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藝札字
A. 有誰能告訴我各種花的花語呢先謝謝了!!!
玫瑰
紅玫瑰 代表熱情真愛; 黃玫瑰 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戀;
紫玫瑰 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貴獨特; 白玫瑰 代表純潔天真;
黑玫瑰 則代表溫柔真心; 橘紅色 玫瑰友情和青春美麗;
藍玫瑰 則代表敦厚善良; 粉玫瑰 永遠的愛.
康乃馨(紅 色)
康乃馨(桃紅色)
康乃馨(黃 色)
康乃馨(雜 色)
康乃馨(白 色)
鬱金香(紅 色)
鬱金香(白 色)
鬱金香(黃 色)
鬱金香(紫 色)
鬱金香(雜 色)
香水百合
百 合
水 仙
風 信 子
杏 花
非 洲 堇
向 日 葵
天 竺 葵
桔 梗
瑪格麗特
海 芋
天 堂 鳥
滿 天 星
仙 客 來
紫 苑
紫 丁 香
七 里 香
秋 海 棠
愛 麗 絲
石 榴
愛情
祝你健康
熱愛著你
侮蔑
拒絕你的愛
懷念 亡母
愛的告白
失戀中
渴望的愛
永恆的愛 戀情
你真美麗
偉大的愛
純潔、百年好合
自戀
競技、得意
少女的慕情
關懷我吧
我深深愛慕著你
愛情
不變的心
期待的愛
宏偉之美
戀情中的男人
喜悅
羞怯的心、耐人尋味
懷念、追想
想起初戀的她
我是你的俘虜
思念
勇於追求愛情
成熟美
勿 忘 我
卡多利亞
波斯菊(白)
波斯菊(紅)
麥 桿 菊
雛 菊
翠 菊
矢 車 菊
瓜 葉 菊
牡 丹
茉 莉 花
山 茶 花
孤 挺 花
蕾 絲 花
忍 冬 花
三 色 堇
吊 鍾 花
大 理 花
雞 冠 花
油 菜 花
劍 蘭
紫 羅 蘭
蝴 蝶 蘭
矮 牽 牛
蒲 公 英
聖 誕 紅
薄 荷
萱 草
薰 衣 草
薄 雪 草
金 魚 草
不要忘記我、真實的愛
你真美
純潔
多情
銘記在心
愉快、幸福、純潔
你到底愛不愛我
幸福
喜悅 快活
富貴、壯麗
你屬於我
謙讓、美德、可愛
渴望被愛
惹人愛憐
全心全意把愛奉獻給你
愛的告白、想念我吧
再試一下
善變、不安定的心
我引頸等待
加油
幽會
請相信我
祝你幸福
有你,我就覺得溫馨
分手、別離
祝福
再愛我一次
媽媽您真偉大
請回答我
念念不忘
活潑熱鬧
B. 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優秀範文
日本歷史 文化 的廣泛傳播,促進了日本在國民心中以及其他國家心中的地位的提,許多國家也以日本的文化作為借鑒,積極吸收有益的成分,對各國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態野悶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篇1淺論日本藝伎文化的歷史貢獻
摘要:隨著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的上映,日本帆彎藝伎迅速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睛。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藝伎始終是充滿了神秘而又有些曖昧的特殊職業,有些人甚至簡單地認為藝伎就是懷有某種才能的妓女。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藝伎從事的是一種表演藝術,他們的歌舞器樂乃至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了古典的藝術理念。因此,在現代社會,藝伎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藝伎甚至對日本歷史起過一些特殊的作用。
關鍵詞:日本藝伎勤王藝伎歷史貢獻
隨著電影《藝伎回憶錄》的上映,日本藝伎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因為“藝伎”這種稱謂中多了一個“伎”字,便因此對藝伎有很多的誤解。其實,這只是源於譯成中文後的偏差,藝伎在日語里叫做“藝者”(geisya),在譯成中文時將“者”字去掉,加了一個“伎”,於是很多人便誤以為藝伎就是能歌善舞的妓女。
藝伎確實能歌能舞,也陪酒賣笑,但與妓女的不同之處在於,她們是賣藝不賣身的。即藝伎從事的是一種表演藝術,她們的歌舞器樂乃至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了古典的藝術理念。因此,在現代社會藝伎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不僅如此,在日本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藝伎甚至對歷史起過一些特殊的作用。
一從藝伎的由來說起
藝伎產生於德川幕府時期的江戶時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她們的前身就是表演歌舞的流浪女藝人。隨著幕府統治中心江戶(今東京)人口的增加,大量的流浪女藝人聚集過來,成為在此定居的暗娼。當時德川幕府為了增加稅收,嚴厲禁止暗娼,迫使民間妓女必須尋找作為掩護的職業,於是她們逐步向以表演三味線伴唱為主的職業侍宴女郎演化,人們稱之為舞伎。它可以稱之為藝伎的初步形成期。
舞伎出現以後,幕府官營妓院的妓女為了吸引客人,也逐步吸取了舞伎的一些表演內容,開始向舞伎轉化。藝伎一脊鉛詞最初指為舞女伴奏者,到18世紀下半葉開始,伴奏者、舞伎統稱為藝伎。由於藝伎既賣藝又賣身,導致官營妓女同時面臨內部與外部藝伎的雙重競爭,生存處境極其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江幕幕府對藝伎管理做了明確規定,禁止藝伎賣淫,有違者嚴懲。這一規定使藝伎與妓女徹底分離,也使藝伎做為一種職業正式獨立,其職業規范和習俗也隨之確立。
