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仙子的來歷

牡丹仙子的來歷

發布時間: 2023-05-27 18:33:45

『壹』 年畫故事 十六 牡丹仙子

    藐視皇權,寧可被貶;

    傲骨錚錚,艷麗綻放

      故事出自名著《鏡花緣》

      唐代女皇武則天一日興起,下詔命百花連夜盛開,偏偏牡丹仙子一身傲骨,不懼皇威,不肯盛開。武則天一怒之下,將牡丹仙子貶至洛陽邙山。

      遭貶後的牡丹仙子沒有屈服,在洛陽,她和眾花仙子不但花開驚世,而且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牡丹花開動京城,武則天得知牡丹仙子的近況後,對一身傲骨,不懼皇威的牡丹逐漸欣賞起來。

    當看到國色天香遍地開,武則天終於被牡丹仙子折服,特下詔封牡丹為「國花」。

    《牡丹的拒絕》是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於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於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後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後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牡丹的拒絕》

作者 張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於它的美。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

      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

    歐陽修曾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於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於唐,極盛於宋。每年陽歷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雲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看過牡丹。況且洛陽牡丹還有那麼點來歷,它因被貶而增值而名聲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屆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

    連日濃雲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

      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發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奼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繽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

      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後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願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綠……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

      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麼要拒絕,拒絕本該屬於它的榮譽和贊頌?

    於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於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麼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遊玩上苑,百花懾於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如今怎麼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

      於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竭盡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盪。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你也許在夢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在想像中創造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白雪塔銅雀春錦帳芙蓉煙絨紫首案紅火煉金丹……想像花開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雲;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想像給予你失望的紀念,給予你來年的安慰與希望。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秘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裡,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並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後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後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生。任憑遊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麼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於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麼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

『貳』 牡丹傳說的紫根牡丹

在洛陽牡丹園中,有個叫「紫根牡丹」的品種。這種牡丹花從初開到盛開時,呈深紫紅色,凋零時,花兒又變成了淺紅色。說起它的來歷,洛陽還流傳著一段優美的神話傳說呢!
據說在天上的仙宮中,住著一位叫牡丹仙子的花神。她聰明美麗,勤勞善良,培植了奼紫嫣紅的千花萬卉,把仙宮打扮成了花的世界。後來,牡丹仙子聽說人間沒有牡丹花,便打算把這種花送到人間來。
牡丹仙子來到凡間以後,找了好多地方都不如意。最後,牡丹仙子來到了洛陽。這個地方真是太美啦!龍門、北邙兩座大山,樹木蔥蘢,蓊鬱蒼翠。山上鶯歌燕語,婉轉動聽,伊、洛、廛、澗四條河流蜿蜒其間,就像是銀蛇飛舞。這里山川靈秀,地脈豐腴,氣候相宜,種牡丹最合適不過了。於是,牡丹仙子就在洛陽邙山的翠雲峰住下了。
農歷八月十五晚上,月明如水,秋風送爽。牡丹仙子便借著月光,開始造牡丹,她把各種描在畫幅上,然後再精心修改。她畫呀,畫呀,畫到了黎明時分,已經畫了九十九幅啦!這些牡丹花,綽約多姿,各彩各異,一朵比一朵絢麗,她仔細觀賞這些牡丹花,總覺得還缺少一種新穎的品種,所以,就又描了一幅牡丹花的草圖。在著色的時候,她犯愁了,想了好大一陣兒,也沒想出來稱心的顏色。牡丹仙子太累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啦!在睡夢中,她夢見自己畫了一株很新奇的牡丹花,花朵紅里透紫,紫中透紅,色澤艷麗多變,十分逗人喜愛,牡丹仙子一高興,便醒了過來。她急忙起身尋找那幅牡丹花的草圖。誰知,她的手脖猛地一抬,畫筆上一滴紫紅色的顏料,正好油在那幅剛畫好的牡丹花的根上。那滴顏料順著牡丹根迅速地滲到枝幹上、花朵上。根皮和花朵忽而變成深紫色,忽而又變成淺紫色,煞是好看。牡丹仙子笑了,這種花色,不正和夢中見到的色彩一樣嗎?天大亮了,她忙將自己的汗水灑在這一百張畫幅上。於是,畫幅上的牡丹花就擺動枝葉,吐露芳香,紛紛成活了。但是,不一會兒,它們又突然凋零,結下了飽滿的花籽。牡丹仙子取下了這些花籽,撒進了邙山的沃土之中,山上很快地就綻開了一百種花色各異的牡丹花。那第一百株牡丹花,就是後來居上的上品牡丹,也就是現在洛陽的「紫根牡丹」。
因為八月十五這天,牡丹仙子在洛陽畫過牡丹,種過牡丹,所以洛陽人就把八月十五定為牡丹的生日。

