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治療燙傷
1. 丁香 白玉蘭 木槿花 黃刺梅 檉柳
丁香是丁香屬(Syringa)多種植物的統稱。別名百結,情客,紫丁香,丁子香、雞舌香,是玄參目,木犀科,丁香屬,溫帶及寒帶,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圓球形樹冠。單葉對生,卵圓形,圓錐花序,白色、紫色,花冠筒狀,芳香。蒴果9月成熟。同屬的還有白花丁香、紅花丁香、紫花丁香、荷花丁香、小葉丁香、花葉丁香、四季丁香等。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Lamiales)
科: 木犀科(Oleaceae)
屬: 丁香屬(Syringa
玉蘭,別名玉蘭、望春花、玉蘭花。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m。樹冠卵形或近球形。幼枝及芽均有毛。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0~15cm,先端突尖而短鈍,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幼時被面有毛。花大,徑12~15cm,純白色,芳香,花萼、花瓣相似,共九片。花3~4月,葉前開放,花期8~10天;果9~10月成熟。
分布:原產中國中部山野中;現國內外庭園常見栽培。
習性:喜光,稍耐蔭,頗耐寒,北京地區於背風向陽處能露地過冬。喜肥沃適當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5~6),但亦能生長於鹼性土(pH7~8)中。根肉質,畏水淹。生長速度較慢,在北京地區每年伸長不過30cm左右。在北京於4月出萌動,4月中旬開花,花期約十天,花謝後展葉,至5月出可形成葉幕。至10月中下旬開始落葉,11月落凈。在長江流域於3月開花,在廣州則2月即可開花。
分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木蘭目
科: 木蘭科
屬: 木蘭屬
種: M. denudata
檉柳(學名Tamarix chinensis)又名垂絲柳,、西河柳,是檉柳科落葉小喬木。檉柳的嫩枝葉是中葯材。產於中國各地。鮮用或乾用。
味辛
氣平
入肺、胃經
功效應用
解表透疹:本品輕清升散,善於透發肌膚,為透疹專葯,用於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常配薄荷、蟬蛻、竹葉、牛蒡子等同用,如竹葉柳蒡湯,亦可單味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
3-10克,外洗用30-60克。
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科: 檉柳科(Tamaricaceae)
屬: 檉柳屬(Tamarix)
種: 中國檉柳(T. chinensis)
文獻研究
《本草綱目》謂垂絲柳「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據化學分析,本品含槲皮素(黃酮類化合物)、樹脂。
據葯理研究,本品能調節體溫,擴張皮膚血管,故有發汗解熱作用,本品能麻痹中腦、廷髓,因此內服過量能使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最後可致神經中樞麻痹而虛脫。
木槿花
Flos Hibisci
(英)Shrubalthea Flower
別名 白槿花、櫚樹花、大碗花。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3~4m。莖多分枝,幼枝密被黃色星狀毛及茸毛。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7cm,寬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6cm,花柄長4~14mm;小苞片6~7,線形,有星狀毛;花萼鍾形,5裂,有星狀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紅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頭不伸出花冠。蒴果長圓形,長約2cm,頂端有短喙,密生星狀毛。種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全國有栽培。
採制 夏、秋季花初開放時採收,曬干。
性狀 花呈不規則形,工1.5~3cm,寬1~1.5cm,基部鈍圓,柄短,苞片一輪。花萼灰綠色,裂片卷縮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細毛;花瓣10枚,皺折,淡黃或淡紫藍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葯多數,呈紫黑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皂草黃甙(saponarin) 、肌醇( inositol)、粘液質。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於痢疾、腹瀉、白帶。
【別名】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雞肉花、豬油花、朝開暮落花
【來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夏季晴日採摘盛開花朵,曬干。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於痢疾,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癤癰腫,燙傷。
【用法用量】 2~4錢;外用適量,研粉麻油調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黃刺梅
中文名:黃刺梅(觀賞植物)
拉丁名:Rosa xanthina Lindl.
