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粗粉
㈠ 牡丹皮粉末微量升華結晶物顏色
您要問的是牡丹皮粉末微量升華結晶物顏色是前告橘什麼?牡丹皮粉末微量升華結晶慧團物顏色是暗紫色。因為牡丹皮取粉末進行微量升華,升華物在顯微鏡下呈長柱形、針狀、羽狀結晶,於結晶上滴加三氯化友橘鐵醇溶液,則結晶溶解而成暗紫色(檢查丹皮酚)。
㈡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概述
- 3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的別名
- 4 組成
- 5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的用法用量
- 6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的功效與主治
- 7 出處
- 8 知柏地黃丸的葯典標准
- 8.1 品名
- 8.2 處方
- 8.3 製法
- 8.4 性狀
- 8.5 鑒別
- 8.6 檢查
- 8.7 含量測定
- 8.7.1 山茱萸
- 8.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 8.7.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 8.7.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 8.7.1.4 測定法
- 8.7.2 牡丹皮
- 8.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 8.7.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 8.7.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 8.7.2.4 測定法
- 8.8 功能與主治
- 8.9 用法與用量
- 8.10 規格
- 8.11 貯藏
- 8.12 版本
- 9 知柏地黃丸滾森姿(濃縮丸)的葯典標准
- 9.1 品名
- 9.2 處方
- 9.3 製法
- 9.4 性狀
- 9.5 鑒別
- 9.6 檢查
- 9.7 含量測定
- 9.7.1 山茱萸
- 9.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 9.7.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 9.7.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 9.7.1.4 測定法
- 9.7.2 牡丹皮
- 9.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 9.7.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 9.7.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 9.8 功能與主治
- 9.9 用法與用量
- 9.10 規格
- 9.11 貯藏
- 9.12 版本
- 10 知柏地黃丸的中葯部頒標准
- 10.1 劑型
- 10.2 拼音名
- 10.3 標准編號
- 10.4 處方
- 10.5 製法
- 10.6 性狀
- 10.7 鑒別
- 10.8 檢查
- 10.9 功能與主治
- 10.10 用法與春返用量
- 10.11 規格
- 10.12 貯藏
- 11 知柏地黃丸葯品說明書
- 11.1 葯品名稱
- 11.2 葯品漢語拼音
- 11.3 劑型
- 11.4 性狀
- 11.5 知柏地黃丸的主要成份
- 11.6 知柏地黃丸的葯理作用
- 11.7 知柏地黃丸的功能主治
- 11.8 知柏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 11.9 注意事項
- 11.10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與其它葯物的相互作用
- 11.11 專家點評
- 11.12 備注
- 12 參考資料
- 附:
- 1 古籍中的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
1 拼音
liù wèi dì huáng wán jiā zhī mǔ huáng bǎi fāng
2 概述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為方名,即《醫方考》卷三之滋陰八味丸[1][2]。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黃丸(《症因脈治》卷一)[1]。
中成葯知柏地黃丸的主要成分為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澤瀉、山葯[3]。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葯品標准》載有知柏地黃丸的部頒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記載有知柏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濃縮丸)的葯典標准。
3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的別名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原大絕名)
知柏八味丸
滋陰八味丸
4 組成
山葯、山茱萸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黃柏(鹽水炒)、知母(鹽水炒)各三兩,熟地黃八兩[1]。
5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的用法用量
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腹或午前白開水或淡鹽湯送下[1]。
6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方的功效與主治
知柏地黃丸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治腎勞,背難俯仰,小便不利有餘瀝,囊濕生瘡,小腹里急,便黃赤;以及陰虛火盛之骨蒸潮熱等症[1]。
7 出處
《症因脈治》卷一
《醫方考》卷三
8 知柏地黃丸的葯典標准
8.1 品名
知柏地黃丸
Zhi Dihuang Wan
8.2 處方
知母40g、黃柏40g、熟地黃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葯80g、茯苓60g、澤瀉60g
8.3 製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8.4 性狀
本品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帶酸苦。
8.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葯)。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茯苓)。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熟地黃)。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6~110μm(知母)。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山茱萸)。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內皮層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較厚,木化,有稀疏細孔溝(澤瀉)。纖維束鮮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黃柏)。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醚15ml,振搖15分鍾,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條斑。
(3)取本品2g,切碎,加甲醇Sml,加熱迴流15分鍾,濾過,取濾液,補加甲醇使成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相對照葯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異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2:3:6: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 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
8.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Ⅰ A)。
