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伯龍牡丹
1. 中國近代的畫家排名.
1、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2. 近代畫家有哪些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
張大千(1899~1983),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歷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代表作《來人吳中三隱》、《石濤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疊嶂圖》。
林風眠(1900—1991)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代表作《海濱》
關山月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代表作《嘉陵江碼頭》、《岷江之秋》、《黃河冰封》及《祁連放牧》
石魯(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衍。中國現代中國畫家。代表作《金瓜》、《打倒封建》、《說理》。
徐悲鴻 (1895-1953)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代表作品《八駿圖》、《愚公移山》。
劉海栗,原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早期油畫代表作《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林間信步》、《北京前門》等。
3. 甘肅天水當代的畫家有那些
阿老 白雪石 陳少梅 程十發 陳大章 陳半丁 陳金言 崔子范 慈禧 曹克家 陳大羽 董壽平 戴熙 丁蕉 傅抱石 傅小石 馮超然 豐子愷 馮遠 范曾 黃獨峰 黃君璧 黃賓虹 何家英 黃石 何鏡涵 侯有墨 何海霞 郝大欣 胡佩衡 胡絜青 韓美林 黃均 黃胄 黃永玉 蔣兆和 金鴻鈞 金默如 賈又福 林墉 陸抑非 劉奎齡 林風眠 梁樹年 陸儼少 劉繼卣 李燕 婁師白 李苦禪 劉大為 李可染 溥伒 溥佐 啟功 秦嶺雲 丘 齊良遲 齊白石 孫其峰 石魯 史國良 孫菊生 唐雲 吳昌碩 王雲 王個簃 王成喜 吳鏡汀 溫國良 王雪濤 吳湖帆 黑伯龍 吳冠中 吳作人 汪國新 蕭朗 熊伯齊 徐悲鴻 徐世昌 謝稚柳 許麟廬 楊春華 楊光華 顏伯龍 張伯英 張登堂 張世簡 周懷民 周思聰 張大千
4. 徐枯石的生平簡介
1927年在北平弘達學院讀高中,193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華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中央美術學院前身)。教授是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王雪濤、王夢白、顏伯龍、王青芳、張牧野、侯子步等人。在三年的學習期間,深得齊白石、李苦禪大師的青睞,並為其更名為:徐枯石。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
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山東開始抗日救國工作。曾任魯中公學、泰南中學、幹部學校教師,從事統戰與教育宣傳工作。解放後,被調往濟南成通紗廠(國棉四廠)從事職工業余教育工作。期間在濟南與於希寧等人創立了山東國畫研究會,推動了山東書畫事業的發展。六十年代被打成右派回到原籍新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予以平反,被山東省委統戰部安排到泰安定居。任泰安市政協、泰安市老年活動中心文聯美術家協會特邀顧問,泰山書畫院藝術顧問等職。
當國畫家戴林教授就任於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國徽設計的參與者張仃大師紅遍海內外時,那位曾在三十年代畢業後執教於北平北華美專的老同學徐枯石卻默默無聞,或許歷史就是這樣無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人生軌跡。相信每個人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歷史終究會還以公正,徐老對繪畫藝術的貢獻——「八十變法」,必定會對後來的美術愛好者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縱觀枯石先生的作品,內容充滿了清新脫俗,寧靜淡雅,他筆下的草木花鳥雅俗共賞。其「雅」,表現在透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更深層次的內涵,那就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態度,充滿了人生的樂觀、豁達,折射出健康、向上的力量,賦予人們一種不屈的意識,堅強的意志。