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朗讀者
❶ 林清玄散文精選
浴著光輝的母親
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母親不斷疼惜呵護弱智的兒子,擔心著兒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車受到驚嚇。
“寶寶乖,別怕別怕,坐車車很安全。”——那母親口中的寶寶,看來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了。
乘客們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著那鉛中浴滿愛的光輝的母親。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親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親也是那樣充滿光輝。
那對母子下車的時候,車內一片靜默,司機先生也表現了平時少有的耐心,等他們完全下妥當了,才緩緩起步,開走。
乘客們都還向那對母子行注目禮,一直到他們消失於街角。
我們為什麼對一個人完全無私的溶人愛里會有那樣庄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人的庄嚴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無私的、無我的,無造作的,就好像燈泡的鎢絲突然接通,就會點亮而散發光輝。
就以對待孩子來說吧!弱智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是那麼天真、無邪,那麼值得愛憐,我們自己對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則是那麼嚴苛,充滿了條件,無法全心地愛憐。
但願,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庄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
與父親的夜談
我和父親覺得互相了解和親近,是在我讀高中二年級的時候。
有一次,我隨父親到我們的林場去住,我和父親睡在一起,秉燭夜談。父親對我談起他青年時代如何充滿理想,並且隻身到山上來開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說:“就在我們睡的這張床下,冬天有許多蛇爬進來盤著冬眠,半夜起來小便,都要踞著腳才不會踩到蛇。”
父親告訴我:“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拚和勇氣。”
那一夜,我和父親談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來後我非常感動,因為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和父親單獨談超過一小時的話,更不要說睡在一起了。
在我們的父母親那一代,由於他們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國傳統和日本教育使他們變得嚴肅,不善於表達感情,往往使我們有代溝,不能互相了解和親近。
經過三四十年的努力,這一代的父母較能和子女親近了,卻因為事情更繁忙,時間更少了。
從高中時代到現在已宏隱經二十幾年了,我時常懷念起那與父親秉燭夜談的情景,可惜父親已經過世,我再也不會有那種幸福了。
我們應該時常珍惜與父母、與子女親近的時間,因為好時光稍縱即逝蔽激廳!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裡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下嘲笑著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庄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著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以自己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花。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兩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和懸崖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無數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們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心裡的寶玉
一位想要學習玉石鑒定的青年,不遠千里去找一個老玉石家學習玉的鑒定。
他見到老師傅,說明了自己學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師傅一樣,成為玉石的專家。
老師傅隨手拿一塊玉給他,叫他捏緊,然後開始給他講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夏商周開始講,卻一句也沒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課,老師傅仍然隨手交給他一塊玉,叫他捏緊,又繼續講中國歷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這樣,每天老師都叫他捏緊一塊玉,光是中國歷史就講了幾個星期。
接著,老師向年輕人講風土人情、哲學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師幾乎什麼都講授了,關於玉的知識卻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個青年捏一塊玉聽課。經過了幾個月,青年開始著急了,因為他想學的是玉,卻學了一大堆無用的東西。
有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想向老師表明,請老師開始講玉的學問,不要再教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他走進老師的房間,老師仍然像往常一樣,交給他一塊玉,叫他捏緊,正要開始談天的時候,青年大叫起來:“老師,你給我的這一塊,不是玉!”