8.7 含量測定
8.7.1 山茱萸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8.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四氫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為流動相;柱溫為40℃;檢測波長為236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8.7.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8.7.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7g,精密稱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15分鍾,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脫,收集流出液與洗脫液,蒸干,殘渣用50%甲醇溶解,並轉移至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8.7.1.4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山茱萸以馬錢苷(C17H26O10)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5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3.6mg。
8.7.2 牡丹皮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8.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峰計算應不低於3500。
8.7.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8.7.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4g,精密稱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45分鍾,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8.7.2.4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8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5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5.0mg。
8.8 功能與主治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8.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8.10 規格
大蜜丸 每丸重9g
8.11 貯藏
密封。
8.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
9 知柏地黃丸(濃縮丸)的葯典標准
9.1 品名
知柏地黃丸(濃縮丸)
Zhi Dihuang Wan
9.2 處方
知母25.9g、黃柏25.9g、熟地黃103.4g、山茱萸(制)51.7g、牡丹皮38.8g、山葯51.7g、茯苓38.8g、澤瀉38.8g
9.3 製法
以上八味,取山葯、牡丹皮13g、山茱萸21g粉碎成細粉,備用;澤瀉、茯苓、知母、黃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1.40(20℃)的清膏;取熟地黃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1.40( 20℃)的清膏;取剩餘的牡丹皮、山茱萸,以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1.40(20℃)的清膏;將上述各清膏、葯粉及適量澱粉混勻,製成1000丸,乾燥,打光,即得。
9.4 性狀
本品為黑棕色的濃縮丸;氣微,味苦、酸。
9.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牡丹皮)。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葯)。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賂連珠狀增厚(山茱萸)。
(2)取本品6g,研細,加乙醚15ml,振搖15分鍾,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
(3)取本品2g,研細,加甲醇5ml,加熱迴流15分鍾,濾過,濾液補加甲醇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葯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甲苯—異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12:3:6: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
(4)取本品10g,研細,加水100ml,微溫使充分溶散,加熱至沸,放冷,濾過,取濾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30ml,合並乙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熟地黃對照葯材4g,加水60ml,煎煮30分鍾,放冷,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甲苯—乙酸乙酯(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4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9.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Ⅰ A)。
9.7 含量測定
9.7.1 山茱萸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9.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四氫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為流動相;柱溫40℃;檢測波長為236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9.7.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9.7.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4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脫,收集流出液及洗脫液,蒸干,殘渣加50%甲醇適量使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9.7.1.4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山茱萸以馬錢苷(C17H26O10)計,不得少於1.0mg。
9.7.2 牡丹皮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9.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峰計算應不低於3500。
9.7.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9.7.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4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鍾,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計,不得少於1.5mg。
9.8 功能與主治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9.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9.10 規格
每10丸重1.7g
9.11 貯藏
密封。
9.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
10 知柏地黃丸的中葯部頒標准
10.1 劑型
濃縮丸
10.2 拼音名
Zhi Dihuang Wan
10.3 標准編號
WS3B135793
10.4 處方
知母 40g
熟地黃 160g
黃柏 40g
山茱萸 80g
山葯 80g
牡丹皮 60g
茯苓 60g
澤瀉 60g
10.5 製法