別 名:刺玫花,重瓣黃刺
類 別:灌木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m。莖直立,枝開展,小枝細長,樹皮深褐色,具刺,刺直立,基部稍扁,小枝及葉柄常有成對的皮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3枚,先端鈍圓,寬卵形,葉緣有鈍鋸齒,花單生,黃色,單瓣或重瓣,重瓣花無果,單瓣花結果,果球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稍耐陰、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強大,萌芽力強,抗病能力較強。
黃刺枚黃花綠葉,絢麗多姿,株叢大,花色金黃,花期長,為庭園觀賞植物,園林中可孤植觀賞。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均有分布。黃刺枚花濃香,可提取芳香油,果可食,可制醬及釀酒,莖皮纖維是紙漿及纖維板的製作原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廣泛分布於我國華北、東北、西南及西北各省區天然林區,寧夏天然分布於六盤山、羅山和賀蘭山海拔1 100~3 000 m的土石山區,西吉縣火石寨國家級森林公園亦有天然分布,喜陽光充足環境,耐旱、耐瘠薄,較耐寒、耐陰,怕澇;喜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根系強大,萌櫱力強,耐平茬.可廣泛用於道路、街道兩旁綠化和庭院、園林美化,亦可在海撥較低,雨量較多,土壤疏鬆的中下坡大面積種植.通過我們在林場的繁育栽培,使黃刺梅人工繁育栽培技術有了很大改進.
2. 丁香核桃青衣柿子皮石榴皮的用途
正值石榴上市的季節,很多人都會購買石榴吃,石榴味道酸甜,顏色鮮艷,好看也好吃,一般吃石榴的時候,石榴皮都剝掉沒用了,其實石榴皮是有許多功效作用的,詳細的信息如下:
1、石榴皮的功效作用
1.治療女性疾病
【材料】石榴皮24g(鮮品50g),蜂蜜一勺。
【用法】將石榴皮洗凈,放進砂鍋里,加清水浸泡30~60分鍾,大火煮開,改小火再煮15~20分鍾,倒入水杯內代茶飲。晾溫後加適量蜂蜜調味,可反復沖泡,一天一劑。潤燥兼能固澀,可以治療女性白帶增多、男性遺精、滑精、腹瀉、痢疾等症。
2.治療小孩腸道寄生蟲
【材料】石榴皮3~6g、檳榔3~6g。
【用法】將石榴皮、檳榔一塊放進砂鍋里,加水浸泡1個小時,大火燒開,改小火煮30分鍾,濾出葯湯服用。一天喝一次。石榴皮有殺蟲的作用,可以治療腸道寄生蟲,尤其對絛蟲病有效。
3.治療中耳炎
【材料】石榴皮18g,冰片1g。
【用法】將石榴皮掰成小塊,放進菜鍋里,開中火炒至微焦、焦而不糊的狀態,關火晾涼。將炒好的石榴皮和冰片一塊放進料理機中粉碎,過濾磨不碎的粗末,裝入玻璃瓶中備用。每次取適量,撒入耳孔內,每天早晚各一次。
4.治療濕疹
【材料】石榴皮30g(鮮品60~100g),清水1000~1500ml。
【用法】將石榴皮放進砂鍋里,加水浸泡。大火煮開,改小火繼續煮20~30分鍾,不開鍋蓋,燜一會兒。晾到合適的溫度後將石榴皮水倒進盆中,熏洗患處。
2、石榴皮的葯用價值
1、黃水瘡:石榴皮10克,黃柏、枯礬各5克,將其焙乾研細末,混勻後加上香油調成糊狀再均勻塗於患處,每天一次。
2、消化不良:鮮石榴皮50克,鮮山葯30克,雞內金10克,搗爛為泥狀後敷於神闕穴的位置,用紗布覆蓋好並且用膠布固定住,每隔廿四小時換就一次葯。
3、腹瀉:石榴皮30克,赤石脂20克,肉豆蔻10克,麻黃10克,研末混勻。以醋調成糊狀後敷於肚臍,膠布固定,每日一次。
4、口舌生瘡:石榴皮煅炭研末,冰片適量混勻,香油調塗患處,每日兩次。
5、蛔蟲:石榴皮25克,苦楝皮10克,水煎後,加紅糖飲服。每日一劑,每日服兩次,餐前服用。