『叄』 東華帝君和呂洞賓是什麼關系,牡丹仙子和何仙姑呂洞賓更喜歡哪個

很多人認為東來華帝君和呂洞賓自是前後世關系,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有沒有可能性。

東華帝君號東華紫府少陽君。來歷或與古代東木公有關。

東王公一詞,始見於晉葛洪《枕中書》,書中稱之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日元陽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枕中書》稱他為元始天尊與太元聖母所生。

王母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居住在昆侖山瑤池的西王母,嫁給了居於天界的玉皇大帝。另一位嫁於東華帝君的東王母。

傳說東華帝君乃男神之王.主掌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他,以東華帝君在仙界的地位,他要是轉世投胎成了呂洞賓,那麼呂洞賓又找誰給他定為仙籍呢!

至於牡丹仙子和何仙姑,呂洞賓更喜歡哪一個,從外表來看,仙人都是美美噠,呂洞賓估計很難決策。但從社交圈來看,何仙姑和呂洞賓成仙經歷相似,又是八仙中的老朋友,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二人估計關系更緊密一些。

以上觀點,老鐵們你們怎麼看?

『肆』 「牡丹仙子」的傳說

『伍』 關於洛陽牡丹起源問題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亦矣."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牡丹這一名稱的發現,標志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 )時「闢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裁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唐代洛陽人宋單父,精於園藝,他種的牡丹,紅白斗色,變異千種,被時人尊稱為花師,驚服他有「幻世之絕藝」。惜此高超絕藝,無著錄傳世。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風俗記第三》載,宋時有一復姓東門、人稱「門園子」的人,是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請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來年春天見花再付錢,接活一株,價值五千。張邦基《墨庄漫錄》亦載,宋徽宗宣和年間,洛陽有一位歐姓花師,用葯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開淺碧色,人稱「歐家碧」,極為珍貴,每年作為貢品,供奉朝廷。
宋代洛陽牡丹的栽培管理,在擇地、栽植、澆灌、施肥、修剪、防蟲害、防霜凍以及嫁接、育種等栽培技術方面,總結出一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明清時期,牡丹的栽培技術更加趨於完善。花工們從牡丹的種、栽、分、接、澆、養、醫、忌等8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總結,並付諸實現。古代洛陽牡丹的栽培技術,至今對牡丹的生產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代洛陽人在恢復和繼承矛盾傳統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各種技藝均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對牡丹的促成栽培技術,已能使其從9月上旬到翌年自然花期之前近200 天。牡丹花期控制技術已基本達到花隨人意,周年開花。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並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之後,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和洛陽名園的毀夷,至南宋時,四川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盛。從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中所列60多個品種看,大都是從洛陽引進的。明代,盛極一時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許多是從洛陽引進的老品種。清代,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陽牡丹又直接或間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淵源關系,足見洛陽牡丹的傳播和影響。當今洛陽牡丹更傳到義大利、德國、法國、日本、美國、荷蘭、南非、澳大利亞和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區。
在洛陽牡丹中,姚黃和魏紫卻是最好最奇的兩種名花。如果說牡丹是花中之王,那麼,姚黃和魏紫便可稱"牡丹之冠"。說起來,關於這兩種名貴牡丹的來歷,在洛陽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十分美妙動人的傳奇故事。