以上八味,將澤瀉、茯苓、知母、黃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煮煎二次,第 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 (20 ℃) 的清膏;取熟地黃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第三次 1 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 (20℃) 的清膏;取牡丹皮 40g,山茱萸 46. 9g,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以&0%乙醇作 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 1.30~1.35 (20℃)的清膏;取山葯、剩餘的山茱萸及剩餘的牡丹皮粉碎成細粉,與上述各清膏混勻 制丸,乾燥,打光,即得。
10.6 性狀
本品為黑棕色的濃縮丸;氣微,味苦、酸。
10.7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 個排列成行。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長80~ 240μm 。針晶直徑 2~8 μm 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
10.8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10.9 功能與主治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10.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10.11 規格
每 8丸相當於原生葯 3g
10.12 貯藏
密封 。
11 知柏地黃丸葯品說明書
11.1 葯品名稱
知柏地黃丸
11.2 葯品漢語拼音
Zhi Dihuang Wan
11.3 劑型
大蜜丸,每丸重9g;濃縮丸,每10丸重1.7g。
11.4 性狀
知柏地黃丸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帶酸苦。
11.5 知柏地黃丸的主要成份
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葯、茯苓、澤瀉
11.6 知柏地黃丸的葯理作用
1.降血糖。小鼠灌服知柏地黃丸2.5g/kg及5.0g/kg,能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誘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並能減少小鼠的每日飲水量。
2.臨床報道:①性功能失常:知柏地黃丸治療18~38歲遺精47例,分為陰盛火旺型,濕熱下注型及腎虛失攝型,每日1劑,水煎分二次服用治癒36例(76.5%),好轉7例(15%),無效4例(8.5%)。②單發良性甲狀腺結節:單純口服知柏地黃丸治療本病26例,每次9g,或其濃縮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天為一療程。治療1~2個療程後,經檢查及B超探查均證實腫塊消失者20例,佔77%;較治療前有縮小者4例,佔15%,較治療前無變化者2例,總有效率為92%,大部分患者在1個療程後便產生療效。③耳聾症:知柏地黃丸治療氨基苷類葯物引起的耳聾性症狀44例,2丸/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溫開水送服,用葯2~5日痊癒32例(單純性耳鳴16例,耳鳴伴眩暈者16例),用葯5~10天後好轉者10例(耳鳴伴眩暈者8例,耳鳴伴聽力減退2例),用葯15日以上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為95.5%。
-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 預產期計算器
-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 孕期用葯安全性分級(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壓評價
- 體溫水平評價
- 糖尿病飲食建議
-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 基礎代謝率計算
- 補鈉計算器
- 補鐵計算器
-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 葯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11.7 知柏地黃丸的功能主治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11.8 知柏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濃縮丸一次8丸,一日3次。
11.9 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葯4周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6.對知柏地黃丸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知柏地黃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知柏地黃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葯品,使用知柏地黃丸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11.10 葯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葯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葯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11.11 專家點評
1.(1)虛勞:症見顴紅口乾,多夢,夢中遺精,夜卧不寧,頭暈心煩,五心潮熱,小便黃少而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2)牙痛:症見顴紅口乾,潮熱盜汗,遺精,腰痛,舌質紅,脈細數者。(3)血淋:症見尿血日久,血色暗紅,小便灼熱澀痛,腰部酸痛,或潮熱,或遺精,或虛煩,舌瘦干紅,脈沉細弱。
2.應用指征:知柏地黃丸辨證要點是肝腎陰虛,虛火上炎。主要見症為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盜汗,骨蒸潮熱,顴紅喉燥,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3.不良反應:口服知柏地黃丸出現 *** 周圍癢,刺痛,痔瘡發,大便帶血,鼻腔粘膜滲血1例。
4.使用時注意:脾虛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使用。
5.臨床新用途:(1)治療單發良性甲狀腺結節:據報道,應用知柏地黃丸治療單發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效果顯著。方法:單純口服知柏地黃丸,9g/次;或其濃縮丸,8粒/次,3次/日,90日為1個療程。效果:用知柏地黃丸治療單發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26例,經用葯1~2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外科檢查及B超檢查均證實腫塊消失者)20例,有效者(較治療前明顯縮小)4例,無效者(治療前後未見變化)2例,總有效率為92%。大部分患者在用葯1個療程後便產生療效。(2)治療氨基糖苷類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狀:用知柏地黃丸治療氨基糖苷類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狀患者44例,取得顯著的效果。方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1次,以溫開水送服。效果:44例中,經用葯2~5日,痊癒者32例(其中單純性耳鳴16例,耳鳴伴眩暈者16例);經用葯5~10日後,好轉者10例(其中耳鳴伴眩暈者8例,耳鳴伴聽力減退者2例);經用葯15日以上,無效者(治療前後未見明顯變化者)2例。總有效率為95%。(3)治療遺精:應用知柏地黃丸治療腎虛失固型遺精36例,經用葯3~5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29例,好轉者5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為945。方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1次,溫開水送服。治療期間,禁食辛辣 *** 性食物和勞累過度。20日為1個療程。