其「俗」,表現在更接近於生活,更貼近於實際,業內業外人士見其作品,都十分喜愛,似乎是原生態再現,枯石先生的作品,最忠實的尊重了自然,順從了自然,他作品中的菊花、竹葉、藤蘿、梅花、荷葉、松樹、雁來紅、牽牛花、牡丹等栩栩如生,難怪他北華美專的老師張丕振(師承齊白石、於非閣、吳鏡汀等)曾在一幅合作圖中這樣寫道:「枯石仁弟畫荷苗甚佳余補蟹,西河村人」;他作品中的喜鵲、八哥、鴨子、麻雀、燕子、鶴、鷹、鵝、雞等,特別是雛雞,更是形象逼真,凡見其作品者,無不為之動容,倍愛有加,特別是孩童,擁有此作,以為自豪。在毛斌、李慶訓主編,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徐枯石花鳥畫集》中,孫菊生、宗惟成、魏啟後、吳休、楊象憲、王培東、郭志光、傅家寶、張志中、霍春陽、何應輝、戴順智、劉藝、鄧遠坡、張志民、賈光健、尹滄海等名家名師都給予了枯石先生的作品高度評價,《美術報》的副總編、浙江省美協副秘書長、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畫院特聘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平先生更是對徐枯石先生的作品給出了客觀、真實的介紹。
5. 1918年民國時期的茂盛畫的花鳥畫花鳥有嗎
來源多方的繪畫風格
與延續院畫風格的花鳥畫相比,京城畫壇的花鳥畫風來源多方。有的採用八大的疏放畫風;有的創作融陳淳、徐渭於一體;有的借鑒海派雅俗共賞之妙,並富於金石趣味;還有的繼承李鱓、華嵒等揚州八怪的意趣。
蕭愻(1883-1944),字謙中,號大龍山樵,一作龍樵,安徽安慶人。早年隨同鄉姜筠、陳昔凡學畫。「後姜筠赴京師供職,兼開館賣畫,蕭愻乃以弟子隨從」。山水似姜筠,並多為其代筆。曾出遊西南、東北名勝,行萬里路,開闊藝術視野。1920年蕭愻「復回北京,見展覽會中石濤、半千、瞿山畫,氣韻雄厚,遂一舍舊習,自創一格,用筆蒼厚,設色濃重」,實施「中年變法」,自成一派,其藝術創作以山水為多,與京派其他畫家進行合作時,兼有合作花鳥畫的作品。
蕭愻《松芝圖》紙本設色 90.2╳35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幅《松芝圖》為祝壽之作。款署「戊寅(1938)四月。蕭愻」鈐「龍山蕭愻」白文印。又題「博岩仁兄將此以壽,晴蓀先生五十大慶。蕭愻再紀之。」鈐「謙中」朱文印。畫面左下角鈐「龍樵壬申五十歲」朱文印。蕭愻畫松深受梅清影響,他曾說「畫松形式要古拙,梅淵公畫松,論者稱為神品,學者參看淵公之畫,自有進益。」
王雲(1888—1934)江西豐城人。字夢白,號破齋、罵齋、彡溪漁隱、彡道人。隨父流寓到浙江衢州,於上海學商,不久就放棄了。學畫得黃山壽、任伯年、吳昌碩指授。來平後得以博覽宋元舊跡及近代名作,得金城推薦,任北京司法部錄事。陳師曾勸其改畫李鱓、華喦。入中國畫學研究會,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為人率真有風骨,姚華作《王夢白小傳》,贊其為「樹風骨,尚意氣、甘窮困不悔者」。
曾洞滾凳有親歷者回憶,王夢白「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畫壇上是位名震京師的大畫家,那時他的聲望比齊白石、陳師曾還高」。惜其英年早逝,畫名漸湮。
王雲《猴圖》紙本設色 125×66.5厘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王雲喜畫猴,他筆下的猴多以濃淡墨干筆表現猿猴蓬鬆的皮毛,細筆勾勒猿猴的面部與手爪,顯示其靈動。此圖以老辣的線條、迅急的用筆繪出古藤纏繞的老樹,畫面正中,一隻母猴背負小猴在松枝上行進,盡顯母獸對幼兒的愛護之情。其餘的猿猴或攀爬藤蔓,或蹲坐休憩,有動有靜,作品內容豐富,繁而不亂。畫面一角鈐「王雲」白文印。
王雲《花卉成扇》紙本水墨 徑30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水墨牡丹。淡墨勾花頭,重墨寫莖,濃淡墨畫葉片,重墨勾葉筋、花蕊。與《絲瓜昆蟲》相比,筆墨更為松活,風格更近陳白陽。上題「一春花信幾曾探,又值清明三月三。木筆山茶都過了,牡丹鮮艷數江南。夢白並題。」扇面背面題寫詩詞,年款為甲戌(1934)。
徐宗浩(1880—1957)字養吾,號石雪,江蘇武進(今常州)人,久居北京。善畫山水、花鳥,工篆刻,書法趙孟頫。1920年與金城、周肇祥等人組中國畫學研究會,1926年金城逝世後,金開藩另立「湖社」。中國畫學研究會由周肇祥任會長,徐宗浩任副會長。晚年被聘為文史館館員,歿後家人遵照遺囑,將其所藏書畫精品悉數捐公。著有《石雪齋詩稿》、《竹譜》等,「所題畫竹詩千餘首無一雷同」。
徐宗浩《松菊圖》紙本設色 103×34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蒼松黃菊。一株蒼松斜伸,占據畫面一側。與松樹的傾斜方向相反的是松後的一塊巨石,巨石後是呈臨風浥露之姿的黃菊。松干粗壯虯曲,結疤似松鱗,松針密置;菊花花莖勁挺,金英傲霜,菊葉以青色寫就,更添風雅之致。署款「樂山仁兄大雅鑒,石雪居士徐宗浩寫。」鈐「宗浩長壽」白文印。