6、痔瘡:石榴皮、槐角煅炭,研成細末混勻,水泛為丸。每次以開水送服六克,每日兩次。
7、便血:石榴、地榆煅炭存性,研細末,加三七粉適量調勻。每次九克,開水沖服,每日三次。
8、脫肛:石榴皮30克,五倍子20克,升麻12克,明礬15克,水煎,熏洗患處。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鍾。
9、燒燙傷:將石榴皮和藕節炭研細末,混勻。以麻油調成糊狀後塗患處,每日2~3次。
10、中耳炎:石榴皮焙乾研末,加冰片少許。用雙氧水清洗好耳內膿液並用消毒棉簽拭乾後,將少許的石榴皮葯粉吹入耳中,每日一次。
11、牛皮癬:石榴皮、斑蝥、明礬研末混勻後再以香油調成糊狀後敷於患處,每日兩次。
12、子宮脫垂:石榴皮30克,黃芪30克,五倍子、白礬各6克,煎湯外洗。每次半小時,早、晚各一次。
13、扭傷:石榴皮、大黃、紅花、川芎、白及各等份,研細末調勻,外敷患處,每日一次。
3、怎樣挑選石榴
1、果皮
首先我們看的當然就是果皮,確認果皮完好無損,沒有其他的明顯痕跡或者是腐爛的現象,這里主要是看石榴的新鮮程度,如果不新鮮果皮上會有很多痕跡,所以這是第一步。
2、形狀
可能一般人都會覺得那種圓圓的石榴應該是比較好的石榴,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選擇石榴的時候盡量不要選擇太圓的,最好是有點方方的感覺的最好。
3、顏色
接下來就是看顏色來了,其實從果皮的顏色我們並不能看出石榴裡面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大致可以判斷出來什麼顏色的比較好,顏色較為鮮艷的一般是比較新鮮的,表皮有淡紅色而且有光澤,這樣的就可以,如果太紅或者太白的就不太好。
4、重量
這個其實很簡單,如果你面前有兩個相似的石榴,你看一下哪個重一點,重一點的一般水分充足而且新鮮一些。
5、開口
最後一個就是看開口,石榴的開口其實與它自身的口感還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如果是自然開口的石榴的果粒應該是很飽滿的,而如果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開口可能就沒有自然開口的口感好,果粒也不會太飽滿。
3. 被開水燙後塗風油精可以嗎
對於小范圍輕度燙傷,風油精直接滴敷在燙傷部位上,每隔三至四小版時滴敷一次。若水皰破裂權,可先塗風油精,再塗四環素眼膏,效果更好。此法治燙傷,止痛效果明顯,且不易發生感染,無結痂,愈後不遺留疤痕。2分鍾後,再用干凈的棉花輕輕擦洗,很容易洗凈。如油漆已干,擦清涼油3分鍾後,皮膚上的漆皮就會自動捲起,用手指撕下即可。
問題擴展:
風油精含有薄荷腦、樟腦、桉葉油、丁香酚、水楊酸甲酯等成分,有消炎止痛、清涼止癢、殺菌、抗真菌等功效,所以常用於蚊蟲叮咬及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暈車等症狀。其實,它還可以用於輕度燙傷的治療。當皮膚被開水或油燙傷後,可用風油精輕輕塗抹於患處,三、四個小時再塗一次,可以止痛、防發炎,促進創口癒合,並且不易留下疤痕。
風油精對於輕度的燙傷,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風油精的主要成份是桉葉油和薄荷腦,還有丁香酚、水楊酸甲酯等,其中桉葉油可以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還可作為創面、潰瘍的沖洗劑。薄荷腦用於皮膚時,會讓人感覺清涼,並可減輕疼痛等不適。丁香酚可以殺菌消炎,所以風油精可以止痛止癢、治療輕度燙傷、對抗頭暈等症。
4. 風油精可以治療燙傷,依據是什麼