(4)治療男性不育症:有人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男性不育症患者55例,經用葯4~6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48例,無效者7例。方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溫開水送服。30日為1個療程,一般服葯1~2個療程即可見效。服葯期間,宜戒房事。(5)治療不 *** 症:採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陰虛火旺所致不 *** 症患者12例,經用葯3~5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9例,無效者3例。治癒率為75%。方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3次/日,溫開水送服。20日為1個療程。(6)治療老年乾燥症:有人用知柏地黃丸治療老年乾燥症(口舌鼻乾燥、便燥者)19例,經用葯10~15日後,其中治癒者16例,好轉者2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溫開水送服。一般服葯3~5日即可見效。(7)治療糖尿病:應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陰虛火旺型糖尿病患者21例,經用葯3~5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17例,好轉者3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下。30日為1個療程,服葯10~15日,可收到明顯的效果。(8)治療腎病綜合征:本病為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臨床癥候群,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腫四大特點。腎病綜合征在祖國醫學中多屬「水腫」、「虛癆」、「腰痛」等范疇。有人用知柏地黃丸治療腎病綜合征患者,效果頗佳。用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3次/日,溫開水送服。15日為1個療程。療效:用知柏地黃丸治療腎病綜合征患者16例,經用葯2~4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13例,好轉者2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94%。一般用葯1周左右開始收效。(9)治療急性尿路感染:採用知柏地黃丸治療急性尿路感染患者22例,經用葯6~12日後,其中治癒者18例,好轉者2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為91%。用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3次/日,用溫開水送服。(10)治療頑固性盜汗: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所致。中醫學稱頑固性盜汗為肺氣不足、營衛不和、陰虛火旺而引起。故用知柏地黃丸治療,收效較好。用法:口服知柏地黃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10日為1個療程。效果: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頑固性盜汗患者15例,經用葯2~3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12例,好轉者2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93%。(11)治療反復發作性血精:據報道,運用知柏地黃丸化裁治療反復發作性血精患者30例,7日為1個療程,一般服葯2~3個療程。結果:30例中治癒者(臨床症狀消失, *** 、前列腺液化驗正常,隨訪半年無復發)11例;有效者(臨床症狀消失, *** 、前列腺液化驗正常,但在2~3個月後復發)13例;無效者(臨床症狀改善不明顯, *** 、前列腺液化驗亦不見明顯好轉)6例。治療期間,忌酒類、辛辣之品,慎房事。(12)治療絕經期綜合征:據報道,用知柏地黃丸(湯)治療絕經期綜合征,心煩易怒者,加鬱金、柴胡、川連;心悸失眠者或心神不寧,加棗仁、合歡皮、煅龍骨、煅牡蠣;頭暈、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者,加炙鱉甲、枸杞子、懷牛膝、地骨皮。半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80例中,臨床治癒56例,好轉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
11.12 備注
㈢ 胎產金丸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中葯部頒標准
- 2.1 別名/通用名
- 2.2 拼音名
- 2.3 標准編號
- 2.4 處方
- 2.5 製法
- 2.6 性狀
- 2.7 鑒別
- 2.8 檢查
- 2.9 功能與主治
- 2.10 用法與用量
- 2.11 規格
- 2.12 貯藏
- 附:
- 1 古籍中的胎產金丸
1 拼音
tāi chǎn jīn wán
2 中葯部頒標准
2.1 別名/通用名
胎產金丹
2.2 拼音名
Taichan jin Wan
2.3 標准編號
WS3B139993
2.4 處方
紫河車 375g 五味子(醋炙) 250g 人參 ? 500g 茯苓 500g 甘草 250g 當歸 500g 香附(醋炙) 1000g 延胡索(醋炙) 500g 地黃 1000g 沒葯(醋炙 300g 赤石脂(煅) 500g 黃柏 75g 白薇 500g 艾葉炭 500g 白術(麩炒) 500g 藁本 500g 沉香 150g 肉桂 300g 川芎 500g 牡丹皮 500g 益母草 500g 鱉甲(沙燙醋淬)? 000g 青蒿 500g
2.5 製法
以上二干三味,白術,藁本、沉香、肉桂、川芎、牡丹皮、益母草、地 黃、青蒿九味粉碎成粗粉;其餘紫河車等十四味置罐中,加黃酒 6750g,加蓋封閉,隔 水燉至酒盡,取出,與上述為粗粉拌勻,低溫乾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 粉末加煉蜜 120~ 130g製成大蜜丸或小蜜丸,即得?
2.6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或小蜜丸;氣微香,味甜、微苦。
2.7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 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 4~6 μm 。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 分泌物,其周圍 7~8 個細胞作放射狀排列。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 內含棕色核狀物。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密,胞 腔內含暗棕色物。
(2)取本品約 18g,剪碎,加甲醇30ml,置水浴中加熱迴流15分鍾,濾過,濾液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 1ml含 0.5mg的溶液,作為對 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 3μl ,對照品溶液 1μl ,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注人(6:3:1.5 :1.5:0.5) 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層析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 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 點。
2.8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數乎盯頃橡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2.9 功能與主治
補氣,養血,調經。用於產後失血過多引起的惡露不凈,腰酸腹 痛,足膝浮腫,倦怠無力。
2.10 用法與用量
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大蜜丸一次 1丸;小蜜丸一次30粒,一日 2次。
2.11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 9g;小蜜丸每 100粒重 30g
2.12 貯藏
密封。
古籍中的胎產金丸
- 《證治准繩·女科》:[卷之四胎前門]胎產大法
芩、川芎各半錢,黃連、炒柏各少許,桑上羊兒藤(即金銀花。)七葉完者,糯米十四粒,咀煎服。血虛不安者...
