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最新動態丁香園
❶ 關於研究疫情徵用的公眾號
央視新聞】
第一時間掌握疫情權威消息
這里有實時的疫情動態播報,有第一時間的重磅發布,有記者深入一線的**采訪,有權威醫學專家的**訪談,有觀點鮮明的時事熱評……你關切的一切,我們持續脊皮解答中。總之,關注央視新聞微博、微信、客戶端,就對了!
(二)
【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主播說疫情
除了與疫情有關的動態消息,這里還有《主播說聯播》有態度有溫度的點評。關注新聞聯播微信公號,只有權威消息!
(三)
【健康中國】
國家衛健委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心系武漢,關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了解最新疫情報告,掌握國家疫情防控動態。
(四)
【世界衛生組織】
了解疫情之下世界的中國
世衛組織持續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資訊和建議:「切記,僅佩戴櫻褲差口罩無法做到完全防護!」「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葯物。」「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貓狗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五)
【寶島電動車】
電動車行業更信賴的電動車品牌
人民日報,專家建議:「疫情期間,騎電動自行車出行更安全!」「寶島電動車成立於1997年,是中國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元老級品牌,中國電動車行業真正的工業強國的代表性品牌!是電動車行業「更信賴的電動車品牌」」「出行交通工具必備」
(六)
【丁香醫生】
防護辟謠全面科普
丁香醫生率先上線丁香園·丁香醫生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播報和匯總全球各地疫情,同時堅持做相關科普、辟謠。在嚴峻的疫情面前,專業及時的信息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
(七)
【騰訊新聞較真平台】
7x24小時辟謠&科普
童子尿、雙黃連口服液、嘴裡嚼大蒜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用過後噴酒精還能再用?在「較真」,獲取疫情辟謠信息匯總。
(八)
【國務院客戶端】
疫情防控 人人可監督
對於疫情防控中責任落實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問題,國務院開通了疫情督查的專區,純核有意見,直接通過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反映。此外,也有「發熱就醫查詢」功能哦。
(九)
【12315】
不合理物價 必須舉報
疫情來勢洶洶,全國各地也在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大家可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12315」小程序對違規商家進行監督舉報,共同努力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十)
【高德地圖】
可查詢覆蓋全國的發熱門診
居民如有因發熱需要到醫院的,可使用高德地圖搜索「發熱門診」或「新型冠狀病毒定點醫院」,就可以方便地查詢附近相關機構,方便就近就醫,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十一)
【海關旅客指尖服務】
方便出入境旅客進行健康申報
出入境旅客可通過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小程序,自主進行健康申報,降低確診患者、疑似病例或潛在病毒攜帶者的出入境風險。
(十二)
【騰訊健康】
提供疫情防護知識
聯合國家衛健委提供查詢發熱門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醫院等功能。
(十三)
【人教點讀】
教學資源全部免費開放
人教社「人教點讀」APP免費開放所有數字教學資源,1-9年級語數英教材、教輔電子資源免費點讀,閱讀資源***取,全國中小學生可在線學習。
(十四)
【釘釘】
在家辦公、上課、視頻會議 不耽誤
❷ 疫情現在怎麼樣
從疫情狀況來看,目前全國疫情總體可控。
由於我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出國和回國人員比較多,持續如漏舉面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隱情傳播擴散、特別是無症狀感染高發的多重壓力,發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風險依然存在,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疫情疊加的。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連續兩日,全國單日新增新冠感染者破萬。11月11日,全國新增感染者超過1.1萬。廣東省、河南省、重慶市、內蒙古自治區單日新增病例數均超千人。
其中,廣東省新增感染者3700餘例,河南省新增感染者2100餘例,合計病例數佔全國一半以上;重慶新增感染者1241例,首次破千。
全國單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在10月28日為1477例,半個月時間,翻了七倍不止。其中廣東省廣州市病例數攀升最快。
「當前,廣州市正面臨抗疫三年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疫情。」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在11月5日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數據顯示,從10月28日以來,廣州市單日感染人數開始快速增長,5日破1000,7日破2000,1日至11日累計本土感染突破2萬人,其中7日以來感染者累計突破1.5萬。
本輪廣州疫情遭遇的是奧密克戎BA.5.2變異株。張屹在11月10日的發布會上稱,新增感染者中有93%來自海珠區,且高度集中在鳳陽街康鷺片區、赤崗街客村片區。
海珠區位搜首於廣州市南部,轄區主體為珠江下游的一個島,通過多座跨江大橋和江底隧道與周邊連通。
海珠區自11月5日零時起暫停地鐵公交、限制人員跨區出行。
9日起,廣州全市部分區實施中小學階段暫停線下教學、幼兒園暫停返園等措渣碧施。據「廣州海珠發布」11日消息,海珠區於當日0時至13日24時實施強化全域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對社區、交通、限制人員流動、重點場所和機構管理等方面的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