藝伎作為一種職業,有自己獨特的行為規范,即藝伎道。首先,藝伎賣藝不賣身,以此維護自己的形象;其次,必須堅守“封口”令,即必須嚴守客人的秘密,對於客人說的絕密隱私,只能用耳聽,如過眼雲煙,而不能在背後對外人 傳說 ,以此給客人安全感;第三,藝伎需培養修煉日本女性美的典型氣質,以符合男性觀念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雖然藝伎作為一種職業正式合法化,而且是日本女性美的典範,但是在江戶時代期的日本,藝伎仍處於社會的底層,屬於被奴役被蹂躪的階層。藝伎能夠進入主流社會,能夠在日本歷史上激起層層浪花,是因為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改變了日本,也改變了藝伎的形象。
二日本藝伎的歷史貢獻
1、藝伎文化對日本政治的影響
江戶末期的1853年,美國人以堅船利炮打開了日本國門,並強迫江戶幕府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激化了日本國內的各種矛盾,也使各領國找到了攻擊幕府的借口。尤其是長州藩和薩摩藩,實力強大,對幕府統治久懷不滿,在尊王攘夷的 口號 下齊聚京都,想推翻幕府統治。這一派被稱為勤王派。幕府當然對此不會置之不管,也派人加強京都的戒備,這一派稱為佐幕派。二派聚集在當時的京都經常進行較量。
京都的勤王派在商議重要事項時,為了掩人耳目,常常選擇在藝伎館,因為藝伎道的一個重要規定之一就是嚴守客人的秘密,使客人有充分的安全感。所以選擇這里即可掩人耳目也可不必擔心自己商談之事被泄露出去。而一些藝伎對勤王派抱有同情之心,經常幫助、掩護勤王派的志士。藉此契機,藝伎由社會底層走到了歷史前台,在社會巨變中激起了簇簇浪花,這些走到前台的藝伎被人們稱為勤王藝伎。
而在勤王藝伎中最為有名的當數君尾,君尾是京都詆園“島村屋”藝伎館的藝伎,經常在一個叫“魚品”的茶屋表演,在這里她結識了來自長州藩(山口縣)的勤王志士――井上馨。井上馨生於1835年曾游學英國,後來在明治維新政府中任過外務、內務、大藏大臣,為明治元老之一。井上馨對君尾一見鍾情,二人十分恩愛。後來佐幕府派的島田也看上了君尾,島田是京都佐幕派的首要人物,在京都有權有勢。在一般藝伎看來,能成為這樣人家的妻妾,是求之不得的。但君尾卻一口回絕,原因只有一個,就因為島田是是佐幕一派。可不久,井上馨的同黨找到君尾,要求君尾答應島田的要求,為勤王派做卧底,刺探島田的機密。於是君尾成了一個藝伎間諜。後來勤王派根據君尾提供的情報,策劃暗殺島田,最終島田死在了勤王志士的劍下。君尾為勤王派立了一大功。
據說君尾還曾救過被稱為維新三傑的木戶孝允。當時的勤王藝伎以藝伎館作掩護,聯絡各地誌士進行秘密的倒幕活動。勤王派的藝伎們為了掩護他們,經常挺身相助。在眾多英雄救美的 故事 中,君尾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由於藝伎在倒幕運動中的特殊作用,使她們為日本的明治維新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後來有人戲稱,如果沒有藝伎,日本的歷史恐怕就要重寫了。
2、藝伎對日本社會的貢獻
一名合格的藝伎,一般都要從10歲開始,在5年時間內學完日本傳統的舞蹈、三味線、茶道、書法、插花、服飾裝扮等,所以說藝伎在舞蹈、琴瑟及服飾化妝等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日本藝術文化的精髓,是日本古典文化藝術的活化石,同時也向社會提供了一個即高貴典雅又溫柔恭順的理想女性的形象,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伎文化,對日本的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
(1)對日本文學藝術的影響
藝伎文化已經成為日本 傳統文化 的一部分,藝伎,意味著以藝術為生。以文學為例,有很多小說就是以藝伎的生活為題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作品以文學的手段對藝伎文化的再創造,使得人們在贊嘆日本傳統的藝伎文化的同時,又不得不對日本現當代文學產生好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成就了川端康成成為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2)對日本社會現代服務業的影響
隨著歷史的發展,日本藝伎日益淡出歷史舞台,可這並未消除日本藝伎固有的舉足輕重的影響。藝伎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如藝伎周到體貼的服務成為服務行業的典範。在日本的飯店、旅店、飛機場以及百貨公司等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類似藝伎的服務,凡是到過日本的外國人,大都都體驗過賓館、飯店、百貨公司等的一流服務,對於他們的周到、細致的服務感到驚嘆。例如:在榻榻米房間的日式飯館,服務員打開拉門、上菜、退出的動作無不顯示出一種恭敬與謙卑,頓時讓人產生一種主人的感覺。再有不管到那都可以聽到接待小姐溫柔的“歡迎光臨”、“謝謝光臨”等等的禮貌詞句,這些無不讓人感到藝伎文化的潛在的影響,即對客人要體貼、周到、恭順。
(3)對日本女性審美、價值觀的影響