- 《女科證治准繩》:[卷之四胎前門]胎產大法
芩、川芎各半錢,黃連、炒柏各少許,桑上羊兒藤(即金銀花。)七葉完者,糯米十四粒,咀煎服。血虛不安者...
- 《證治准繩·女科》:[卷薯和之一]治法通論
多,眩運悶絕,傷胎去血,產後崩中去血,拔牙去血,金瘡去血不止,舉頭欲倒,悉能治之。當歸川芎(各等分...
- 《女科證治准繩》:[卷之一]治法通論
多,眩運悶絕,傷胎去血,產後崩中去血,拔牙去血,金瘡去血不止,舉頭欲倒,悉能治之。當歸川芎(各等分...
- 《婦科玉尺》:[卷三]臨產
㈣ 丹皮主治與功效 丹皮的用量多少克
丹皮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中葯材,很多人都服用過該葯物,同時丹皮的功效作用是非常多的,那麼我們便要了解一下丹皮主治與功效?丹皮的用量多少克?
丹皮主治與功效
清熱活血、涼血散淤、消炎消腫。丹皮的主要的功效是清熱活血、涼血散瘀,從它的那個功效,大家應該可以就是能很順利的推導出它的一些作用,比如說它會用於一些溫毒、發斑,這樣的一些皮膚病,咱們常見的比如說痤瘡的炎症後的一些紅斑印記,還有一些過敏性紫癜,甚至一些皮炎的這種紅斑,都可以使用丹皮。另外丹皮也可以用於吐血和衄血,就是在消化科的比如說肝硬化這種造成的經脈瘀滯的吐血,還有耳鼻喉科的鼻粘膜破損了,它造成的一種衄血出血,也都可以使用丹皮來達到清熱涼血、散瘀的作用,從而止血。另外,還有一些那個瘡癰腫毒,屬於那個陰虛有熱的這一類型的,也可以使用丹皮這味葯,同樣也可以起到涼血散瘀、消炎消腫的作用。另外在現代葯理學研究里,大家發現這個丹皮,它也有一定的抗炎的作用。
丹皮的用量多少克
1、丹皮單獨內服用量:丹皮作為一個普通的葯材一般可以單獨使用,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用丹皮來煎湯食用,一般建議每次取1.5-3錢左右的單皮,然後與適量的水煎湯飲用。
2、丹梔逍遙散的配方:丹梔逍遙散是在內科摘要裡面發現的,具體的配方是用六克丹皮,六克山梔,九克柴胡,12克當歸,九克白芍,九克白素,九克茯苓,三克炙甘草,三剋薄荷,一片生薑,與水煎服。
3、大黃牡丹湯的配方:大黃牡丹湯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配方,對某些疾滲族純病的治療有很好的作用,其中需要九克大黃,15克丹皮,30克冬瓜仁,九克桃仁,30克銀花,15克連翹,30克生薏仁,六克生甘草,與水煎服。
4、丹皮野菊湯的配方:有不同的配方中丹皮的用量是有一些很大的不同的,丹皮野菊湯的配方主要包括了六克丹皮,六克梔子,九克當歸,12克,熟地,九克白芍,六克川穹宇,水煎服。
丹皮的別名
丹皮為毛茛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別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葯、條丹皮、洛陽花,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清熱涼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但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丹皮與貝母、大黃相剋。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丹皮清熱涼血宜生;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丹皮清虛熱。冶療虛勞發熱無汗者,常與滋腎陰葯配仁,可與青蒿、知母、鱉甲等同用。丹皮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熱,常用於溫病熱入營血,出現發熱、神昏、斑疹,可與犀角、赤芍、生地黃、等同用。丹皮活血化瘀。治療血瘀腫塊、經閉不通、腹部脹痛,可與桂、桃仁、赤芍、茯苓、當歸、五靈脂等配伍。
丹皮是牡丹皮嗎
丹皮是牡丹皮,由生長4-5年的牡丹根皮製成的。採挖後洗干凈泥土,剝取根皮,再經過晾曬就可以。而且含有的牡丹酚也能夠發揮很不錯的抗炎功效的,因為牡丹皮裡面含有的物質能夠很好的預防血小板,而且還能起到很不錯的鎮靜解熱作用的,尤其是對於感冒發燒病人來說,會加入這樣的中葯材發揮作用,同時對於跌打損傷的活血化瘀也是有效果的。很多人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太注意生活習慣可能會導穗鉛致心血氣虛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會導致身體抵抗力減弱,並且會出現體寒的情況,如果是這類人群的話,建議大家不要服用丹皮,否則可能會造成一些副作用出叢咐現。
㈤ 厚朴粉末、牡丹皮粉末的鑒別要點是什麼
1、首先掌握厚朴葯材的橫切面構造和丹皮的粉末特徵。
2、其次熟悉皮類葯材的顯微鑒別方法。
3、最後取丹皮的粉末,分別製作水裝消滾片與水合氯醛透尺橋襪化片,分析其陵激主要顯微特徵。
㈥ 牡丹(PAEONA SUFFRUTICOSA)根提取物
牡丹皮提取物, 別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葯用部位植物的根皮。
別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葯用部位植物的根皮。
牡丹皮牡丹皮
形態: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
外表面:原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刮丹皮粉紅色或淡紅色
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系針、、柱狀牡丹酚結晶),俗稱"亮銀星"
質地:質硬而脆,易折斷
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紋理不明顯
氣味:氣芳香,味微苦而澀,有麻舌感