老師開心的笑起來:“你現在可以開始學玉了。”
這是一個收藏玉的朋友講給我聽的故事,我很喜歡。一個人不可能什麼東西都不懂,而獨獨懂玉的,因為玉的學問與歷史、文化、美學、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關系。而這個世界的學問也不是有用、無用分得那麼明白的。
其實體味人生不也像學著去懂一塊玉嗎?一個對人生沒有深層體驗的人,是無法獲得人生的真諦的。
沒有深陷於生命的痛苦的人,無法了解解脫的重要。
沒有深陷於慾望的捆綁的人,不能體會自在的可貴。
沒有體會過悲哀的困局的人,不會知道慈悲的必要。
沒有在長夜漫漫中啼哭過的人,也難以在黎明有最燦然的微笑。
人生就好像手中的一塊玉,如果沒有握過許多泛泛的石頭,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麼珍貴了。
所以,要學玉的人,應該先認識人生。
在夢的遠方
有時候回想起來,我母親對我們的期待,並不像父親那樣明顯而長遠。小時候我的身體差、毛病多,母親對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個,就是祈求我的健康。為了讓我平安長大,母親常背著我走很遠的路去看醫生,所以我童年時代對母親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趴在她的背上去看醫生。
我不只是身體差,還常常發生意外。3歲的時候,我偷喝汽水,沒想到汽水瓶里裝的是“番仔油”(夜裡點燈用的臭油),喝了一口頓時兩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過去了。母親立即抱著我以跑百米的速度到街上去找醫生,那天是大年初二,醫生全休假去了,母親急得滿眼淚,卻毫無辦法。
“好不容易在最後一家醫生館找到醫生,他打了兩個生雞蛋給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張開了。直到你張開眼睛,我也在醫院昏過去了。”母親一直到現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還心有餘悸,好像撿回一個兒子。聽說那一天她為了抱我看醫生,跑了將近10公里。
由於我體弱,母親只要聽到什麼補葯或草葯吃了可以使孩子身體好,就會不遠千里去求葯方,抓葯來給我補身體,可能是補得太厲害,我6歲的時候竟得了疝氣,時常痛得在地上打滾,哭得死去活來。“那一陣子,只要聽說哪裡有先生、有好葯,都要跑去看,足足看了兩年,什麼醫生都看過了,什麼葯都吃了,就是好不了。有一天,一個你爸爸的朋友來,說開刀可以治疝氣,雖然我們對西醫沒信心,還是送去開刀了。開一刀,一個星期就好了。早知道這樣,兩年前就送你去開刀,不必吃那麼多的苦。”母親說吃那麼多的苦,當然是指我而言,因為她們那時代的媽媽,從來不會想到自己的苦。
過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兒麻痹,一星期就過世了,這對母親是個嚴重的打擊。由於我和大弟年齡最近,她差不多把所有的愛都轉到我的身上,對我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並且在那幾年,對我特別溺愛。
例如,那時候家裡窮,吃雞蛋不像現在的小孩可以吃一個,而是一個雞蛋要切成“四洲”(就是四片)。母親切白煮雞蛋有特別方法,她不用刀子,而是用車衣服的白棉線,往往可以切到四片同樣大,然後像寶貝一樣分給我們。每次吃雞蛋,她常背地裡多給我一片。有時候很不容易吃蘋果,一個蘋果切12片,她也會給我兩片。有斬雞,她總會留一碗雞湯給我。
可能是母親的照顧周到,我的身體竟然奇跡似的好起來,變得非常健康,常常兩三年都不生病,功課也變得十分好,很少讀到第二名。我母親常說:“你小時候讀了第二名,自己就跑到香蕉園躲起來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腦筋,第二名不是很好了嗎?”
但身體好、功課好,母親並不是就沒有煩惱。那時我性格古怪,很少和別的小朋友玩在一起,都是自己一個人玩,有時自己玩一整天,自言自語,即使是玩殺刀,也時常一人扮兩角,一正一邪互相對打,而且常不小心讓匪徒打敗了警察,然後自己蹲在田岸上哭。幸好那時候心理醫生沒有現在發達,否則我一定早被送去了。
“那時莊稼囡仔很少像你這樣獨來獨往的,滿腦子不知在想什麼。有一次我看你坐在田岸上發呆,我就坐在後面看你,那樣看了一下午,後來我忍不住流淚,心想:這個孤怪囡仔,長大後不知要給我們變出什麼出頭,就是這個念頭也讓我傷心不已。後來天黑,你從外面回來,我問你:‘你一個人坐在田岸上想什麼?’你說:‘我在等煮飯花開,等到花開我就回來了。’這真是奇怪,我養一手孩子,從來沒有一個坐著等花開的。”母親回憶著我童年一個片段,煮飯花就是紫茉莉,總是在黃昏時盛開,我第一次聽到它是黃昏開時不相信,就坐一下午等它開。
我15歲就離家到外地讀書了,母親因為會暈車,很少到我住的學校看我,我們見面的機會就少了。她常說:“出去好像丟掉,回來好像撿到。”但每次我回家,她總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拚命給我吃,然後在我的背包塞滿東西。我有一次回到學校,打開背包,發現裡面有我們家種的香蕉、棗子;一罐奶粉、一包人參、一袋肉鬆;一包她炒的麵茶、一串她綁的粽子,以及一罐她親手淹漬的鳳梨竹筍豆瓣醬……一些已經忘了。那時覺得東西多到可以開雜貨店。
那時我住在學校,每次回家返回宿舍,和我一起的同學都說是小過年,因為母親給我准備的東西,我一個人根本吃不完。一直到現在,我母親還是這樣,我一回家,她就把什麼東西都塞進我的包包,就好像台北鬧飢荒,什麼都買不到一樣。有一次我回到台北,發現包包特別重,打開一看,原來母親在裡面放了八罐汽水。我打電話給她,問她放那麼多汽水做什麼,她說:“我要給你們在飛機上喝呀!”