汪溶(1896—1972)字慎生,號滿川村人,安徽歙縣人,備液生於浙江蘭溪。1913年赴上海謀生。1924年赴京。納旅1934年起於京華美術專科學校、輔仁大學美術系、北平師范大學工藝系任教。1954年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中國畫院畫師、院委。擅長寫意花鳥畫,師法華新羅。早年於京津、濟南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汪溶《蘆鴨圖》紙本設色 47×27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水中蘆鴨。畫面中心偏下方,兩只悠閑的蘆鴨正在鳧水,河水清澈,水中擺動的鴨掌清晰可見,在平靜的水面攪起層層水波。蘆鴨身後是隨風飄盪的蘆葦和空茫的水岸。圖中的蘆鴨以深淺墨寫就,蘆葦以濃墨畫出,幾筆濃淡墨橫掃表現風中蘆葦,蘆葦後方以淡赭色暈染出一片坡岸,渲染出夕陽余暉中蘆鴨晚渡的田園景緻。上題「夕陽無限好,家鳧帶浪歸。蘆花風颯上,煙靄自依稀。慎生題並畫」。
此作尤為難得的是,詩堂上張伯英的題詩「秋水芙蓉老,秋風霜葉紅。雙鳧溪上宿,無意慕春風。子才仁兄正,辛巳(1941)冬,伯英」,鈐「張勺圃」白文印。此行楷書,融合北碑之勢與行書之流暢。
顏伯龍(1898—1954)名雲霖,字伯龍(以字行),號長白布衣。吉林人,居北京,師法王雲。工花卉翎毛,取法錢選、王淵、華嵒、惲壽平。繪畫注重寫生,畫風清雅秀逸。在當時與王雪濤、汪慎生、邱石冥齊名。顏伯龍曾說「要研究我的畫,須先研究透新羅山人的畫。」
顏伯龍《花鳥》紙本設色 136×33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畫作兼工帶寫,繪柳樹、月季及禽鳥。畫面上方柳條倒掛,葉片似碧綠絲絛;月季正值花期,花朵茂盛嬌艷,蓓蕾如星;柳枝上三隻姿態各異的小鳥正在歇息,全圖筆法松活,色彩嬌艷,翎毛刻畫細致。上題「十日紅簾不上鉤,雨聲滴碎管弦樓。梨花已老春將去,愁白三公一夜頭。戊辰(1928)夏,伯龍子寫。」鈐「長白布衣」白文印。
顏伯龍《花鳥成扇》紙本設色 徑30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松樹、紫藤,麻雀、紅羽鳥。扇面小雖,內容豐富,技法多樣,工寫結合。松樹、紫藤安排在扇面的下方,鳥兒停駐其上,唯有一隻小麻雀從遠處飛來,為其他鳥兒所矚目。兩只紅羽鳥,筆法工緻,色彩艷麗,位於扇面的中心,引人注目。署款「庚辰(1940)秋,顏伯龍。」鈐「伯龍」朱文印。
曹克家(1906-1979),又名汝賢,北京人。1924年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師范染織科畢業,1933年國立北平藝專國畫系畢業。解放後,曾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後任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創作員。著有《怎樣畫貓》。
曹克家《觀望》紙本設色 101.3×32.9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貓、石和花卉。一隻頑皮可愛的黑白花色的幼貓在巨石之下觀望飛來的飛蛾,巨石上下黃菊與海棠盛開。上題「觀望。曹汝賢畫貓,半丁補寫秋花、飛蛾、壽石。」鈐「山陰道人」白文印、「山陰陳年」白文印、「半丁合作」朱文印。曹克家對貓觀察細微,在其《怎樣畫貓》一書中,他談到自己畫貓最注重刻畫眼睛,「可以說貓的動、靜完全決定於眼睛。或有人問:畫背面看不見眼睛的貓怎樣決定一切?背面的貓雖然看不見眼睛,但是內在確實有它的兩隻眼睛存在,並且起著它注視的作用。故此我們在起稿之先扔須按照貓的意識所在和企圖方向假定它的眼睛位置,然後再畫其他部分。如此畫出來的貓雖無眼睛,但是神有所注自能生動。」了畫出綿軟的貓毛,他極其講究作畫的用筆的方法和工具。因此他筆下的貓刻畫細膩、生動傳神、富有情趣、惹人喜愛。畫貓時,他先以濃淡色渲染出身體的結構,然後用破筆層層繪成。
(連載)
倪葭
2004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供職於首都博物館,現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典藏部副主任。
主要從事美術學、博物館學研究。因多年從事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工作,所以選擇京派繪畫作為研究重點;在博物館學中側重藏品科學管理及文創衍生品的研究。已出版專著二部,發表論文近五十篇。
負責2015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京派繪畫研究》(2015-2017年度)課題。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打開騰訊新聞,閱讀體驗更好
血糖7.0以上,飯後一個習慣,血糖高連夜改善!
廣告
長興
打開
騰訊新聞
參與討論
血糖7.0以上,飯後一個習慣,血糖高連夜改善!
廣告
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