顯色: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顯相同的色斑.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0.2g,精密稱定,用水蒸氣蒸餾,收集餾出液約450ml,加水至500ml,搖勻.在274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OO3)的吸收系數(E1%1cm)為862計算,即得.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丹皮酚(C9H1OO3)不得少於1.20%
功效分類清熱葯;涼血葯;利水葯;去濕葯
【葯理作用】
1.鎮靜抗驚:牡丹酚腹腔注射,對鼠自發活動及咖啡因所致的過度活動均有鎮靜作用,大劑量可致睡眠;能抑制小鼠扭體反應,對小鼠尾壓痛有止痛作用;有退熱、抗電休克、抗戎四唑和煙鹼所致的驚厥等中樞抑製作用.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靜脈注射牡丹皮提取物對犬冠脈結扎所致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
3.抗炎及抗變態反應:牡丹酚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變態反應性炎症均有抑製作用.
4.毒性:牡丹酚小鼠靜脈注射、腹腔注射和灌胃的LD50分別為196mg/kg,781mg/kg和3430mg/kg.另外,牡丹皮尚有抑菌、免疫增強作用~
㈦ 每天認識一味中草葯_牡丹皮
牡丹皮
別名:丹皮,粉丹皮,洛陽花,條丹皮
英文名:Moutan Cortex
主要功效念旅旦: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中葯材牡丹皮是一味清熱葯,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
中葯材牡丹皮葯性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
牡丹皮的產地,主產於安徽、仔擾四川、湖南、湖北、陝西。
牡丹皮的入葯部位:
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乾燥鎮悶根皮。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和泥沙,剝取根皮,曬干;或颳去粗皮,除去木心,曬干。前者習稱「連丹皮」,後者習稱「刮丹皮」。
牡丹皮入葯部位的性狀特點:
連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
外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
氣芳香,味微苦而澀。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 有時可見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
牡丹皮清泄行散,故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不宜服。
㈧ 牡丹皮的鑒別方法
牡丹皮為常用中葯。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通經止痛的功能。用於吐血衄血、頭痛、煩熱、氣血凝滯、癰腫瘡毒、產後惡血等病症。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 Andr.的根皮。牡丹系落葉灌木,高l~2m。根肥厚,枝粗壯,多分枝,莖灰褐色,無毛。葉互生,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葉柄長,小葉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9cm,寬2~5cm,先端3~5裂,裂片先端尖,間有刻缺,頂生小葉常3裂,基部圓形或楔形,稍偏斜;邊緣微波狀,葉面深綠色,背面略帶白色,主脈上疏生白色長毛。春末,枝頭開大型紅色、白色或紫色花。蓇莢果卵圓形、綠色,表面被褐色短毛。多栽培於向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產地與分布 主產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省。銷全國並出口。
名典鑒別 1《神農本草經》:「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川穀。」2梁·《名醫別錄》:「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漢中,二月、八月采根陰干」。3陶弘景曰:「今東間亦有,色赤者為好。」4唐·蘇恭曰:「生漢中,劍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實圓綠,冬實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葯,肉白皮丹。土人謂之百兩金,長安謂之臭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異於此,別有臊氣也。」5宋·蘇頌曰:「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此當是山牡丹,其莖梗枯燥,黑白色。二月於梗上生苗葉,三月開花。其花葉與人家所種者相似,但花瓣止五六葉爾。五月結子黑色,雞頭子大。根黃白色,可長五七寸,大如筆管。近世人多貴重,欲其花之詭異,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開,其狀百變。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葯中不可用此,絕無力也。」6明·李時珍曰:「牡丹惟取紅白單瓣者入葯。其千葉異品,皆人巧所致,氣味不純,不可用。」7清·《本草從新》:「牡丹皮。單瓣花紅者入葯,肉厚者佳。」8《增訂偽葯條辨》:「丹皮。偽名洋丹皮,肉紅皮黑條大,何種草根偽充,本不可知。按丹皮始出蜀地山谷,及漢中。今江南江北皆有,而以洛陽為盛。入葯惟取野生,花開紅白,單瓣者之根用之;氣味辛寒而香,皮色外紅紫內粉白。乃心主血脈之要葯,奚容以贗品誤混。用者當買蘇丹皮為美。」又曹炳章按:「丹皮產蘇州者,皮紅肉白,體糯性粉,為最佳第一貨。產鳳凰山者禪橘亮,枝長而根嫩,亦佳。產南陵縣木豬山者,名搖丹皮者,肉色白起粉者,亦道地。滁州鋼陵及風陽定遠出,亦名搖丹,亦佳。產太平府者,內伍襲肉起砂星明亮,性梗硬為次。以上就產地分物質高下。其發售再以支條分粗細大小,定售價之貴賤。選頂粗大者,散裝木箱,曰丹王;略細小者賀寬曰二王;再下者作把,曰小把丹;最細作大把者,曰大把丹。其產地好歹與粗細,以別道地與否。然皆本國出品,非外國貨也。」