1.風油精通常用於治療蚊蟲叮咬或暈車。然而,這種葯物對減輕和治療燙傷沒有版任何效果。如果我們把風權油精塗在燙傷的皮膚上,只會刺激皮膚,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不應濫用這種葯物。
燙傷是一種常見的創傷性疾病,由物理或化學因素引起,如熱、化學、電流和輻射等。 小面積燙傷僅導致皮膚和/或粘膜組織或相應的深層組織損傷 然而,大面積燙傷可導致身體各系統的各種功能、代謝和形態變化,造成受傷者嚴重的全身反應和內臟損傷,並引起休克、敗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並發症,死亡率高。
5. 紫花丁香有什麼葯用價值。有什麼作用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1] 。紫花地丁所含黃酮甙類及有機酸對金色葡萄球菌、豬巴氏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和沙門氏菌都有較強的抑菌作用[2] 。
所富集微量元素,對人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有作用,對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過程、細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細胞修復,使細胞分裂增加,T細胞增高,活性增加,從而對生物體的免疫功能起調節作用,通過酶系統發揮對機體代謝的調節和控制。所含鋅可抗病毒,並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是其:「清熱解毒」、「治疽療毒」的基礎
【佤葯】日島舌:全株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結膜炎,喉炎,乳腺炎,癰疽腫毒《滇葯錄》、《滇省志》。
【傈僳葯】阿拉克俄:全草治急性結膜炎,咽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腮腺炎,燙傷,疔癰,疔瘡,毒蛇咬傷等《怒江葯》。
【普米葯】耳子司:全草治毒蛇咬傷,疔瘡,乳腺炎,腸炎,急性結膜炎,黃疸,淋濁,目赤,生翳,產後瘀血《滇葯錄》。耳子可:用於痛經,產後瘀血,乳癰,腸炎,淋濁,目赤生翳,毒蛇咬傷[15]。
【侗葯】罵麻剃,Mal mac keip,罵恪鐵(Mal loc tieec):全草主治忍卡(貫耳底),耿甚(瘡癤)《侗醫學》。
【苗葯】Vob heeb kab nieb窩灰卡那:全草主治熱經頭痛發燒,面紅,大汗,無名腫毒,毒蛇咬傷《苗葯集》。
【畲葯】全草治癰癤,乳腺炎,咽炎及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畲醫葯》。全株治乳腺炎,咽喉炎,眼結膜炎,疔瘡腫毒,腸炎,毒蛇咬傷《滇省志》。
【蒙葯】吉斯一地格達,寶日尼勒一地格達:全草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189]。尼勒其其格:全草治「協日」病,黃疸,「赫依」熱,肝火,膽熱《蒙植葯志》。[6]
全草(地果草):辛、酸,微寒。散風,清熱,消腫。用於風火赤眼,目翳,乳癰,瘰癧,疔腫。[6]
全草:苦、微辛,寒。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於疔瘡,瘰癧。
6. 燙傷後應該怎麼處理好
生活中,大家磕磕碰碰也是在所難免的,這個時候身上多多少少也有一兩個傷口。比如對於燙傷的人來說,他們一旦被燙傷時,會頓時很慌亂,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處理傷口難不難。那麼,燙傷後應該怎麼處理才好?