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藝伎們所顯示的氣質無一不體現了日本傳統觀念中女性美的各個特徵:忠貞、典雅、嬌媚、柔順,而這些也構成了他們觀念中女性美的要素。藝伎的穿著妝扮在現代日本社會已經成為女性古典美的樣板。據說現代社會日本人穿和服時,帶子如何打,發型及飾物等都以藝伎為標准。要體現這種氣質,實踐這種氣質,藝伎理所當然的成為日本女性的一種楷模,而他們的 言行舉止 也成了普通女性的模仿對象,甚至藝伎本身也因為藝伎道而自豪。
藝伎對日本女性的影響還體現在價值觀方面。成熟的藝伎必須具備極其溫柔並遇事沉著果斷的氣質。據說這種氣質已經成為現代女性的共同楷模。例如我們在觀看日劇時,經常可以從劇中人物身上感覺到一種溫柔的魅力,但同時又感到一種溫柔背後的忍韌和堅強。這些都是藝伎的內在性格,如今已經內化為日本女性的一種美德。如80年代風靡中國的日本電視劇《阿信》中的主人公阿信,就是一位具有這樣性格的女性。
總而言之,電影《藝伎回憶錄》再現了歷史上那個神秘的日本藝伎世界,藝伎如同日本的富士山、櫻花一樣,一起成為日本的象徵。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它從不同角度折射大和文化的魅力,日本文化追求唯美的主題,這一點在藝伎文化上得到了盡善盡美的表由。日本的藝伎產生是日本現實時代生活賦予的,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縮影之一,藝伎已經成為日本獨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必將對日本社會歷史的各個方面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羅莉:《端康成筆下的〈雪國〉和“日本之美”》,《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1期。
[2] 康有金、白麗敏:《從電影看日本藝伎文化》,《電影評介》,2006年第17期。
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篇2淺談當代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文化書寫
摘要:以當代日本小說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戰後初期日本小說中的戰爭歷史元素及其語境、新時期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書寫、日本歷史小說等進行了考察。其中不乏表現歷史題材或因素的作品存在,尤其是戰後更是涌現出大量控訴、 反思 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災難的作品,但從作品數量以及思想內容來看,能夠進行全面深刻進行戰爭反思的作品尚不多見。
關鍵詞:當代日本小說;歷史;書寫
日本當代文學與歷代文學相比呈現出了一些新的態勢。比如,作家更注重個性化創作,在思想內容方面關注戰爭、社會、歷史的題材增多,與此同時也強調表現自我。對傳統也有一定的突破等。本文選取日本當代文學中的小說部分進行梳理,欲對其中的歷史文化書寫及其語境進行探討。
一、戰後初期日本小說中的戰爭歷史元素及其語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二戰正式結束。在日本維持了近十年的戰爭體制和政治秩序宣告崩潰,戰時的文化統治隨之解除,文學也擺脫了戰時的管制而重新獲得表達的自由。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和迷茫後,文學界逐漸開始了復甦。在這樣一種語境中,日本文學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45年12月,曾一度受到鎮壓的左翼作家發起成立了新日本文學會,並於1946年創刊了其機關雜志《新日本文學》,其代表作家宮本百合子、德永直等都發表了不少反映戰爭創傷、表現日本軍國主義罪惡的作品。宮本的代表作《播州平野》描寫了戰敗的慘象以及對戰爭的批判。小說透過主人公石田廣子的女性視角,揭示了日本帝國主義為其發動的戰爭所付出的代價。其中描寫了在原子彈爆炸中失去丈夫的寡婦的悲哀,以及在戰爭和原爆中失去三個兒子的母親的悲痛,揭露了戰爭帶給女性的痛苦和傷害。此外,德永直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妻啊!安息吧》、長篇小說《靜靜的群山》、《蛤蟆》、《熬煎》等作品也從多個角度展現了日本戰後的歷史轉折以及普通工人、農民以及女性的不屈抗爭的歷史畫面。
戰後派作家尤其是第一批戰後派作家中也有不少作品帶有深深的歷史烙印。第一批戰後派作家的創作基本上圍繞著戰爭體驗和轉向體驗兩個基點進行。如野間宏的《臉上的紅月亮》、《陰郁的畫》、《真空地帶》、梅崎春生的《櫻島》、武田泰淳的《審判》、大岡昇平的《野火》、《俘虜記》等。
《臉上的紅月亮》描寫了主人公在經歷過戰爭後才強烈意識到親情的珍貴,表現了戰爭帶給民眾的傷害。《陰暗的圖畫》描寫了主人公一面為革命者所吸引一面又不願真正投入革命的矛盾心態。是表現轉向體驗的作品。畫家勃魯蓋爾的《陰暗的圖畫》象徵著年輕的知識分子的苦惱和痛苦。《真空地帶》也是基於作者的曾在獄中服刑的真實經歷而創作的,其背景仍然是戰爭。
梅崎春生的《櫻島》以二戰末期為背景,描寫知識分子出身的軍士村上在日本已處於美軍包圍的絕望的環境中的復雜內心變化,在嚮往生的美好的同時,揭露了戰爭的殘酷,鞭撻了喪失人性的日本反動軍隊。武田泰淳的小說《審判》的主人公二郎因在戰爭中殺害了中國人而深陷於痛苦的負罪心理中。為了贖罪他選擇留在中國,因為他擔心回日本後自己的罪行會被淡化。這類帶有自我審判性質的作品尚不多見,也反映出作家對戰爭的深刻反省。