快速鑒別 1.原丹皮:即未刮皮丹皮。根皮呈筒狀半筒狀或破碎的筒片狀,抽心的可見縱剖開的裂隙,兩面多向內捲曲,長5~20cm左右,厚約2mm。外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粗皮脫落處顯粉黃色;有微突起長圓形橫生皮孔。內表面棕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紋。未乾燥的斷面常有白色(丹皮酚)析出。有丹皮特有香氣,味微苦辛。
2.刮丹皮:多選用粗壯的根條作刮丹皮原料。外表有刀刮痕,淡紅棕色或粉黃白色,有多數色淺橫生皮孔痕及枝根殘痕,並有極少數未除凈灰褐色的粗皮。其他同原丹皮。
㈨ 月經期怎麼做才能養出好身體
今天講講女性經期如何保養身體?MC來的時候,女性會出現輕度或重度的「經前期綜合征」,包括坐立不安、情緒不穩定、易與人沖突、胸腹部腫脹、體重增加、全身水腫、食慾改變、口腔潰瘍、痤瘡、頭痛等。這些情況通常在月經前10至14天出現,在月經開始後24小時內結束。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發病時間因人而異。此外,女性在月經期間也可能出現下腹脹痛、腰酸背痛、量異常或難以掌握周期等異常情況。其實,為了改善這些症狀,除了正常生活,養成運動旁大習慣外,根據不同的體質和條件進行適當的飲食,也可以讓經期「順暢」!
為什麼不能吃冷食?因為這些食物會影響血管收縮,引起腹痛,阻礙月經。這些食物包括:梨、枇杷、香蕉、柿子、橙子、甜瓜(木瓜、西瓜、哈密瓜、黃瓜、苦瓜、絲瓜、紅薯)、柚子、蘋果、蘿卜、豆腐、鴨蛋、皮蛋、西紅柿、白菜、海帶、紫菜、發菜等。
記得點贊收藏哦
㈩ 中草葯: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
(《珍珠囊》·《本經》原作牡丹)
【異名】牡丹根皮(《綱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貴州民間方葯集》)。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植物形態】牡丹,又名:鹿韭、鼠姑(《本經》),白術(《廣雅》),百兩金、吳牡丹(《唐本草》),木芍葯(《開元天寶遺事》),花王(《洛陽名園記》),洛陽花(《群芳譜》),鐵角牛。
多年生落葉小灌木,高1~1.5米。根莖肥厚。枝短而粗壯。葉互生,通常為2回3出復葉;柄長6~10厘米;小葉卵形或廣卵形,頂生小葉片通常為3裂,側生小葉亦有呈掌狀3裂者,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略帶白色,中脈上疏生白色長毛。花單生於枝端,大形;萼片5,覆瓦狀排列,綠色;花瓣5片或多數,一般栽培品種,多為重瓣花,變異很大,通常為倒卵形,頂端有缺刻,玫瑰色,紅、紫、白色均有;雄蕊多數,花絲紅色,花葯黃色;雌蕊2~5枚,綠色,密生短毛,花柱短,柱頭葉狀;花盤杯狀。果實為2~5個蓇葖的聚生果,卵圓形,綠色,被褐色短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於向陽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於庭園。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四川、陝西、甘肅等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牡丹花)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選擇栽培3~5年的牡丹,於秋季或春初採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及莖苗,剖取根皮,曬干。或颳去外皮後,再剖取根皮曬干。前者稱為"原丹皮",後者稱為"刮丹皮。"
【葯材】①原丹皮
根皮呈圓筒狀、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兩邊向內捲曲,通常長3~8厘米,厚約2毫米。外表灰褐色或紫棕色,木栓有的已脫落,呈棕紅色,可見須根痕及突起的皮孔;內表面淡棕色或灰黃色,有縱細紋理及發亮的結晶狀物。質硬而脆,斷面不平坦,或顯粉狀,淡黃色而微紅。有特殊香氣,味微苦而澀,稍有麻舌感。
②刮丹皮
又名:粉丹皮(《滇南本草》),表面稍相糙,粉紅色。其他均與原丹皮同。
上述二種葯材,以條粗長、皮厚、粉性足、香氣濃、結晶狀物多者為佳。
主產安徽、四川、甘肅、陝西、湖北、湖南、山東、貴州等地。此外,雲南、浙江亦產。以四川、安徽產量最大。安徽銅陵鳳凰山所產的質量最佳,稱為鳳丹皮;安徽南陵所產稱瑤丹皮;四川墊江、灌縣所產稱川丹皮;甘肅、陝西及四川康定、瀘定所產稱西丹皮;四川西昌所產的稱西昌丹皮,質量較次。
西丹皮除上述正品丹皮外,在陝西尚用矮牡丹、紫斑牡丹的根皮。西昌丹皮品種復雜,除正品丹皮外,尚用黃牡丹、野牡丹、保氏牡丹、四川牡丹的根皮。
此外,四川尚產一種茂丹皮,為茂紋牡丹。雲南所產的雲南丹皮,則為黃牡丹和雲南牡丹的根皮。