燙傷後應該怎麼處理好
1、需要立馬離開燙傷的地方。對於燙傷的人來說,在燙傷以後一定要立馬離開燙傷的熱源,這個時候也千萬不要慌張,最好的方法便是將燙傷的地方立馬用冷水或者用冰凍的水來進行沖洗,通過沖洗可以起到降溫的效果。不過在沖洗冷水時也要記住,要不停的把傷口放在冷水下沖洗,直到傷口處不再產生灼熱感為止。
2、用牙膏進行塗抹。燙傷時,除了用冷水來降溫之外,也可以利用牙膏來進行塗抹。一般情況下,牙膏中也含有大量的薄荷腦還有丁香油等成分,它能夠起到消炎還有止痛的效果,同時它還可以預防感染,所以用牙膏可以明褲陸緩解一定的疼痛感。
3、用芝麻油或者煤油來塗抹。再者,當燙傷以後,也一定要立馬用芝麻油還有煤油進行塗抹,採用這個方法,效果其實也是非常好的。因為芝麻油還有煤油它有散熱消腫的效果,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當發生燙傷以後,要把其燙傷的地方洗干凈以後,直接塗抹便可以了。
4、用蘆薈塗抹。當然,通常情況下,如果突然出現燙傷的時候,家裡面有種植蘆薈這種植物,這時候利用蘆薈的汁液來進行治療,將蘆薈的汁液塗抹在傷口上,最好要用棉簽來塗抹,因為手上可能會存在細菌,用消毒的棉簽塗上蘆薈激頃來塗抹,效果非常明顯。
5、用風油精塗抹。最後,當遇上燙傷時,一定要立馬使用風油精來塗抹。因為風油精它可以起純沒到消腫的作用,所以在燙傷的過程中,抹上風油精,灼熱的傷口可能會涼爽很多,這時候如果傷口越來越腫痛,要立馬去詢問醫生。
當然,大家一定要記住在任何時候,當肌膚發生燙傷時,一定不要慌張,可以採用以上的五個方法來進行治療。再者,燙傷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去觸碰到傷口,因為一旦用不幹凈的手觸碰傷口時,可能會加重病情。
7. 燙傷應該怎麼冶
1用三七粉加醋治療疤痕疙瘩 2用防風、丹參、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製成水劑、擦劑、町劑、散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用葯,直接作用於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軟化瘢痕疙瘩,緩解、消除瘙癢、疼痛,使瘢痕結締組織崩解,從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祛除癒痕。 3因瘢痕多見於局部,故外治法更為常用。劉氏採用復方艾葉煎浸洗及丁艾油外塗方法,對減輕瘢痕增生,止癢止痛具有較好療效。(復方艾葉煎由艾葉15g,老松皮30g,威靈仙15g,紅花10g,煎湯3000ml。丁艾油:艾葉30g,丁香50g,紅花20g,冰片6g,前兩味水煎至1000ml後蒸餾提取揮發油300ml;紅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滲濾;冰片溶於醇液;三者按1∶1∶1混合而成)。 4丹參除瘢痕:唐代孫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記載有一貼奇秒的「滅瘢方」,僅由丹參、羊脂二味葯物組成。中醫認為瘢痕的產生,主要是氣血不和、氣滯血瘀,風熱毒氣殘留所致。丹參能宣通運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夠獲得良好效果。瘢痕疙瘩屬結締組織增生,為燒燙傷、手術及外傷後常見的後遺症,不僅影響患者外表美觀,嚴重的還可影響正常生理功能。近年來經臨床觀察發現,採用丹參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樣可取得較好效果。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方法:將脫脂棉球或紗布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浸透,而後平敷於皮損處,直到葯液自然干透為止,每日外敷2叫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此法簡單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5應氏以五倍子100g,強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鋅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製成瘢痕止癢軟化膏,局部外塗後以綳帶或紗布包紮,外用彈力橋悶綳帶加壓纏繞治療增生性疤痕。 6張氏等選用軟堅消瘢散配合器械擴張治療食道、胃吻合口反復瘢痕狹窄,(葯用:烏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蠶10g,共研細末,每次6g,蜂蜜調服4次),其葯物直接作用於創面療效滿意。 