大岡昇平根據自己入伍及被俘的經歷,寫成短篇小說《俘虜記》、中篇小說《野火》、《萊特戰記》等,運用心理分析手法,描寫被俘經過,反映戰爭後期士兵的厭戰情緒、敗局的不可避免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並探討了在生死存亡關頭人的命運及其存在價值等問題。此外,戰後派作家中也有堀田善衛的《廣場的孤獨》描寫了朝鮮戰爭前後日本知識分子的動盪和不安。其小說《歷史》則以1946年的上海為背景,反映社會的動盪。在 日記 《在上海》中表達了對侵略戰爭的自省與對昭和天皇的批判。戰後派之後的“第三新人”的創作雖然已不再聚焦於戰爭相關類的題材,但其作品中仍能發現戰爭的陰影。如安岡章太郎的《陰郁的歡樂》、《海邊的光景》,吉行淳之介的《在火焰中》等。
二、新時期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書寫
隨著時間的流逝,直接描寫戰爭題材的作品也逐漸減少。但作品中的歷史痕跡也不難尋覓。開高健的《發光的黑暗》、《夏天的黑暗》、《花謝的黑暗》則是根據1964年自己作為特派員赴越南戰場采訪的經歷而寫成。推理小說作家松本清張也著有《昭和史發掘》等深入探究日本近現代史的紀實性作品。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的《飼育》寫的是戰爭期間一個黑人士兵因飛機墜毀降落山村的故事。《廣島札記》則是1963年大江健三郎去廣島搞社會調查,對原子彈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觸而作。《萬延元年的 足球 隊》中涉及到了日本萬延元年(1860年)農民起義的歷史。
村上春樹的作品多以都市、青春和戀愛為主題,但作品中也時有對歷史的涉及和思考,其中《發條鳥年代記》中記述了發生在蒙古和偽滿洲國邊境的一段鮮為人知的諾門坎戰役的內容。《尋羊冒險記》中也有羊博士為綿羊增殖去滿洲進行實地考察等基於中日歷史關系事實的小說情節。《1Q84》中女主人公青豆把閱讀關於20世紀30年代滿洲鐵路的書作為業余興趣,男主人公天吾的養父也被設計為戰後返回日本的滿蒙開拓團成員。這些關於戰爭和歷史認識的筆墨顯得瑣碎和零散,在近年來的當代日本文壇已不多見。
三、日本文學中的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也稱“時代小說”)是日本近現代文學中的重要文學類型。尤其在戰後半個多世紀的當代文學中,其創作更為繁榮。出現了中里介山、直木三十五、大佛次郎、海音寺潮五郎、井上靖、司馬遼太郎、山岡庄八、陳舜臣、吉川英治等一系列作家。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現代日本歷史小說作家吉川英治、司馬遼太郎、山岡庄八等。吉川英治先後著有《宮本武藏》、《新書太閣記》、《三國英雄傳》、《新・平家物語》、《私本太平記》等多部巨作。司馬遼太郎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描寫江戶末期的歷史小說。他筆下的人物如坂本龍馬等,如今已成為時代劇里反復傳誦的典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西鄉隆盛們在他的許多作品重復登場著,並多次被搬上影視屏幕。山岡庄八花費17年時間,完成長篇巨作《德川家康》,在當時引發了前所未見的“家康熱”。之後他更以歷史小說為主,創作《織田信長》、《坂本龍馬》、《豐臣秀吉》及《伊達政宗》等名作。
除關注日本本土歷史之外,也有一些根據他國歷史而創作的小說,如井上靖的歷史小說《天平之甍》、《樓蘭》、《蒼狼》、《敦煌》、《孔子》、《楊貴妃》等大多取材於中國歷史,以中國史傳文學為素材進行創作,以此表現他對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嚮往,對人生對歷史的獨特思考和見解。此外,太宰志的《奔跑吧,梅洛斯》取材自希臘神話 歷史故事 ,遠藤周作的長篇小說《沉默》描寫了葡萄牙耶穌會派傳教士在日本傳播天主教受到鎮壓的一段歷史。
以上對當代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文化書寫進行了粗淺的梳理中可以看出,當代日本小說整體而言歷史元素頗為濃厚。其中以描寫日本歷史人物的作品為主,也不乏或整或零地表現歷史事件的作品存在。戰後小說中更是異乎尋常地涌現出了大量對二戰中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災難進行控訴和反思的作品,這一點與其他時期的文學創作都有明顯的差異。但從作品數量以及思想內容來看,能夠進行全面深刻進行戰爭反思的作品尚不多見。而且,在經歷過戰後一個短暫的時期後,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這種關注戰爭或具有戰爭歷史元素的作品急劇減少,不僅如此,關注國家歷史民族命運的作品更是匱乏,這一點與中國文學有著較為鮮明的差異。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基金”資助(編號:SK20110401)
參考文獻:
[1]何乃英.日本當代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龍妹,曲莉.日本文學[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2008.
[3]王向遠.源頭活水:日本當代歷史小說與中國歷史文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
C. 一個木字旁一個豎彎鉤讀什麼字