【化學成分】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葯甙。尚含揮發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葯理作用】①對中樞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具有鎮靜、催眠、鎮痛作用;使正常小鼠體溫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對人工發熱小鼠(注射傷寒和副傷寒桿菌所致)也有退熱作用;還有抗電休克或葯物引起的驚瞅的作用
②降壓作用
靜脈注射丹皮水煎劑(相當生葯0.75克/公斤),對麻醉犬、貓和大鼠皆有降壓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動物實驗中亦有降壓效力;實驗性高血壓("原發"型和腎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現一定降壓作用,但作用出現較慢,可能由於在胃腸道吸收緩慢。
③抗菌作用
試管內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有較強抗菌作用。牡丹皮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作用顯著(試管內兩倍稀釋法),在pH7.0~7.6殺菌力最強。瓊脂平板挖溝法等也證明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副飭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多種細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牡丹酚在試管內對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製作用。丹皮浸液在試管內對鐵銹色小芽胞菌等10種皮膚真菌也有一定抑製作用。
④其他作用
牡丹酚對大鼠後肢足蹠浮腫有抑製作用,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後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雞胚實驗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給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則結果不一,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
喜馬拉雅山產之喜馬牡丹熱浸液對各種動物子宮均有興奮作用,但對蛙心則抑制,對兔、豚鼠腸管有解痙作用。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對蛙心有洋地黃樣作用,能興奮子宮,抑制大鼠及兔腸管,輕度降低大白鼠血壓,但無鎮痛及抗驚厥作用(電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炮製】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乾。炒丹皮:將丹皮片入熱鍋內,不斷翻炒至略有黃色焦斑時,取山,涼透。丹皮炭:取牡丹皮片入鍋內,以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涼透。
【性味】辛苦,涼。
①《本經》:"味辛,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③《本草備要》:"辛甘,微寒。"
【歸經】入心、肝、腎經。
①《珍珠囊》:"手厥陰、足少陰。"
②《綱目》:"手足少陰、厥陰四經。"
③《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肺經。"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③《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⑧《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偏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牡丹湯)
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水二鍾,煎一鍾服。(《諸證辨疑》)
③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葯三兩,牡丹皮二兩。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空心白湯下百丸。(《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葯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上七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聖濟總錄》牡丹湯)
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本草匯言》將軍散)
⑧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補缺肘後方》)
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
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治療20餘例,一般服葯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葯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個別患者服葯後有惡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又治療9例,服葯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