7楊氏用五倍子50g、五靈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沒葯各5g,蜈蚣20條浸泡於500g麻油中,5天後加溫煎至焦黃,過濾,加入二甲基亞碸(消炎止痛,利尿,鎮靜)250g製成消痕油),用時外塗創面後加壓包紮,總有效率為96.6%。該法以中西葯物配合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又有較強穿透力,從而促進瘢痕消退,祛除癒痕。 8胥氏用滅瘢膏作超聲耦合劑,以超聲透入法治療瘢痕增生,(葯用臘月羊脂100g,丹參80g,五倍子120g,蜈蚣30條,紫草60g,刺五加60g,先將羊脂熬油去渣,後將葯投入,文火煎至質枯,濾凈,自然凝結備用)。此方法先以熱效應使瘢痕組織的膠原纖維產生較大的延展性,再經超聲者亂的機械振盪使堅硬的結締組織變軟,使葯物充分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 9張氏認為本病乃氣血運行失暢所致,以烏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條,苦參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余葯加水泡10小時後煎汁500ml,加入食醋500ml,濃縮收膏成糊狀,冷卻後加粉外用。 10毛氏用積雪苷外塗、內服祛除癒痕。 11史氏--甘芫粉(甘遂、芫花、白芷各等份)外敷治療瘢痕,同時將瘢痕辨證分為三型:實熱型、虛實錯雜型、潰膿型、並加減用葯,共治療440例,總有效率92.27%。 12趙氏以消瘢散(丹參、五倍子、苦參、昆布、海藻各30g,威靈仙、硫磺、海桐皮各15g,防風、蟬蛻各10g,三棱--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莪術各20g)敷貼瘢痕局部,配以熱烘療法,共治療9例,治癒5例,顯效3例,有效1例。 13黎氏等應用燒燙靈(白芷、紫草、冰片、旱蓮草、大小薊、茜草、明礬等組成)對大鼠深Ⅱ度、Ⅲ度燒傷進行了實驗研究,敏嫌彎病理結果顯示燒燙靈組動物上皮修復良好,癒合完全。趙氏運用濕潤燒傷膏治療了12例深度燒傷瘡面,癒合後瘡面肉眼所見均為軟質平整光滑的上皮覆蓋或軟中帶硬的平整疤痕。光鏡、電鏡顯示:表皮恢復正常,真皮層有毛細血管及纖維細胞,膠原纖維粗細一致,排列整齊。運用中葯提取成分進行瘢痕防治的研究有見報道. 14丹芎瘢痕塗膜:[成份] 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山慈菇、五倍子、苦參、乳香(制)、沒葯(制)、冰片、甘草。[性 狀] 本品為淺紅棕色至紅棕色粘稠狀液體;氣特異。 15手術後用防風、丹參、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製成水劑、擦劑、町劑、散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用葯,直接作用於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軟化瘢痕疙瘩,緩解、消除瘙癢、疼痛,使瘢痕結締組織崩解,從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 16. 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7、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油敷塗。 18、去除瘢痕。用雞蛋五、七枚煮熟。取黃炒黑,一天塗三次,直至瘢痕消滅。 19、消滅瘢痕。用鷹屎二兩、僵蠶一兩半,共研為末,調蜜敷塗。又方:用鷹屎、白附子各一兩,共研為末,調醋敷含。一天三、五次,痕滅為止。 20、身上瘢痕的祛除法。用黃礬(燒令汁盡)、胡粉(炒黃)各八分,研細,加豬油,共搗成泥。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時,把葯塗上,塗葯五次以後,再用老鷹糞、燕窠草燒祳灰等分,加人乳調勻塗瘢。皮膚能恢復正常。 21、湯火傷。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濃煎如糖,頻搽傷上,能止痛,祛除癒痕。 22、小兒爛瘡。用牛屎燒成灰封塗。兼祛除癒痕。 23:手術後刀口疤痕,又疼又癢,瘢痕疙瘩是傷口癒合後皮膚凹凸不平,色淡紅或暗紅,質硬,癢痛,或無自覺症狀,形狀長圓不一,大小不等,中醫稱之為肉龜腫,螃蟹腫。 配方1:當歸30克,豬脂(豬油)500克,白芷30克製法:將白芷,當歸研為粗末,豬脂切成小丁,白酒50克剪十餘沸,去渣儲瓶備用。用法:塗於斑痕處,每日5-10次。此方祛風、行血、潤膚、治療瘢痕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