高中畢業後,我離家愈來愈遠,每次回家要出來搭車,母親一定放下手邊的工作,陪我去搭車,搶著幫我付車錢,彷彿我還是個3歲的孩子。車子要開的時候,母親都會倚在車站的欄桿向我揮手,那時我總會看見她眼中有淚光,看了令人心碎。
要寫我的母親是寫不完的。我們家5個兄弟姊妹,只有大哥侍奉母親,其他的都高飛遠揚了,但一想到母親,好像她就站在我們身邊。
母親常說:“有很多夢是遙不可及的,但只要堅持,就可能實現。”她自己是個保守傳統的鄉村婦女,和一般鄉村婦女沒有兩樣,不過她鼓勵我們要有夢想,並且懂得堅持,光是這一點,使我後來成為作家。
作家可能沒有做官好,但對母親是個全新的經驗,成為作家的母親,她對鄉人談起我時,為我小時候的多災多難、古靈精怪全找到了答案。
前世與今生
有一個人來問我關於前世的問題,說他常常在夢里夢見自己的前世,他問我:“前世真的存在嗎?”
前世真的存在嗎?我不能回答。
我告訴他:“我可以確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它去吧!我們希望有什麼樣的來生,就掌握今天吧!”
前世或來生看起來遙遠而深奧,但我總是相信,一個人只要有很好的領悟力,就能找到一些過去與未來的消息。
就好像,我們如果願意承認自己的壞習慣與壞思想,就會發現自己在過去是走了多麼偏斜的道路。我們如果願意去測量,去描繪心靈的地圖,也會發現心靈的力量推動我們的未來。
因此,一個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預見未來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無法回到過去。
所以,真正值得關心的是現在。
我對那時常做前世夢的朋友說:“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前世的夢,還不如活在真實的眼前。”真的,世人很少對今生有懇切的了解,卻妄圖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賴眼前的真我,卻花許多時間寄託於來世,想來令人遺憾。
山谷的起點
一位煩惱的婦人來找我,說她正為孩子的功課煩惱。
我說:“孩子的功課應該由孩子自己煩惱才對呀!”
她說:“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試考第四十名,可是他們班上只有四十個學生。”
我開玩笑地說:“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很高興!”
“為什麼呢?”