據說,在宋朝的時候,邙山腳下有個名叫黃喜的窮孩子,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黃喜為人忠厚又有良心,由於家裡窮,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靠辛辛苦苦地上山砍柴賣過日子。每天才拂曉,黃喜便拿起母親為他張羅好的干糧袋往扁擔上一掛,然後手提柴刀告別母親上山砍柴去了。

在上山必經的山坡路上有個石人。這石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當地人沒有一個說得清楚。自從黃喜第一次上山看見它後,便每次上山都要與它打照面。離石人不遠,有一眼山泉,常年不竭,清洌甘醇,黃喜上下山時,經常在這里解渴、洗滌。山泉旁邊長著一棵綻放紫花的牡丹。這株牡丹長在這里究竟有多少年了,當地人也沒有一個講得明白。反正黃喜第一次上山時,它就長在那裡了。與每天一樣,黃喜總是早晨第一個來到這里,然後他不失童趣地從扁擔上取下干糧袋,往石人頸脖上一掛,說:"石人哥,吃饃吧!"接著,他又走到山泉旁邊,捧起幾捧泉水澆在紫牡丹根部,說:"牡丹姐,喝水吧!"之後,黃喜才上山去砍柴。

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黃喜已長成了一個健壯、英俊的大小夥子。但他仍然是每天砍柴、賣柴,勤勞朴實,心地善良。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樣,砍完柴後,來到石人面前,取下掛在石人脖子上的干糧袋,笑嘻嘻地說:"石人哥,你不吃饃,那我可吃啦!"吃過後,他又走到山泉邊喝了幾口泉水,接著又給紫牡丹澆了幾捧泉水,然後再挑起柴擔下山去。

這天黃喜砍的柴特別多,遠看就像挑了兩座小山,連扁擔都壓彎了。走了沒多久,他感到有點累,便傍著山用根木叉支起柴擔歇息一會。就在這時一名姑娘從山上走下來,當走到黃喜跟前時,竟主動地提出要幫他挑柴。這下搞得黃喜很不好意思,一個大男子怎好讓一個年輕嬌美的姑娘家挑重擔呢?便連連擺手不同意,急得連話也說不出來。姑娘見他窘成這樣。不禁笑了起來,接著不由分說,便上前把柴擔搶了過來,挑起來就往山下走去。不知怎麼的,黃喜在後面徒步追也追不上。

就這樣,姑娘一口氣將柴挑到了黃喜家。這時,黃喜母親正在灶前做飯,見到兒子領回一個美貌的姑娘,心裡高興得不得了出一理,理又同出一原,但由於事物所居位置不同,理的體,她連忙把姑娘讓進屋裡,又是讓座,又是倒茶。但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來到自己家一樣,袖子一卷,就下廚房,相幫老人一道生火、擀麵,什麼活都干,一刻也不閑,把黃喜娘弄得歡喜極了。

飯後,黃喜去集市賣柴。黃喜母親就拉著姑娘的手說起家常來。姑娘說她名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聽了這些,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婦了。她將這心願對姑娘一說,姑娘也就羞答答地同意了。從此,紫姑就在黃喜家住了下來。紫姑心靈手巧,做得一手好針線,她綉的牡丹活靈活現,就像真的一樣。黃喜上街賣柴也順便帶點牡丹花刺綉去賣,總是一下子就被人買去。這樣過了一陣子,家境就逐漸好了起來。於是,黃喜母親就催他倆早日把婚事辦掉。但紫姑卻勸她不要著急,說再等一會,等到自己到黃喜家滿了一百天,就正式結婚。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紫姑有一顆寶珠,整天都含在嘴裡,不如此她就不能正式成為凡人,她的原身即是山泉邊那株紫牡丹。自從她踏進黃喜家願作他家媳婦後全,她就不僅自己含,還叫黃喜與她輪流含。她還一再叮囑黃喜只可含著,不能咽下,否則,兩人就不能結為夫婦。黃喜便間紫姑這珠子究竟有何妙用,她說它能提神強身,砍柴、挑擔就會不感到飢餓和勞累。為了試驗一下這顆寶珠的妙用,有一天黃喜砍的柴特別多,但他挑在肩上竟不覺得重,很輕松地便挑下了山。因此,他認定這果然是顆寶珠,每天都記得要含一含,而且,他還在心裡默記著天數,一待含夠一百天,便好與紫姑成親了。