一個木字旁,一個豎彎鉤,這個漢字應該讀為:札,zha,第二聲調。
正確讀寫和使用字詞,才可以讓文章的書寫更加精準和規范化,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而豐富。
正確使用詞語技巧:
要掌握和運用好同義近義詞,關鍵在於能辨析同義近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辨析近義詞是為了使思想感情表達得更精確、更細膩兄滑,語言表達效果更加鮮明生動。辨析同義詞,辨異是重點,但要辨異首先要求同。
所謂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組同義詞共同的基本義,然後在這個共同的基本義之內,辨析其細微差異。
(一)從詞語的感情色彩方面進行辨羨乎臘析
色彩是指詞義附帶的某種傾向、情調;有的表現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根據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將詞語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三類。
1.褒義詞:具有肯定或頃數贊許的感情的詞語。如:鼓勵、成果、抵禦、聰明、節儉、呵護。
2.貶義詞:具有否定或貶斥的感情的詞語。如:煽動、後果、抗拒、狡猾、吝嗇、庇護。
3.中義詞:不表示褒貶的詞語。如:鼓動、結果、抵抗。
(二)從詞語的語體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詞語除感情色彩之外,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雖然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各適用於不同場合,稱之為語體色彩。
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對話、文藝作品多用口語,口語具有通俗朴實生動的風格。書面語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於鄭重場合、理論文章。
D. 木字加一筆有哪些字
木字加一敬空筆構成的字有:未、札、豎稿螞本、末、術
一、未
讀音: wèi
釋義:
1、副詞。不,沒;沒有。如:未見此人
2、地支的第八位。
3、未時,舊式計時法,相當於十三點到十五點。
組詞:未免、未來、未知、未然、未始、未便、未時、未卜、未幾、未竟、未嘗、未必
二、札
讀音: zhá
釋義:
1、古代寫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
2、信件。如:書札、手札
3、札子,舊時的一種公文。
組詞:札記、手札、筆札、書札、信札、札札、短札、住札、片札、札字、札足、抄札、 抓札
筆畫筆順:
三、本
讀音:běn
釋義:
1、草木的根。如:本草(泛指中葯)。
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
3、草的莖,樹的干。如:草本植物
4、中心的,主要的。
5、原來。如:本來
6、自己這方面的。如:本國、本身
組詞:本意、本領、本土、本月、本人、根本、文本、草本、本子、畫本、本來、忘本
四、末
讀音:mò
釋義:
1、東西的梢;盡頭。如:末梢余埋
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對)。如:本末倒置
3、最後;終了;末尾。:
4、末子。如:把葯研成末兒。
5、姓。
6、戲曲角色行當,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反義詞:初、始、本、終、首
五、術
讀音: shù、zhú、shú
釋義:
1、術shù ]
(1)技藝。如:不學無術
(2)方法。如:戰術
(3)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2、術zhú
(1)白術,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葯。
(2)蒼術,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葯。
3、術 shú
古同「秫」,黏高梁。
E. 書信要怎麼寫,小知識
書信歷史悠久,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藏在其中,那麼要如何寫好一封信呢?就讓我告訴你答案乎碰吧。書信格式
①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過很少。)
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後,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後應該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稱呼和祝頌語後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寫日期。
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一行書寫未盡事情。