“因為你想想看,從今天開始,你的孩子不會再退步了,他絕對不會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說。婦人聽了展顏而笑。
我繼續說:“這就好像爬山一樣,你的孩子現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煩惱,鼓勵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會走出來。”
過了不久,婦人打電話給我,向我道謝,她的孩子果然成績不斷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作者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名字來源:大豬清而不玄。台灣高雄人,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他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在夢的遠方》《在雲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蘿蜜》等。並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
人物生平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於台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傑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傑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他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台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後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傑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台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評價
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朴、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
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朴、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禪理散文
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台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作的精神家園.。
在台灣作一個暢銷作家並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最近台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分別是林清玄 和琦君。
❷ 求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全文
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全文: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過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之際,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裡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1個花苞。
那些雜草看不慣了,嘲諷百合說:「即使你真是百合,在這種荒郊野外你的結果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嗎?就算你開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來又有誰來欣賞呢?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知道自己是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一株花所擁有的庄嚴的使命;我要開花,是因為要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
那裡,被人稱為「百合谷地」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2)心田上的百合花朗讀者擴展閱讀: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❸ 有誰知道董卿朗讀《心田上的百合花》背景音樂名稱
新年新詩會的曲子大多都是內部特製的,所以很難找到原版的哦。
❹ 心田上的百合花作者是怎樣安排材料的
1。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為什麼說小小的百合要開出美讓逗碰麗的花朵,來證明自己是百合的念頭是純潔的。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
2。第三段運用了排比,擬人,反復的手法,表現了百合這樣的性格。
3.如果將文章的標題改為 百合花,一株百合花 或 頑強的百合花。好不好。為什麼。
4.從野草的嘲笑、譏諷百合的呼籲里,你讀出了野草怎樣的心理。加入你在現場聽到了野草的話,你會對野草和百合花說什麼。1.百合之所以要開花,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要向世界獻出美麗。
2.表現了百合信念堅定,執著追求的性格
3.不好,因為以心田上來修飾百合,突出百合深深震撼人們心靈。也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贊美之情。
4.我讀出了嫉妒,會對百合說:為了自己的信念,你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實現你的夢想。(多是鼓勵的話)對野草說:不要譏笑百合,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實現著自己的夢想。你呢?你做了什麼?(多是批評和教育)
1.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為什麼說小小的百合要開出美麗的花朵
來證坦談明自己是百合的念頭是純潔的?
2.將文章的標題改為百合花 ,一株百合花,頑強的百合花好不好?為什麼?
3.從野草嘲笑,譏諷百合的話里,你讀出了野草怎樣的心理指如,
1野百合憑著自己的意志,背負著別人的不解與諷刺,默默奮斗,終於開出了美麗的花,造就了屬於自己的那片百合花。
2 將文章的標題改為百合花 ,一株百合花,頑強的百合花不太恰當,那樣體現不出百合所具有德堅毅品質,只有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才能體驗顯出它不為命運的捉弄而妥協,不為命運的曲折而放棄的精神。它,向著心中的夢想,那要開出最美麗的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的夢想,那要完成作為一株花的庄嚴使命的信念,努力奮斗,堅持不泄。為了心中的百合花,勇敢向前。終於,它開花了!它那靈性的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了斷崖上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為了實現自己美好的願望在與周圍環境抗爭。百合是堅強的,百合是執著的,百合更是智慧的。
3 .從野草嘲笑,譏諷百合的話里,讀出了野草屈服於現實殘酷惡劣的環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妒忌嘲笑譏諷野百合的復雜心理。
❺ 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原文)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辦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百合的心裡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都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上長瘤了。」公開的場合,它們譏笑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是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偶爾也有飛過的蜂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麼努力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呀!」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庄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著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開著,它花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千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有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潔溫柔的一角。
那裡,被人們稱為「百合谷地」。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❻ 朗讀者董卿朗讀作品
董卿的部分朗讀作品:
《十年》、答扒《青春》、《心田上的百合花》、《寄自高原》、《南方的夜》、《雪山的長夜》、《人生海海》搜拿、《沒有你,萬般精彩皆枉然》、《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❼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誰能較透徹地讀懂《心田上的百合花》?
解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念旁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羨吵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兄高侍。
❽ 《心田上的百合花》給你的啟示是什麼呢
這篇文章告訴人們要在逆境中也不屈不撓,敢於拼搏,面對挫折敢於挑戰,將別內人的嘲容笑化為力量,敢於斗爭敢於勝利。
(8)心田上的百合花朗讀者擴展閱讀
《心田上的百合花》是台灣當代作家林清玄創作的散文,2003年3月5日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心田上的百合花》被選為冀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第12課和滬教版六年級下12課,題目改為《百合花開》;
該散文還被選為魯教版八年級第一學期第10課和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基礎訓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