這些都可以通過牡丹皮進行調整和治療。
丹皮是什麼葯
丹皮是一種中葯,又叫牡丹皮,丹皮性味苦寒,入人體的心、肝、腎經。丹皮主要的功效是清熱涼血,另外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臨床上丹皮主要用於血熱證,具體來說就是熱入營血,熱的深度是比較深的,通常患者會見到神昏、譫語,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胃出血,或者皮膚上出現血點、瘀斑,類似於現在臨床上急性傳染性的熱病,比如急性病毒感染導致的腦炎、腦膜炎等都可以用到丹皮。另外,丹皮還有一定滋陰、活血化瘀的作用,也可以用於跌打損傷、關節腫痛等這方面的問題。丹皮因為可以滋陰,所以有清虛熱的作用,在治療陰虛導致的五心煩熱、夜間盜汗等情況中,中葯當中也可以配伍使用丹皮。
丹皮是熱性還是涼性
牡丹皮是涼性的。牡丹皮葯性微寒,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等作用,對於溫毒發斑、吐血、夜熱早涼、熱入營血、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女性痛經、閉經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服用牡丹皮之前要注意,牡丹皮是涼性葯物,因此脾胃虛寒的患者不能服用。在服用牡丹皮期間,禁止服用大蒜、菟絲子、貝母、大黃等中葯。牡丹酚還具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製作用,以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