書信歷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變化。今天,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書信的起源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歲亮談都經常使用到一系列的應用文,如傳統的書信、名片、柬貼、啟事、題鍵搭詩題詞、對對聯等,現代的如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子郵件等。這些應用寫作包含著豐富的禮儀內容,具有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色彩。
書信的不同叫法
現將手書、家信、簡訊、便函的別稱略加介紹。
手書
手書是親手寫的信。相對含有重視、真實非假冒等意味在內,所以常區別於一般書信別稱。
如《漢書·薛宣傳》:「馮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書相曉,欲君自圖進退。」
「暴章」即揭露。「手書還稱「親筆信」、「手札」、「手翰」、「手啟」、「手柬」、「手筆」、「手記」、「手帖」、「尺墨」等等。
舉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廣陵牛相公見寄》詩:「手札八行詩一篇,無由相見但依然。」
手翰: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是以前狀,輒述鄙誠,眷惠手翰還答,益增欣悚」
手啟:《三國演義》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親母,時常饋送物件,必具手啟。徐母亦作手啟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獲編·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眾咻不止,其勢且孤,乃盡出二給事先後托請諸手柬呈上覽。」
尺墨:《翰苑新書·戴象麓(上贛州周府判啟)》:「編摩尺墨,披瀝寸丹。」
手筆:親手寫的或畫的東西叫手筆。因此親筆信也叫手筆。劉禹錫《上杜司徒啟》:「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書一函。」
手記、手帖:親自寫的文章、書信之類稱「手帖」;親筆寫的筆記、日記、書信稱「手記」。如明代張居正《與薊鎮督撫書》:「昨偶因趙帥,以李自馨手帖見寄。」魯迅小說《傷逝》副題為「涓生手記」。
家信
家信指家裡來的信或外出後寄給家裡的信。家信也稱「家書」、「家稟」、「家問」、「家報」、「鄉書」、「鄉信」、「竹報平安」、「錦字」、「錦書」、「錦文」、「錦中書」、「錦字書」、「黃犬音」、「大書」等等。
「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經舉過,其餘舉例如下:
家書:宋趙抃(bian音變)《聞嶺外寇梗》詩:「家書萬倍金難得,遠夢干迴路不知。」
家問:《周書·晉盪公護傳》:「不期今日,得通家問,伏紙嗚咽,言不宣心。」
家報:李漁《蜃中樓·傳書》:「奴家還有一封家報,你可差個的當的差役,投到洞庭龍官。」
鄉書: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哭舍妹》:「鄉書甫啟讀末終,涕淚藉嫌素中。」
鄉信:指家鄉人或家人的來信,但多指後者。唐劉長卿《同諸公登樓》詩:「北望無鄉信,車游滯客行。」
竹報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陽雜組續集·支植下》說:「衛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即主管寺內事務的僧人)每日竹報平安。」後來,就以「竹報平安」代稱平安家信,也簡稱「竹報」。如宋人韓元吉《水調歌頭·席上次韻王德和》詞:「無客問生死,有竹報平安。」
錦字:即用錦織成的字,源於一個凄惋的故事。《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載:「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錄。」後來就把妻子寄給丈夫的信稱「錦字」。如范成大《道中》詩:「客愁無錦字,鄉信有燈花。」錦字也稱「錦字書」、「錦文」、「錦書」、「錦中書」。
錦字書:李白《久別離》詩:「別來幾春末還家,玉窗又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磋。
錦文:馮夢龍《掛枝兒·耐心》:「錦文織就,薄倖回顏。」薄倖,猶冤家,舊時女子對意中人的呢稱。
錦書:唐人劉兼《征婦怨》詩:「曾寄錦書無限意,塞鴻何事不歸來「
錦中書:唐耿湋(wei音圍)《古意》詩:「葉下統窗銀燭冷,含啼自草錦中書。」
黃犬音:典故出《晉書·陸機傳》。西晉文學家陸機是吳郡吳縣(今上海松江)人。養有一個很好的狗,取名黃耳,他曾在當時的首都洛陽羈留,很久沒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著對狗說:「我家絕無書信,你能送信不能?」黃耳搖尾作聲,表示可以。於是陸機寫信用竹簡裝,繫到狗頸上。狗向南尋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陽。後來就用「黃耳」或「黃犬」代指信使,用「黃犬音」借指家信。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黃犬音,難傳紅葉詩。」 黃犬音也稱「犬書」。如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待:「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鶴病「即妻子生病。
便函