牡丹與武則天的傳說
武則天,山西文水人,是唐高宗的皇後,高宗死後,自己稱帝當政,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帝。

傳說公元690年武則天當了皇帝後,在隆冬時節大雪紛飛,長安城裡披上了潔白的銀裝,大臣們討好武則天說:「萬歲治國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照豐年,明年一定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武則天聽後非常的高興,和大臣們飲酒、賞雪作詩,武則天借酒作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之;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

上苑的百花都在這隆冬的時節休養生息,准備春天獻花,接到武則天一首詩的聖旨,命令她們連夜開放。百花誰也不敢抗旨,紛紛開放,而惟有花王牡丹不予理睬,牡丹仙子說花兒開放自有規律,武則天在厲害也是人間凡王,看她能把我這花中仙子怎麼樣?她仍然在雪中靜養,不作開花的准備。

第二天早上宮女們打開功門,到上苑一看,百花連夜開放,奼紫嫣紅,滿園春色,宮女們興奮的稟報「啟稟皇上,上苑的百花連夜開放了!」,武則天也覺得奇怪,大冬天何來的百花盛開?她走到案前看到自己寫的詩歌,明白了,皇權就是至高無上,無人敢違,就連百花也是言聽計從。她在宮女的陪同下到上苑賞花,她看到百花傲雪開放,只不過是"酒後戲言",沒想到百花真的奉旨開放了。來到上苑。舉目一望,滿園的桃花、李花、玉蘭、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叢叢,一簇族,絢麗多彩,爭芳斗艷。燦爛的朝霞映著花朵,皎潔的白雪襯著綠葉,隨風搖曳,時俯時仰,婀娜多姿,嫵媚動人。

武則天心理非常的高興,仔細的觀賞,發現花木從中,惟有牡丹沒有開放,看到此,武則天勃然大怒,說:「大膽的牡丹,抗旨不遵,竟敢在我的領地不開花。隨之下令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的邙山,讓牡丹在邙山與無數的墳墓為鄰,永遠不得開花。

武則天怒燒牡丹

武則天把牡丹貶到洛陽後,可憐的花王牡丹在邙山上與無數的陵墓為鄰,但洛陽人愛花,看到邙山上又新增添了一種新花,都紛紛來移栽。牡丹不負洛陽人的厚愛,次年各色牡丹竟象開放,邙山上到處是花的世界,這正是牡丹知恩圖報,奼紫嫣紅報春來。

熱點內容
蒲茶花 發布:2025-07-22 10:22:07 瀏覽:925
台灣虎皮榕盆景 發布:2025-07-22 10:09:13 瀏覽:904
百合育苗 發布:2025-07-22 10:07:08 瀏覽:786
徐懷鈺七夕曬美照 發布:2025-07-22 10:02:09 瀏覽:343
櫻花正片 發布:2025-07-22 10:01:57 瀏覽:933
七夕節的青蛙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2 09:55:26 瀏覽:825
畫韻百合 發布:2025-07-22 09:53:59 瀏覽:902
夏天種百合 發布:2025-07-22 09:50:49 瀏覽:444
霧什麼花語 發布:2025-07-22 09:50:09 瀏覽:462
硬幣放盆栽 發布:2025-07-22 09:41:40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