便函是機關團體發出的形式比較簡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從前也叫「札字」。
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陳木南寫了個札字,叫長隨拿到國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兩銀子。」
寸簡
寸簡就是簡短的信,也稱為「寸箋」、「寸紙」、「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時還用這些代稱,謙指自己發出的書信。茲舉幾例:
寸簡:夏曾佑《送汪毅白》詩:「千古心期憑寸簡,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願。「曛」(xun音熏)意為昏黑。
寸箋:魯迅《書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箋,以申謝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誠意。
寸紙:秋瑾《念奴嬌·寄閨珵妹》詞:「別緒千絲,離恨萬縷,寸紙應難剖。「
寸楮:太平天國羅大綱《致英使書》:「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吳下阿蒙《斷袖篇·琴書》:「倘得機緣,寸札相招。
寸函: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晚間曾寄寸函,夜裡又做一篇。
書信是傳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沒有電報、電話等現代化通訊工具之前,更加顯得重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詩),
「忽得遠書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殘燈」(宋代詩人劉克庄《和仲弟二絕》詩)。這些詩句道出了人們對書信的重視程度。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筆揮灑之下,眾多的書信別稱,應運而生。
書信函
書信:現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時更多的稱之為「書」。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書才是信件。因此用「書」字組成的書信的別稱要比信字多得多。
書問:「問」字有音信、問候、告訴等含義。所以「書問」就是書信。如魯迅《致許壽裳》的信寫道:「在京各公,弟雖多舊識,但久不通書問,殊無可托也。」
書郵:宋代范成大詩雲:「堆案書郵少,登門刺字稀。」
書呈:《水游傳》第二回:「寫了一封書呈,卻使高俅送去。」
書記:書記現代多指政黨或團體中各級組織負責人,但在古時多指從事公文、書信工作的人員或書信、文字等。宋代人曾鞏《福州回曾侍中狀》:「雖有心誠嚮往之勤,而無書記候問之禮。」
八行、八行書:古時信箋每頁多為八行,所以稱書信為「八行」或「八行書」。李漁《意中緣·悟詐》:「八行代我傳心事。」北齊人邢邰《齊韋道遜晚春宴》詩囚:「誰能幹里外,獨寄八行書。」
書筒:書筒本指藏書信的郵筒,被用來代指書信。如宋代人趙蕃《呈季承》詩雲:「但恐衡陽無過雁,書筒不至費人思。」
書題:「題」也作書牘講。《釋名·釋書契》說:「書牘稱題。」所以書題就是書信。如《南史·周山圖傳》:「(周山圖》於書題甚拙,謹直少言,不嘗說人缺長。」
書子:這是書信的口頭稱呼。如《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那日賈政的家人回家,呈上書子。」
青鳥書:青鳥是傳說中的神鳥。《山海經·西山經》中說,三危之山上住著三隻青鳥,它們的主要任務是為西王母取食和送信。《藝文類聚》引舊題班固《漢武故事》說:「七月七日,上(指漢武帝)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後人就稱信使為「青鳥」或「青鳥使」,書信為「青鳥書」。如王實甫《四塊玉》套曲:「又不見青鳥書來,黃犬音乖。每日家病懨懨懶去傍妝台。」李商隱更有「青鳥殷勤為探看」的名句。
函
函:函本指封套,一封信叫一函,。—套書也叫一函。後來就用函指書信。如晉代傅玄《傅於》:「(曹操)授曄(即劉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耳。」
函片:也指信件。如孫中山《致王子匡函》:「得讀致蘅兄函片,敬悉一切。」
信函、函書、書函:這三個書信別稱一目瞭然,不用多說。
簡札族柬
簡:本指戰國至魏晉時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或木板。竹片叫簡,木板叫札或牘,統稱為簡。這些都用作書信的稱呼,後來書寫材料雖有變化,而這些稱呼卻沿用下來,如柳宗元《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辱致來簡,受賜無量。」此外還有「信簡」、「書簡」、「簡書」、「簡牘」、「簡札」、「簡貼」、「手簡」、「手畢」、「書牘」、「竿牘」、「函牘」、「信札」、「函札」、「書札」、「柬帖」、「函柬」等,也都是書信的稱呼。
信簡:柯岩《奇異的書簡》:「因此我就養成了這種愛好:讀信。讀自己以及社會允許我讀的一切信簡。」
簡書、書簡:此二者泛指文書、信札。如蕭乾的《未帶地圖的女人》:「有從延安或從敵後寄來的文章,也有報告行蹤的作家書簡。
簡牘:如魯迅《致李秉中》信:「來信令我作書再催並介紹,今寫則寫矣,附上,但即令見面,恐其不得要領,仍又與未見無異,„„況我不善簡牘,不能做宛轉動聽之言哉!」
簡帖:蘇軾《與張元明書》:「適在院中得王郎簡帖如此,今封呈,切告輟忙一往。」
手筒、手畢:陸游《老學庵筆記》說:「予淳熙末還朝,則朝士乃以小紙高四五寸,闊尺余相往來,謂之手簡。」手簡也叫手畢,如《爾雅·釋器》雲:「簡,謂之畢。」明代方以智所著《通雅》說:「宋子京以手簡為手畢。」後來泛稱書信為手簡或手畢。如魯迅《致許壽裳》書寫道:「得三月二日手畢,發讀忻尉。」「忻」意思同「欣」,「尉」是「慰」的古字。
書牘:如《梁書·范雲傳》:「及居選官,任守隆重,書櫝盈案,賓客滿門,雲應答如流,無所壅滯。」
竿牘:竿指竹簡。宋代朱彧《萍州可談》:「陽翟田望,勤於竿牘,„„日發數十函不倦。」(陽翟,地名。田望,人名)
函牘:如魯迅《致李秉中》信說:「致於款項,倘其借之他人,則函牘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終於不得要領,必與賣稿無異。」
書札:如《三國志·蜀志·譙周傳》:「精研六經,尤善書札。」
信札:茅盾《三人行》中說:「他走到書桌邊,打開一個小巧的木匣子,中間滿貯著信札。」
函札:如朱自清《白采》中寫道:「但平伯因轉信的關系,卻和他常通函札。」
柬
柬:「柬」通「簡」,是信札、名帖的統稱。如書柬、請柬等。如元雜劇《百花集》:「昨日央王小二將著一柬寄與王郎。」
柬帖:泛指信札、帖子等。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一個後生像個遠方來的走到面前,對著陸氏叩了一個頭,口稱道:'鄭官人有書拜上娘子’,遞過一封柬帖來。」
函束:即信件。如孫中山《答謝武漢各團體布告》中說:「尚有函柬相邀,而以時間迫促,末獲一一領教者,有負眾望,實在歉甚,尚希鑒諒為盼。」
翰素箋緘
翰:本指山雞或鳥羽,因古人用羽毛為筆,所以代稱毛筆,進而引申為筆寫的書面文字,亦多指書信。
如宋代人葉適《贈徐靈淵》詩:「今日觀來翰,如親見古人。」
用翰字組成的書信別稱還有:
書翰:書翰泛指文墨書札,後多用來指書信。
札翰:《魏書·夏侯道遷傳》:「道遷雖學不淵洽,而歷覽書史,閑習尺牘,札翰往還,甚有意理。」淵洽指廣博。
筒翰:唐代李吉甫《編次鄭欽悅辨大同古銘論》:「使至,忽辱簡翰,用浣襟懷。」辱,謙詞,在此句中作承蒙賜與講。浣,滌除、寬解意。
翰扎:宋人文瑩《玉壺清話》:「(李建中)善翰札,行筆尤工。」
素:與簡相似,都是書寫材料。素是白色的生絹,古人用它寫東西,所以它就成為書籍和信件的代稱。
用素字組成的書信別稱有:
素書:杜甫《暮秋遣興呈蘇渙侍御》詩:「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月凡一束。」
F. 札記是什麼意思
札記,指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體會及見聞的單篇文章。匯集多篇成文(書),乃稱「札記」。
1、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心得或隨筆記事等文字。古稱小木簡為札,條記於札,故稱。
2、指記錄讀書時的心得,體會。
出處:清王筠《菉友肊說》,「或學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輒札記之。」
近義詞介紹:手賬
手賬,來源日本,標准寫法為「手帳」(手帳 てちょう),意思是指用於記事的本子。在日本,大部分人都會隨身帶著一個被稱為「手帳」的筆記本,隨時隨掘悉地掏出來翻翻看,或者在上面記些什麼。
手帳不僅能提醒自己記著家人、朋友的生日和約會,還能安排每天的工作,很多人把它當做簡短的日記本。手賬並非簡單的記事本,它是集日程安排、生活感悟、讀書心得、消費收支,甚至網路大全為一身的超級手冊,並配以精美的手繪插圖,還會用彩色膠帶、貼紙、印章等來裝點,購置價格也十分親民。
札記寫法
1、隨心所欲,落筆成文。當然,所謂隨心所欲,重在形式,而非內容。無所兄櫻顧忌,口不擇言,信口雌黃,胡言亂語,那是肯定不行的。另外,總得言之有物,表達流暢,總不能邏輯混亂,不知所雲。感慨一句,孔子七十不逾矩,隨心所欲談何易。
2、形式
(1)提綱式。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2)摘錄式。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判塵乎運用。
(3)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4)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5)心得式。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G. 正規書信格式
書寫格式
①稱呼:頂格,掘鎮和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
②判盯問候語:如寫「你好旅或」、「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稱呼和祝頌語後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
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書信是寫給具體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護有關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對屬於書面作品性質的信件也給予版權保護。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